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已经成为腹股沟疝的主要治疗方式[1]。随着材料学的发展,修补材料的组织相容性越来越好[2]。与传统手术比较,伤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一旦发生术后感染,处理方法相对于传统手术复杂、棘手[3]。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术 术后感染 生物补片 基质材料 脱细胞 治愈
  • 简介:摘要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200多万例骨移植手术用于骨科、神经外科和牙科手术中的骨缺损。目前的治疗方案包括使用人、动物或合成来源的移植物。在这种情况下,自体移植是目前的黄金标准。然而它的数量是有限的,需要创建第二个伤口(供体部位),并且感染、疼痛和发病率的风险也随之提高。近年来,组织工程与3D生物打印的兴起,为治疗患者骨缺损提供一种新思路。3D生物打印是"增材制造"在生物组织工程中应用的分支,能对细胞进行精确控制,并按需实现个性化构建宏观及微观的结构,能在骨再生运用中得到运用。其中成骨细胞支架的建立是3D生物打印的基础,具有适宜骨和软骨生长的水凝胶是支架研究的基础,为此国内外学者进行多种水凝胶支架的开发与研究,发现由多种生物材料混合的水凝胶比单一材料水凝胶更具有优势,如以羟基磷灰石或藻酸盐或透明质酸为主体混合几种或多种生物打印材料,结合所需细胞后最终形成的3D打印骨支架,比传统支架更能够促进骨成长分化。随着打印结构变厚,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扩散越来越困难,这在骨组织的重建中尤其如此,需要制造互连且有效的血管网络,因此支架中血管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主要综述了3D生物打印中骨打印支架材料与血管网络形成的逐步探究进展。

  • 标签:
  • 作者: 刘思毅 宫玮玉 刘木清 龙赟子 董艳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医学影像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综合治疗二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用生物陶瓷盖髓剂对因龋露髓成熟恒牙行直接盖髓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探讨对此类患牙行活髓治疗的可行性及适应证选择。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57例龋源性露髓患者(57颗患牙),所有病例的术前诊断均为深龋或可复性牙髓炎,且上橡皮障去腐露髓后出血鲜红,经2.5%次氯酸钠棉球轻压3 min内可止血;显微镜下以生物陶瓷盖髓剂(iRoot BP Plus)行直接盖髓术后即刻或2周复诊时行复合树脂粘接修复。术后12~50个月(平均30个月)复查,通过患者症状、临床检查及根尖X线片进行疗效评价。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统计治疗成功率,Log-Rank检验分析各种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50例患者[年龄(32±13)岁(13~68岁),男性12例,女性38例]接受了1年以上的复查,总体成功率为90%(45/5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术后1、2年及≥3年的成功率分别为98%、89%和81%。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是否有牙髓刺激症状、牙位和洞形、露髓孔大小以及冠方修复材料等因素对疗效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对诊断为深龋或可复性牙髓炎的露髓成熟恒牙以生物陶瓷作为盖髓剂行直接盖髓术可获得良好疗效,年龄、性别、是否有牙髓刺激症状、患牙牙位与洞形、露髓孔大小等因素不影响疗效。

  • 标签: 牙髓暴露 成熟恒牙 直接盖髓 生物陶瓷盖髓剂
  • 简介:摘要生长因子及生物材料是组织工程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本文阐述了目前组织工程领域研究和应用的一些重要生长因子和生物材料的主要作用以及近期的实验进展,指出当前应用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生物学材料 生长因子 颌下腺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生物陶瓷材料用于年轻恒牙牙髓切断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60例年轻恒牙患儿进行治疗观察,将其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进行比较,发现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低于观察组患儿,P<0.05)。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儿,(P<0.05)。结论:在临床上将新型生物陶瓷材料用于年轻恒牙牙髓切断术的治疗中,能够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普及。

  • 标签: 新型生物陶瓷材料 年轻恒牙 牙髓切断术
  • 简介:摘要pH响应型抗菌纳米材料是一种可根据机体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产生的显著pH差异,选择性地发生结构变化并触发药物释放的新型纳米材料。菌斑内酸性微环境的形成是口腔菌斑生物膜具备致龋性的关键,这也为pH响应型抗菌纳米材料的口腔应用创造了条件。pH响应型抗菌纳米材料能够响应菌斑微环境酸碱度的变化,精准控制抗菌药物的释放,为提高药物效能以及靶向抗菌提供了新方向。本文从pH响应型抗菌纳米材料的分类、作用机制、在抑制口腔菌斑生物膜领域的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牙菌斑 生物膜 纳米粒子 抗菌药 生物医学和牙科材料 pH响应
  • 简介:摘要冷侧压充填技术和热牙胶连续波充填技术是临床经典的根管充填方法。单尖法根管充填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的特点,近年来结合具有优良理化和生物学性能的生物陶瓷根管封闭剂,取得了较好的短期临床效果。但目前针对生物陶瓷封闭剂单尖充填后根管超填、根管再治疗困难,以及长期临床疗效不明确等情况尚缺乏合理的规避及解决办法。本文回顾单尖法根管充填的起源与发展,解析其优缺点和临床应用现状,并对该技术的改良及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根管充填 根管充填材料 单尖法根管充填 生物陶瓷封闭剂 冷侧压充填技术 热牙胶连续波充填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将α-半水硫酸钙(α-CSH)、磷酸八钙(OCP)与RGD多肽(RGD)复合,探究该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方法制备材料浸提液备用并作为实验组,α-CSH组、α-CSH/OCP组、α-CSH/OCP/RGD组。CCK-8实验将材料浸提液与前期实验保存的第3代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培养,以完全培养液、0.64%苯酚溶液作为阴性及阳性对照,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状态,评估材料的细胞毒性。急性毒性实验:将材料浸提液注入购自武汉万千佳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MK小鼠(6个月龄,18~22 g)腹腔内,以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通过观察小鼠的生物学行为及死亡情况评估材料的急性毒性作用。皮内刺激实验将材料浸提液注入新西兰大白兔(3个月龄,2.0~2.5 kg)背部脊柱两侧皮肤,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通过观察注射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水肿的情况评估材料的皮内刺激反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CK-8实验中α-CSH组1、3、5、7 d时BMSCs的相对增殖率(RGR)分别为85.87%、91.49%、91.30%、91.20%;α-CSH/OCP组分别为86.99%、92.53%、94.11%、89.98%;α-CSH/OCP/RGD组分别为91.45%、97.40%、97.66%、95.10%,3种材料浸提液共培养的BMSCs的RGR均>80%,按照细胞毒性分级其为0~1级,说明材料无细胞毒性。急性毒性实验中各组实验小鼠术后一般情况、行为活动、神经反应方面均未见异常,说明材料无急性毒性作用。皮内刺激实验中α-CSH组、α-CSH/OCP组、α-CSH/OCP/RGD组材料的原发刺激指数(PII)分别为0.125、0.250、0,均在0.0~0.4范围内,其反应类型为极轻微型。结论α-CSH/OCP/RGD多肽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α-半水硫酸钙/磷酸八钙/RGD多肽 复合材料 生物相容性
  • 简介:摘要老年人及衰老相关性疾病、糖尿病等患病人群中骨植入材料周围的骨形成往往是受限的,而氧化应激是这类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近年来,骨生物材料在氧化应激微环境中的应用逐步受到关注,本文对氧化应激状态下骨生物材料成骨能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骨生物材料与氧化应激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加深对各病理状态下骨生物材料成骨机制的认识,同时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骨植入材料及设计新型的普适的骨生物材料提供依据和参考。

  • 标签: 氧化应激 骨生物材料 成骨
  • 简介:P-15是15种普通氨基酸肽合成的,属于类似人I型胶原蛋白a链的细胞粘附领域材料。这是目前一个组织正在生产并使用作为表层无机骨的材料(ABM/P15),在这种形式实验该材料具有增强细胞黏附能力,促进细胞分化、迁移和细胞生存。我们打算在体外培养进一步研究新的细胞迁移试验和试管定量实验。我们还打算在小鼠模型体内研究探讨P15对于血管生成,软骨内成骨和骨形成的影响机制。结论P15可以增强骨细胞粘附,促进细胞分化、迁移及提高细胞存活率,重要的是可以促进骨再生。

  • 标签: P1 5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微创
  • 简介:目的新型表面改性技术和改性材料的开发是当今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羟基磷灰石(HA)是一种最重要的表面改性材料,但较高的脆性和较低的结合强度严重制约了它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首次选用K2Ti6O13作为生物医用Ti合金的表面改性材料,利用KDC法尝试制备了K2Ti6O13涂层,并对涂层的微结构、结合强度和生物活性进行了观察分析与评估.结果利用KDC方法可以成功地原位合成K2Ti6O13涂层,涂层与钛合金基体间结合牢固,结合强度可达24MPa,热膨胀系数的良好匹配是结合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结论涂层粗糙的表面和气孔可为骨的向内生长提供有利位置.经模拟体液浸泡,涂层表面形成了钙磷比接近人体骨骼的钙磷层,表明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 标签: K2Ti6O13涂层 热膨胀系数 结合强度 生物活性
  • 简介:摘要创面的有效处理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除了常规的管理和必要的手术,促愈合药物在创面治疗中的作用也逐渐被重视。富含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的富血小板血液制品被认为是一种低成本且安全的促进组织愈合的治疗方式,在再生医学领域极具发展前景。然而,其因缺乏标准的制备和管理,且所含生物分子的活性不稳定,导致治疗效果参差不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借助生物材料保护和传递富血小板血液制品中生物活性分子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这也是创面治疗的研究趋势之一。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富血小板血液制品的类型,随后概述其联合生物材料所取得的最新进展,最后总结这种联合方法在创面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与未来研究方向。

  • 标签: 伤口愈合 富血小板血浆 生物相容性材料 再生医学
  • 简介:背景: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及可降解性,对细胞的黏附、增殖及血管生成极为有利。目的:观察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复合支架材料对人牙髓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牙髓细胞,接种在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接种前及接种后第1,3,7,14,24天,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结论:(1)与接种前比较,接种于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1);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的细胞增殖能力逐渐增强;(2)与接种前比较,接种于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1);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的细胞迁移能力逐渐增强;(3)与接种前比较,接种于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的细胞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增加(P〈0.01);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的细胞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水平逐渐增强;(4)结果表明,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复合支架材料可促进人牙髓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过程。

  • 标签: 成纤维细胞 胶原 细胞增殖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复合支架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材料创面敷料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因创伤引起的骨髓炎的病人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抗生素使用等方面无差异。观察组给予生物材料创面敷料联合封闭负压引流。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两组患者均根据药敏结果配合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愈合天数、使用抗生素天数、抗生素使用DDS、换药次数、负压引流至植皮时间、植皮时间至出院时间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物材料创面敷料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创伤性骨髓炎 创面敷料 封闭式负压引流
  • 简介:目的:评价可注射纳米羟基磷灰石/半水硫酸钙(nHAC/CSH)植骨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犬外周血基质细胞(dPBSCs)从健康成年犬的外周血中分离得到,通过直接接触或浸提液法检测nHAC/CSH的细胞相容性。制备nHAC/CSH的浸提液,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采用流式细胞仪评价材料对细胞凋亡的影响,nHAC/CSH与dPBSCs共培养后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和浸提液组细胞数量不断增加,3天时两组细胞的凋亡比率相近,nHAC/CSH和dPBSCs共培养时,细胞伸展良好。结论:nHAC/CSH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 标签: 骨组织工程 可注射 细胞培养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高端环保新材料竹钢问世日前.一种“看起来像木,用起来像钢,实际与玻璃钢比较相似”的新型环保板材——竹钢问世。科研人员赋予竹材以新的生命,

  • 标签: 新材料 科研人员 玻璃钢 环保
  • 简介:目的探讨以一种简单、廉价的方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n—HA/CS)复合材料,并评价其理化特征和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原位沉析和冷冻干燥法制备n—HA/CS支架,通过扫描电镜、组织切片染色、x线衍射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其微观形貌和组成;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材料浸提液和表面接种考察n—HA/CS复合材料对第3代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黏附、增殖的影响,评估其细胞相容性。将n—HA/CS复合材料植入新西兰大白兔背部肌袋,经组织学染色后评价其组织相容性。结果n—HA/CS复合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孔隙率为(88.65±2.34)%,孔径为(112.63±20.47)um,HA晶体颗粒长度为200~700nm,且分散均匀;X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合成的HA是含CO3^2+弱结晶纳米晶体。材料的断裂强度为(1.47±0.15)MPa,弹性模量为(37.52±3.43)kPa,可满足非负重部位骨修复要求。n—HA/CS材料浸提液未明显抑制hBMscs的增殖,直接接种在n-HA/CS复合材料表面的细胞黏附、增殖功能正常;组织相容性实验也表明,植入4周后组织炎性反应明显减轻,12周后材料基本降解并由新生组织爬行替代。结论采用原位沉析和冷冻干燥法制备的n—HA/CS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生物相容性,有望应用于组织工程骨的构建。

  • 标签: 羟基磷灰石类 壳聚糖 组织工程 支架 纳米复合物
  • 简介:血小板在材料表面黏附的观察(体外实验) ,上述两种材料表面的血小板黏附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t-PA可通过抑制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的黏附

  • 标签: 体内体外 体外实验 型纤
  • 简介:背景:目前常用的以泡沫或海绵合成材料为基础的封闭负压引流临床堵管率高、需反复更换该设备,不能有效引流,影响四肢脱套伤治疗效果。目的:观察基于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在四肢脱套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四肢脱套伤患者30例,在行原位回植结合吻合动静脉或反取皮植皮等修复性外科手术后,采用自愿方式分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合成敷料、常规传统换药3组治疗。结果与结论:与常规传统换药组比较,生物材料创面敷料组、合成敷料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能明显改善创面循环,降低回植皮肤坏死率,减轻术后患者局部功能障碍程度(P〈0.05),且生物材料创面敷料组较合成敷料组临床疗效更优(P〈0.05)。说明新型生物材料创面敷料能有效引流,减轻创面静脉负荷,改善四肢脱套伤术后症状。

  • 标签: 生物材料 合成敷料 创面敷料 封闭负压引流 脱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