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结合西医治疗急性下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下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40例,按照随机设计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静脉输注,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5%,对照组为20%;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20%,对照组为40%;治疗组病死率10%,对照组为20%。两组观察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配合西医治疗急性下合并右室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收到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心脏室运动异常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经心彩超证实有心脏室运动异常的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缓解心绞痛发作方面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3.3%VS83.3%),治疗组在胸痹证候改善方面的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86.6%VS73.3%),治疗组在改善心电图方面的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81.6%VS63.3%),治疗组在改善心脏室运动异常的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78.3%VS6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UAP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心电图及心脏室运动异常。

  • 标签: 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瓜蒌薤白半夏汤 心脏 室壁运动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心肌梗死发病6h内的溶栓与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前心肌梗死患者63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实施6h内的溶栓治疗,观察组实施介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灌注成功率、治疗后6h肌钙蛋白(cTnT)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结果观察组灌注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6hcTnT水平及CK-MB峰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前心肌梗死发病6h内的溶栓与介入治疗效果比较,介入治疗效果更优,可有效提高灌注成功率,降低TnT水平及CK-MB峰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溶栓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超声在老年左室肥厚诊断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的比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左室肥厚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心电图诊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声诊断,观察两组患者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灵敏度及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特异度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老年左室肥厚患者给予心电图联合超声诊断,其诊断效果显著,能够明确体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降低特异度,提高灵敏度及准确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心电图 超声 老年左室壁肥厚 准确率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新式前盆底重建术(肌层加固)对治疗阴道前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阴道前脱垂手术患者共计60例为对象,临床设立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阴式手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组患者行新式前盆底重建术(肌层加固),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POP-Q分级情况及术后12个月治愈率、复发率等。结果:经过不同术式治疗,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术后6、12个月POP-Q分级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新式前盆底重建术(肌层加固)对治疗阴道前脱垂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较高,患者治愈率较高,复发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式前盆底重建术 阴道前壁脱垂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表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瘤患者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基础上诊断室瘤的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后确诊患有LVA的患者为26例,患者在超声心动图上表现为前及左室心尖部12例,侧壁为8例,下6例,敏感度为100%。心电图检查后,确诊LVA患者的19例,其中前及左室心尖部10例,侧壁为5例,下4例,心电图敏感率为73.08%,明显低于超声心动图对LVA的诊断敏感率。室瘤发生在前及左室心尖部的概率分别为46.15%,侧壁为30.88%,下23.08%。结论在在室瘤的临床诊断中应该采取二者相结合的办法,可以提高诊断率。

  • 标签: 性心肌梗死 室壁瘤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胸乳路径及胸路径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的具体手术效果。方法将我院从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录的8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列为观察对象,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行经胸乳路径及胸路径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胸乳路径组手术时间较胸路径组显著缩短(P<0.05),胸乳路径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胸路径组(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乳路径较胸路径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相比更具有微创的优势,其具有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对适应症明确者,是值得推崇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胸乳路径 胸壁路径 甲状腺部分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急性下心肌梗死的3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对照组,同期的急性下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2.86%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3.33%,对照组院内死亡率10%(3/30)低于观察组院内死亡率34.29%(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20%,溶栓治疗的病死率14.29%,对照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6.67%,溶栓治疗的病死率3.33%,两组患者的两种不同方案治疗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心肌梗死合并急性下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更为严重,能增加院内病死率。

  • 标签: 右室心肌梗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眼眶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对其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2月本院眼眶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参照组各45例,前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后者提供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试验组心理状态指标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形成(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运用在眼眶骨折围术期患者中有利于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围术期 眼眶壁骨折 针对性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患者女,23岁,因心脏外伤术后20年,活动后胸闷气促加重伴水肿20d入院。查体:T36.8℃,P80次/min,BP130/70mmHg。双侧颈静脉充盈,胸骨正中可见长约20cm术后瘢痕,双下肢水肿。心尖搏动有力,向左下移位,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ECG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室肥大,ST段改变。外院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重度肺动脉高压伴重度三尖瓣反流。

  • 标签: 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室间隔缺损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修补术 主动脉 外伤性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常常合并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通常急性下心肌梗死多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急性前心肌梗死多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前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中仅占2.5%。由于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有着间歇性、无规律发作的独特特点,临床常常因证据不易捕获而导致漏诊,最终发生心脏停跳、猝死等严重后果。本文报告一例急性前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停搏的病例,强调对急性前心肌梗死合并完全右束支病人需提高对此类传导阻滞高危人群的识别能力,警惕双束支阻滞剂及阵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阵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室停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常规方法在胸外科手术后胸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提高临床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医院诊治的90例胸外科手术后胸切口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清创换药治疗,实验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创面清洁时间、愈合时间以及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方法治疗相比,胸外科手术后胸切口感染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常规方法 胸外科手术 胸壁切口感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鼻前庭囊肿选择经鼻内镜鼻前庭囊肿去顶联合低温等离子囊消隔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总计纳入30例研究对象,为本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鼻前庭囊肿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则实施鼻内镜辅助下低温等离子囊消隔术治疗,对比不同手术方案效果差异。结果 两组相比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创口术后愈合时间差异较大(P

  • 标签: 鼻内镜 鼻前庭囊肿去顶 低温等离子囊壁消隔术 鼻前庭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前胸、心脏结构、胸椎识别法和四腔心十字交叉偏移法,探讨胎儿心脏致命性畸形的诊断和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常规体检中孕胎儿(18—24周)胎儿心脏筛查,5078例应用前胸、心脏结构、胸椎识别法和四腔心十字交叉偏移法检查,4868例采用常规方法(对照组)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用此法在孕检同时对5078例胎儿心脏结构的筛查中发现心脏致命性畸形10例,漏诊2例。诊出率83%。常规方法(对照组)发现心脏致命性畸形3例,漏诊6例。诊出率33%。结论前胸、心脏结构、胸椎识别法和四腔心十字交叉偏移法,可以在孕期常规检查的同时以最短时间,准确识别心脏的正常或异常结构,最大限度地筛查胎儿心脏致命性畸形,且此法思路清晰,明确,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准确率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于孕期胎儿心脏致命性畸形的筛查具有重大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 标签: 前胸壁 心脏结构 胸椎识别法 四腔心十字交叉 偏移法 胎儿心脏致命性畸形 诊断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