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体检中金标法和免疫发光法检测甲胎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个人103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金标法和免疫发光法对受检者的甲胎蛋白进行检测,并比较不同方法检测甲胎蛋白阳性率,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经检测,金标法检出甲胎蛋白阳性9例,阴性1022例,阳性率为8.7%;免疫发光法检出甲胎蛋白阳性4例,阴性1027例,阳性率为3.9%。免疫发光法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准确率均为100%,以之为金标准,金标法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100.0%、99.5%和99.5%。经Kappa一致性检验,K=0.693,P<0.05,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体检过程中,采用金标法和免疫发光法检测甲胎蛋白的结果高度一致。相对而言,免疫发光法的特异性略高。而金标法的检测快捷、简单、经济,适用于大规模的体检定性筛查,免疫发光法可以作为辅助检测手段对金标法检测阳性的患者进行定量检查。

  • 标签: 金标法 免疫发光法 甲胎蛋白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段尿白蛋白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将32例健康就诊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尿白蛋白、尿Cr含量进行检测,对其结果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段内的尿白蛋白的含量的波动性比24小时尿高,但是当对数据进行尿Cr的校正后,两组间的天变异系数与24小时尿的天变异系数相接近。结论通过对患者的不同时段的尿白蛋白检测,能够评估不同时段尿液中尿白蛋白对于早期糖尿病肾损伤诊断的价值,采用尿Cr校正,可以有效的减少不同时段的尿白蛋白的天变异系数。

  • 标签: 不同时段 尿白蛋白 早期糖尿病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诊断细菌感染的可行性及意义,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病房收治的70例细菌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发光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降钙素原,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C反应蛋白,并将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检测后,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比较,实验组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检测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诊断细菌感染中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细菌感染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联合甲胎蛋白检查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超联合甲胎蛋白的方法对两个个区域的肝癌高危人群进行检查,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B超检测结果准确率优于甲胎蛋白检测结果的准确率,但是将两种手段结合更能提高检查肝癌的准确性。结论甲胎蛋白联合B超在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过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将两种方式联合使用能更好的筛查出肝癌高危人群。

  • 标签: 甲胎蛋白 肝癌高危人群 B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联合检测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和单纯糖尿病确诊患者各62例,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资料62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对三组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研究1组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研究2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2组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罹患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其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水平会明显升高,在临床上可以将这一特征作为对该疾病进行诊断,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胱抑素C 尿微量白蛋白
  • 简介:3月节气:惊蛰、春分惊蛰、春分皆是春天里的两个节气。春季是孩子一年中生长发育最快的季节,尤其是春天气候变暖,孩童户外活动增多,能量所需增加,所以在饮食上应该保证供给足量的能量、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植物脂肪,以满足其身体成长发育所需。

  • 标签: 蛋白质 生长发育 气候变暖 户外活动 维生素 惊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检测在病毒性肠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58例病毒性肠炎患者,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同期我院体检健康的58例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同时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的补体C3、C4水平,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水平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的IgG、IgA、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补体C3、C4水平、免疫球蛋白IgM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体液免疫功出现紊乱的现象,通过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检测,能够了解患儿体液免疫的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补体水平 检测 病毒性肠炎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C蛋白联合检测对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肺炎支原体联合C蛋白(hs-CRP)检测方法对实施检测,对照组患者采用C蛋白检测方法实行检测,最后比较两组患者使用不用方法的临床检测效果。结果根据试验结果显示,两组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检测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检测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联合C 蛋白检测 呼吸道感染患者 C 蛋白检测 效果比较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113-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等炎症标志物检测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共45例,设为手足口病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我院就诊的细菌性肺炎患儿共48例,作为细菌性肺炎组;选择同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手足口病组患儿和细菌性肺炎组患儿测定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口病组患儿测定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细菌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口病组患儿阳性病例所占比例为8222%;细菌性肺炎组患儿阳性病例所占比例为8750%。手足口病组患儿中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病例所占比例与细菌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手足口病诊断,能够为临床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检测意义。

  • 标签: 超敏C反应 炎症标志物 检测 小儿 手足口病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073-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联(PCT)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研究组)、32例局部感染新生儿(对照组A)、32例非感染新生儿(对照组B)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PCT、CRP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对照组A的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B,P<0.05;PCT+CR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度均高于PCT和CRP单项检测,P<0.05。结论CRP与PCT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新生儿败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三种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并与单纯性阑尾炎和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急性阑尾炎术前WBC和血清CRP均较D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CRP分别与B组、A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组WBC分别与B组、A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在评估阑尾炎的病情方面优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急性阑尾炎的严重程度,可以提高阑尾炎的诊断效率。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应用血府逐瘀汤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模型中海马细胞脑红蛋表达及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纯CO制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0.5h、2h、6h、12h、24h予血府逐瘀汤液24g(6m1)/(kg•d)灌胃,于造模后7d处死,断头取脑组织,采取免疫组化染色结合阳性细胞记数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脑细胞脑红蛋的表达的变化,用原位细胞凋亡法测定海马区凋亡阳性细胞数。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组大鼠海马脑红蛋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海马区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结论早期应用血府逐瘀汤可增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海马区脑红蛋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可能对一氧化碳中毒后神经细胞保护方面起重要作用,对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提供治疗思路。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脑红蛋白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膜相关蛋白Numb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的表达及其与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P-gp)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住院治疗的136例卵巢肿瘤患者及同期因子宫病变而无卵巢肿瘤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的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摘除卵巢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EOC组(n=92)、卵巢交界性肿瘤(BOT)组(n=23)、卵巢良性肿瘤组(n=21)及正常卵巢组(n=22)。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患者卵巢组织的Numb蛋白、P-gp及MRP-1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Numb蛋白在4组中及在EOC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EOC组患者3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及相关关系,以及与化疗敏感及耐药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4组患者年龄,身高及体质量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卵巢组织中Numb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EOC组较卵巢良性肿瘤组及正常卵巢组高,BOT组较正常卵巢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OC组与BOT组比较、BOT组与卵巢良性肿瘤组比较及卵巢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卵巢组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EOC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卵巢组织Numb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FIGOⅠ~Ⅱ期患者显著低于Ⅲ~Ⅳ期患者,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显著低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临床病理学类型、组织病理分级及残留灶大小之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EOC组患者卵巢组织的Numb蛋白与P-gp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表达无相关性(r=0.117,P=0.109);而Numb蛋白阳性�

  • 标签: 卵巢肿瘤 Numb蛋白 人类的 P糖蛋白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 免疫组织化学 抗药性
  • 简介:目的建立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蛋白结合率的检测方法,测定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血清马尿酸(hippuricacid,HA)、硫酸吲哚酚(indoxylsulfate,IS)、硫酸对甲酚(p-cresylsulfate,PCS)及3-羧基-4-甲基-5-丙基-2-呋喃丙酸(3-carboxy-4-methyl-5-propyl-2-furan-propionicacid,CMPF)4种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的蛋白结合率。方法通过对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关系、精密度等考察,验证超滤法联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a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y,HPLC-MS/MS)测定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的游离浓度的可行性,并采用该方法测定CKD患者血清HA、IS、PCS、CMPF的蛋白结合率。结果内源性干扰物质在待测物的出峰位置基本不干扰HA、IS、PCS、CMPF的测定;本方法在10-1000ng/ml(IS、PCS、CMPF)、50-5000ng/ml(HA)范围内线性良好;日内精密度为0.84%,日间精密度为1.18%;超滤膜回收率均〉95%;健康对照组HA、IS、PCS及CMPF的蛋白结合率为(83.44±3.04)%、(98.73±0.55)%、(98.42±0.95)%、(96.66±2.65)%;CKD3-5期HA、IS、PCS及CMPF的蛋白结合率依次为3期(79.72±3.82)%、(99.18±0.45)%、(98.64±0.64)%、(95.89±3.52)%;4期(71.09±7.66)%、(98.24±0.95)%、(98.26±0.73)%、(91.82±5.10)%;5期(61.22±7.62)%、(97.41±1.10)%、(96.85±1.51)%、(97.51±1.52)%。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和重复性好,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定量分析测试要求。HA蛋白结合率均〉60%,与HSA之间具有中等强度结合,IS、PCS及CMPF的蛋白结合率均〉90%,与HSA之间具有高强度结合。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 蛋白结合率 超滤法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112例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含量,分析其对肝脏疾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肝脏疾病患者,其中慢性肝炎50例,急性肝炎32例,肝硬化3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IgG、IgM、IgA以及C3、C4水平。结果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及肝硬化组的血清IgG、IgM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IgA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血清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3、C4水平比较中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对于判断肝脏疾病的病情以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补体 肝脏疾病 辅助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