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近日,在重庆市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计划重大项目的资助下,由重庆钢铁研究所有限公司承担建设的特殊材料中试基地--航天航空用高品质不锈钢研发平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建设期间,该平台成功开发国家重点新产品1个、重庆市重点新产品4个、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6个、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

  • 标签: 研发平台 重庆市 不锈钢 航空用 品质 航天
  • 简介:据有关媒体报道,南京工业大学电光源材料研究所等承担的“等离子平板显示器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制备技术开发”项目近日通过了验收。该项目主要采用草酸法共沉淀及固相合成技术制备红粉(Y,Gd)BO3:Eu,通过对共沉过程参数的控制保障了前驱体的粒径,在后续的固相合成过程中通过对合成工艺的控制确保了粉体的发光强度;

  • 标签: 稀土三基色荧光粉 等离子平板显示器 技术开发 项目 制备 南京工业大学
  • 简介:研究了导电银浆中银粉的振实密度对丝网印刷的太阳能电池正面栅线厚的微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以两种不同密度的银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调配成5种银粉,将其配制成银浆,然后丝网印刷到单晶硅片上,制成太阳能电池片.结果显示,银粉的振实密度对厚的微结构和太阳能电池的电性能有重要影响,用振实密度为2.5g/cm3和4.6g/cm3的两种银粉按2∶8的质量比混合后,其振实密度最大,达5.0g/cm3;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时,用其配制的银浆制备的厚均匀致密,对应的电池显示了最大的光电转化效率,达17.683%.

  • 标签: 银粉 振实密度 银浆 微结构 电性能
  • 简介:采用逐层自组装方法,利用三乙烯四胺盐对纳米TiO2的吸附作用,把直径约20nm的TiO2颗粒逐层组装到聚偏氟乙烯(PVDF)表面,研究了纳米TiO2组装层数对PVDF改性接触角的影响,发现当组装层数为1和3时改性PVDF初始接触角略有增大,而随着冻结时间延长改性PVDF接触角显著减小。当组装层数为5时PVDF改性的初始接触角从101.2°显著减小到72.1°,并在1min内被水滴完全浸润,探讨了纳米TiO2组装PVDF改性微观结构对其亲水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可用于发展分散均匀的高亲水性PVDF,提高PVDF的抗污染性能并延长其循环使用寿命。

  • 标签: 逐层自组装纳米 TiO2 PVDF 过滤
  • 简介:采用提拉法涂,以正硅酸乙酯、乙醇等为原料制备了二氧化硅减反溶胶.溶胶在陈化4天后超声振荡,其薄膜透过率增量可达4.75%.溶胶放置30天镀膜后增透效果仍超过4%.未经超声振荡处理的溶胶,其薄膜透过率相对较低,且30天内其增透效果随陈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有助于缩短陈化时间,延缓溶胶的凝胶过程.

  • 标签: 减反 SIO2溶胶 陈化时间 超声振荡
  • 简介:以FeCl3为铁源,油酸和NaOH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还原剂,在水热条件下于180℃反应10h,合成了α-Fe2O3(hematite)纳米晶,对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结果表明,该产物纯度较高,平均粒径约为20nm。将该产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组装为锂离子电池后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发现其首次放电曲线比较特殊,且容量达到1280mAhg^-1,使得该材料成为潜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标签: 水热法合成 Α-FE2O3 纳米晶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 简介: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备了表面含酯基的磁性聚合物微球,利用醇解反应赋予微球表面丰富的羟基,进一步在微球表面偶联氨基硫脲,制备了螯合磁性聚合物微球。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仪(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对微球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球粒径比较均匀,在常温下具有超顺磁性。此外,微球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具有选择性,吸附容量顺序为Hg^2+〉Zn^2+〉Pb^2+〉Cd^2+,而且微球对各种重金属离子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

  • 标签: 螯合 磁性 聚合物微球 重金属离子 吸附性能
  • 简介:碳纳米管因具有特殊的结构和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而被广泛研究.它优良的嵌锂性能使其可能成为一种优良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单独的碳纳米管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有优点也存在着缺点,将碳纳米管与其他材料复合,利用复合材料中各组分间的协同效应,达到优劣互补,可以大大提高锂离子电池材料的性能.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者们对碳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碳纳米管/硅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前景.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 简介:介绍了通过采用水热法合成由纳米片自组装的类球形3D“微纳结构”FeP04·2H2O前驱体,再通过流变相锂化方法在650℃氩气气氛下加热10h,得到3D“微纳结构”LiFeP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使用XRD、SEM对产物的晶型和形貌结构进行表征,表明该3D“微纳结构”FeP04·2H2O是由约100nm长、30nm厚的纳米片自组装而成。对该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材料在10C、20C、30C时比容量分别达到116mAh/g、96mAh/g和75mAh/g。同时,该材料的振实密度测试结果为1.4g·cm-3这表明3D“微纳结构”的LiFeP04能较好地兼顾良好的倍率性能和较高的振实密度。

  • 标签: 水热法流 变相法 LIFEPO4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 简介:采用水热法设计构筑三维花状二硫化钼,并利用XRD、SEM、RAMAN、TG等测试方法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进而作为正极材料组装成锌离子电池并对其进行电化学测试分析,在充放电电压区间为0.2-1.2V、电流密度为1.0A/g条件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63.9mAh/g,100次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保持在53.6mAh/g,容量保持率为83.9%。较高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使MoS2成为有前景的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

  • 标签: 三维花状 MOS2 锌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储能机制
  • 简介:在丙交酯与己内酯的共聚物PLCL中加入明胶(Gelatin,Gel)或胶原(Collagen,Col),并调节其含量比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成纳米纤维。测得这些的纤维平均直径在(750±390nm)到(1670±260nm),接触角测量结果显示明胶或胶原的含量与表面的亲水性正相关。在上述不同组分的纤维支架上培养小鼠颅骨前成骨细胞(MC3T3-E1),研究了各种对细胞的增殖和矿化的影响。

  • 标签: 静电纺丝 聚(丙交酯-己内酯) 明胶 胶原 成骨细胞 矿化
  • 简介:日本东北大学开发出作为读取记录容量为5TB级超高密度硬盘(HDD)信息的磁头元件的垂直平面电流模式巨磁阻元件(CPP—GMR)。由于元件的强磁性使用的是被称为半金属霍伊斯勒合金的材料,因此获得的与信息读取灵敏度(输出信号大小)相关的磁阻(MR)比在70%以上,比迄今为止CPP—GMR领域所发表的值提高了近一倍。

  • 标签: 日本东北大学 磁阻元件 磁性膜 半金属 合金 信息读取
  • 简介: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徐恒泳研究员领导的烃类选择氧化研究组(801组)和大连华海制氢设备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金属钯复合氢气纯化装置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在四川峨眉半导体材料研究所完成了200m3/h规模工业化示范。该技术彻底解决了多晶硅生产循环氢气中痕量和超痕量杂质难以去除的难题。2月25日,

  • 标签: 氢气纯化 钯复合膜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多晶硅 工业性试验 金属
  • 简介:制备了SO3H/SiO2自组装单层纳米材料,并用其在水中的质子化效应进行表征。用SO3H/SiO2作为吸附剂处理低浓度五氯酚(PCP)有机废水取得了良好的吸附效果。通过调节/不调节pH值对比吸附实验,推测PCP在SO3H/SiO2自组装单层表面的吸附机理为氢键吸附。

  • 标签: 自组装单层 纳米膜 水处理 五氯酚 吸附
  • 简介:在磷酸盐电解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钼酸钠,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5083铝合金表面制备出完整的氧化,研究了钼酸钠浓度对氧化性能的影响。利用SEM、EDS和XRD研究了氧化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结构,并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评价氧化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钼酸钠浓度的增加,氧化的厚度先增后减,氧化表面的微孔数量逐渐减少,表面更加平整致密;氧化主要由γ-Al2O3组成,钼酸钠浓度对氧化成分和结构影响不明显;微弧氧化陶瓷提高了铝合金基体的耐腐蚀性能,当钼酸盐的浓度为1.0g/L时,氧化具有最低的自腐蚀电流和最高的阻抗模值,表现出最优的耐腐蚀性能。

  • 标签: 微弧氧化 5083铝合金 陶瓷膜 电化学阻抗谱
  • 简介: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nBaCo2O5+δ(Ln=Gd,Nd,Sm,Pr)-Ba0.5Sr0.5Co0.8Fe0.2O3-δ(质量比为1:1)4种双相混合导体。通过XRD分析可知,除了PrBaCo2O5+δ和Ba0.5Sr0.5Co0.8Fe0.2O3-δ(KSCF)复合时发生明显反应外,其它3种复合在复合过程中均显示了良好的化学兼容性。4种双相在850℃时透氧率最高的是NdBa-Co2O5+δ-Ba0.5Sr0.5Co0.8Fe0.2O3-δ(约为0.28mL/(cm2·min))。

  • 标签: 双相 透氧膜 混合导体
  • 简介:近日,中信国安技术经济专家委员会举行了“锰酸锂正极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应用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由中信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锰酸锂正极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100Ah单体电池和400Ah电池组多项指标领先国际水平,具有质量轻、体积小、能量大、安全性强及易于安装携带等优点,已经具备了为纯电动车提供动力能源的

  • 标签: 锰酸锂 锂离子二次电池 正极 动力电池 电池组 电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