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延安时期开展军事体育的特征和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在毛泽东、朱德、贺龙等领导人的倡导下,延安时期军事体育得到了抗战以来的空前发展,并且渗入到军队和广大的群众队伍中。延安时期军事体育的蓬勃发展极大鼓舞了全军抗战的斗志、增强了红军的凝聚力、丰富了边区文化生活,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军事体育的延续和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标签: 体育史 延安时期 军事体育
  • 简介:目前军队院校的课程设计中,专门的体能训练课程安排较少,体能组训主要以学员队在课余自行组织的形式为主。因此,发挥学员队干部在课余体能组训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分析了学员队干部在课余体能组训中的作用和优势,以及队干部应具备的组训能力,为提高学员体能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参考。

  • 标签: 军队院校 学员队干部 体能组训
  • 简介: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和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大学生773人,其中男生423人,女生350人,平均年龄19.93岁;中学生285人,其中男生118人,女生167人,平均年龄16.20岁。总计1058人,男生541人,女生517人。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人格、锻炼动机和锻炼情绪效益在体育锻炼情绪效益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体育锻炼的情绪效益具有复杂的结构,其产生不是由单一因素所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人格、锻炼动机和锻炼取向对体育锻炼情绪效益影响的整体模型是有效的;大五人格与情绪效益之间的动机中介模型为最佳模型;动机作为大五人格对情绪效益的中介调节作用,仅体现于高动机个体。研究从整体视角展开克服了仅从单一视角研究提高锻炼情绪效益的局限,对从全局把握有关变量与情绪效益的关系,以及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方法,为准确理解影响锻炼情绪效益的因素和提高情绪效益的方法奠定了实证基础。研究提示,重视个体的人格特质、关注锻炼动机和锻炼取向的引导是达到理想锻炼情绪效益的重要保证,并表明任何环节的缺失都会降低锻炼的情绪效益。研究所得人格、锻炼动机、锻炼取向和情绪效益的结构关系为从整体上理解如何增加情绪效益,促进心理健康,采取相应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人格 锻炼动机 锻炼取向 体育锻炼 情绪效益
  • 简介:采用纵向研究对广东省457位高职生进行考察,探讨锻炼目标内化对高职生锻炼行为(近期锻炼和锻炼坚持)的作用及其途径,即锻炼自我决定动机和锻炼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作用,以及这些作用途径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锻炼目标内化对高职生近期锻炼和锻炼坚持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其作用的序列顺序为:锻炼目标内化→锻炼自我决定动机→锻炼基本心理需求→近期锻炼和锻炼坚持;2)在这一作用途径中,锻炼目标内化对高职生锻炼坚持的解释优于对近期锻炼的解释;3)锻炼目标内化对高职生近期锻炼和锻炼坚持的作用路径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锻炼目标内化对女生锻炼自我决定动机的影响比男生明显。

  • 标签: 锻炼目标内容 锻炼行为 自我决定理论 高职生
  • 简介:目的:对比8周高强度间歇运动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对儿童哮喘临床症状、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1名哮喘患儿分为高强度间歇运动(HIE)组、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CE)组和安静对照(RC)组,HIE组和MCE组分别进行8周HIE或MCE,RC组保持原有生活习惯。试验前后,测定患儿生活质量(QOL)、肺功能、功能性运动能力,以及有氧、无氧运动能力。通过哮喘日志记录日间和夜间症状、应急用药、运动情况和运动时的不良反应。结果:(1)MCE运动时间和能量消耗分别是HIE的6.7倍和3.1倍,HIE组和MCE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3%和3.8%;(2)试验后,HIE组和MCE组哮喘症状评分和应急用药评分均低于RC组(P〈0.05),无症状天数高于RC组(P〈0.05);(3)试验后,HIE组QOL问卷中各分项得分及总得分,O2max,MAP,PP,MP和6MWT后的步行距离增加(P〈0.05),6MWT后HR,SBP,DBP和RPE降低(P〈0.05),肺功能参数无显著性变化(P〉0.05),MCE组除无氧运动能力外,其他指标的变化与HIE组基本一致,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运动具有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相同的哮喘患儿临床症状、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作用;由于HIE较MCE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和刺激性,并可提高无氧运动能力,因此可作为哮喘患儿运动康复处方的有益补充。

  • 标签: 哮喘 运动 生活质量 运动能力 功能性运动能力 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