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九位篆刻家以“六○”为主体,他们来自祖国各地,或江南、或塞北,或东海、或西域,生长于斯,游艺于斯,在书法篆刻的千年古道上寻幽揽胜,在时代的开阔地上舒展胸襟,是活跃在当代印坛的实力派中青年名家。

  • 标签: 篆刻家 当代 作品选 书法篆刻 中青年
  • 简介:  一花一世界:厚而不粗,放而不乱,这是我对华春先生作品的第一印象.一如华春先生的文章,天趣盎然,有抒情,有心声,有愤世,有呐喊--他在《书法导报》发表的文章,我像连续剧一样追着看.陈兄的边款有特色,拓边款的功夫更是非同小可.……

  • 标签: 篆刻网友 网友谈 陈华春篆刻
  • 简介:我与华飚相识多年,并常有通信联系,在一些书法活动中我们多次见面,但一直没有深入共事。后来,河南美术出版社拟出版一套篆刻技法研究丛书,要求紧扣篆刻创作实践,将技与术结合起来,进行深入浅出地剖析讲解,为当代印坛提供一些思考和研究的方法,当时由我拟定撰写体例,并选择作者独立完成。丛书中的《篆刻篆法百讲》由我自己操刀,《篆刻章法百讲》由谷松章完成,《篆刻刀法百讲》由松章力荐浙江的张华飚撰写。

  • 标签: 张华 美术出版社 通信联系 书法活动 技法研究 创作实践
  • 简介:郭强,1954年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其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篆刻艺术作品展,以及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举办的书法篆刻展览。出版有三部作品集:《郭强》(中国青年书法理论家出版,1994年)、《蜀派书法名家精品——郭强》(天地出版社,

  • 标签: 书法篆刻 艺术作品 中国书法 四川省 马来西亚 中国青年
  • 简介:“有朋自远方来”,马军刻。此印刻得清隽淡雅,意韵流动,看似简单却颇有可读性。窃以为此印有二得或有一失。第一得,从章法上说,此印之成功在于“方”字的收身处理,如果“方”字也比较饱满、方正,将其左右空间布满,章法上就平铺直叙,六字一如,生动性就没有了。第二得,作者看似刻得随便,而线条的处理其实很见用心,特别在线条的两端和转折处,总体变化不大但是细节变化丰富,

  • 标签: 选例 评改 篆刻 “方” 可读性 章法
  • 简介:钱惠康字汉璞,1959年生于江苏吴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南京印社社员。作品曾先后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二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 标签: 书法篆刻作品 大象 汉魏 协会会员 1959年 书法家
  • 简介:陆维钊为中国书法篆刻专业教学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但他最为引人瞩目并为后人直接提供参照的功绩.当是他所开创的书法篆刻专业化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体系中.本科生、研究生教学是中心内容,应该是我们着重关注的部分。因此.以下着重就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其结论可为当前的书法篆刻专业教学提供典范。

  • 标签: 书法篆刻 教学范式 研究生教学 教学体系 专业教学 中心内容
  • 简介:中国印章演进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是衍生出文人用印体系,这一体系孕育于唐代,成熟于两宋,至明代中叶以后更多地由文人的独立创作来实现其延续与发展,从而形成了“篆刻”这一特殊的艺术样式。创作队伍主体的转变,经历了由个别到普遍的过程,促成此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篆刻流派的形成则是篆刻艺术发展趋于成熟的标志。

  • 标签: 篆刻 文人 流派 繁衍 明清 演进过程
  • 简介:说起来,篆刻家的语言就是刀下的线条及其组合得不得法的问题,形式的表现问题和内容息息相关。而线条的形态又取决于使刀的方法。如何刻就成了如何说的别称。主体情思的最终物化了的形态就是线,提高线质,把线玩转。

  • 标签: 形式语言 篆刻家 展览 线条 形态
  • 简介:一册《蔡树农篆刻集》翩然邮来,树农兄,我感受到了这来自西子湖畔和风般的温穆与甘爽。也许基于你我对诗与篆刻那份共同的爱好,你谦恳地约我谈谈自己的感想。今宵的灯下,我品尝你心绪的结集,以一杯酒后的微醺,佐证那自得的愉悦。

  • 标签: 蔡树农 篆刻作品 篆刻理念 艺术风格 抒情 艺术语言
  • 简介:篆刻艺术的创作,主要是“篆”与“刻”过程的总和。篆的过程即设计印稿的过程,是作者对印文的选择、造型与整方印作构思布局的不断调整,以至符合作者审美追求的形式美的创作过程。刻的过程是作者对刀法的选择和充分运用刀法的表意性来表达作品内涵美的创作过程。篆刻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如何?主要是由篆刻刀法的表意性所决定的。徐坚《印戋说》谈到:“作印之秘,先章法,次刀法,刀法以传章法也,而刀法更难于章法。

  • 标签: 刀法 篆刻作品 创作过程 作品内涵 章法 表意性
  • 简介:赵熊是那种特别看重文化生命价值的艺术家,这一以贯之地倾注于他生命的行走之中,尽管生命表现的样态是丰富的。他的翰墨生活,他的散文写作,他浅吟低唱的诗词,他沤心沥血精研致思的大著《篆刻十讲》,他集数十年之功培埴的终南印社艺术群体,以及他对当下的关注和所体现出来的智识,等等。这些看起来零星的生命段落,其精神血脉都源自于同一个母体——对中国文化的向往与诉求,这便构造了赵熊"这一个"文化符码,即使置诸于时代,同样成就一段华彩的乐章,值得喝采。长安是周秦汉唐的文化首善区。生于斯,长于斯的赵熊,本然地享受着历史的浸润与恩泽。

  • 标签: 文化诉求 篆刻 生命价值 一以贯之 生命表现 散文写作
  • 简介:明代甘炀在其《印章集说》中首次从理论上将篆刻艺术的创作方法归结为篆法、笔法、章法和刀法,并强调"运刀之法,宜心手相应,自各得其妙。"而明代后期沈野在其《印谈》中突出强调:"难莫难于刀法,章法次之,字法又次之。章法字法俱可学而致,惟刀法之妙,如轮扁斫轮,疴偻承蜩,心自知之,口不能言。"由此可见,刀法对于篆刻的重要性和难度,刀法在篆刻创作中是必须重视和不断探索的重要环节之一。

  • 标签: 篆刻艺术 刀法 个性品格 相对独立 明代后期 创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