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刑诉法规定庭外调查是在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时进行的,而新刑诉法规定的庭外调查则是为了调查、核实证据,怎样理解新刑诉法规定的法官为核实证据而进行的庭外调查行为的性质

  • 标签: 庭审改革 改革问题 问题探讨
  • 简介:一原《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对于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可以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对于不需要判刑的,可以要求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根据这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开庭审判前往往是先对案件犯罪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进行审查,只有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才开庭审判。这就混淆了庭前审查与开庭审理的界限,容易使法庭、法官先入为主,先定后审、上定下审,刑事审判往往流于形式。同时,一些案件由于法院内部或两院内部事先请示、事先协调,合议庭作用难以发挥,不利于调动公诉人、辩护人在法庭审判中的积极性,往往形成先定后审、先判后审、审者不判、判者不审,从而导致法庭审判走过场、流于形式的弊病,有的甚至写好判决书后才开庭,不利于公正裁决。法官在法庭上包揽一切,形成了法官与被告人、法官与辩护人的直接冲突。公诉人到庭只负责念起诉书或干脆不到庭,形不成控辩双方互相质证的局面。这样,一方面限制了公诉人指控犯罪、证实犯罪职能的充分发挥,变成了由公诉人协助法官查清犯罪事实;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法官客观公正地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作出正确裁判,影响了法院公正执法。

  • 标签: 庭审改革 公诉人 新刑事诉讼法 辩护人 刑诉法 犯罪事实
  • 简介:贪功冒进、报喜不报忧乃至迷恋'政绩工程'的改革幻象,并非改革的福音。4月下旬,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部分地区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期限延长一年,延期至2018年5月。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最近几年以授权方式启动多项重大改革试点以来,调整既定的试点时间表,尚属首次。追溯起来,此轮陪审制度改革试点始于2015年5月,在两年试点期内,改革预期已初见成效,但也留下了诸多未决的改革难题。比如,全面随机抽选陪审员的试点方案,遭遇了抽选成本过高、部分候选人缺乏参审积极性、

  • 标签: 延期启示 改革试点 试点延期
  • 简介:诉讼民主化科学进程对刑事庭审席位提出了重新设计与定位的必然要求。作了诉讼形态最完备的庭审,其席位改革要充分体现和满足诉讼活动的一般性质与“对薄公堂”的特殊要求,一要为实现审判活动的亲历性、形象性、直观性提供恰当便利的空间条件与视角场地,促进法庭各类信息完全流程与沟通,二是席位设计必须遵从形式与内容一致的原则,反映各诉讼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格局,达到本质与形式、外观与内部的协调一致。

  • 标签: 刑事诉讼 席位设计 审判席 被告席 庭审制度
  • 简介: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至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改革,也符合历史和世界发展潮流。但任何改革都无法实现尽善尽美,这次改革仍存在可能受行政干预、在实际操作中遭遇客观困难、无法解决教师晋职后动力不足等问题。从治理的视域考察,今后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应实现完全的自治;解决现阶段评审中代表作不具代表性,科研业绩评价只重课题立项数而轻结题数,社会服务标准难确定或被忽视等问题;改变现行监管中重结果监管而轻过程监管、重操作监管而轻规则监管的状况,并在监管办法中规定司法救济的途径。这些改革将进一步激发高校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 标签: 高校教师 职称评审 改革 大学治理 监管
  • 简介:浅议我国刑事庭审制度改革张如松庭审制度的改革已引起司法界和法学界的高度重视,因为这是法制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目前,关于民事庭审制度的改革,司法界、法学界的观点基本一致,而关于刑事庭审度的改革观点不一,其焦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我国当前实行的是何...

  • 标签: 刑事庭审 职权主义诉讼 庭审制度 刑事诉讼法 辩护律师 起诉书一本主义
  • 简介:"江歌案"是近期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审判的一起被告人不认罪的案件,其庭审过程展现了实质化庭审程序的基本特征,包括统摄全程的争点与证据整理程序、针对性极强的证据调查程序、独具特色的人证调查程序和焦点集中的辩论程序等。以日本刑事庭审程序改革的经验为参照,我国庭审实质化改革应着力于建构争点与证据整理程序(庭前会议制度与开场陈述程序相结合)、完善证据调查申请程序和人证调查程序、调整法庭辩论程序、取消最后陈述程序,从而使刑事庭审程序各环节前后呼应,始终紧紧围绕控辩争点进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保证庭审具有更强针对性、具有更高的效率。

  • 标签: 江歌案 庭审实质化 开场陈述 证据调查请求 人证调查 终场辩论
  • 简介: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是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内核,要求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在审判环节通过庭审的方式来认定.但现实中庭审却被虚化到可有可无的境地.法庭审判并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裁判者居中、控辩双方平等对抗的诉讼结构.侦查中心主义语境下决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命运走向的是侦查阶段,后续的审判程序只不过是对侦查结果的补充确认.而起诉审查程序缺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失灵、繁简分流机制不畅、法律援助制度瓶颈,也是导致刑事庭审虚化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从我国既有刑事诉讼制度入手,寻找开启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的突破口.

  • 标签: 庭审实质化 庭前审查程序 案件分流机制 刑事法律援助
  • 简介:庭审实质化是刑事审判活动的应然要求,但庭审虚化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将审判方式从审问式转为控辩式,为摆脱庭审虚化现象、推进庭审实质化奠定了基础。为了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需要完善举证、质证和认证规则,充实法庭调查和辩论程序。与此同时,还需推动刑事审判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从“伞形结构”向“三角形结构”转变。我国的刑事审判方式兼具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色彩,但它并非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受到文化传统、司法体制、刑事政策、资源状况等多重因素限制,体现出明显的混合性、过渡性和变动性。综合考虑制度路径、立法技术、法治环境等方面因素,我国宜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和维持卷宗移送主义,并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经验,细化直接言词原则的例外情形和加强案卷移送制度自身的正当性。

  • 标签: 庭审实质化 审判方式 职权主义 当事人主义
  • 简介:在英国,庭审录音录像一直是被禁止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英国要求庭审录音录像的呼声越来越高。1992年苏格兰颁布了法院庭审录音录像的基本指导规则,开启了苏格兰法院在严格限制的条件下允许对庭审过程进行录音录像的道路。在长达20多年的庭审录音录像改革试验中,英国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庭审录音录像规则体系,这为未来英国有关庭审录音录像法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英国 庭审 录音录像 改革实验
  • 简介:摘要:“放管服”政策的实行,转变了政府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的角色,由之前直接管控转变为了间接监督,这样的转变让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得以落实到学校。对于高校自身来讲,“放管服”政策不仅具备评审方案的设定权利,还具备评价人才和使用人才的主动权,有效推动了高校的持续创新与发展。基于此,本文以此为背景展开分析,首先阐述了“放管服”视域下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价值和现状,同时又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给予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期待能为高校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依据。

  • 标签: “放管服” 高校教师 职称审评 改革
  • 简介:即检察院依法隐瞒证据、公诉人强制讯问被告人以及合议庭"当庭认证",公诉人讯问被告人与原来的审判人员讯问被告人一样,  法官审问被告人是近代以来职权主义刑事庭审中证据调查的基础

  • 标签: 出现问题 庭审方式 改革出现
  • 简介:即检察院依法隐瞒证据、公诉人强制讯问被告人以及合议庭"当庭认证",公诉人讯问被告人与原来的审判人员讯问被告人一样,这些新问题突出表现在检察院"依法隐瞒证据"、公诉人强制讯问被告人和合议庭"当庭认证"三个方面

  • 标签: 出现问题 庭审方式 改革出现
  • 简介:公诉人讯问被告人与原来的审判人员讯问被告人一样,  法官审问被告人是近代以来职权主义刑事庭审中证据调查的基础,由于公诉人讯问被告人承袭了原来审判人员审问被告人程序的强制性

  • 标签: 出现问题 庭审方式 改革出现
  • 简介:公诉人讯问被告人与原来的审判人员讯问被告人一样,由于公诉人讯问被告人承袭了原来审判人员审问被告人程序的强制性,这些新问题突出表现在检察院"依法隐瞒证据"、公诉人强制讯问被告人和合议庭"当庭认证"三个方面

  • 标签: 出现问题 庭审方式 改革出现
  • 简介:刑事审判的效率与公正虽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是与刑事庭审的方式确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庭审过程中法官调查证据、适用法律的形式、途径以及控、辩、审三方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对事实的认定、证据的取舍、法律的适用的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原有法官唱主角的庭审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刑事司法的要求,庭审方式的改革和完善已成为刑事司法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改革的目标就是厘清控、辩、审三方职能和关系,正确界定法官的地位和作用,确保刑事审判中的控诉、辩护和审判职能应分别由三方各自独立而互不依附的诉讼主体承担,三方的诉讼行为也不得与其诉讼职能相违背,与他们进行或参与审判活动的具体目标应该保持一致。

  • 标签: 庭审方式改革 诉讼职能 庭审方式
  • 简介:控辩双方平等、理性对抗是“审判中心主义”的前提之一。控辩平等不仅指双方诉讼地位平等,更为重要的是“武器对等”——证据开示。日本现行证据开示制度由于存在着种种问题,因而成为新一轮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课题。《刑事诉讼法等部分条文改正法律案要纲》为了实现庭审实质化,针对现存问题对证据开示制度进行了修改与扩充,对于实现“武器对等”原则具有一定的意义。然而,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可知,务实的改革风格在防止刑事司法发生震荡的同时,也使证据开示制度的具体改革举措过于谨小慎微。能否实现改革目的,尚存疑问。

  • 标签: 刑事司法改革 庭审实质化 “武器对等” 证据开示 防御准备
  • 简介:2009年清史的主体工程包括通纪、典志、传记、史表、图录将进入审改阶段,这是为提高清史质量、统一全书体例的必要步骤。为了做好审改工作,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教授作了关于审改工作的重要讲话,说明了今后四年的工作思路,审改的办法和重要性,权责利的统一,二级项目组的作用等重要问题。希望主体工程的各项目主持人注意研究贯彻执行,如有不同意见请反馈给本刊编辑部。

  • 标签: 清史 主体工程 编纂委员会 不同意见 权责利 项目组
  • 简介:我国刑事庭审的主要功能不在于查明案件事实,而在于以"表态——展示——教育——忏悔"四部曲的方式来教化被告人和其他公民。这种教化型庭审并非毫无意义的"形式",它不仅有利于实现刑罚的特殊预防功能,而且有利于罪犯复归社会、被害人的精神康复及社会重新接纳罪犯。但是,目前我国这种国家权力主导下的教化型庭审由于缺乏认罪自愿性的保障,会使无辜者面临着极大的定罪甚至从重处罚的风险。未来中国刑事庭审改革方向不在于彻底放弃庭审的教化功能,而是将真相、权利、效率和教化融为一体,实现多元价值的有机结合。

  • 标签: 刑事庭审 中国模式 教化型庭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