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加入此研究中的84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模式分别为舒适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应用效果予以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经过不同模式护理后,其护理满意度经计算后分别为100%以及88.09%,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过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应对其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有助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

  • 标签: 舒适护理 血液透析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次人体成分分析的液体负荷指标与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方法前瞻队列研究,收集2020年7至9月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患者透析前容量超负荷(FO)指标水负荷(OH),每6个月随访监测1次。根据基线OH值分为无FO组(OH≤2.5 L)和FO组(OH>2.5 L),并根据重复测量结果将患者分为持续无FO组、持续FO组及间歇FO组。随访截至2022年10月1日,统计其转归情况,随访终点为心血管事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289例,男168例(58.1%),女121例(41.9%),年龄(58±13)岁;FO组88例(30.4%),无FO组201例(69.6%),随访时间(22.0±6.5)个月。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线FO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无FO组(log-rank χ2=14.44,P<0.001)。持续FO组和间歇FO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持续无FO组(log-rank χ2=41.47,P<0.001;log-rank χ2=18.36,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性别、年龄、合并症及生化指标校正后,基线FO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无FO组的1.850倍(95%CI:1.046~3.271,P=0.034);持续FO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持续无FO组的4.679倍(95%CI:2.189~10.002,P<0.001),间歇FO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持续无FO组的3.410倍(95%CI:1.696~6.857,P=0.001)。结论生物电阻抗测得的OH值可作为临床上监测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参考指标,持续慢性及间歇暴露于FO均为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肾透析 电阻抗 身体成分 容量超负荷 心血管事件
  • 简介:行为强化理论是斯金纳基于操作条件反射原理提出的一种干预人类行为的理论。行为强化程序主要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连续强化,二是间歇强化。在实际应用中。间歇强化程序比连续强化程序更普遍,而且更有效、更经济,应用范围更广。它是干预和矫正人类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用于建立一个新的良好行为,而且还可以用于减少并消除一个不良行为。本文着重分析、讨论了间歇强化的七种具体应用程序,并强调了在应用中常犯的错误及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 标签: 行为强化 程序 运用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易感、高发且具有高死亡率。针对当前国内血液透析患者COVID-19防控和透析治疗存在的问题,国家肾病学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组织专家提出现阶段COVID-19疫情期间血液透析室开放、不同COVID-19播散风险的血液透析患者分层管理、COVID-19高流行地区的血液透析室医护人员和患者管理、常态化防控措施以及开展透析患者COVID-19疫苗接种相关研究质控专家建议,指导科学、规范地做好血液透析室的COVID-19防控工作。

  • 标签: 血液透析滤过 质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防控 专家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以及乙肝疫苗接种的情况。方法将130例行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130名受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进行乙肝表面抗原及抗体的检测并调查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率(乙肝表面抗体单独呈现为阳性除外)38.46%,对照组感染率6.92%;组间比较χ2=27.41,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人员在各项肝脏共指标以及疫苗接种率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但在HBsAb阳性率比较上χ2=7.58,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应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医源性乙肝感染率进行控制并加强疫苗接种的推广,有助于降低患者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乙型病毒性肝炎 感染 疫苗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对其心理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88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较低,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给予护理干预方法有显著的效果,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 心理
  • 简介:众所周知,要想最大限度地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成绩,专项训练尤为重要。发展专项运动素质,掌握专项运动的技术、战术以及理论知识与提高运动员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是分不开的,运动员创

  • 标签: 浅析游泳 游泳间歇 间歇训练
  • 简介:错题教学研究是很有价值的,从很多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对于错题教学往往根本没思考如何研究,仅仅是对学生为什么解不好这样的问题做出了解答.这样的错题教学失去了反思学生为何易错的思考.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视角去思考才能得到教学的有效

  • 标签: 错题教学 数学 反思 学生 概念 思想方法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中心通常使用标准透析液温度(如36.5 ℃)为所有患者提供维持血液透析,而使用低温透析液(如36.0 ℃或更低)是否可降低心血管相关死亡或住院风险尚不清楚。该研究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的一项务实、双臂、平行、注册、开放标签、整群随机的优效试验(MyTEMP)。研究纳入84个可以提供特定干预措施的血液透析中心,每个中心每周至少向15例患者提供维持血液透析治疗。采用协变量约束随机化将84个中心分为两组,一组(42个中心)使用个性化冷却器透析液(护士将透析液温度设定为低于每例患者透析前测量体温0.5~0.9 ℃,推荐的最低透析液温度为35.5 ℃),另一组(42个中心)使用标准温度透析液(均为36.5 ℃)。在4年的试验期间,主要终点事件为心血管相关死亡或因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入院,由不知晓试验或中心分组的医疗编码员记录在省级数据库中。4年试验期间为15 413例患者提供了约430万次门诊维持血液透析治疗。低温透析液组平均透析液温度为35.8 ℃,标准温度组为36.4 ℃。8 000例低温透析组患者中1 711例(21.4%)发生了主要终点事件,7 413例标准温度组患者中1 658例(22.4%)发生了主要终点事件(HR=1.00,96%CI:0.89~1.11,P=0.93)。低温透析液组平均收缩压下降26.6 mmHg,标准温度组下降27.1 mmHg(平均差值-0.5 mmHg,99%CI:-1.4~0.4,P=0.14)。由此得出结论:与标准温度透析液相比,在血液透析中心提供的个性化低温透析液并没有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该研究对低温透析液的日益普及提出了质疑,未来的试验中应进一步明确低温透析液在特定患者群体中的风险和益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