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内泌尿技术Ⅰ或Ⅱ手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接收的64结石性脓肾患者,其中有16例患者需要行腔内泌尿技术Ⅰ手术,具体为5例患者开展经皮肾镜取石术、7例患者开展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4例患者开展经皮穿刺身造瘘引流结合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另48例患者行腔内泌尿技术Ⅱ手术治疗,具体为腔内泌尿技术Ⅰ手术中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腔内泌尿技术Ⅱ腔内取石术以及肾切除术。结果本次研究中的64例患者,有5例患者行Ⅱ肾切除术,其余59例患者行内镜下取石术,且59例患者肾盂、输尿管以及肾盏漏斗部的结石均彻底清除,并且能够顺利的引流。结论腔内泌尿技术具有微创、安全、效果理想的特点,而且能够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肾脏,利用该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效果十分显著,所以,应该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Ⅰ或者Ⅱ手术进行治疗。

  • 标签: 腔内泌尿技术 Ⅰ期 Ⅱ期 治疗 结石性脓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奥拉帕利在铂敏感晚期卵巢癌患者维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8月本院72例铂敏感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未采取特殊药物治疗)与观察组(奥拉帕利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88.89%)比对照组(63.89%)治疗总有效率高(P<0.05)。治疗前,两组CA125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给予铂敏感晚期卵巢癌患者奥拉帕利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CA125水平,且有助于治疗效果提高,值得采纳。

  • 标签: 铂敏感 晚期 卵巢癌 奥拉帕利
  • 简介:背景:目前,对于治疗疑似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抗生素使用原则还没有共识。本研究旨在建立这样一个用药原则。方法:对1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些患者进行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翻修术时,共194个标本得到了细菌培养阳性结果。患者的一般信息、并存疾病情况、细菌种类、抗生素敏感性资料以及翻修术后细菌培养出现阳性结果所需要的天数均被记录。结果:共110髋、84膝得到的标本培养结果为阳性。其中70%为慢性感染,17%为急性术后局部感染,13%为急性血源性感染。翻修术后出现阳性培养结果的平均时间为3天。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占绝大多数。在这些细菌中,88%对庆大霉素敏感,96%对万古霉素敏感,61%对头孢唑林敏感。多数的耐药菌来自于先前有过抗生素治疗失败史的患者。术后急性感染的菌株比慢性感染或血源性感染的菌株更易发生耐药。血源性感染患者分离得到的菌株对庆大霉素和头孢唑林都有高度的敏感性。结论:对疑似假体周围感染的经验性抗生素用药应该在对感染进行分类和确定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指导下进行。我们认为,在得到培养结果之前,急性血源性感染应该一开始就使用头孢唑林和庆大霉素的联合治疗。所有术后慢性或急性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或不能明确革兰氏染色结果的细菌感染都应该用万古霉素。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应该用第三代或第四代头孢霉素。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混合感染应该联合使用万古霉素和第三代或第四代头孢霉素。另外,我们认为如果在术后第4天还没有得到细菌培养或是其他确诊的阳性结果就应该结束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可信水平:诊断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抗生素敏感性 全膝关节置换 感染细菌 术后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手术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原菌谱及耐药性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24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病原菌谱以及耐药性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通过对本次研究,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原菌中总共分离出了134株病原菌,其中需氧菌有84株,厌氧菌有29株,真菌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对利奈唑烷、呋喃妥因、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高,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高;奇异变形菌则对不同的抗菌药物均存在一定的耐药性,但是耐药程度不同。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原菌为CNS、金黄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菌等,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方法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对耐药性的监测,对患者的临床用药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病原菌谱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脑血管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分析颅脑血管性病变21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予以常规MRI以及SWI扫描。结果高血压脑出血90例中,SWI能够观察到常规MRI未发现的超急性出血病灶,病灶边界、范围清楚,常规MRI提示63例出血。脑血管畸形60例,SWI能够清楚的观察到异常形态血管、病灶边界,常规MRI观察到27例。脑梗死36例,SWI可观察到微小出血梗死灶,常规MRI可观察到梗死灶,但是难以探查到微小出血灶。弥漫性轴索损伤24例,SWI观察到微小出血灶存在于损伤轴索四周,常规MRI观察到1例。结论SWI扫描诊断颅内血管性病变,影像学信息更加丰富。

  • 标签: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颅脑血管性病变 诊断价值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25株对亚胺培南耐药与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性,为临床的诊疗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对石门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从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425株铜绿假单胞菌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数据运用WHONET5.6和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结论(1)、三年来共分离出425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IRPA41株,占9.6%,ISPA384株,占90.4%;(2)、IRPA与ISPA对阿米卡星均表现为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均小于6%,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IRPA与ISPA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生素敏感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ISPA对上述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小于15%,而IRPA均大于20%;(3)、2013年—2015年三年来我院分离出的IRPA与ISPA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无明显变化,始终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但对头胞他啶、头胞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表现出逐年增高,尤以IRPA更为明显。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严重,相对于对亚胺培南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建议严格掌握亚胺培南的使用指征,治疗此类细菌感染宜参考细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防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甚至是泛耐药菌株的传播与感染。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亚胺培南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星形细胞肿瘤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半量化与动态对比剂增强MR灌注加权成像(P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星形细胞肿瘤患者的术前SWI及PI检查资料。测量SWI中肿瘤内磁敏感低信号区(ITSHIA)半量化数据,以及PI中肿瘤内实性部分最大相对脑血流量值(rrCBV瘤内max)和瘤周区最大相对CBV值(rrCBV瘤周max)。应用Kruskal-WallisH检验比较不同病理分级星形细胞肿瘤间rrCBV瘤内max与rrCBV瘤周max的差异,比较不同级别肿瘤间灌注热点区与ITSHIA形态的对应情况;应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比较不同级别肿瘤间SWI中各半量化指标与PI中rrCBV瘤内max与rrCBV瘤周max的相关性。结果星形细胞肿瘤rrCBV瘤内max值(rs=0.662,P0.05),却低于高级别肿瘤。星形细胞肿瘤的ITSHIA半量化指标与rrCBV瘤内max与rrCBV瘤周max值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星形细胞肿瘤内灌注热点区与ITSHIA不完全对应。结论星形细胞肿瘤SWI指标与PI指标密切相关,二者对于术前评估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分级同样具有较高价值。灌注热点区与ITSHIA并不完全相同,可能与二者显示肿瘤内血管生成的机制不同有关。

  • 标签: 星形细胞肿瘤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灌注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建老年护理敏感指标体系以及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50例糖尿病的临床资料,对其均实施以护理敏感指标为根据的老年延续护理模式,分析临床指标。结果:干预 1个月后的 DKT和 SDSCA、 DSQL分数等明显优于干预前, P< 0.05。 结论:以护理敏感指标为根据的老年延续护理模式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管理行为、知晓程度等,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 标签: 糖尿病 护理敏感体系 延续护理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 的应用 效果 。 方法 :随机抽样法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本院 100 例 心血管内科护理 患者。抽签法分组:对照组( 50 例 )给予常规护理 安全 ,研究组( 50 例 ) 在常规护理安全中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比较两组实施效果。 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 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率 高 于对照组( P < 0.05 );研究组 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 对照组( P < 0.05 ) ,研究组 护理质量各项数据的评分 高于对照组 ( P < 0.05 ) 。 结论: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及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同时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护理 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分离自复发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病原菌进行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采用标准的鉴定方法对30株分离获得念珠菌进行鉴定;然后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氟康唑、伊曲康唑和制霉菌素对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30株念珠菌中,念珠菌40%、光滑念珠菌46.6%、热带念珠菌10%及克柔念珠菌3%。氟康唑、伊曲康唑和制霉菌素对念珠菌的MIC50范围分别为4-16ug/ml,1-2ug/ml,0.06-0.125ug/ml。结论在本次研究中,光滑念珠菌及白念珠菌仍是主要致病菌。而氟康唑对它们的MIC普遍偏高,伊曲康唑和制霉菌素的MIC相对较低。

  • 标签: 复发型念珠菌性阴道炎 念珠菌 氟康唑 伊曲康唑 制霉菌素
  • 简介:【摘要】目的:在结核分支杆菌敏感性测验中采用MGIT960方式,比较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并在临床上经病理证实为结核病的患者共计200例,随后采用快速药物敏感性试验方式。通过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罗氏法)、试验组(MGIT960)组。结果:对于快速药敏试验整体敏感性在40天内在50%左右,传统的方式整体平均报告天数时间较长,一般在60天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药物敏感性测验中采用MGIT960方式整体效果较好,较为迅速。

  • 标签: MGIT960 快速药敏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从病案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围产期孕妇阴道分泌物B群链球菌(GBS)感染和药物敏感性。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时段内入院检查的360例围产期孕妇作为数据分析基础,结合病理检查结果进行GBS阴性组(300例)与GBS阳性组(60例)划分,统计不同孕妇的GBS感染率及药敏试验情况。结果:阴道与直肠联合检测,有助于GBS阳性检出率的提升,不同部位标本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标本对于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数据分析,差异明显(P

  • 标签: 围产期 孕妇 阴道分泌物 B群链球菌感染 药物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应用效果及其特异性、敏感性分析。方法:择定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45例贫血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特异性、敏感性和血液检验水平。结果:观察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Hb、MCH、MCV、SF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液检验 贫血 鉴别诊断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系统对新生儿低血糖脑功能的敏感性,为早期识别和处理新生儿低血糖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3月在我院NICU住院的75例低血糖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出生76例无脑损伤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aEEG监测结果,并分析aEEG监测结果异常程度与患儿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根据神经评分法(NBNA)评分结果将观察组患儿细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较差组,比较两组aEEG监测结果,并分析aEEG监测结果异常程度与患儿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背景活动评估结果多呈现轻度或中度异常,连续性评估结果多呈现不连续性。两组背景活动与连续性评估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aEEG监测结果中的背景活动异常程度及连续性异常程度均与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P<0.05);Cut-off值为23.39,灵敏度为82.79%,特异度为84.31%,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诊断性能。结论: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系统对新生儿低血糖脑功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有效反映低血糖对新生儿脑功能的影响。

  • 标签: 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系统 新生儿 低血糖脑功能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对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到2023年10月的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42例,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法,分析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结果:多层螺旋ct的灵敏度为:36/38=94.73%,准确性为:38/42=90.47%。结论:在急性阑尾炎诊断的过程中,多层螺旋CT检查法具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急性阑尾炎 敏感性 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