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间收治的48例孤立性肺结节病例,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和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CEA、NSE、CYFRA21-1)。所有检查都在病理活检前一周内完成,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分别统计18F-FDG PET/CT(经典指标SUVmax)、单项肿瘤标志物、18F-FDG 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良恶性结节诊断的诊断效力。结果:恶性结节组CEA、NSE、CYFRA21-1均高于良性结节组,但只有CEA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UVmax在恶性结节组中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将SUVmax与CEA联合,获得最大诊断效力,ROC曲线下面积为0.84。结论: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中,CEA和18F-FDG PET/CT联合可以获得较高的诊断效力。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肺癌 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血清标志物
  • 简介:目的采用核磁(1H.NMR)代谢组学技术初步探讨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后血清代谢物变化规律。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模型两组,模型组ip40%CCl4植物油溶液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空白组注射等体积的植物油,造模24h后股动脉取血,常规肝脏病理切片,取血前12h禁食不禁水。比色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600MHzNMR波谱仪分析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代谢轮廓,并对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模型组中ALT的含量显著升高,肝脏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内形成很多空泡,肝细胞变大,坏死严重,有出血和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血清1H-NMR代谢图谱中共鉴定了20个代谢物,并确认了6个与CCl4致肝损伤相关的标志物。结论常规血生化指标和肝病理切片结果与代谢组学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相一致,且代谢组学可发现引起肝损伤的代谢标志物。

  • 标签: 四氯化碳 肝损伤 NMR 代谢组学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简介: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随访、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2013年6月—2015年8月选择在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常规化疗;观察组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21d为1个治疗周期,两组都治疗观察4个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癌胚抗原(CEA)、载脂蛋白A1(ApoA1)表达情况,随访并比较两组的生存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5%和41.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皮肤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毒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CEA值都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E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ApoA1值都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poA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44±2.12)个月和(11.94±3.19)个月,KM法分析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应用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表达水平,提高ApoA1表达水平,提高治疗疗效,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的发生,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培美曲塞 顺铂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毒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实施两种免疫检验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期间院内的3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电化学发光法检验,观察并比较两种检验方式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率。结果:电化学发光法检验结果中各项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结果,P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电化学发光法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学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癫痫患者联合应用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01月--2022年12月该院接收90例癫痫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按照红蓝双色球法,随机将其纳入常规组(应用丙戊酸钠治疗)、研究组(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同时加用左乙拉西坦),各45例。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率较常规组更高(P

  • 标签: 癫痫 左乙拉西坦 丙戊酸钠 S-100β NSE IL-6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为研究时段,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4例,落实对患者相关资料的分析,按不同的治疗形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样本均为32例,对照组采纳化疗治疗,基于此,治疗组增加吉非替尼,针对2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做对比。结果: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治疗前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经对比发现,治疗组较低,P0.05)。治疗效果经统计并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较高,P

  • 标签: 吉非替尼 化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瑞丽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的改善效果。方法:对比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培美曲塞、铂类化疗与卡瑞丽珠单抗联合化疗后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经卡瑞丽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后的CA125与CEA改善情况更优。结论:卡瑞丽珠单抗在化疗治疗中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 标签: 卡瑞丽珠单抗 化疗 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瑞丽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的改善效果。方法:对比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培美曲塞、铂类化疗与卡瑞丽珠单抗联合化疗后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经卡瑞丽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后的CA125与CEA改善情况更优。结论:卡瑞丽珠单抗在化疗治疗中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 标签: 卡瑞丽珠单抗 化疗 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盐酸埃克替尼片联合DP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肿瘤科行DP方案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DP方案化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盐酸埃克替尼片联合DP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盐酸埃克替尼片 DP方案化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实施治疗,分析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的效果,关注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方法:针对20例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为对象,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9月,分为2组,对照组为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观察组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总疗效观察组患者以70.00%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对于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而言可缓解病情,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故值得推广。

  • 标签: 白蛋白 紫杉醇 铂类治疗 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 肿瘤标志物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实施治疗,分析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的效果,关注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方法:针对20例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为对象,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9月,分为2组,对照组为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观察组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总疗效观察组患者以70.00%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对于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而言可缓解病情,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故值得推广。

  • 标签: 白蛋白 紫杉醇 铂类治疗 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 肿瘤标志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