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沿胃管注入石蜡油改善胃肠减压患者鼻咽部不适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胃肠减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实施改善办法,对照组则经常规的胃管护理,采用回卷调查形式,对患者鼻咽部的湿润度、分泌物及咽部刺痛等方面来评价患者舒适情况。结果治疗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肠减压患者实施沿胃管注入石蜡油改善鼻咽部不适的方法,降低了咽喉部刺激与不适,确保了胃管的有效引流。

  • 标签: 胃肠减压 胃管 鼻咽部不适
  • 简介:特重型颅脑损伤(GCS〈5分)^[1]的患者伤情危重,发展迅速,残死率高,是神经外科治疗最棘手的问题。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的患者实验组60例行“大骨瓣减压小脑幕切开术”,对照组60例行“大骨瓣减压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

  • 标签: 大骨瓣减压 小脑幕切开 特重型颅脑损伤 颞叶钩回疝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GSS固定减压后外侧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31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GSS(GeneralSpinalSystem)固定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所有病例经6至39月,平均17月随访,疗效优者17例,良9,可4例,差1例。优良率83.8%。结论GSS固定髓核摘除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 标签: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GSS 内固定
  • 简介:目的应用后路Coflex动态稳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评价其安全性和临床有效性.方法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28例连续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后路有限减压、椎板间Coflex动态稳定术.其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38~72岁,平均54.8岁.本组患者术前均有下腰痛以及下肢神经症状或间歇性跛行症状,并经过X线平片以及动力片、CT和MRI检查确认病变节段和诊断.本组患者接受单节段手术27例,双节段手术1例.手术方式均为全身麻醉下有限开窗减压、Coflex椎板间动态稳定术.手术前后对患者的VAS视觉疼痛评分和改良Oswestry残障指数评分进行评价,通过动力平片评价手术节段腰椎活动情况.随访时调查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78min,出血量180~310ml,平均210ml.无神经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d佩戴软腰围下地活动,术后7d出院.术后1、3、6、12、24和36个月门诊随访,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腰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评价.本组发生并发症3例(9.3%).本组所有病例均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5.2个月.平均VAS视觉疼痛评分由术前的8.1到术后的2.8,最后随访为2.6;Oswestry评分由术前的54.3到术后的21.8,最后随访为23.2.上述评价指标手术前后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别.随访中手术节段屈伸活动良好,活动度2°~6°,平均3.6°.未发现假体移位脱出现象.随访时本组患者对本次手术治疗满意度为89.3%(25/28).结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应用Coflex动态稳定术,可以通过微小创伤手术,直接彻底解除神经压迫,改善患者神经症状,同时良好保留了手术节段腰椎的运动功能,随访结果表明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椎板间 动态稳定
  • 简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9月21日批准发布了《防气蚀大压差可调减压阀》(CJ/T404-2012)城镇建设行业标准,于2013年2月1日起实施。现将标准主要技术内容介绍如下:1公称压力减压阀的公称压力数值PN16-PN50应符合GB/T1048的规定。

  • 标签: 减压阀 防气蚀 可调 压差 行业标准 公称压力
  • 简介:目的应用MRA对比观察一次注血法和二次注血法制造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差异。方法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一次注血组(17只)和二次注血组(18只),分别以生理盐水(对照组)及自体动脉血(注血组)注入枕大池。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3、5、7、9、11天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MRA技术观测基底动脉管径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动物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无明显神经功能损伤,基底动脉管径造模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次注血组造模后3天神经功能损伤最明显,基底动脉于造模后1天发生收缩痉挛,于造模后3天痉挛达到高峰,管径为造模前的68.18%,后逐渐恢复正常。二次注血组造模后5天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最明显,基底动脉于造模后1天发生收缩痉挛,于造模后5天痉挛达到高峰,管径为造模前的56.72%,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兔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是制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的良好方法;采用MRA技术可活体观测脑血管痉挛。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动物模型 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采用股动脉血管内支架治疗的26例下肢ASO患者的跛行距离及踝肱指数(ABI)进行观察。结果术后1个月,间歇性跛行距离由(124.6±32.2)m增加到(552.7±137.5)m,ABI由0.62±0.04增加到0.94±0.0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支架通畅率为100%,2年通畅率为92.3%。结论PTA联合血管内支架置放是治疗下肢ASO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支架 动脉硬化闭塞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情况。方法分析我院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通过磁共振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动脉瘤部位、瘤体直径和瘤颈宽度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 简介:糖尿病皮肤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内外报道,约30%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合并皮肤损害,其代谢与微循环障碍对皮肤胶原蛋白均有影响,所以几乎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均有皮肤受累瞄。。皮肤病变可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严重者甚至导致下肢发生闭塞性动脉硬化、足部缺血、感觉减退,发生严重的损伤、感染、溃疡及坏疽,统称之为糖尿病足。开始为下肢尤其是足趾发绀,静脉瘀血,麻刺感,以后逐渐发生湿性坏疽。

  • 标签: 2型糖尿病 皮肤血管病变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环形减压治疗胸腰段B2型骨折伴不完全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3月12例胸腰段B2型骨折伴不完全瘫患者资料,12例患者存在骨折伴不完全瘫痪,均予后路环形减压治疗。术后定期随访,通过观察伤椎椎体高度、伤椎后凸角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SpinalInjuryAssociation,ASIA)评分及术后线片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12例患者手术顺利,随访2~5年,平均39.6月,患者椎体高度恢复率约为86%~95%,平均93%;VAS评分恢复到0~4分,平均1.9分;Cobb角恢复到0°~9°,平均3°;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内侧行椎体后壁切除,可以良好减压,重建脊柱稳定性,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治疗胸腰段B2型骨折伴不完全瘫效果良好。

  • 标签: 后路环形减压 胸腰椎骨折 不完全瘫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急性发作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5例35眼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急性发作青光眼患者在术前或术中实施前房穿刺减压术以降低眼压。35眼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高眼压经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的患者59.9mmHg(41.3~77.0mmHg)行前房穿刺放出房水降低眼压。前房穿刺术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或常规裂隙灯检查体位,1%的卡因表面麻醉,开睑器开睑,嘱患者注视前方,用1ml注射针头在颞膜缘处角膜刺入前房,将针芯先行抽取,房水缓慢进入针头,放出0.1ml左右的房水至眼球变软后退针。结果急性高眼压患者经前房穿刺放液后症状迅速缓解,眼压下降,视力提高;青光眼做小梁切除术后除1例1眼发生Ⅰ度浅前房外,未见其它并发症。结论前房穿刺减压术应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治疗中是降低眼压、预防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前房穿刺减压术 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急性发作 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钙化的护理。得出结论科学、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后路 侧块螺钉 颈椎 多节段 后纵韧带钙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方入路椎管环形减压、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胸腰椎新鲜骨折的患者进行后路椎管环形减压、椎体内植骨手术。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48个月,平均随访20.6个月,采用Frankel分级评定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40例患者中有30例各提高了1~3级,3例无明显变化。其中,4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部分恢复,其余的无变化。术后26例脊髓受压完全解除、伤椎管减压充分。结论后方入路椎管环形减压可减少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复合椎体内植骨手术对胸腰椎新鲜骨折患者疗效显著。

  • 标签: 胸腰椎新鲜骨折 后路椎管环形减压 椎体内植骨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牵引复位联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低位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22例低位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第一步在局部麻醉下行颅骨牵引术,第二步在牵引复位情况下,行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结果该组病例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X线片显示骨折脱位均复位,颈椎的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恢复,植骨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及松动。按Frantgkel分级,显效f降低2级)6例,有效(降低1级)13例,无效3例。结论在颈椎牵引复位的基础上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低位颈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低位颈椎 骨折脱位 牵引 复位 前路减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胸外科手术对患者的机体损伤大,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同时医护人员要精心的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沟通,让患者意识到积极配合对身体康复的重要性,以便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本文浅析了胸外科术前术中术后护理。

  • 标签: 胸外科手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