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中外近距离治疗机房辐射屏蔽设计考虑因素不尽相同,本研究以常见的高剂量率192Ir源为例,分别应用国内外标准进行后装机房的屏蔽核算,比较计算结果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为修订和完善现行国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对于典型的后装机房进行工作量估算,放射源初始活度10 Ci(1 Ci=3.7×1010 Bq),分别按照英国医学物理与工程研究所IPEM75号报告、美国辐射防护委员会NCRP151报告和GBZ/T 201.3-2014国家标准设计后装机房屏蔽方案,详细比较不同参考标准的屏蔽限值、居留因子及其他因子的差异。结果典型后装机房的年照射时长约为330 h,按照NCRP151报告、IPEM法规和GBZ/T 201.3-2014国家标准计算得到的控制室、屏蔽墙外、候诊区、相邻控制室和无人居留室顶等关注点位所需的混凝土厚度分别为70、65、61、70、50 cm,41、43、30、40、39 cm和84、79、46、88、39 cm。按照GBZ/T 201.3-2014国家标准计算得到的相应关注点所需的混凝土屏蔽厚度普遍偏厚,与NCRP151报告结果差别较小,IPEM75号报告计算得到的屏蔽厚度最薄;三者计算出的防护门的等效铅屏蔽厚度分别为1.170、0.854和1.040 cm,厚度相近。结论我国现行后装机房屏蔽标准所推荐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计算得到的屏蔽厚度与NCRP151报告的相似但偏保守,特别是现行国家推荐标中要求的瞬时剂量当量率评价指标以及过于保守的居留因子取值会显著增加主屏蔽区所需的屏蔽厚度。

  • 标签: 后装机 192Ir放射源 屏蔽设计 瞬时剂量当量率 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超声测量颏下软组织距离预测喉罩通气不良的价值。方法择期行下肢血管手术和泌尿系碎石手术患者272例,拟于喉罩全麻下完成。年龄25~78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40~85 kg,机械通气时间30~120 min。使用超声测量颏下舌距(TT)、颏下舌骨距离(DSHB)、颏下会厌距离(DSEM)和颏下声门距离(DSAC)。依据说明书选择喉罩型号。记录以下情况的发生:首次喉罩置入失败;机械通气期间喉罩套囊周围漏气;气道峰压>20 cmH2O;超声诊断胃进气。出现1种及以上情况者为通气不良。根据是否出现通气不良,将患者分为通气正常组(N组)和通气不良组(P组)。绘制超声测量颏下软组织距离预测喉罩通气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可信区间(CI)、灵敏度、特异度及临界值。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喉罩通气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测量TT、DSHB、DSEM及DSAC预测喉罩通气不良的AUC(95%CI)分别为:0.866(0.813~0.919)、0.755(0.683~0.827)、0.835(0.772~0.899)及0.705(0.628~0.782)(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T≥6.140 cm、DSHB≥1.145 cm、DSEM≥2.175 cm和DSAC≥1.075 cm均为喉罩通气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超声测量TT、DSHB、DSEM及DSAC可预测喉罩通气不良的发生。

  • 标签: 超声检查 喉面罩 预测
  • 简介:目的探讨合龈距离低的磨牙残冠利用髓腔固位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牙冠大面积缺损,合龈距离小于3mm,根管治疗完善的磨牙病例32例,利用磨牙髓室作为固位型制作嵌体冠,观察6个月至3年。结果32例均固位良好,无一例脱落。结论通过以髓室固位冠修复可以满足磨牙残冠修复的功能要求。关键词残冠髓室固位嵌体冠桩冠已广泛应用于修复残根残冠。但对于合龈距离低的磨牙,全冠固位力不足。本人通过利用髓腔固位的方法制作嵌体冠,使这部分患牙得以保留,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门诊随访患者27例(32颗牙),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32—63岁,平均47.3。上颌12例,下颌20例,Ⅰ类洞型嵌体冠9例,Ⅱ类洞型嵌体冠23例。选择已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合龈距离低于3mm的磨牙残冠32例,要求牙体预备后髓腔深度在3mm以上,至少三面轴壁剩余牙体厚度在1mm以上,缺损面残余龈壁位于龈上。1.2方法1.2.1牙体预备常规牙周洁治,完全去净腐质,磨除过高过锐的牙尖和边缘嵴,要求至少三面轴壁剩余牙体厚度达到1mm以上,髓室底平,洞壁外展2-5度,冠边缘圆顿,髓室内与轴壁要取得共同就位道。1.2.2以Silagum硅橡胶取印模,灌注超硬石膏模型,技工室制作完成,临床试戴,检查冠边缘密贴程度,调合磨光,以VocoMeron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1.3评价标准成功修复体边缘密合无继发龋,稳固,邻接关系好,无食物嵌塞,基牙牙周及根尖组织正常,咀嚼功能良好。反之则为失败。2结果经过6个月至3年观察,32例均固位良好,冠边缘密贴未探及继发龋,咀嚼功能正常,牙龈无红肿,未探及牙周袋。3讨论磨牙残冠在临床很多见,随着人们对牙齿重要性认识的逐步深入,保留残冠的要求越来越多。并且随着现代根管治疗技术的发展,使这一要求更大程度地得以满足。传统意义上,最基本保留大面积缺损的磨牙残冠的修复方法,就是在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进行桩核冠修复,它利用插入根管内的桩获得固位。对于合龈距离低的磨牙残冠,如果按照传统修复方法制作桩核冠,缺点是由于合龈距离低使得铸造金属冠的固位力不足,易脱落。如果设计为铸造桩冠,由于磨牙一般有2—3个根管,根管桩方向一般会不一致,桩核冠就可以采用铸造分裂桩核来解决共同就位道的问题,而桩冠就很难解决,或者减小根管桩的长度或者减少根管桩的数量。本方法通过髓腔固位就可以保证修复体的固位力,同时简化了操作程序,提高了磨牙残冠的保留率。以往的嵌体冠利用牙轴壁呈连续的圆筒状,和牙冠颈部边缘形成环抱,再加上髓室嵌体共同构成抗力系统来提供足够的抗力。但在临床上,Ⅱ类洞型在磨牙牙体缺损中非常多见。本文所选病例中有23例牙体预备后呈Ⅱ类洞型,其三面轴壁的保留牙体厚度在1mm以上,缺损面轴壁位于龈上0.5mm以上,这样冠颈部可以形成环绕,保证箍效应的形成。本组病例进行了6个月至3年的随访,对于Ⅱ类洞型嵌体冠的修复效果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参考文献1张新春,王炎,米乃元,等.不同余留牙高度对桩冠箍效应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2,3(1)12.2赵铱民.口腔修复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44.3徐成文.髓室固位的嵌体冠修复磨牙残冠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4,9(5)156-157.4滕伟,张辉.后牙残根残冠保留修复临床远期疗效浅析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1,2(1)4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应用近距离视功能训练治疗儿童近视性弱视的效果。方法:随机筛选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近视性弱视患儿286例,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近距离视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近视度数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中,显效107例,有效35例,失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9.30%;对照组患儿中,显效89例,有效16例,失效3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43%,两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前者大于后者,P

  • 标签: 近距离视功能训练 儿童近视性弱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儿童近视性弱视实施近距离视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本院眼科收治的280例近视性弱视儿童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训练组(n=140)和红光组(n=140),对所有训练组患儿实施近距离视功能训练治疗,对红光组患儿实施红光闪烁治疗仪治疗,分析总结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训练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48.6%与红光组47.9%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组患儿轻度改变发生率21.4%与红光组37.1%相比明显较低,训练组患儿显著改变发生率25.0%与红光组5.0%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于儿童近视性弱视实施近距离视功能训练虽能改善患儿疗效,但会加重患儿近视度数增长。

  • 标签: 儿童近视性弱视 近距离视功能训练 红光闪烁治疗仪 效果
  • 简介:摘要青少年近视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呈现出高发病率、低龄化的特点。近视被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一类疾病。近年来,环境因素中的近距离工作已成为近视发生和发展危险因素的研究热点,但近距离工作与近视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本文对近距离工作的内容、近距离工作总时长、近距离工作强度与近视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包括横断面研究和纵向研究)以及相关机制研究(近视工作诱导的短暂性近视、调节滞后、巩膜缺氧学说)进行总结,为近视流行病学和近视形成病因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青少年 近视 发生 发展 近距离工作
  • 简介:摘要妇产科临床实习前技能强化训练妇科检查、四步触诊、骨盆测量、助娩新生儿,提高医学专科学生实践技能。

  • 标签: 妇产科 实践技能 强化训练
  • 简介:摘要近距离治疗是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图像引导已应用到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三维超声凭借其优越的软组织成像特点,兼具经济、高效、便捷等优势,继CT和MRI后逐渐应用于引导宫颈癌近距离治疗。本综述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总结了超声图像引导宫颈癌近距离治疗的研究进展,以供研究参考。

  • 标签: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超声图像引导 图像配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食道癌患者加用支架捆绑放射粒子近距离治疗疾病症状的情况,研究支架捆绑放射粒子近距离治疗对缓解食道癌患者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症状的作用。方法: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食道癌患者作为此次的调查对象,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支架捆绑放射粒子近距离治疗,对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吞咽困难情况、肿块大小改善情况以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这6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吞咽困难的缓解率为100%,患者病变长度术前为(7.22±1.31)cm,术后减少到(4.53±0.76)cm,术前白细胞计数为(6.52±1.33)x109/L,术后2个月后变为(8.03±2.62)x109/L;血小板计数术前为(204.22±10.33)x109/L,术后变为(272.25±14.67)x109/L。结论:对食道癌患者加用支架捆绑放射粒子近距离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吞咽困难情况,减少食道癌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食道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支架捆绑放射粒子 近距离治疗 食道癌患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检验科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320例健康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320例健康体检患者血液标本进行分析,检验非溶血样本以及溶血样本的多项指标,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检测结果显示,与非溶血样本比较,溶血样本的TBIL、DBIL、TP、ALB、ALT、LDH、AST、CK、GLU以及K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溶血现象可影响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因此,必须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检验,尽可能避免样本发生溶血。

  • 标签: 溶血现象 临床 生化检验 影响 观察
  • 简介:摘要1例44岁女性患者因宫颈癌使用多西他+卡铂化疗(化疗前1天、化疗第1和2天均给予地塞米松7.5 mg、2次/d),患者前3个疗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第4次化疗前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胸腹部CT检查均未见异常;第3和4天,患者轻微恶心,予甲氧氯普胺静脉注射后缓解;第5天,患者突发上腹部胀痛不适,伴恶心、呕吐,胸腹部CT检查提示腹腔大量积液,肾功能检查示血尿素10.29 mmol/L、血肌酐215 μmol/L。排除腹膜转移、急腹症、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肿瘤腹膜转移等原因后,考虑为多西他导致的腹腔积液,进而诱发肾前性急性肾损伤。行腹腔穿刺术抽取腹腔积液并予糖皮质激素和利尿治疗。化疗第8天,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第9天,患者腹胀、腹痛明显缓解;第11天,腹部超声检查未探及明显包块及液性暗区。之后患者接受中药治疗宫颈癌,每3~6个月门诊随诊。多次复查胸腹部CT、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

  • 标签: 紫杉烷类 腹水 急性肾损伤 多西他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B超下提高丁格穿刺技术的方法。方法总结17例肿瘤病人应用丁格技术在非B超下置管资料。结果16例病人置管成功,1例穿刺失败,穿刺成功率为94.1%。结论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提高置管成功率,操作简单、方便。

  • 标签: PICC塞丁格技术穿刺成功的方法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多西他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2008—2013年该院多西他致不良反应报告71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联合用药、ADR发生时间、累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生21例(29.58%),联合用药36例(50.70%);ADR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症状最常见,发生时间集中在用药后10min内;新的和严重ADR共发生31例(43.66%)。结论临床应加强多西他致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 标签: 多西他赛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药物多西他的特殊不良反应与护理对策。方法对使用多西他药物化疗的胃癌患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与护理。特别是过敏反应的预防与护理、胃肠道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在化疗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化疗期间及早发现和处理,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轻多西他的不良反应。结论针对药物多西他的不同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使病人顺利完成多西他药物的化疗。

  • 标签: 胃癌 药物 化疗 护理
  • 简介:多西他属紫杉醇类药物,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抗微血管抗癌药,常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乳腺癌和食管癌的二线治疗。2006年5月至2008年4月,慈溪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将多西他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食管癌75例,现将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化疗 多西他赛 不良反应 观察 护理
  • 简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响到脑干、小脑、间脑、大脑枕叶、内耳等部位的供血.最常见的症状有头昏,眩晕,耳鸣,耳聋等.我们采用莱乐(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赛莱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益普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于本院诊治的风湿免疫疾病患者70例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参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同时采用益普。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症状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29%显著高于参照组77.14%,经治疗后肌肉乏力、疼痛、发热等症状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同时采取益普治疗风湿免疫疾病能提升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症状。

  • 标签: 益赛普 风湿免疫疾病 临床疗效 症状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