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管壁钙化与破裂的相关性,提高因动脉瘤破裂引起的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评估,以期对临床医师对动脉瘤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搜集2018年10月到2022年2月期间的525例患者的610个动脉瘤CTA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及秩和检验,比较动脉瘤瘤钙化和动脉瘤瘤无钙化临床特征及CTA影像特征,P<0.05为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绘制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及截断点。结果  525例患者的动脉瘤,瘤59例,瘤无钙化466例,它们的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性别、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吸烟病史以及动脉瘤的单发与多发、有无破裂、瘤是否有钙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当动脉瘤直径为1.54cm时,它们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0.511、0.678,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6。结论 CTA可以有效的评估患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其瘤钙化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有较好的预测可靠性,是临床及预后的重要指标,更有利于临床对其更精准的治疗。

  • 标签: 脑卒中,动脉瘤,钙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本课题是对心肌冠脉的双源 cta 检测对心肌桥一冠状动脉的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的分析和研讨。 方法: 选择我院自 18 年 3 月到 18 年 9 月入住的 260 例患有 心肌桥一冠状动脉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双源 CT 心脉冠脉 CTA 的方式来做相关的检测,然后针对结果进行总结并分析。 结果: 从心肌桥诊断部位的结果来看:在 LAD 上总共有 171 例,例数占总人数的 65 . 8 %,其中,处于中段的有 111 例,较远的地段有 60 例。在 RCA 上的主要表现在其中段,一共是 8 人,占总人数的 3 . 1 %。在 LCX 上总共有 70 人,占总人数的 26.9% ,处于中间支的例数共有 11 例,占总人数的 4 . 2 %。经过检查发现心肌桥的长度基本都在 0.5 厘米至 3 厘米之间。在检查中对 56 名患者进行了冠脉的 普通 CT 的 造影检查,发现有心肌桥的有 11 人。 通过研究发现普通 CT 的检出比要 明显低于双源 CT 心脏冠脉 CTA 的检出比 ( P<0.05 )。 结论: 双源 CT 心脏冠脉 CTA 的诊断效果要优于 普通的 冠脉 CT 造影检查,具有临床上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双源 CT 心肌桥 - 壁冠状动脉 CT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肠通透性的改变及与炎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01月至2022年03月在我院住院确诊肝硬化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4例无门脉高压症非感染状态的肝硬化患者入选A组;27例门脉高压症非感染状态的肝硬化患者入选B组;30例门脉高压症合并感染的肝硬化患者入选C组。ELISA法测定外周血中炎症指标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因子受体(sTREM-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和肠通透性指标claudin3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含量。结果:非感染状态肝硬化患者血清sTREM-1水平与血清I-FABP水平成正相关(p<0.01),血清sCD14水平与血清claudin3水平成正相关(p<0.01)。结论: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出现感染时肠通透性进一步增加,且肠通透性改变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肠通透性;炎症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子宫前切除及修补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应用。方法 累计在 2017年 2月到 2019年 12月间抽取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产妇 50例,依据患者的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入院较早的 25例产妇被划分为对照组并接受常规治疗,较晚入院的 25例产妇则接受子宫前切除及修补术治疗,将其划分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内产妇完成手术所需时间、手术期间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少( P<0.05),组内需子宫切除和出现并发症的产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子宫前切除联合修补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手术效果,需要完全切除子宫的产妇及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的产妇也明显减少,进一步验证了其安全性,综合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子宫前壁切除 修补术 凶险性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急性非前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改良冠状动脉内低温干预的临床效果,提高当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8年1月起到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肺前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48名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将其分为人数相等的对照组和低温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进行冠状动脉内低温干预,使得手术过程中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降低,相关数据差异较为显著。结论:在急性非前心肌梗死患者中通过应用改良冠状动脉内低温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提高临床的治疗效率,因此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非前壁心肌梗死 改良冠状动脉内低温 临床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