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分析了铁渣含钴高的原因,通过铁渣酸性洗涤,调整洗涤级数、pH值、温度、洗酸比等技术条件,可以降低铁渣含钴,提高金属直收率。

  • 标签: 铁渣洗涤 含钴铁渣 回收利用
  • 简介:对铜阳极泥处理过程产出的净化渣,经稀酸初步脱铜砷后,在碱性介质条件下,采用硫化钠浸出-氧化工艺浸出回收锑,分别对浸出过程硫化钠浓度、液固比、反应温度进行考察,取得最佳结果,并经小试及工业试验,结果锑回收率93.27%,锑酸钠产品达到化工行业标准(HG/T3254-2010)要求。

  • 标签: 冶金技术 净化渣 硫化钠 碱性介质浸出 锑酸钠
  • 简介:摘要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最后一个步骤,是供电企业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设电费回收保障体系有利于供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供电企业如何建设电费回收保障体系进行讨论,做好这方面工作来保证电费回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供电企业 电费回收 保障体系 策略
  • 简介:混凝土生产企业的废水废浆一直是企业的污染源,许多企业在处理废水废浆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始终在节能减排方面未能有较好的突破,有些也是半途而废,个别不良企业甚至把废水废浆直接排入河道,造成二次污染,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对搅拌站生产废水废浆的处理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经历多次的失败及不断改进,掌握了一套对搅拌站生产废水的回收处理较为有效的方法,希望可以为同行提供参考及借鉴。

  • 标签: 混凝土生产企业 废水 废浆 沉淀池 回收处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市场也得到进一步的深入改革,电力企业数量也日益增加,其中,电费收入作为电力系统经济效益及电网建设费用的主要来源,在整个电力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电子商务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也为电费回收提供了更为便捷及现金的交易模式。本文通过回顾电力企业电费回收方式的发展过程,认真分析了在电费回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电力企业电子支付系统主要付费方案特点做出了相关研究,以期望能够提供相关参考。

  • 标签: 电子商务平台 电费 回收
  • 简介:摘要电费是电力企业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周转资金的一部分,能否做好电力电费回收工作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效益,影响着公司的正常经营;加强电费回收风险的预控管理正是提高电费回收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将会给电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收益的增加改善带来好处。

  • 标签: 电力 电费回收风险 预控管理
  • 简介:针对造气工段吹风气装置燃烧炉热点温度下移、有时燃烧炉温度保不住,需补入一定量的半水煤气助燃,排烟温度高、热量损失严重的问题。通过改造燃烧炉内部结构、增加高温二次空气预热器、二气燃烧器等技术改造,达到节能降耗、安全运行的目的。

  • 标签: 吹风气 燃烧炉 节能改造 安全运行
  • 简介:本文针对韶关市浈江区垃圾回收站选址问题建立目标优化模。根据当地统计信息网和实地考察所得的数据,以该区域平均人流量大的主要道路为研究对象,从当地经济、公众的认可度角度出发,建立集合覆盖模型,计算出回收站的最优选址结果。并利用优化软件LINGO编写相应程序,给出了回收站的分配。

  • 标签: 目标进化算法 集合覆盖模型 回收站配置数量
  • 简介:摘要空调是近代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产物,它可以对室内温度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调节,同时还有去潮除湿等作用,给用户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调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冷凝水,如果不加以利用,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本文主要围绕空调器冷凝水的回收利用进行简要的探究。

  • 标签: 空调器 冷凝水 回收利用
  • 简介:摘要通过对齐齐哈尔市第五粮库油脂浸出车间的改造,蒸脱机结构及尾气回收系统的改进,使蒸脱机的脱溶效果好,粕中残溶达到300mg/kg以下;尾气回收系统回收溶剂效率高达98%,排入大气中的气体含溶20~40g/m3烘干层,溶剂消耗明显下降,降低了生产成本,是小型浸出油厂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安全生产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果连续批量生产且科学管理可使吨料溶剂消耗达到0.8kg。

  • 标签: 油脂浸出 蒸脱机 尾气回收系统 溶剂消耗
  • 简介:详细介绍了H型钢余热情况及技术分析、螺杆膨胀机发电技术及其改造方案,分析了烟气余热回收并进行发电利用所带来的节能情况及经济效益。该技术的应用不仅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给其他类似节能减排项目提供参考。

  • 标签: 螺杆发电机 低温余热 节能降耗 企业自发电
  • 简介:摘要临床医疗工作当中,输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输血工作当中出现失误或意外,则很有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为了保障输血的适应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务必针对性的提升临床输血管理工作。要求相关人员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临床输血工作,主要将工作人员、设备、环境、实际、血液储备、运输和分配、不良反应和计算机管理等进行控制、管理。进而确保临床输血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更好的将输血工作顺利开展,。

  • 标签: 临床 输血 有效性和适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科在临床用血管理中的作用,以保证医院科学合理的用血。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市某医院临床用血量、用血成分的比例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市某医院临床成分用血比例不断增加,成分用血使用率基本接近100%,全血用量明显下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由2013年3月的0.86%降至2014年3月的0.38%,不合格血标本数及输血申请单数也逐渐减少。结论加强输血科对临床用血的管理,及时掌握医院临床用血状况和规律,积极推广成分用血,严格执行用血标准制度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用血措施,对提高临床用血质量和保证输血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输血科 合理用血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多次输血致血型不合病例报道,寻找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强调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在输血中的重要性。方法应用盐水介质法和聚凝胺介质法以及吸收放射法对血液进行抗体筛选和鉴定。结果检测出血液中不规则抗体型别,再根据输注相同血型的原则进行输血。结论不规则抗体的存在严重影响输血安全,作为输血科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执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工作,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

  • 标签: 交叉配血 Rh血型 抗-c 抗-E 筛选红细胞 吸收放射。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市在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的3023位临床患者进行输血前的血液检测,进而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四项血源性传染疾病进行检测对我国临床治疗以及医患矛盾的解决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血液传染疾病指标进行检测是必要的。

  • 标签: 输血前 传染疾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抗体检查对多次输血输血小板患者的意义。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把多次输注与初次输注患者分为两组做对比。根据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血小板计数以及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估,分析抗体产生的的治疗效果。结果多次输血或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抗体阳性率与输注的次数和数量成正比。结论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明显上升。

  • 标签: 血小板抗体 多次输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危孕妇和正常孕妇孕晚期母亲血胎儿红细胞量(KB)与新生儿血红蛋白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156例待产孕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正常孕妇86例,高危孕妇70例,采用红细胞酸洗脱染色试验,监测所有孕妇的KB值,并监测新生婴儿出生24h后血红蛋白值(Hb)对比分析正常孕妇组和高位孕妇组红细胞量的差异。结果156例孕妇中,高危妊娠组KB值范围在0~5.12%之间,正常孕妇组KB值在0~0.84%间,变化范围较高危组孕妇小;母亲KB值与新生儿Hb值的相关性不强,但在分层观察中发现,KB值≥0.4%与<0.4%组间的新生儿Hb值差异较为显著,KB值0.4%以上的孕妇,其新生儿Hb水平整体较低。结论胎母输血现象在高危孕妇中较为常见,对孕妇进行KB值监测,能为胎母输血高危孕妇、新生儿的筛选提供借鉴。

  • 标签: 高危妊娠 胎母输血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用MCT筛查受血者不规则抗体,探讨术前输血检测不规则抗体的重要性。方法通过达亚美微粒凝胶技术对30298名术前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30298名患者输血前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20例,其中阳性率为0.2%,微粒凝胶法检出率为100%,聚凝胺法为87%,两种方法敏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检测不规则抗体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必要手段,微柱凝胶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结果稳定,适于临床输血前不规则抗体血清学检测。

  • 标签: 微柱凝胶 不规则抗体 血型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风险因素,总结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对25名输血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输血科进行现场调查,调取8231例申请输血患者输血前感染指标检测报告、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结果HbsAg阳性487例(5.92%),抗-HCV阳性97例(1.18%),梅毒抗体阳性49例(0.60%);护士认为风险评分前三位因素为与患者及其家属配合不默契、护理任务重、复杂成分输血。结论输血风险事件可能发生于输血过程中任意一个环节;输血风险事件影响因素较多;加强临床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监控与管理非常必要。

  • 标签: 临床输血 输血护理 监控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输血前检测在临床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433例输血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监测结果HBsAg阳性率为5.23%,抗-HCV阳性率为2.37%,抗-HIV阳性率为0%,抗-TP阳性率为1.11%。结论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输血,减少或杜绝因输血而感染相关疾病的几率。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阳性率 医疗纠纷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