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环氧化2(COX-2)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与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的关系。方法24只SPF级小鼠被随机分四组,每组6只。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氯化镉(CdCl2)组:镉腹腔注射诱导小鼠建立急性肾损伤模型,每天腹腔注射5mg/kg的CdCl2;塞来昔布(Celecoxib)组:小鼠腹腔注射COX-2抑药物Celecoxib;CdCl2+Celecoxib组:小鼠每天早晚各注射一次CdCl2和Celecoxib。收集四组小鼠血液、尿液、肾脏组织样本,检测小鼠血液、尿液中肾脏机制的相关指标,同时检测肾脏组织中内质网应激,自噬相关mR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小鼠血液、尿液中肾脏机制的相关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药物抑制COX-2能缓解急性肾损伤发病情况。同时,小鼠肾脏mRNA定量结果和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药物抑制COX-2能改善小鼠体内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的情况。结论Celecoxib药物抑制COX-2可以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eIF2α-ATF4通路,调节自噬,从而缓解Cd引起的小鼠急性肾损伤的症状。

  • 标签: 小鼠 急性肾损伤 COX-2 塞来昔布 自噬 内质网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给药方案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将我院接诊的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组,对照组60例选择非溶栓治疗,观察组62例在此基础上补充阿替普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与副反应。结果用药后不同时间组间NIHSS评分与副反应差异均较大,且观察组各项更令人满意(P<0.05);对照组以73.33%的总疗效远远不及观察组90.32%的总疗效理想(P<0.05)。

  • 标签: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8-0208-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瑞替普辅助治疗脑缺血所致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62例脑缺血所致头晕患者进行本次研究。采用随机的方法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服用盐酸氟桂利嗪且进行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服用盐酸氟桂利嗪的基础上采用瑞替普进行辅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19%),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瑞替普辅助治疗脑缺血所致头晕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借鉴及推广。

  • 标签: 瑞替普酶 辅助治疗 脑缺血所致头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心肌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患儿的收治时间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另选择同时段我院出生的4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心肌检查,检查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AST、LDH、LDH1、CPK、CPK-MB。结果实验组的AST、LDH、LDH1、CPK、CP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实验组中重度、轻度、中度患儿的AST、LDH、LDH1、CPK、CPK-MB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各项心肌指标与正常新生儿存在明显差异,且病情越严重,各项心肌指标的参数值越高。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 缺血性 脑病 心肌酶
  • 简介:为了减少高毒试剂苯的使用,消除淀粉、蛋白质、灰分对测定总细胞壁物质含量的干扰,本方法采用乙醚-乙醇混合液(乙醚:乙醇=1:15)进行超声脱脂后,加入α-高温淀粉,用热水提取,再用中性蛋白水解蛋白质,残渣在510℃灰化。结果表明:采用30mL乙醚-乙醇混合液进行超声脱脂1h与常规脱脂方法一致;热水提取1h能除去糖类、淀粉的干扰;用2mL中性蛋白水解30min能除去绝大部分蛋白质;方法回收率为98.31%~99.52%,日内RSD为1.21%~1.31%,日间RSD为1.39%。可以应用于烟草中总细胞壁物质含量的测定。

  • 标签: 烟草 总细胞壁物质含量 除杂质 超声法 酶解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替普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3月收治并已确诊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尿激酶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阿替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凝血与纤溶指标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通过研究不同时间(1d、3d、5d、7d)和不同铅浓度(0、5μmol/L、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250μmol/L)胁迫下苦草的生理特性及其氮、磷代谢关键的变化,探讨了苦草对铅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叶绿素(Chl)质量比和硝酸还原(NR)、谷氨酰胺合成(GS)和酸性磷酸(ACP)活性在低浓度铅胁迫下5d内均有所提高,而在高浓度铅胁迫下,叶绿素质量比呈下降趋势。在试验第7d,各浓度下的活性均受到抑制,并且低于对照组。丙二醛(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Fpro)质量比随铅浓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苦草对铅胁迫具有一定的抵抗缓解能力,氮磷代谢关键对铅胁迫的响应更为敏感,可以考虑将其作为铅胁迫的响应指标。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铅胁迫 生理生化 氮磷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谱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9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9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心肌谱的变化情况,并对血清心肌的变化做出分析。结果心肌梗死发生后磷酸肌酸激酶(CPK)、α-羟丁酸(α-HBD)、磷酸肌酸激酶同工(CK-M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LDH)水平较正常水平均有显著增高,AST、CK-MB以及CPK在发病4~10h间出现高峰值,各值显著高于正常水平(P<0.05)。AST和CPK持续2d后数值显著降低。CK-MB有持续波动现象,24h后逐渐下降。α-HBD在4~10h内出现高峰值(P<0.05),6d后明显下降。LDH在4~6d出现高峰值,7d之后明显下降。结论血清心肌水平可以作为判断心肌梗死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和心肌梗死治疗的反应指标,对心肌梗死的判定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清心肌酶
  • 简介:以大连虾蛄为原料,从肌肉及消化腺中提取消化(蛋白和淀粉),研究其学特性。结果表明,大连虾蛄肌肉中蛋白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8,反应激活剂为Mg2+、Ca2+和Mn2+,抑制剂为Pb2+、Cu2+、Zn2+、Fe2+;消化腺中蛋白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6,EDTA对其有抑制作用,反应激活剂为Ca2+和Mn2+,抑制剂为Pb2+、Mg2+、Cu2+、Zn2+、Fe2+;大连虾蛄肌肉中淀粉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反应激活剂为Mn2+,在浓度为20mmol/L时,激活作用最大,抑制剂为Pb2+、Mg2+、Ca2+、Cu2+、Zn2+和Fe2+;消化腺中淀粉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EDTA对消化腺淀粉有抑制作用,反应激活剂为Mn2+和高浓度Ca2+,抑制剂为Pb2+、Mg2+、Cu2+、Zn2+、Fe2+。

  • 标签: 大连虾蛄 蛋白酶 淀粉酶 相对活性 温度 PH
  • 简介:蔗糖磷酸合成(Sucrosephosphatesynthase,SPS)是高等植物体内控制蔗糖合成的关键之一。研究SPS及其基因的组成、调控与表达,对进一步了解植物体内的糖代谢与糖积累具有重要意义。对SPS基因及其在作物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SPS基因在糖料作物、粮食作物、纤维作物、药用作物及园艺作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蔗糖磷酸合成酶 基因 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