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影像处理技术(MPR)在提高CT诊断符合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358例患者,作为对象,受检部位,均接受螺旋扫描,根据轴位图像,予以诊断,随后,经由MPR处理,依据MPR图像,再诊断。结果71例颅脑外伤患者,初始横断位图像,9例骨折(12.6%),MPR处理显示,2例为多发性骨折,其余62例患者,遗漏骨折4例。89例颈部扫描患者,B超诊断,均为甲状腺占位,经MPR处理,明确肿大淋巴结的位置、数量及大小,可见成串肿大的淋巴结,准确分析肿大淋巴结的分布状况。96例胸部扫描患者,轴位图像,肺内肿块5例,经MPR处理,诊断为叶间胸膜病变。102例腹部扫描患者,肝内外胆管扩张病例17例,经MPR处理,发现3例胆总管可见占位性肿块,11例结石,轴位扫描肾脏,1例漏诊。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影像处理技术,图像具有各向同性的优点,大大提高了CT诊断效率,减少误诊及漏诊现象,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影像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4月—2018年5月51例在我院接受四肢骨关节骨折诊治的患者,共计73处骨折,所有患者首先接受X线平片检查,然后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将扫描获得的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处理,依据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三维成像以及表面阴影显示等重建技术获取多方位病变区图像。结果51例患者中骨折部位共计73处,X线平片检出53处,检出率为72.60%,VRT检出73处骨折,检出率为100%,SSD检出71处骨折,检出率为97.26%,MPR检出69处骨折,检出率为94.52%,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四肢骨关节骨折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摄影平片,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具有诊断准确率高且无创的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 四肢骨关节骨折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封闭吸痰与开放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取封闭吸痰,对照组采取开放吸痰,观察患者吸痰前后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6年12月接诊的肢体骨疼痛,已明确肢体骨疼痛但无法鉴别良恶性的患者60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多层螺旋CT组(MSCT)和核磁共振(MRI)组,分别3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对比分析结果。结果MSCT组隐匿性骨折患者25例,检出率83.33%,MRI组隐匿性骨折患者28例,检出率93.3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检出率较高,但在临床诊断中,仍然应联合MSCT和MRI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 标签: 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成像 细微及隐匿性骨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肩胛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6例肩胛骨骨折患者,均行MS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成像。回顾分析其CT影像学资料,并与DR片进行比较。结果MSCT及三维重建成像检出率为98.48%,MSCT及三维重建检测骨折分型准确率为96.92%。结论MSCT及三维重建应用于肩胛骨骨折,可有效检出肩胛骨骨折,提高骨折分型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MSCT 三维重建技术 肩胛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疑似5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通过DSA诊断作为金标准进行评估。结果诊断试验分析采用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52/52)、100.0%(2/2)。在两次检查中,真假腔的数量,主动脉破裂的数量和主动脉第一破口的位置统计学无显著差异,两种检查方式的累及髂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检查显示夹层假腔内有血栓者12例(23.07%),DSA无法显示夹层血栓情况。结论MSCTA与DSA均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方式,MSCTA简便快速无创且可重复性好,完全可作为主动脉夹层临床筛查的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多层螺旋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主动脉夹层 临床对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传统与改良疝环充填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80例采用传统疝环充填治疗方法,其余84例选用改良疝环充填无张力治疗方法。结果在经过两种方法治疗后,改良疝环充填术中出血量与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前者,传统的治疗结果中并发症3例,复发1例。改良治疗结果中并发症1例,无一人复发,而且手术过程中疼痛也轻于传统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疝环充填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时间短,操作简单,疼痛少,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显著特点,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一种好方法。

  • 标签: 腹股沟疝 改良式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在细微、隐匿性骨折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的细微、隐匿性骨折患者60例展开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及MRI扫描,并将多层螺旋CT和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特异性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MRI诊断在细微、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为95.00%高于MSCT诊断的检出率为81.67%(P<0.05)。结论MSCT诊断与MRI诊断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细微、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并且还具有较高的显影率,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细微及隐匿性骨折 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成像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MSCT)后重建技术在颌面部外伤复杂骨折以及整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核心研究。方法选取我院80例颌面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多层螺旋CT扫描以及三维重建后处理,采用三种处理办法,分别为MPR(多平面重建)SSD(表面阴影显示),以及VR(容积再现),然后根据三种处理重建后的图像显示,分析反映骨折线、断裂程度,以及病变情况的效果。结果MPR重建处理中,可以显示多个鼻窦骨折情况,可以清楚的观察到裂缝、骨折周围组织的关系。使用SSD与VR,在观察复杂游离骨片时,产生的空间关系更明确,立体感强。结论在颌面骨诊断中,使用MSCT轴位图像,可以起到基础作用,同时运用三维重建图像在粉碎性骨折检查中产生了较大的优势作用,可以起到较高的评估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重建技术 颌面骨外伤 复杂骨折 整形外科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0年我院产后出血经常规处理无效行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加子宫前后壁排缝合治疗12例,无一例病人切除子宫,无并发症发生,具有操作简单、止血迅速、保留了生育功能等优点,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改良 背带式缝合 排式缝合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结果准确的湿大肠菌群快检纸片。方法对依据“食(饮)具用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质量标准”要求加工生产的湿大肠菌群快检纸片与干大肠菌群快检纸片进行质量检测和对比试验。结果湿大肠菌群快检纸片与干大肠菌群快检纸片的质量均符合“食(饮)具用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质量标准”的规定要求,经过400份食(饮)具的检测对比试验,两种快检纸片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97.2%(69/71),阴性符合率为99.4%(329/331),总符合率为99.5%(398/400),说明两种快检纸片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湿大肠菌群快检纸片与干大肠菌群快检纸片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易制备;经济成本低;使用方便,操作时省时省力,可减少或避免因加盐水湿润纸片过程中被空气污染引起假阳性的机会;该产品的湿度一致,可减少或避免因加盐水多或少而引起的结果不易判断或结果不一致;是一种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成品培养基,完全可以替代干大肠菌群快检纸片,为消毒食(饮)具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湿式 干式 大肠菌群快检纸片 成品培养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闭引流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57例胸腔引流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及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寻求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57例胸腔引流患者经精心治疗及细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重视对胸腔闭引流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病人的康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 患者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胸腔闭引流是肺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为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持续有效的排气或排液,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整体护理。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妇科良性肿瘤治疗中妇科阴、腹腔镜、腹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接诊子宫肌瘤患者共80例设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术的选择将其分为妇科阴组28例、腹腔镜组31例、腹手术组21例。各组均根据术选择接受治疗,对比组间术后并发症及术中失血量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三组患者均治愈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但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阴和腹手术(P<0.05)。结论妇科良性肿瘤临床治疗中,妇科阴、腹腔镜及腹手术均具有较好治疗效果,而腹腔镜手术所具有的安全性更高,但应在诊疗中结合患者实际选择合理手术方案。

  • 标签: 妇科阴式 腹腔镜 腹式手术 妇科良性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的阴全子宫切除与阴全子宫切除的疗效的对比。方法2013年01月—2015年01月我院对非脱垂子宫行LAVH和TVH2种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LAVH患者手术所需要的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治疗组,而LAVH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TVH。其中盆腔无粘连的单纯子宫增大如孕13周以下的LAVH与TVH中,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无阴道残端愈合不良等;但在其它病例中,LAVH组术后并发症为4%。阴组术后并发症为14%;随访其中在单纯子宫增大如孕13周以下的TVH与LAVH无明显手术远期并发症,但其他的病种中阴组出现肠梗阻2例,其中1例需手术治疗,阴道残端愈合不良1例;LAVH无出现肠梗阻,无阴道残端愈合不良。结论TVH和LAVH各有其优势,要根据患者的意愿、盆腔情况、经济情况和术者的手术经验综合考虑。鉴于LAVH视野清晰,对非脱垂子宫<13孕周合并盆腔粘连、附件包块、有手术史及子宫腺肌瘤的病人,LAVH为一种更安全、更容易掌握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全子宫切除 阴式全子宫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的61例腹股沟无张力疝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B组采用疝环充填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A组在阴囊水肿、疼痛、切口感染、异物感、发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1.45%,B组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2.9%,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对于腹股沟斜疝修补复发率较少,都比较有效;但是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腹膜前间隙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 腹股沟斜疝 术式 疗效观察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接高分辨率CT(HRCT)以及小剂量多层螺旋CT(MSCT)对小儿慢性间质肺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共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入诊我院进行治疗的104例小儿慢性间质性肺疾病患儿,分别使用HRCT以及MSCT对患儿进行诊断,将HRCT的诊断结果设为A组,将MSCT诊断结果设为B组,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以及使用剂量、扫描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图像在蜂窝影、磨玻璃密度影、肺大泡影、结节影、网格影、囊状透亮区方面无较大差异,P>0.05。两组图像在质量方面无较大差异,P>0.05。且两组图像在诊断正确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慢性间质性肺疾病患儿使用小剂量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效果较好,具有缩短扫描时间以及减少放射量的优点。

  • 标签: 小儿慢性间质性肺疾病 直接高分辨率CT 小剂量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X线片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腰椎骨折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上全部患者均行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扫描检查,通过比较诊断结果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多层螺旋CT显示分型信息明显精准于X线检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腰椎骨折诊断,精确率高,并且能够全方位呈现骨折信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和实施提供了可靠依据和指导作用,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X线片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腰椎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