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背式肝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78例进行背驮式肝移植术的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护理干预方法。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和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的人数分别为9例(23.08%)、17例(43.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92,P<0.05)。结论对背驮式肝移植患者进行护理预防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率,从而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背驮式肝移植 肺部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布病(Q热)是一种由古柯碱阴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Coxiella burnetii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布病的病原体能够存在于粪便、乳汁或者尿液当中,同时也能通过气溶胶传染。近年来,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了人类和畜禽的健康。在我国,特别是在农牧业发达地区,布病的发病率逐渐引起关注。然而,目前布病防控工作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疾病的有效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 标签: 羊布病 防控工作 问题 对策
  • 简介:目的观察用BMP7修饰前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股骨缺损效果的差异,探讨用组织工程与基因工程相结合的方法修复长骨缺损,为临床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分别用含有地塞米松(10~8M,Sigma)、β-磷酸甘油钠(10mM,Sigma)的DMEM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组1,n=7)和Adeno-BMP7转染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组2,n=7)与珊瑚复合,再分别用于修复股骨缺损,通过不同时间点的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和灰度分析来评价骨缺损的程度。结果组1X片显示4月前新生骨密度逐渐增高;八月时,骨缺损处新生骨转化为新生皮质骨。组2X片显示在3月前就有大量新生骨形成,新生皮质骨形成时间明显早于组1。由于组2新生骨形成的体积较大,X片灰度分析与组1相比并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方法都能修复股骨缺损。BMP7局部基因转染的方法有利于骨组织再生。

  • 标签: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形成蛋白7 腺病毒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肚菌是世界上最为名贵的真菌之一,它在食用与药用保健等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因其具有色香味俱全的特点,同时具有较强的保健功能是食疗的佳品,肚菌在市场上的价格居高不下,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随着肚菌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的逐渐被发掘,市场的需求量加大,野生肚菌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加深对人工培育肚菌的技术的推广增加产量,加深对肚菌营养价值的认知和理解势在必行。

  • 标签: 羊肚菌 营养价值 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肺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慢肺阻患者100例,采用平均分组的方式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的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的治疗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肺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其疾病的情况,也能够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值得临床医疗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慢阻肺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一起布鲁氏菌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布鲁氏菌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控措施,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例布鲁氏菌病疫情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检验结果、职业人群知晓率、疫情处置情况进行分析;可疑者血液标本采用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R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结果根据《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及流行病学资料,证实为一起养殖场因职业暴露引发布鲁氏菌病聚集性疫情,传染源为病,传染途径为病接羔、放牧、清扫环节接触病分泌物等。密切接触者检出布鲁氏菌阳性率为35.71%,畜牧部门只检出阳性率达51.11%;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知识总知晓率为51.48%,其中感染途径知晓率最低,为41.33%。结论职业人群自我防护意差、检疫及消毒措施不到位为主要暴露危险因素,通过及时采取规范治疗、病扑杀及无害化处理、环境消毒、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聚集病例 调查分析与控制
  • 简介:【目的】探寻非编码小RNA分子BSR1350在布鲁菌适应环境压力和毒力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R检测BSR1350在酸、营养缺乏、氧化应激等模拟巨噬细胞内环境的不同压力条件下的转录情况;采用融合PCR的方法构建BSR1350的缺失突变株,同时构建其回复株;比较布鲁菌野生株16M、BSR1350缺失突变株和过表达株在模拟巨噬细胞内环境条件下以及小鼠体内的生存能力。【结果】BSR1350位于布鲁菌16MI号染色体的反义链上,在模拟巨噬细胞内环境的应激条件下表达明显增加。BSR1350缺失后,布鲁菌抵抗高渗、氧化压力、热应激及酸性环境的能力明显下降,小鼠脾脏内的细菌载量显著下降,表明BSR1350与布鲁菌的胞内生存能力和毒力相关。【结论】非编码小RNABSR1350在布鲁菌适应环境压力和毒力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布鲁菌 非编码小RNA 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