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章节题目:初中外国史课本下册第五章第三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讲授时间:四十五分钟。教学目的:一、教育目的:说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武装起义的经过,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及无产阶级政权建立后所颁布的重要法令。二、教养目的:1、使学生认识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人民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

  • 标签: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史 无产阶级 教育目的 反革命 十月革命
  • 简介:姓有悠久的历史,其源可以追溯到周朝。周文王的太史官史佚,因官而得姓,佚大概可称是氏的始祖。姓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有三次与皇室有密切联系,第一次是西周初期,第二次是千年之后的西汉中期,而最为辉煌的时间是在距今八百多年的南宋。

  • 标签: 西汉中期 始祖 周文王 史官 西周初期 周朝
  • 简介:中国民族一直是史学界和民族学界长期为之奋斗不息的重要课题。2004年5月此领域的一部新成果:《中国民族概要》,(以下简称《概要》)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该书由王钟翰主编,汇集了刘小萌、达力扎布、萧之兴、陈楠、胡绍华、胡起望等多位知名专家教授为撰稿人。全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论高远,史料丰富,线索清晰,言简意赅。纵观全书,具有如下特色。

  • 标签: 中国民族史 概要 评介 教育出版社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
  • 简介:2000年,洛阳的考古工作者在市区洛河南北两岸,发掘出唐宋时期洛河石堰与桥墩。石堰延绵达数公里;桥墩下垫枕木,上铺方石,联以腰铁。这便是多种文献记载、久享盛名的唐代东都天津桥遗址,东都天津桥初创于隋,为木船浮桥。唐改为石柱桥,是东都城内连接洛河南北即联通里坊与皇城的第一大桥,是由洛阳经南路西行长安的必由津梁。

  • 标签: 天津 唐代 东部 2000年 唐宋时期 文献记载
  • 简介:数千年的历史长河给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位于城西的王建墓便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颗。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误传为汉代司马相如抚琴的“琴台”,给人们平添了些许猜测与误会。直到1942年发掘后,方知为前蜀皇帝王建的“永陵”,俗称“王建墓”。

  • 标签: 发掘 汉代 皇帝 文物古迹 帝王 司马相如
  • 简介: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美国进步作家、世界名记者、著名社会活动家艾格尼丝·沫特莱,是美国密苏里州北部的一个贫苦矿工的女儿。晚年因贫病交加,于1950年5月6日病逝英国牛津,但她却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沫特莱极为关心中国人民的命运,支持中国人民的斗争,她始终如一地与战斗中的中国人民紧紧地站在一起。早在1928年中国大革命高潮时期,她就以《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到过武汉,为该报工作到1933年。1938年至1941年间,她又担任《曼彻斯特卫报》的驻华特派记者来到中国。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爆发后,她曾随我英勇的八路

  • 标签: 新四军 桂林 《救亡日报》 中国人民 知识青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
  • 简介:本文主要引据《史记》的历书和前后《汉书》的历志,试图用现今较易明白的表述方式,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制订历法的基本原理有所阐明,谈不上什么研究,主要是自己学习,写出来成文,或者可以省读者的翻检寻绎之劳。

  • 标签: 中国 历法 天文学 制订原理
  • 简介:美国新社会史学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新史学潮流,它改变了美国学术主流的路线,是在美国60年代的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美国60年代思想潮流和思维方式的变化是美国新社会史学产生的思想渊源;新的历史观的确立标志着美国新社会史学的最终形成;新社会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出现了许多弊病,80年代美国史学界针对这一切提出了改进方案,重新确立了自己独

  • 标签: 社会史 年代 史学界 美国史 新史学 国学
  • 简介:《梁启超其人其书》作者长期收集整理近代文献,从事《梁启超全集》的编辑和整理工作,积累了丰厚的梁氏佚文散札,对梁启超的生平事迹及其论著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和剖析。作者积二三十年研究之心得,以流畅的文笔,生动的叙事,为您呈现一个更加鲜活的梁启超。

  • 标签: 推荐书目 《梁启超全集》 收集整理 整理工作 生平事迹 三十年
  • 简介:作者1913年出生于山东世野,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是中国著名的水利专家,著有《中国水利史纲要》,《京杭运河》,《黄河水利史研究》,《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利卷》等专著,并作为主审人审核了《中国水利史稿》及有关黄河,长江,太湖,珠江等各大流域的水利专著。

  • 标签: 中国农业 水利史 发展史 土木工程 清华大学 京杭运河
  • 简介:距今4000多年前,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地球上,在北纬15度~40度之间,以城市起源为主要标志的古代文明曙光,分别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北非的尼罗河、南亚的印度河、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跃然升起,普照着亚非大地。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文明,它的诞生,使人类社会最终脱离了野蛮状态。由于城市对文明社会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

  • 标签: 成都市 地方史 三星堆遗址 史前文明 农耕文明
  • 简介:<正>《中国方志》由刘纬毅、诸葛计、高生记、董剑云编著,三晋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发行。《中国方志》,全书分十二章,除第一章通论方志有关概说外,其下按章分为渊源时期(先秦)、始创时

  • 标签: 出版发行 董剑 十二章 方志学 修志 史著
  • 简介:由云南大学姚继德教授和李荣昆、张佐等著的《云南伊斯兰教》一书,于2005年6月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 标签: 云南伊斯兰 伊斯兰教 史出版
  • 简介:有着几千年历史的“邮政”,在历史漫长的岁月中,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如今,除了书信,电报、电话、传真、卫星通讯等,已经成为人们迅速、准确、便捷地获得种种信息,非常普及且受到普遍欢迎的主要途径。溯本求源,风风雨雨,

  • 标签: 中国 邮政史 书信 通信方式
  • 简介:“成都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城名、城址不变的历史文化名城”,这是目前流行的对成都城市的时间定位。其根据是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于公元前310年张若仿秦都城在成都修筑城墙,以此作为成都城市历史的标志。这种观点,一是源于中原文化正统论的影响,认为之前,蜀地是未教化的蛮夷地区;二是一些学者片面认为城墙的建筑才是城市形成的重要标志。

  • 标签: 城市史 成都 历史文化名城 时间定位 城市历史 中原文化
  • 简介:<正>自从1900年5月26日敦煌藏经洞被打开和千佛洞遗迹被再发现以来,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敦煌发现的各种历史资料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逐渐形成一门“因地名学”的新学科——敦煌学。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从敦煌发现的数万卷用古汉文、古藏文、梵文、古于阗文、龟兹文、粟特文、古突厥文等各种文字书写的经卷文献,广泛涉及到古代中国、中亚,乃至世界的人文、社会、自然和应用各个学科。研究这些文献资料,不仅对中国史,而且对世界文化研究,都会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大批优秀学者和著作不断涌现,在国际学术界形成了所谓“敦煌热”。敦煌学也就成为一门世界性的“显学”。

  • 标签: 敦煌学 敦煌藏经洞 敦煌学研究 粟特文 突厥文 地名学
  • 简介:<正>苏联著名蒙古史学家符拉基米尔佐夫对迄今为止的蒙古史研究有着巨大影响。作为蒙古史研究方面的必读文献,他的主要著作《蒙古社会制度》受到了很高评价。《蒙古社会制度》一书,不仅利用了蒙古文原始史料,而且还利用了经过翻译的波斯文和汉文史料,详细地论述了蒙古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堪称开先河之作。它已被翻译为日、法、汉、

  • 标签: 古代蒙古社会 制度史 成吉思汗 蒙古史研究 蒙古文 蒙古秘史
  • 简介:从明洪武十七年至永历十三年(1384~1659),这段长达275年的元江地方,是明王朝在元江设置土官制的历史,也是元江军民府土知府那氏的世袭。然而,正史、野史、地方史志或个人著述,对那氏世袭的著述“寥寥数语,略而不备……”正因为如此,查《元江府志》、《元江州志》、《元江志稿》均无明代土司、土官篇目的设置,所录者不过是个别突出的土司而已。多年来,笔者参阅了一些相关的史籍、著述中涉及明代元江军民府土知府传袭世次的资料,现收录略加考证整理成篇。

  • 标签: 元江县 中国 那氏 世袭史 谱系学 历史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