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1 个结果
  • 简介:涌潮形成之初,潮神信仰即随之产生。因古人将钱塘潮、广陵潮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破坏归因于伍子胥冤死泄愤,故伍子胥最早被视为潮神时,其形象乃是凶神。不过,随着两汉以来士人对伍子胥忠孝形象的强调和人们对涌潮成因认识的提高,魏晋以后,潮神伍子胥的形象渐趋正面。隋唐五代时期,由于钱塘江两岸低地的开发和人口增殖,钱塘江潮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日益加剧。除先贤形象外,伍子胥司潮神职也为政府重视,故唐时对潮神伍子胥封号赐爵,将其纳入国家祀典。

  • 标签: 钱塘江 潮神 伍子胥 国家正祀
  • 简介:福建省武平县中山镇是过去的武所(武平县城、武平卫所),它位于一个小盆地上,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有一条曾经可以通航小船的中山河(也称武溪)流贯老城的城北,城东,向南最终汇入韩江。这样,中山镇成为一个既有独立经济又和周围相互交往的小小经济、政治中心。从中原辗转迁到中山的客家人和明代初年从南京等地迁来的所谓十八将军及其随行的军户,

  • 标签: 福建 武平县 中山镇 军家人 客家人 民间信仰
  • 简介: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之封,是妈祖信仰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学界也基本认定妈祖显圣救助赴高丽使团路允迪一行这一事件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以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为第一手资料,证明《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所记的妈祖在海上显圣护佑北宋使团这件事是不可信的,这应该是妈祖信仰者的附会。

  • 标签: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 妈祖信仰
  • 简介:化隆卡力岗山区的藏族由于改奉了伊斯兰教而随了回族,因此其民族特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他们重新确立了以伊斯兰文化为主导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形成了新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支撑着这个民族生活大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伊斯兰文化则成为他们赖以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

  • 标签: 文化变异 民族特征 关系 比较研究 现实意义
  • 简介:青海作为多民族多族群移居地区,多民族历史记忆常常隐含于民间信仰仪式或相关传说当中。许多民族常常以修建神庙、修撰家谱和祭祀仪式等来强化记忆和社群认同。

  • 标签: 青海 乡村社会 民间信仰 历史记忆
  • 简介:明代"三元宰辅"商辂的礼祀观念与信仰立场,可谓当时江南儒家士大夫的典型:职在庙堂则坚决维护儒学思想及其礼法体系的正统地位,斥佛老之教为"邪道""异端";退居乡野却与僧道关系密切,似乎能包容、接纳甚至主动亲近佛老之教。本文从这一看似自相矛盾的信仰现象入手,将商辂的礼祀观念置于"庙堂—乡野""官—绅"的身份退阶模式中进行考察与分析,力图揭示此类"前后不一致"的儒者知识精英在信仰观念上的内在转变及其"一以贯之"的、不变的人文教化价值立场——儒家"礼"的根本精神在适应具体的地方信仰环境中得以维持与实现。

  • 标签: 商辂 明代 江南士大夫 信仰
  • 简介:田林县瑶怒屯木柄瑶祭祀的岑大将军,是将其周边壮族的神,通过移植的方式,变成了自己的神,从而构成区域范围内壮、瑶之间相对统一的信仰体系,这既是一种信仰迷失,更是一种潜意识的生存策略,有利于异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

  • 标签: 木柄瑶 壮族 岑大将军 信仰移植
  • 简介:旧社会好比是黑格洞洞的苦井万丈深,井底下压着咱们老百姓,妇女在最底层。看不见那太阳看不见天,数不清的日月数不尽的年,做不完的牛马受不尽的苦,谁来搭救咱!…………《妇女自由歌》是诗人阮章竞依照山西民歌曲调填词而成的一首歌曲,为韵味独特的山西民歌赋予了崭新的内容与革命意义,反映了广大妇女在共产党领导下翻身得自由的无比欢欣以及决心共同建设新中国的万丈豪情。

  • 标签: 妇女自由 共产党领导 共同建设 旧社会 老百姓 新中国
  • 简介:美国虽然标榜言论自由,但是却对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进行种族诽滂。美国在法律上禁止种族诽谤,各州还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反诽谤刑事法案,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这些法案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白人种族主义者利用言论自由的宪法权利,为种族诽谤的罪行开脱。民权运动胜利后,美国的反诽谤刑事法令开始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执行。但是由于存在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美国要彻底消灭种族诽谤,仍然任重道远。

  • 标签: 美国 言论自由 种族 诽谤
  • 简介:梁启超对中西文化调和的态度,使五四时期的梁启超似乎成了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其实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梁启超与晚清民初时的梁启超无论是从思想的内容还是从思想的走向来说都是一致的,梁后期的文化保守主义与其最初的自由主义是一脉相承的,而且正是其最初对于自由主义的理解决定了其晚期文化保守主义的态度。本文是第一次从梁启超的自由主义思想方面来探讨梁的激进与保守与其自由主义思想的关系。

  • 标签: 梁启超 自由主义 激进 保守
  • 简介:柯克的贸易自由思想主要包括通过法律约束国王颁授垄断特许权、维护臣民的贸易自由以及鼓励臣民从事合法贸易等内容。柯克秉持普通法传统和贸易自由思想,对国王颁授垄断特许权进行了长期的抗争,最终推动议会通过了《反垄断法》。这部法令集中体现了柯克的贸易自由思想,否定了大多数垄断特许权的合法性,保障了臣民的贸易自由,并创设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制度。柯克的贸易自由思想有利于消除贸易领域中的封建因素,推动自由贸易的发展,促进社会财富向资本的转化。

  • 标签: 柯克 英国 垄断特许权 贸易自由
  • 简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看法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共产党宣言》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恩格斯逝世前一年,朱·卡内帕来信请他选一段话做《新纪元》周刊创刊号的题词,以表达“社会主义新纪元”区别于旧社会的“基本思想”。

  • 标签: 社会主义社会 人的自由发展 《共产党宣言》 价值 资产阶级 阶级对立
  • 简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教、礼仪、民俗一直是戏剧艺术发生、发展的基础和土壤,宗教仪式、祭祀礼俗与演剧活动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民间社会和宗教活动的逐步复兴,广大乡村渐渐"挖掘"出大量的具有宗教背景、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的戏剧形式,使我们有幸管窥传统宗教祭祀演剧乃至基层社会生活的庐山真面目。傩戏和目连戏便是两类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形态。

  • 标签: 祭祀戏剧 中国宗教 目连戏 傩戏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传统社会
  • 简介:1987年Г.Ц.齐比科夫在Д.班扎罗夫学术大会上作了题为《布里亚特蒙古人的萨满教》的报告(未出版),报告中作者对萨满教和“Бο”一词的起源阐述了自己的新观点①。作者沿袭了著名汉学家П.卡法罗夫(Кафаров)的思想,认为蒙古布里亚特语“боо”(...

  • 标签: 宗教文化 词源学 萨满教 布里亚特蒙古族 蒙古语 突厥语
  • 简介:从罗马共和中期到帝国早期,西班牙行省逐渐发展成为罗马帝国西部地区罗马化程度最彻底的行省。宗教崇拜罗马化是西班牙行省罗马化的重要方面,对于帝国的统治具有重要意义。宗教崇拜的罗马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罗马多神教与当地宗教的融合;罗马皇帝崇拜的兴起与发展;基督教的传入与发展。

  • 标签: 罗马帝国 西班牙行省 宗教 罗马化
  • 简介:“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开发西北思潮高涨,由于西北民族与宗教复杂、边疆危机以及苏联民族政策的影响,促使一些有识之士,基于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的立场,关注西北民族与宗教问题。他们认为,开发西北,必须考虑少数民族的利益,并提出发展民族教育,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吸收少数民族人才参政等措施。这是当日国人对民族与宗教问题的有益探索,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 标签: 抗日战争前 西北开发思潮 民族问题 宗教问题 民族政策 国民党
  • 简介:本文主要从朝觐者的个人感受及伊斯兰教有关朝觐的教义出发,探讨宗教仪式的功能、意义。‘.

  • 标签: 朝觐 伊斯兰教 宗教 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