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发展越来越好,城市建设也越来越好,带动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出台,其中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已成为重点项目。但由于水环境监测工作涉及多个环节,并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容易出现数据偏差问题,影响水环境监测结果。因此,建立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机制是必要,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水环境监测质量和水平,为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持和保障。

  • 标签: 生物技术 水环境监测 应用
  • 简介:介绍太阳能光合生物连续制氢系统组成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依据能量守恒定律提出光合生物连续制氢系统能量平衡模型及其分析方法,指出该系统能量有效利用率小于17.5%,进一步从太阳能辐射光谱耦合技术、高表面积比光合生物反应器结构、迅速搅拌技术、均匀分散光照技术、光合细菌和藻类生物混合培养技术和微生物浓度优化等方面探索了提高光合生物连续制氢系统能量利用率和节能减耗途径,为推进光合生物制氢技术应用工业化进程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光合细菌 连续制氢 能量平衡 节能降耗
  • 简介:生物光谱技术能够有效反映生物、组织以及细胞等样本中生物化学综合信息,能够精确检测和评价生物分子成分或构象微观变化,具有快速、客观、无损、重现性好等优点。本文系统综述了生物光谱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毒性效应研究方面的进展,其中常用2种技术是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单一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纳米材料等)以及复合污染对细胞、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质、DNA/RNA、多糖以及碳水化合物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之中;拉曼光谱技术包括常规拉曼技术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二者均可以用于污染物毒性效应研究之中,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具有信噪比高、检测限低、灵敏度高等特点,并提供丰富细胞生物化学指纹图谱信息。数据处理是生物光谱技术应用重要一环,光谱数据分析大致分为光谱数据预处理、提取光谱信息特征、以及信息分类和光谱特征峰解析3个部分。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系统地开展生物光谱技术在污染物毒性效应方面的研究提供支持。

  • 标签: 生物光谱学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毒性效应
  • 简介:内分泌干扰类农药会严重影响人类和其他动物健康,而生物检测技术是内分泌干扰类农药快速、简便检测方法。本文介绍了内分泌干扰类农药常用生物检测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活体试验、离体试验与非细胞试验,并比较了各种方法优缺点,列举了各方法在国内外环境激素测评中应用现状,为我国内分泌干扰类农药生物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内分泌干扰类农药 生物检测 活体试验 离体试验 非细胞试验
  • 简介:将牡蛎消化腺分别暴露在1000ng.L-1和100ng.L-1TBT水溶液中4周,然后将染毒牡蛎消化腺分别投喂疣荔枝螺(Thaisclavigera)。经过45d暴露和30d净化,我们发现雌雄疣荔枝螺消化和生殖系统能较快地吸收TBT(吸收速率ku=0.004-0.022.d-1),并且其代谢(生物代谢系数BDI=5.59-23.30)和排出速率(净化速率ke=0.024-0.053.d-1)也相对较快,各器官中TBT代谢产物MBT占了相对较高比例,因此TBT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没有出现生物放大现象。此外,TBT有逐渐从雌螺消化系统向生殖系统转移趋势,并且雌螺生殖系统对TBT吸收和富集能力(ku=0.006-0.022.d-1,生物放大系数BMF=0.181-0.664)要显著强于雄螺(ku=0.004-0.014.d-1,生物放大系数BMF=0.142-0.376),但其代谢和净化速率(BDI=5.59-10.50,ke=0.024-0.025.d-1)却显著低于雄螺(BDI=11.5-12.4,ke=0.031-0.050.d-1),雌螺生殖系统被认为是TBT转移和富集潜在靶器官,这对我们今后开展TBT污染环境监测和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 三丁基锡(TBT) 吸收 代谢 不同性别
  • 简介:为了给工业界提供一种快速预测二元混合液体自燃温度有效途径,将试验所测不同组分及配比168个二元混合液体自燃温度作为期望输出,将基于电性拓扑状态指数(ETSI)理论、引入混合ETSI概念而计算出9种原子类型所对应混合ETSI作为输入,采用三层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根据原子类型混合ETSI来预测混合液体自燃温度BP神经网络模型,并应用改进Garson算法进行多参数敏感性分析。经模型评价验证及稳定性分析,得到训练集决定系数R2为0.965,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1.892K,测试集交叉验证系数Q2ext为0.923,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5.530K,发现该模型预测性能优于已有的多元非线性回归(MNR)模型,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拟合能力和预测能力,对烷、醇类混合体系自燃温度预测精度最佳。

  • 标签: 安全工程 二元混合物 自燃温度 BP神经网络 预测
  • 简介:落煤残存瓦斯量的确定是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精度,并与煤变质程度、落煤粒度、原始瓦斯含量、暴露时间等影响因素呈非线性关系.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表示任意非线性关系和学习能力,是解决复杂非线性、不确定性和时变性问题新思想和新方法.基于此,作者提出自适应神经网络落煤残存瓦斯量预测模型,并结合不同矿井落煤残存瓦斯量实际测定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自适应调整权值变步长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高,收敛速度快;该预测模型应用可为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动态预测提供可靠基础数据,为采掘工作面落煤残存瓦斯量的确定提出了一种全新方法和思路.

  • 标签: 安全工程 残存瓦斯量确定 自适应神经网络 落煤
  • 简介:一是加强体制建设。进一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出资人机构、企业和中介机构安全生产职责,并以正在进行市、县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二是抓好安全生产经济政策落实。对于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

  • 标签: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重点工作 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安徽省 安全生产责任制 行业主管部门
  • 简介:随着水质自动监测站数量不断增加,水质自动监测站管理问题日渐突出,由于缺乏必要管理经验和管理制度,出现了各种各样管理模式。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实现了间断性人工监测向连续性自动监测转变,实现了水质监测实时远程控制连续性,高频次监测结果更能客观、准确地判断断面水质质量状况,使得河流水质评价更具科学性、准确性,能更好地服务于环境管理工作。

  • 标签: 环境保护 自动监测站 管理 机制 现状 对策
  • 简介:为揭示氮在土壤包气带中迁移转化规律并确定其数学模型,通过室内土柱淋滤试验研究了碳酸氢铵及尿素2种氮肥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过程,并测定了不同时间土壤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变化,总结了"3氮"在包气带中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施氮周期内褐土土柱淋滤液中,氨氮最高质量浓度为13.33mg/L,硝酸盐氮为15.25mg/L(H-N-1土柱),土壤中氨氮吸附作用大于硝酸盐氮。建立了氮在土壤中迁移转化模型并确定了模型参数,可以用所建模型对氮在河北平原包气带中迁移过程进行定量预测。

  • 标签: 环境学 氨氮 硝酸盐氮 包气带 迁移转化 河北平原
  • 简介:本刊讯去年.该县以“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月”、“百名专家进千企安全服务月”和“四项排查”等活动为重点.通过“六查一评价”隐患排查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隐患治理 评价 灌南县 机制 排查治理 安全隐患
  • 简介:本刊讯早在2006年初.南通市安监局就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协作组监管模式试点工作.按一定地域或行业特点将若干企业组成安全生产管理协作组。目前,协作组监管模式已经覆盖了全市冶金、机械、船舶修造等八大行业。

  • 标签: 市安监局 安全生产监管 企业 南通 安全生产管理 机制
  • 简介:城市空间拓展是城市生长需求和体现.对一个城市空间扩展状态、时空规律和动力机制探讨,可以正确把握其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处阶段,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1].以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为例,回顾了其城市空间拓展演变进程,分析了其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以及空间拓展动力机制,提出了石家庄市未来城市空间拓展建议.

  • 标签: 空间结构 拓展 石家庄市
  • 简介: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前期相继印发了《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和《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紧紧围绕遏制重特大事故,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抓住辨识管控重大风险关键,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为了帮助各地区、各企业系统理解、准确把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相关概念、内涵及逻辑关系,加快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本刊特选编安全风险管控相关知识分期刊出,供有关部门及企业参考借鉴。

  • 标签: 事故预防 风险预控 关口 机制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重特大事故
  • 简介:纳米银(AgNPs)因其优越抗菌、导电、催化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成为当前产量和用量最高纳米材料之一。但纳米银产品在生产、运输、洗涤、侵蚀、废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在复杂环境因素影响下,纳米银本身赋存状态发生转化,并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探究纳米银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潜在风险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热点。针对纳米银研究现状中存在不足,综述了天然有机质、pH值、溶解氧、离子强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纳米银迁移转化行为以及其对微生物毒性效应影响,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纳米银毒理机制,旨在为纳米银环境行为特征研究以及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纳米银 微生物 毒理机制 环境因素 迁移转化
  • 简介:生物促进剂(VB591和BiNutrix-ww)可不断释放营养素,以保证微生物健康生长,有助于加快微生物矿物化过程,促进有机污染物分解,达到水体净化目的.在采集油田废水中分别投加这两种微生物促进剂,与参照对比水样按相同条件进行了曝气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促进剂能使废水中COD和石油类去除率大大提高,处理时间也大大缩短.

  • 标签: 微生物促进剂 采油污水 污水处理 有机污染物 分解 水体净化
  • 简介:水污染问题是环境保护领域中重要问题之一,如何高效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环保界普遍重视问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生物工程在废水净化中应用现状,并对当前废水净化中生物工程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生物工程 废水净化 生物降解
  • 简介:为明确生物炭对植物毒性效应,以石英砂+生物炭水浸提液培养方法研究不同剂量生物炭对小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剂量(0.0、10.0、20.0、40.0、80.0、160.0g·kg^-1)生物炭水浸提液处理下,虽然小麦发芽率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根、芽生长表现出低剂量促进高剂量抑制,且在160.0g·kg^-1时抑制率最大,分别为18.11%和22.22%。在幼苗生长期(11d),高剂量生物炭对幼苗根生长抑制作用增强,160.0g·kg^-1处理下抑制率显著增加至55.59%(P〈0.05)。此外,当生物炭剂量较低时,小麦幼苗根、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增加;随生物炭剂量增加,3种抗氧化酶活力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幼苗生长出现生理损伤,表现出明显植物毒性效应。

  • 标签: 生物炭 小麦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生理损伤
  • 简介:介绍了生物技术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应用状况,根据我国油气田环境污染治理现状,提出了生物技术在我国油气田环境污染治理中重点研究方向和步骤以及应用前景。

  • 标签: 环境污染治理 油气田 生物技术 应用状况 步骤 方向
  • 简介:利用自主研发固定化生物修复制剂开展溢油污染岸滩生物修复现场试验,以期解决传统干粉/液态生物修复制剂在溢油污染岸滩难于现场应用实际问题。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为期123d修复过程中,投加两种固定化生物修复制剂对油砂石油烃降解效果显著,去除率分别为73%和69%,且潮间带修复效果最佳;从微生物活性角度看,投加固定化生物修复制剂油砂中石油烃降解菌总数迅速增加,修复中后期仍可维持在107个/L;据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可知,投加固定化生物修复制剂油砂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特征发生显著改变,均一性提高。

  • 标签: 溢油 海洋 岸滩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石油烃降解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