学科分类
/ 12
23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Ig)、补体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医院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8例医院感染患者血清样本,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了Ig、补体和CRP的含量.结果医院感染患者血清中IgA、IgG、IgM、C3、C4和CRP水平分别为(1.90±0.97)g/L、(13.33±4.61)g/L、(1.75±0.69)g/L、(1.12±0.39)g/L、(0.26±0.14)g/L、(83.9±55.4)mg/L,与正常对照相比,除IgG、C3降低外,其他明显增高(P均<0.01).IgG的下降与IgA、IgM、CRP呈负相关(P<0.05),与C3、C4无相关性.恢复期IgG、C3含量增高,其余指标均降低,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gG水平下降,机体免疫力低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医院感染 血清免疫球蛋白 补体 C-反应蛋白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取肿瘤合并HIV病毒感染患者、单纯肿瘤患者各50例,分别记为合并组和单一组。利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进行检测,统计合并组预后结局。对比合并组和单一组、合并组预后良好者和预后不良者数据差异。结果合并组CD3+和单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前者CD4+、CD4+/CD8+和NK细胞均远低于后者(P<0.05),而前者CD8+远高于后者(P<0.05);合并组预后良好者和预后不良者CD4+、CD8+、CD4+/CD8+和NK细胞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合并HIV病毒感染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存在明显的紊乱,并且对预后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标签: 肿瘤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细胞免疫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是高等医学院校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目前该课程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单一且技术相对滞后,已逐渐偏离高等医学院校对本课程设计的初衷,本文从教学设计与方法的改革入手,优化实验内容、改变实验教学方式及完善实验考核方法等方向进行探索,以不断提高本门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 标签: 医学微生物与医学免疫学 实验教学 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新生儿ABO溶血病7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39例。行蓝光照射法治疗参照组,在行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研究组。比较观察经不同方法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指标显著低于参照组,而黄疸消退时间、总胆红素降低值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采取免疫球蛋白静脉治疗,可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指标,缩短患者的黄疸消退时间。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母婴ABO血型不合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营养干预模式对合并患有糖尿病的重症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4例合并患有糖尿病的重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干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增加营养干预模式对干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维持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干预后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营养干预模式对合并患有糖尿病的重症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营养干预 合并糖尿病 重症患者
  • 简介:免疫学检验是研究免疫学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一门学科。为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切实满足临床对医学检验学生专业素质的要求。笔者从加强教师对免疫学检验临床应用的知识和经验积累的角度,指出了此项工作的意义、效果及一些实行措施,对免疫学检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

  • 标签: 免疫学检验 应用型人才 兴趣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肺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药物联合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儿肺部各项功能恢复效果、免疫能力。结果观察组患儿肺部各项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免疫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的治疗中采用药物联合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的方式,可以改善治疗效果,提升新生儿免疫力,值得推广。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肺炎 疗效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接受长程血透治疗的维持性血透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情况进行调查以使得血透患者感染HBV、HCV和HIV的感染率进一步降低。方法将2012年1月到2017年1月底我院收治的426例接受半年以上的维持性血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经过半年调查一次患者HBV-M、抗HCV和抗HIV情况;从2012年1月开始,把抗HCV阳性的血液透析患者和HBsAg阳性患者进行严格分区分机透析。将各患者的HBV-M、抗HCV和抗HIV三种抗体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将分区分机前后的两组患者感染HBV和HCV的情况同时做对比。结果2012年初到2017年初维持性血透患者HBeAg抗原阳转率为0;后两年比前三年的抗HCV阳转率有大幅度下降(P<0.001);426例患者均未发生抗HIV阳性;未感染HBV或HCV的血透患者比感染HBV或HCV的血透患者的肝功能异常率低(P<0.001)。结论促红素广泛应用之后减少输血,血透患者的HBV和HCV感染率明显降低,进一步对分区分机的两类HBV和HCV感染患者进行隔离血透治疗,发现血透患者感染HBV和HCV的风险大幅度降低。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血透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蓝光照射与益生菌口服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并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单纯蓝光照射(物理组)和蓝光照射联合益生菌治疗(联合组)。观察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和有效性。结果治疗后两组CD4+、CD4+/CD8+、IgM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均远高于物理组(P<0.05),而CD8+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远低于物理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44%,远高于物理组的84.62%(P<0.05)。结论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联用蓝光照射与益生菌治疗效果理想,并且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标签: 蓝光照射 益生菌 高胆红素血症 免疫功能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免疫三氧血回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4,实施一般治疗)和试验组(n=64,实施免疫三氧血回输疗法治疗),评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对照组显著低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三氧血回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取得显著性治疗效果,适宜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免疫三氧血回输疗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86例(102)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普米克令舒鼓室冲洗及鼓膜穿刺抽液方法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至少6个月以上。治疗组的有效率80.00%,对照组的有效率67.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普米克令舒鼓室冲洗法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操作简单安全,听力恢复较好,比较传统的鼓膜穿刺,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鼓膜置管 耳内镜 分泌性中耳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菌阳肺结核予以胸腺五肽辅助治疗,分析胸腺五肽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菌阳肺结核患者,共存在70例,2017年1月~2017年7月是此次研究的时间选择段落,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予以胸腺五肽辅助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比较组间患者的痰菌阴转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存在数据差异的项目有组间患者的痰菌阴转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且上述指标均以研究组更有优势性,即研究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率更高、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更短,P值均<0.05。结论对菌阳肺结核患者予以胸腺五肽辅助治疗,可以大大缩短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能够提高患者的痰菌阴转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腺五肽 菌阳肺结核 临床疗效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患者检测血清花粉 IgG抗体的结果。方法:选择 2016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患者 95例为研究对象,运用 Dot-ELISA法对患者的血清花粉 IgG抗体进行检测,并且比较分析不同疾病类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本组的 95例患者中, 54例血清花粉 IgG抗体阳性,占 56.84%( 54/95);接触性皮炎 +过敏性紫癜 +湿疹 +荨麻疹的血清花粉 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P<0.05);同时,在 95例患者中, 43例为荨麻疹,其中 35例检出血清花粉 IgG抗体,占 81.40%( 35/43),并且早春、晚春以及夏秋花粉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91.43%( 32/35)、 51.43%( 18/35)、 28.57%( 10/3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过敏性皮肤病与致敏性花粉有关,主要为春季花粉,尤其是早春花粉,是导致花粉相关性荨麻疹的一个重要原因。

  • 标签: 血清 IgG抗体 致敏性花粉 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03.02日-2017.08.03日在本院确诊的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作为此次研究对象,60例病人分成观察组(活动期)和对照组(非活动期),30例/组。对比三组免疫学项目(C4、C3、IgG、IgA、IgM)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IgM水平(2.49±1.63mg/L)、IgA水平(3.89±0.91mg/L)、IgG水平(23.26±3.24mg/L)高于其他两组(p值<0.05),C3水平(0.41±0.29mg/L)和C4水平(0.10±0.04mg/L)更低(p值<0.05),对照组病人的IgA水平(2.10±1.64mg/L)、IgG水平(1.26±0.94mg/L)高于健康组(p值<0.05),两组IgM水平、C3水平、C4水平无很大差别(p值>0.05)。结论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不但能够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还有利于确定发病期。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学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确BV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例数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人丙种球蛋白,对比两组患儿经不同治疗干预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儿经治疗之后总有效率分别63.3%显著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9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比较显著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BV感染的患儿采用阿昔洛韦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病毒感染几率,改善患儿日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EB病毒感染 阿昔洛韦 人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肝病患者血清检测中免疫球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5例肝病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对所选患者进行分组,45例患者为急性肝炎组,45例为慢性肝炎组,45例患者为肝硬化组,另择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四组研究对象均采集5ml静脉血,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四组研究对象血清的IgA、IgG、IgM。结果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的IgA、IgG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肝炎组IgM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慢性肝炎组与对照组IgA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肝炎组IgG、IgM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肝硬化组与对照组IgA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肝硬化组IgG、IgM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IgG高于急性肝炎组(P<0.05),肝硬化组、急性肝炎组IgM高于慢性肝炎组(P<0.05),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IgA高于急性肝炎组(P<0.05)。结论在肝病患者血清检测中免疫球蛋白可作为有效指标,对确诊肝病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肝病 血清检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酪酸梭菌活菌散结合蒙脱石散对小儿腹泻疗效、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临床诊断并进行治疗的104例患儿自由组合后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的患儿在治疗腹泻的过程中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并结合蒙脱石散。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则是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添加酪酸梭菌活菌散。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观察之后,对两组患儿的治愈率以及免疫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与研究之前,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经过对比后差异并不显著,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经过临床专业治疗以及一段时间的观察后,观察组所采用治疗患儿小儿腹泻的方法在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并且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疗后的免疫功能增加较多,这两项比较的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结合蒙脱石散对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显著,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因此适用于临床上的推广。

  • 标签: 酪酸梭菌活菌散 蒙脱石散 小儿腹泻 疗效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三种免疫检验方法对抗HIV检测的可靠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份HIV血清和100份正常志愿者的血清,对其分别实施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金免疫层析试验以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三种不同免疫方法的检验。结果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的检出率为100%和0%,金免疫层析试验检出率为95%和1%,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检出率为85%和2%。结论在对抗HIV血清检验的过程中,使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的结果最为准确,其次为金免疫层析试验,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检验效果最不好。

  • 标签: 免疫检验方法 检测抗HIV 结果可靠性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实施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诊的5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检验。对比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IgM、IgG、IgA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乙肝程度的加重,三个指标的水平逐渐升高,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有P<0.05;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好转病例的IgM、IgG、IgA水平要明显低于恶化病例,P<0.05。结论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能够为慢性乙肝的诊断提供依据,其水平反应疾病的变化程度,这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乙肝 免疫球蛋白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