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透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优势。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7年1月90例血液透析患者并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血透护理中应用常规护理服务,优质服务组血透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血透环境设置、护理服务态度、护理人员技术评分、患者血透知识掌握评分;干预前后患者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优质服务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优质服务组血透环境设置、护理服务态度、护理人员技术评分、患者血透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干预前两组情绪和生存质量相近,P>0.05;干预后优质服务组情绪和生存质量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血透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血透知识掌握度,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提升其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血透室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 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行择期手术治疗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00%(94/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80/100)(P<0.05)。结论在手术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 舒适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手术急诊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手术2015年1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急诊患者中选择66例进行此次研究,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循证护理,各33例。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均提示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术急诊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循证护理 手术室 急诊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门诊输液是医院的服务窗口之一,病人的流动性大,数量多,病种复杂,而每个人的素质各不相同,患者对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护士缺少与各科室医生的及时沟通,而病人大多是短期输液,难以建立融洽的关系,同时医院的就医流程复杂,为了适应新形式,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在输液工作的每一个护理人员应该十分注意融洽好护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输液室 护患关系 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护理学院73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实验组,37名)与传统教学法教学(对照组,36名)的教学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知识得分平均分为(87.96±4.68)分,技能得分平均分为(88.2±5.4)分;对照组学生的知识得分平均分为(77.52±4.71)分,技能得分平均分为(78.2±5.3)分,实验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护理教学中采用医护合作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增强护生的协作沟通能力,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医护合作情境 模拟教学 手术室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手术护理人员对乳腺癌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系统性的舒适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经过相关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40.13±1.67)分低于对照组(52.55±1.87)分,同时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98.33%)高于对照组(86.67%),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手术护理人员为其提供系统性的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乳腺癌 手术室护士 舒适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手术护理本科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方法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手术实习的60名本科护理实习生(护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试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法带教,比较两组带教效果。结果试验组本科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实践能力各方面优于对照组,对带教老师的满意的也较对照组高(P均0.5)。结论采用临床路径带教有助于提高手术对护理本科护生的整体带教能力,提高本科护理实习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及对带教的满意度。

  • 标签: 临床路径 手术室 护理本科带教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血透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作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时间顺序分为管理前和管理后两组,管理前实施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管理后采取包含护理标识的统一的、规范化安全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情况。结果管理后患者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理前,且护理满意情况明显提高,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透护理安全管理中采用统一、规范的护理标识,能够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情况。

  • 标签: 护理标识 血透室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胺碘酮治疗老年心衰并发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曾在2014年10月份-2015年10月份所接收的100例患有老年心衰并发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其采取胺碘酮来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结论对老年心衰并发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该种治疗方法值得被使用与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老年心衰 并发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手术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手术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增加手术护理是必要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机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术后肺部感染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对比3种实验检查方法在肺炎支原体检测上的差异。方法择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医院治疗肺炎的60例患儿,分别采集其呼吸道分泌物、血清、肺泡灌洗液作为样本,先后为其实施三种实验检查方法,分别为(1)MP咽拭子快速培养;(2)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MP的IgM、IgG定量测定;(3)支气管灌洗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对比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咽拭子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为48.33%(29/60),ELISA法的阳性检出率为51.67%(31/60),FQ-PCR法的阳性检出率为58.33%(35/60),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较为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咽拭子培养法、ELISA法与FQ-PCR法进行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实验室检查 咽拭子快速培养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支气管灌洗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重症监护(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100例医院感染患者,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8.7%,高龄患者感染比例最大,常见的感染类型为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病菌为真菌感染,发生医院感染诱因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关。结论重症监护医院感染率高,与病情程度、年龄等有关,护理对策为加强重症监护管理、无菌操作技术、科学使用抗生素等,减少医院感染率。

  • 标签: 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室(ICU)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力衰竭合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心理衰竭合并性心律失常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抗心律衰竭治疗的对照组(46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取胺碘酮治疗的观察组(46例),治疗前后对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测定结果和射血分数情况,以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为42例,占91.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28例,占60.87%,差异显著(P<0.05)。观察患者的按心率校正的QT区间(QTc)和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的QTc(P<0.05)。观察组患者的QT离散度(QT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心力衰竭合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可以采用胺碘酮治疗,改善患者的病情,促使患者十QTc和QTd均得到改善,并提升患者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 标签: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治疗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手术中开展护理管理对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手术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的工作情况作为研究样本,以2016年1月作为分隔时间,手术2016年1月之后开展感染护理专项管理制度,对比开展管理后与开展管理前手术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对开展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开管理前,手术共进行手术41542台,其中发生感染人数33例,感染发生率为0.079%;开展管理后,手术共进行手术51685台,其中共发生感染人数17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032%,管理后明显低于开展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开展管理前,非常满意29517例,较满意11123例,不满意902例,总满意度为97.83%;开展管理后,非常满意696例,较满意963例,不满意26例,总满意度为98.98%,开展后略高于开展前,但是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手术工作中开展感染护理专项管理制度,可以明显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管理 感染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缓解手术患者紧张情绪的效果。方法我院选取所收治的78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即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HADS结果。结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并且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抑郁程度 焦虑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手术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需要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对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8%,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70%(P<0.05),两者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远远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8%,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舒适护理的方式在手术进行护理工作效果明显,能够减轻患者由于手术带来的紧张感,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 标签: 舒适护理 手术室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手术作为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在抢救患者和治愈高难度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确保手术患者的治疗顺利进行,避免出现切口感染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因此细节护理的重要性对于手术护理不言而喻。观察细节护理对于手术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的影响。可以分别随机选择未实施细节护理期间和实施细节护理期间的两组患者,两组共102例,其中未实施细节护理为对照组,实施细节护理期间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细节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文关怀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妇产科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中增加人文关怀,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自评量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妇产科手术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心理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营造更好的护理氛围。

  • 标签: 人文关怀 手术室护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体位垫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间手术的所有体位垫实施精细化管理,并观察实施效果。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手术体位垫未出现丢失或交叉混淆事件;实施前手术医生满意率为93.33%,实施后为98.67%,实施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施前手术体位垫细菌感染超标率为36.67%,实施后为6.67%,实施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手术体位垫行精细化管理有利提高手术工作效率及手术医生满意度,减少细菌感染超标现象的发生,促进手术工作的顺利进行。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手术室 体位垫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手术患者改善心理状态的护理模式的应用选择。方法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共采集88例手术患者,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44例对照组及44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其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模式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两组患者于护理前,其心理状态并无较大差异,在实施不同护理模式后,两组患者偏执、强迫、抑郁、恐惧等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就下降幅度而言,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77.27%>97.7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为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帮助其改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手术治疗的满意度。

  • 标签: 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 手术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