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新型医用手套约束用具在预防烦躁患者非计划性拔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存在烦躁患者100例入组,入选后随机划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用手套约束,一组为观察组,采用新型医用手套约束,统计两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评估两组约束用具操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约束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备统计意义(P

  • 标签: 烦躁患者 非计划性拔管 新型医用手套约束用具
  • 简介:摘要:目的 人文关怀理念下对 PICC置依从性应用分析。方法 抽取我科室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收治的首次住院需要化疗患者 400例患者,按照护理干预方案的不同分成两组分为一般组 (200例 )与关怀组( 200例)一般组予常规护理,关怀组予人文关怀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置依从性、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关怀组置依从性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并发症对比,关怀组明显低于一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理念下干预 PICC置中,可以提高置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人文关怀 肿瘤患者 PICC置管依从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择取 2018.02 至 2019.02 时段内我院消毒供应室人员共 40 名,以抽签法划分为甲组、乙组,各组 20 名。甲组未采取品管圈活动,乙组采取品管圈活动,比较护理人员手卫生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总依从性。 结果: 甲组手卫生理论、操作考核成绩较低于乙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乙组手卫生总依从率为 100.00% ,甲组为 80.00%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品管圈活动既可有效增强手卫生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还可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可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消毒供应室 护理人员 手卫生依从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根治疗一次法同期根尖手术治疗前牙根尖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正式实施前,于我院牙体牙髓科众多患者中选取 70例被确诊为牙根尖囊肿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据临床检查来看,组内患者均符合实验入组条件,同时在其入组后,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配为了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前者使用常规根治疗,观察组则使用根治疗一次法同期根尖手术治疗,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中,治疗显效、有效、无效患者例数分别为19例、 15例、 1例,治疗有效率 97.14%;对照组中,治疗显效 16例,有效 12例,无效 7例,治疗有效率 80%,相比之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于对照组,( P< 0.05)。其次,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更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对牙根尖囊肿患者采用根治疗一次法同期根尖手术疗效显著,可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疗效。

  • 标签: 牙根尖囊肿 根管治疗 根尖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抗苗勒激素(AMH)联合卵泡刺激素(FSH)对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来我院生殖健康与不孕症门诊就诊的500例21-40岁的女性作为观察对象,在其月经第3天检测血清AMH、FSH并进行数据对比,经阴道B超确定患者的窦卵泡数,明确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采用ROC曲线对患者的AMH、FSH与卵巢储备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正常女性的AMH与卵巢储备功能呈正相关,FSH与卵巢储备功能呈负相关(P<0.05);AMH的ROC曲线在1.50ng/mL临界值能得到最大灵敏度(80.67%)及特异度(65.38%);FSH的灵敏度(75.63%)及特异度(52.26%),均显著低于AMH。卵巢储备功能低下者采用AMH的检出率为85%,采用FSH的检出率为75%,联合采用AMH与FSH的检出率为93%。结论 AMH、FSH均可用于评估卵巢储备功能,AMH在灵敏度及特异度上均优于FSH,而且AMH联合FSH的检出率更高,临床对卵巢功能筛查可联合检查,降低漏诊率。

  • 标签: 抗苗勒管激素 卵泡刺激素 卵巢储备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四肢长骨创伤骨折患者运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体会。方法:选取2019-2020年收治的70例患者,均确诊四肢长骨创伤骨折,随机划分甲组(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乙组(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均35例,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甲组患者临床指标均差于乙组,甲组不良反应25.7%,高于乙组发生率2.8%(P<0.05)。结论:在四肢长骨创伤骨折患者治疗时,采取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理想,可以提升安全性,加快患者骨折部位恢复速度。

  • 标签: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 钢板螺钉内固定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管理对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的预防作用。方法:受试对象择入20200701-20210701间本院接收的40例ICU患者,依据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受试对象分为对照组(n=20)及观察组(n=20)。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进行前瞻性护理管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95.00% VS 65.00%,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95.00% VS 65.00%,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的发生率,且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突出,值得一线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ICU气管插管 前瞻性护理管理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遴选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四肢长骨创伤骨折患者作为样本,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将9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观察组展开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开始锻炼功能时间、骨创伤愈合总时间。结果:观察组骨创伤患者下床锻炼时间明显更早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创伤愈合总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长骨创伤骨折患者展开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 标签: 钢板螺钉 内固定技术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中药雾化吸入对改善胃肠道术后留置胃患者咽喉部不适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留置胃患者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为常规护理基础上 +自制中药液进行雾化吸入,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基础,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咽喉部的舒适程度,探讨中药雾化吸入在缓解患者咽喉不适 ,改善咽喉疼痛方面的效果。结果: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雾化技术能有效改善术后留置胃患者咽喉部不适,增强患者对胃的耐受。

  • 标签: 中药雾化 留置胃管 咽喉不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对于肿瘤患者PICC置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到2019年5月到我院肿瘤科治疗的80例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所有的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PICC置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肿瘤患者的置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肿瘤患者在接受了预见性护理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置后机械性静脉炎、皮肤过敏和皮炎、静脉血栓、PICC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更低,且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置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肿瘤患者 PICC 置管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牙髓炎根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牙髓炎患者 76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间,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常规组,一组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每组各 38例,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实验组低于常规组,( p<0.05),差异显著;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97.37%)明显高于常规组( 81.58%),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在牙髓炎根患者的治疗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牙髓炎根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对于肿瘤患者PICC置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到2019年5月到我院肿瘤科治疗的80例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所有的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PICC置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肿瘤患者的置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肿瘤患者在接受了预见性护理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置后机械性静脉炎、皮肤过敏和皮炎、静脉血栓、PICC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更低,且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置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肿瘤患者 PICC 置管手术 并发症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討预防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相关性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8月我院收治的 78例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与预防性护理组,每组各 39例。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预防性护理组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的时间、置管过程患者的躁动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炎症指标(白介素 -6、白介素 -8)、心率水平和心理焦虑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置相关性感染的总发生率。结果 预防性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白介素 -6、白介素 -8、心率水平和心理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出院时,预防性护理组患者的白介素 -6、白介素 -8、心率水平和心理焦虑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预防性护理组患者的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时间长于常规护理组,置管过程中,预防性护理组患者的躁动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预防性护理组患者的置相关性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的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相关性感染 ;预防 ;护理 ;有效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体化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

  • 标签:
  • 简介:【 摘 要 】 目的: 讨论基于信息 - 知识 - 信念 - 行为的护理干预模式对 PICC 置术后胃肠道肿瘤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 方法 : 选取我院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患者 80 例 ,均使用手术治疗,在手术后使用 PICC 置。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基于信息 - 知识 - 信念 - 行为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模式。 结果 : 在干预前,两组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比较,差别较小 ( P > 0.05 )。在干预后,对照组的焦虑评分高于实验组,差别较大 ( P<0.05 )。实验组的抑郁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P<0.05 )。 两组并发症差别较大 ( P<0.05 )。 结论 : 在胃肠道肿瘤的患者中使用 基于信息 - 知识 - 信念 - 行为的护理干预模式,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缓解不良情绪,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基于信息 - 知识 - 信念 - 行为的护理干预模式 PICC 置管 胃肠道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一次和多次根填充治疗慢性牙髓炎及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对200例慢性根尖周炎和慢性牙髓炎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100例,研究组使用一次性根填充,对照组使用多次根填充,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研究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7%,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6%,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是2%,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是7%,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一次性根管充填 多次法根管充填 慢性牙髓炎 慢性根尖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picc置患者护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临床价值,观察对并发症率的影响。方法:病例纳入时段为2021年8月-2022年8月,选择医院在该时段内接受PICC置的30例患者为主体,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包括实验组(n=15)、对比组(n=15)。对比组采取常规管理,实验组采取精细化管理,对比组间患者满意度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较对比组高,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并发率较对比组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picc置患者护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价值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可推广。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picc置管 护理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进行介入置溶栓实验组的肺动脉主干内血栓清除情况,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失代偿的缓解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均是于我院2017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7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根据患者的情况以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外周溶栓治疗,实验组采用介入溶栓治疗,对两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肺动脉栓塞阻塞体积以及肺动脉阻塞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肺动脉压明显优于对照组急性肺栓塞患者,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急性肺栓塞患者,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肺栓塞患者采取介入置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清除患者大部分分动脉主干内血栓,使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得到有效的缓解,并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介入置管溶栓 肺动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