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的无陪护护理措施。方法在我院收治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中,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住院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观察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风险事件,并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护理前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实施无陪护护理措施时,加强护理管理工作,规范护理制度,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长期住院 无陪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重性精神病社区防治状况及社区康复管理模式。方法抽取本市重性精神病患者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社区规范化防治与康复管理前后各600例,分析其防治状况以及对患者康复情况的效果。结果实施社区规范化防治与康复管理后的观察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用药依从性、显好率、社会参与率以及肇事肇祸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实施规范化防治与康复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重性精神病 防治状况 社区康复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常规精神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于干预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7.13±2.29)分,对照组为(9.61±3.34)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临床应推广实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抑郁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理疏导联合药物应用于中青年精神分裂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理疏导治疗。应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功能评定量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自知力因子评分和BPRS总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GAS评分和SSPI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提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72.0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应用在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自知力,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等各项水平,具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精神分裂 中青年 心理疏导 药物治疗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对夹层动脉瘤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的16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我院2014年6月-12月所收治的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的发生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0.67%。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夹层动脉瘤术后患者精神症状的发生率。

  • 标签: 夹层动脉瘤 术后 精神症状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减少MECT治疗的并发症,改善当前护患关系模式,以及提高患者及家属对MECT治疗的重视程度和护理人员对MECT治疗流程的掌握从而保障MECT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精神患者 MECT治疗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氨磺必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6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利培酮),实验组给予氨磺必利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70.97%,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体不良反应率为35.48%,对照组患者的为38.71%,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氨磺必利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能将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提高,对该疾病的阴性及阳性症状均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借鉴及推广。

  • 标签: 氨磺必利 慢性精神分裂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压力分析系统对高三学生的压力评估作用。方法以120名高三毕业生(研究组)与120健康自愿者(对照组)应用精神压力分析系统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生理压力、心理压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精神压力分析系统可以准确评价高中毕业生生理、心理状况。

  • 标签: 高中毕业生 精神压力分析系统 心率变异性 学习压力 生理压力 心理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精神科服务对象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社会的偏见,担心受歧视,家属不理解等方面的因素,极易造成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通过对临床精神科的调查,分析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探讨如何减轻压力,促进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

  • 标签: 护理人员 心理压力 应对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评定量表 住院天数 住院费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只有在SANS评分中思维贫乏、注意障碍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评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较佳,可以在考虑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 标签: 音乐疗法 慢性精神分裂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影响。方法在我院接收的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中,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家庭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SDSS评分、BPRS评分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SDSS评分、BP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DSS评分与BPRS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期实施家庭干预护理措施所取得的护理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精神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家庭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采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比较两组干预后康复效果,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干预后NOSIE各因子均较对照组干预后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的改善康复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在临床进行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康复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奥氮平对阿尔兹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阿尔兹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患者73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单双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67%,两组患者比较,以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更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为轻微,且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阿尔兹海默病伴有精神行为症状期间给予奥氮平治疗的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 标签: 奥氮平 阿尔兹海默病 精神行为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8月接诊的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难治性40例,入研究组,非难治性50例,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90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资料,总结分析治疗效果不佳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病前1年的社会功能、住院次数、总病程、治疗依从性及社会支持等方面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在文化程度、起病形式、症状特点及病程特点等方面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归性分析可知,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不佳的相关因素主要为治疗依从性、性别、病前1年社会功能与社会支持。结论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1年社会功能与社会支持,以及性别与治疗依从性会影响治疗效果,临床应加强重视。

  • 标签: 早发性精神分裂症 治疗效果不佳 相关因素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病护理中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100例精神病患者年龄范围为22~65岁,平均年龄为(45.25±5.28)岁。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病程均在1~15年内,平均病程为(8.15±2.11)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对比两组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精神疾病症状改善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时间上,观察组患者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在不良心理状态的出现人数上,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采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精神病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有机磷农药对急性中毒后病人神经精神方面的影响。方法2010-2012年选择6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2个月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中毒前后周围神经症状罹患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枢神经症状头痛、头晕、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全身乏力、多汗等症状罹患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精神症状焦虑、情绪低落、性格改变罹患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烦躁易怒、幻听幻视罹患率与中毒前相比虽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患者存在一些神经精神方面的改变,生活质量下降。

  • 标签: 有机磷农药 中毒 神经精神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2月到2015年8月所收治的83例精神病患者,在其护理中应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患者经过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后,可正确面对疾病,自我调节力较好,病情控制较理想。结论在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合理应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维持心理平衡,提高治疗依从性,促使病情早日康复。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精神病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