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技术的使用近况进行综述,包括单一治疗模式、多种治疗模式的联合应用、护士干预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枸橼酸抗凝的使用对肝衰竭的影响。通过综述,总结出最佳的医治方案,解除困惑,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工肝 治疗模式 抗凝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血液净化及非生物型人工肝是危重患者抢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其在非肝肾衰竭疾病当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回顾分析重症医学科应用血液净化及非生物型人工肝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情况,探讨其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净化 非生物型人工肝 重症医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材料在临床骨缺损的应用研究。方法:采用随机信封方法设计,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50例各种临床骨缺损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同时间段50例各种临床骨缺损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同种异体骨方法,实验组采用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棒方法。对照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应用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临床骨缺损患者以自体骨作为首选修复,而且自体骨外板修复效果、骨外板修复效果均较好,若患者的缺损面积大自体骨量不足时,临床可考虑实施生物材料修复方法,包括羟基磷灰石、医用聚合物、钛网等,并且可以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 标签: 骨缺损 生物材料 自体骨 应用 研究
  • 简介:摘要针对生物材料学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乏味性及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的问题,结合当前生物材料领域科研热点,就教学知识、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提出改革。通过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创新引入该门课程,以翻转模式融合Seminar教学,结合院校特色,由课内走向课外,针对专业开设该课程,用网络新信息建立教学评价,对生物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 标签: 医学院校 生物材料学 教学改革 教学效率
  • 简介:摘要:纳米材料是在上世纪末诞生的。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其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从我国的生物医学领域的实际情况看,纳米材料同样有所渗透,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纳米材料的概念与特征,重点探讨三种纳米材料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纳米材料 生物医学 纳米技术
  • 作者: 陈祖涵 方泽鸿 王彦峰 叶啟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 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 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 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 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1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 410013
  • 简介:摘要增生性瘢痕是皮肤组织缺损后,伤口愈合过程中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结果。瘢痕形成处可出现瘙痒、疼痛、挛缩、运动障碍,并影响患者外观。目前各种治疗方法存在患者依从性低、不良反应多、效果不明确等弊端。近年研究发现,甲壳素及其衍生物能够减缓机体多种纤维化进程,通过调节胶原代谢等多种途径抑制瘢痕形成。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瘢痕 甲壳素 壳聚糖 衍生物
  • 简介:摘要理想的支架材料可对组织器官病损进行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行重建,因此在组织工程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天然生物材料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逐渐成为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天然生物材料具有高仿生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来源广泛,非常适合用作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按成分和原料来源大致分为蛋白质类生物材料(胶原、明胶、丝素和纤维蛋白)、糖类生物材料(纤维素、几丁质/壳聚糖、海藻酸盐和琼脂糖)、糖胺聚糖类(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和脱细胞基质移植物(羊膜、小肠黏膜下层、肌腱)。不同的支架材料具有独特的天然结构和理化性质。蛋白质类生物材料多通过聚合形成网状结构影响细胞迁移分化,且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可单独制成支架或配合其他合成材料使用;糖类生物材料因高比表面积可负载大量液体,但其机械性能较差,因此常被以凝胶形式控释细胞和生长因子配合其他材料应用在肌腱组织工程中;糖胺聚糖类生物材料具有抗炎、黏弹润滑以及高水合特性,多配合合成材料增加其生物相容性和亲水性。相比天然高分子材料,脱细胞基质不但具有更相仿的细胞外结构和营养成分,而且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可对组织器官病损进行更好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重建,因此在组织工程中越来越被受到重视。不同材料的巧妙组合,使肌腱修复展现出更好的效果,也使天然生物材料具有更广阔的临床前景和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近几年来的发展现状以及其研究进展,介绍了制备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特殊要求以及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在临床以及科研等领域的应用与研究,为今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方向。

  • 标签: 高分子材料 医疗器械 应用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硅橡胶、膨体聚四氟乙烯、生物玻璃以及镁合金等一些较为常见的生物医学材料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多种生物相容性材料已经被应用于糖尿病创面的治疗中,且部分生物相容性材料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生物相容性材料具有减少创面暴露、创面张力,提供促进细胞增殖、迁移的微环境等优点,但是仍然存在效果不稳定、机制不明确的不足。因此,本文综述了近期将生物相容性材料用于治疗糖尿病创面的进展,并讨论了生物相容性材料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糖尿病 生物相容性材料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生物陶瓷材料用于年轻恒牙牙髓切断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60例年轻恒牙患儿进行治疗观察,将其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进行比较,发现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低于观察组患儿,P<0.05)。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儿,(P<0.05)。结论:在临床上将新型生物陶瓷材料用于年轻恒牙牙髓切断术的治疗中,能够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普及。

  • 标签: 新型生物陶瓷材料 年轻恒牙 牙髓切断术
  • 简介:摘要创面的有效处理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除了常规的管理和必要的手术,促愈合药物在创面治疗中的作用也逐渐被重视。富含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的富血小板血液制品被认为是一种低成本且安全的促进组织愈合的治疗方式,在再生医学领域极具发展前景。然而,其因缺乏标准的制备和管理,且所含生物分子的活性不稳定,导致治疗效果参差不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借助生物材料保护和传递富血小板血液制品中生物活性分子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这也是创面治疗的研究趋势之一。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富血小板血液制品的类型,随后概述其联合生物材料所取得的最新进展,最后总结这种联合方法在创面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与未来研究方向。

  • 标签: 伤口愈合 富血小板血浆 生物相容性材料 再生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新型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和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作为盖髓剂在乳磨牙牙髓切断术应用中的成功率,探讨iRoot BP Plu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18年8至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行全身麻醉下治疗,口内至少有1对及以上同名乳磨牙龋坏须行牙髓切断术的3至8岁患儿,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别使用iRoot BP Plus(试验组)和MTA(对照组)行牙髓切断术,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拍摄患牙根尖X线片,收集患牙治疗前后自觉症状、临床检查及影像学表现,计算两组的治疗成功率,并分析影响成功率的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患儿20例,男女各10例,共计28对、56颗乳磨牙(试验组28颗,对照组28颗),其中随访满1年者共23对、46颗乳磨牙。试验组3、6、12个月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6%(25/26)、92%(22/24)和87%(20/23),对照组分别为100%(26/26)、96%(23/24)和96%(22/23),两组术后3、6、12个月的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髓后止血时间显著影响试验组的成功率(P<0.05)。结论iRoot BP Plus与MTA用于乳磨牙牙髓切断术1年随访期内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iRoot BP Plus在乳牙牙髓切断术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牙髓切断术 牙科材料 生物陶瓷 三氧化矿物凝聚体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两种相对生物效应模型计算的生物剂量,并与传统临床质子放疗生物剂量相比较。方法使用粒子模拟工具(TOPAS)分别在水箱和两例患者模体(脑部和前列腺)计算物理剂量、剂量平均LET (dose averaged linear energy transfer, LETd)和径迹平均LET (track averaged 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t)的全空间分布,并根据两种不同机制相对生物效应模型计算生物剂量DoseLETd和DoseLETt,计算传统临床质子生物剂量(Dose1.1)时取相对生物效应为1.1。在水箱中对比3种生物剂量的差异,在患者模体中为了量化3种方法的差异,根据物理剂量大小选取3个点(D1、D2、D3)的生物剂量相比较。结果水箱中DoseLETd和DoseLETt随水深度变化表现趋势一致,在质子束射程末端均高于Dose1.1。在患者模体中,DoseLETd和DoseLETt最大差异为10.08 cGy,相对差异<5%。DoseLETd和DoseLETt与Dose1.1相比,在脑部肿瘤靶区最大差异分别为71.97和61.91 cGy,相对差异<25%;在前列腺肿瘤靶区内最大差异分别为25.95和19.96 cGy,相对差异<12%;但在靶区外差异很小,脑部和前列腺肿瘤靶区外最大差异分别为5.99和9.92 cGy,相对差异<5%。结论基于LETd和LETt的两种相对生物效应模型计算的生物剂量在水箱和患者模体差异很小,但与传统临床质子放疗生物剂量相比时在高剂量区有很大的差异。

  • 标签: 蒙特卡罗 质子 生物剂量 平均传能线密度
  • 简介:摘要:薯蓣皂苷元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根据薯蓣皂苷元表现出不同的生物活性,以薯蓣皂苷元为起始原料采取酯化、还原等化学反应进行适当结构修饰,得到多种类型的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可减少薯蓣皂苷元的毒副作用,增加其抗血栓、抗炎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药理活性,使薯蓣皂苷元在临床的应用更加广泛,为薯蓣皂苷元更进一步的研究及利用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 标签: 薯蓣皂苷元衍生物 合成 生物活性 抗血栓 抗炎
  • 简介:【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越来越发达,以及现代化大数据信息时代背景下知识的迅速爆炸、信息量爆炸式的增加,亟需一种高效率的系统管理技术和方法,对这些信息实施综合处理,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在各种行业和领域中被应用并进一步普及。本文将通过对于生物信息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性地探讨生物信息技术在我国现代医疗机械领域中的应用和其发展。

  • 标签: 生物医学 信息技术 应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