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引言自德国波恩大学刑法学暨法哲学教授雅各布斯提出与"市民刑法"相对立的"敌人刑法"以来,一时成为众矢之的,引起了许多争论与批判。"敌人刑法"的核心主张是:把持续性地、原则性地威胁或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人不当作法

  • 标签: 规范论 功能主义 布斯 刑法 法概念 康德
  • 简介:对贪污罪、受贿罪设置终身监禁、不得减刑或假释这一特殊刑罚措施,某种程度上是对公众焦虑的回应,以满足民众对高压反腐的诉求.不考虑刑事政策方面的考量,终身监禁这一特殊刑罚措施,其合理性值得追问.文章以福柯的规训理论为视角,通过考察监狱的规训运作,分析贪污、受贿罪终身监禁的合理性.

  • 标签: 终身监禁 限制减刑 贪污罪 受贿罪
  • 简介: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经过长久国际谈判效果略微或难成统一,发达国家引导的”生物剽窃”损害遗传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利益.钭晓东教授的著作《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研究》立足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系统梳理了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伦理性内涵及理论契合,#充论证了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的伦理性基础,以分配正义、生态正义与整体福利原则以及人权的国际语境为视角,为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话语和制度构建提供不同的理论支撑.

  • 标签: 遗传资源 知识产权 传统与现代对话
  • 简介:格里塞-菲尼斯学派试图在现代语境下激活阿奎那的自然法理论,该学派把自然法视为一组"实践理性原则"。通过对阿奎那实践理性首要原则"要行善、追求善并避免恶"的重新解读,该学派提出了自然法的前道德层面和道德层面,衔接这两个层面的是道德的首要原则和实践合理化的基本要求。当然,该学派的生命力还需在现代社会的鲜活实践中获得检验。

  • 标签: 自然法 格里塞-菲尼斯学派 实践理性 基本善
  • 简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将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有机融合,在一并化解两种争议的同时,实现诉讼效益,确保裁判一致,给予诉讼参与人高效且实质的权益保障.虽然学界对于该种诉讼模式的成立与否存有争议,但重庆市自2012年起正式开展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审判的试点工作,成绩斐然.基于对重庆市的审判实例的考察,通过实践的理性回归,明确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基础问题,以期实现对我国行政审判制度的改革.

  • 标签: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基础问题 审判实例 行政审判改革
  • 简介:宣布国家教育考试成绩无效,因具有惩戒性、处分性、不利性等法律特征,属行政处罚。法院在审理考生不服此类决定案件时,应同时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查。对于显失公正的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决定,法院享有司法变更权。为充分实现行政诉讼目的,应修改《行政诉讼法》,全面赋予法院对不利行政决定的合理性审查权。

  • 标签: 宣布考试成绩无效 惩戒性 不利行政决定 合理性审查
  • 简介:2012年3月11日,驻阿美军无辜射杀阿富汗平民,这是自美国对外发动反恐军事行动以来,对平民所犯的又一次严重罪行。一直以公平和正义宣称的美国军事审判制度是否能真正使涉案士兵得到应有惩罚成为关注的焦点。"3.11事件"透视了建立在以维护军事利益为基础上的美国军事审判制度很难达到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统一。尽管理论层面上,美国具有完善的组织体系来应对本国武装力量人员的严重罪行,但实践中对违反国际人道法的武装力量成员的审判难免成为又一次"表演"。

  • 标签: “3.11 事件” 美国军事审判制度 军事指挥官 战争罪 管辖
  • 简介:非对称父爱主义的规制目的是帮助那些有限理性的人们避免犯成本过高的错误,同时仅对理性的人们加以很小的成本甚至不加以成本。结合了认知心理学与经济学的行为经济学表明,有时候即便有健康心智的人们在某些特定的、可预见的情形下也可能不会为他们长远的自身利益行事,很多非对称父爱主义的规制就是基于这种考虑而产生的。这些规制体现在缺省规则、对信息的提供或重组、冷却期、对消费者选择的限制等方面。非对称父爱主义并不必定是严厉的,它可能会引导产生比现有政策更温和的规则。而且新技术为将这种规制作为一种新的对规制选择的成本收益评估标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因而值得被"认真对待"。

  • 标签: 行为经济学 理性选择 非对称父爱主义
  • 简介:新闻媒体对梁丽案案件事实不统一、有分歧的报道以及导向性评论给办案的司法机关很大的舆论压力,这凸显了当前我国新闻自由与司法权的冲突。新闻自由和司法公正独立同为民主法治国家追求的目标,由于业务要求和价值追求的不同,我国媒体的新闻监督开始干扰司法独立。为解决这一问题,新闻媒体内部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同时加强对新闻媒体行为的外部监督和制约;司法工作人员应当做到依法办案,增强对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 标签: 梁丽案 新闻自由 新闻监督 司法独立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指导性案例中涉及死缓限制减刑的两个案例虽然情节略有差异,但最终均适用了死缓限制减刑的裁决。对实践中数十个死缓限制减刑案例样本进行归纳分析,发现对于命案中出现一人死亡、被告人有一定从宽(也可同时具有从重)情节的案件,如果被害人家属不予谅解的,多被判处死缓并适用限制减刑。另外还有三种情形:一是如果主观恶性较深(具备累犯等前科情况)的,判处死缓稍显罪刑不当的,也会被适用死缓限制减刑;二是对于证据等情况存有瑕疵的,也可作此适用;三是存在一定的从宽情节,直接判处死缓即可的,也适用了限制减刑。对上述四种情形进行评价,认为前三种有一定的合理性,符合限制死刑适用、罪刑责相一致的刑法原则,后一种有滥用之嫌,在实践中应当予以警惕。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死缓限制减刑 量刑情节
  • 简介:危险驾驶入刑确实在惩防此类行为方面具有相当效果,但很难说比单用行政处罚效果更佳,且会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危险驾驶罪的量刑规范化过程经历了最高司法机关分别解释、基层司法机关各自调整、基层司法机关互相协调、最高司法机关联合解释等四阶段,效率不高、主动性不强,也影响了司法公信和效果。包括危险驾驶罪在内的任何罪名在适用刑罚时都应保持理性,都应认真考量理论上的必要性、实践中的有效性和执法尺度的合理性

  • 标签: 危险驾驶罪 刑罚效果 量刑规范 理性适用
  • 简介:人民法院的审判不具有理性,本身就是对法院形象和审判案件结果的不负责任。尽管我们不能强求当事人必须服从某一裁判结果,但是我们应当尽最大努力使自己的审判及其裁判结果让当事人信服,尽可能使当事人之间的争执在自己主持的诉讼阶段结束,这就是理性审判所要追求的目标。说白了,倡导理性审判是推进现代司法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设现代化人民法院不可或缺的内容。

  • 标签: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现代化建设 理性审判 学习型法院 群体性调研 庭审改革
  • 简介:<正>非正当当事人制度是民事诉讼法学的难点之一,在民事诉讼中,如果出现非正当当事人应当怎样处理,学界远未达成一致。有观点反对法院依职权对非正当当事人进行变更;有的学者认为,应当在借鉴、吸收国内外观点的基础上,修正原有的更换非正当当事人的方式,由原有的法院依职权决定是否更换当事人改为由"当事人意思自治"来决定是否更换当事人,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对法院的职权做出限制;还有观点认为应继续采用原有

  • 标签: 当事人主义诉讼 更换当事人 处理模式 诉讼要件 驳回起诉 诉讼行为
  • 简介:行政合法性原则不仅是行政法上的基本原则.而且是行政诉讼法(司法审查制度)上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一点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不存在丝毫动摇和疑义。行政合理性原则(thePrincipleofReasonableness)则是与行政合法性原则相并列的行政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是行政法诸项制度必须遵循的基础性规范,…而且又是对行政合法性原则的补充。

  • 标签: 行政合理性原则 司法审查制度 行政诉讼法 行政自由裁量 行政合法性原则 监控
  • 简介:社会秩序的形成和维系产生了对权威判断的需求,而“有错必纠”对我们而言又几乎是天经地义的原则,所以既判例理论与再审制度的冲突与调和成为民事诉讼理论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对既判力本质论的分析与比较,可以看到对待再审制度的不同态度在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价值目标的统一之下是可以协调的。再审制度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而此种合理性又应当是有严格条件限制的。在我国,对既判力的立法和再审的启动便是值得审视之处。

  • 标签: 既判力 再审的合理性 再审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