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2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自理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高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知识掌握度、术后自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结肠癌手术 临床护理路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有效心理干预对孕产妇女心理状况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7月所接收的82例产妇,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种不同护理方式下的产妇心理状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下产妇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进行产前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缓解产妇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孕妇及婴儿的健康,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产前护理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产前心理护理 护理效果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由于患病群体及病情的特殊性,在进行妇科护理过程中,更要加强树立“以病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使用各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技巧,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并在过程中注重保护病人的隐私,通过有效沟通来全面了解病人的各种信息,进而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评估工作。本文正是基于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角度入手,对妇科护理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沟通以及沟通的技巧和方式等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发挥有效沟通在妇科护理过程中的作用,挖掘出各种与病情有关系,有助于病情诊断、解决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为病人解决当前已知及一些潜藏的问题。关键词妇科护理;有效沟通;原则;语言性沟通;非语言性沟通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糖尿病性胃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为治疗糖尿病性胃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因糖尿病性胃病来我院就诊的70例患者,其中35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实施吗丁啉治疗,35例患者纳入实验组,给予吗丁啉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结果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为77.14%以及胃半排空时间(64.69±12.71)分均劣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4.29%、胃半排空时间(50.91±13.77)分,数据对比上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性胃病治疗中使用吗丁啉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以作为治疗糖尿病性胃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糖尿病性胃病 治疗方法 吗丁啉 复方丹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在我院住院自然分娩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各项指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产妇的疼痛程度和产后出血量,缩短分娩时间,提升产妇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自然分娩 护理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妇科护理中进行有效沟通的临床运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妇科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有效沟通护理。结果观察组妇科患者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沟通在妇科患者中效果显著。

  • 标签: 妇科 护理 有效沟通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性、系统性护理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以2015年3-10月于我院接受常规护理的4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另取次年同期在我院接受综合性、系统性护理干预的4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1%显著高于对照组66.7%(P<0.05)。结论综合性、系统性护理干预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中应用显著,缩短临床病症表现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理想护理措施。

  • 标签: 重症 手足口病 综合性护理 系统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持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氟替卡松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改善情况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6例6~48个月的哮喘患儿分为2组;组一45例持续(6个月)吸入布地奈德、每日1~2mg,Bid;组二41例吸入氟替卡松,每日100mg,Bid。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定各项肺功能指标、血皮质醇及骨密度。结果治疗6个月后,肺功能有明显改善,血皮质醇及骨密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吸入布地奈德1~2mg,Bid,氟替卡松气雾剂每日100mg,Bid,6个月后,能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对患儿肾上皮质功能及骨密度未见显著影响.

  • 标签: 长期持续 支气管哮喘 皮质激素 肺功能 血皮质醇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影响效果。方法抽选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新生儿在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新生儿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同时对两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共有37例生理性黄疸患儿,发生率为7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6.0%,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无病理性黄疸病例。观察组新生儿黄疸发生时间在出生后(3.8±0.9)天,明显晚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在出生后(13.1±1.8)天,明显早于对照组,黄疸持续时间平均为(10.5±1.1)天,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同时能够延缓黄疸发生时间,缩短黄疸持续时间。

  • 标签: 早期护理 新生儿黄疸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以3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在患者的子宫内膜INSR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以及表达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4月1日—2016年6月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受试对象分为两组,无胰岛素抵抗组以及有胰岛素抵抗组,即IR组以及NIR组。对两组患者的体重、腰围、月经周期、腰臀比(WHR)以及体质指数(BMI)等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患者的子宫内膜INSR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月经周期以及身高无显著性差异。但IR组患者的腰围、体重、BMI以及WHR等基本资料水平显著高于NIR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IR组患者INSR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为0.113±0.161,NIR组患者INSR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为0.158±0.190,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价值。结论INSR基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子宫内膜中具有mRNA的表达,这是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无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能显著降低该基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子宫内膜 INSR基因 表达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应用骨搬运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2例,分别给予传统人工假体治疗、骨搬运技术治疗。对比两组关节功能评分、骨缺损长度以及软组织缺损面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股骨骨折患者髋、膝关节功能(92.03±19.23)分、(85.44±16.00)分,胫骨骨折患者膝、踝关节功能(84.28±21.70)分、(91.02±14.00)分较对照组的股骨骨折患者髋、膝关节功能(76.00±18.13)分、(72.40±15.11)分、胫骨骨折患者膝、踝关节功能(71.77±20.40)分、(84.55±12.00)分明显升高;观察组骨缺损长度(0.38±0.13)cm、软组织缺损面积(0.68±0.19)cm2较对照组骨缺损长度(1.64±0.64)cm、软组织缺损面积(1.70±0.71)cm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应用骨搬运技术治疗后,关节功能、骨缺损长度等均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 标签: 下肢创伤 骨搬运技术 感染性骨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护患沟通及其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并就其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分析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长、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投诉率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长远短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护理投诉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突出,P<0.05。结论护患沟通技巧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改善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投诉情况,效果突出。

  • 标签: 护患沟通技巧 呼吸内科 护理工作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多形式母乳喂养指导在产科门诊优质护理服务中的运用,评价该宣教形式对提高孕产妇满意率及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等方面的影响,为产科门诊母乳喂养指导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单胎初产孕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母乳喂养指导,实验组采用多形式母乳喂养指导。比较两组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结果实验组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信息时代的到来,护理服务也趋向多元化,多形式的母乳喂养指导在产科门诊优质化护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建议在产科门诊中积极推广。

  • 标签: 母乳喂养 优质护理 产科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肾功能衰竭患者运用颈内静脉置管法行血液透析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2016年5月选取48例行血液透析的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随机非盲法分组试验,两组各24例,Ⅰ组接受股静脉置管,Ⅱ组接受颈内静脉置管,对该两种置管方案的处理情况作评估。结果两组的留置时间、平均血流量及降肌酐效果等比较相差不大,统计学不成立(P>0.05)。但在每次换药用时上,Ⅱ组相比Ⅰ组显著缩短,在换药频率上,Ⅱ组相比Ⅰ组显著延长,统计学成立(P<0.05)。两组术后均有明显并发症出现,Ⅱ组总发生率4.2%,相比Ⅰ组的25.0%显著下降,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法换药省时,可减少换药频率,并尽量避免引发并发症,在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中应用效果较理想,值得加强推广。

  • 标签: 肾功能衰竭 颈内静脉置管法 血液透析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干预路径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择5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干预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少、肺部感染人数少、出院早。结论临床护理干预路径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后期护理提供了一个明确且安全、有效的护理方向,保障了患者的健康。

  • 标签: 临床护理干预路径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普萘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甲亢患者90例(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作为观察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45例为一组。对照组甲亢患者单一使用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普萘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对比两组甲亢患者的治疗效果、甲状腺分泌物(FT3、FT4、TSH)。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FT3、FT4、TSH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萘洛尔联合甲巯咪唑用于治疗甲亢患者的效果较为可观,值得推广。

  • 标签: 甲巯咪唑 甲亢 普萘洛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手术在临床中的可接受性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站在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所收治的早孕要求终止妊娠患者资料100例,依照100例患者的入站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平均每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传统电动负压吸引术,研究组50例患者接受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统计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疼痛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满意度,将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手术疼痛显著减轻,患者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几率更低,手术期间出血量显著减少,对于人工流产服务的满意度提升,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痛苦,降低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出现几率,属于一项安全并且有效的意外妊娠终止方案,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人工流产术 手动负压吸引 满意度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奥扎格雷钠+依达拉奉)和对照组(奥扎格雷钠)各79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4%显著高于对照组75.95%(P<0.05)。治疗后两组NIHSS和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NIHSS和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奥扎格雷钠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奥扎格雷钠 依达拉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透析前营养风险评估与干预的效果评价,保证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的数学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60例,按照就诊顺序,单号患者为观察组,双号患者为实验组,每组30例。利用改良后的综合主观营养风险评价量表(MQSGA)进行患者透析前营养风险评估。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后进行透析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营养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营养状况评分、并发症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生存质量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不良在终末期肾脏透析患者透析前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在终末期肾脏透析患者透析前进行相关的营养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的寿命,对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透析前 营养风险评估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品管圈手法分析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原因,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堵管发生率。方法由8名圈员组成,以“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为主题,分析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品管圈手法经过干预后,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率由9.5件/周降低为1.2件/周,改善幅度为87.4%。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减少了静脉留置针的堵管率,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 标签: 品管圈 药物外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