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8 个结果
  • 简介: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诊断初期,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即损失50%以上[1],目前的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治疗均不能逆转胰岛细胞功能的进行性减退,此外,尚存在低血糖风险增加、体重增加、血糖控制不稳定等共性问题。肠促胰素效应的发现和应用使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 标签: 注射液 降血糖 新药 胰岛细胞功能 2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
  • 简介:1病史摘要男性病人,56岁,体质量74.5kg,身高163cm,职业:干部;因间断性咳嗽、咳痰2月、加重1周,以"肺癌"于2013-10-12收治入合肥市滨湖医院,体力状况(performancestatus,PS)评分为1分。从2013-08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痰,偶伴痰中带血。2013-08-18行PET-CT提示:左上肺癌伴远端阻塞性炎症,纵隔肿大淋巴结部分转移,左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2013-08-23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镜下取组织活检,病理提示:左上叶舌段鳞状细胞癌。

  • 标签: 肺癌 吉西他滨 顺铂 药物疗法
  • 简介:2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别为41和28岁)因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给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静脉滴注,分别于用药21和7d后腹痛缓解而停药,并分别在停药后3、2d出现双前臂肿胀疼痛、穿刺点发红、沿血管走向出现条索状改变,给予抬高患肢、制动、局部喷液体敷料、湿敷硫酸镁等处理,分别在3、4d后红、肿、痛症状消失,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基本消退。

  • 标签: 头孢西丁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了艾司西酞普兰和安脑丸联用给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等情况。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共97例作为治疗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在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给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安脑丸联用给药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通过对临床治疗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5.9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约为81.25%,经计算分析可知两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在治疗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经计算分析可知数据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安脑丸联用给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安脑丸 脑卒中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缺血性脑卒中伴抑郁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缺血性脑卒中伴抑郁治疗的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两个组,对比组共43例采用盐酸氯米帕明片治疗,观察组共43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情况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情况均要优于对比组,用药后不良反应低于对比组(p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抑郁 艾司西酞普兰 治疗效果
  • 简介:因严重感染、室息及颅脑疾病处于应激状态下的新生儿易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使病情加重,造成患儿死亡,有效预防非常重要.西咪替丁(cimetidine)作为预防急性应激性胃黏膜病变的用药虽有研究[1],但报道较少.我院自2000年后开始采用西咪替丁对因严重感染、窒息、颅脑疾病处于应激状态下的新生儿进行预防性应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西咪替丁 预防措施 新生儿 上消化道出血 颅脑疾病 临床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室温条件下配制注射用多西他赛药物的合理方法,提高配制效率,保证临床安全用药。方法将注射用多西他赛药物小瓶200支随机编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每组100支;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配制方法(按说明书中配制要求),实验组用改良药物配制方法,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进行药物溶解实验;分别观察、记录、比较两组小瓶药物的溶解情况(药物完全溶解所需时间、药液中泡沫高度、药瓶内药物残余量)。结果改良药物配制方法溶解该药物达完全溶解所需时间、溶解后药液中泡沫高度、药瓶内药物残余量均优于常规法,均P<0.01。结论改良药物配制溶解方法可使注射用多西他赛药物溶解彻底,所需时间短,泡沫产生少,药瓶内药物残余量少,大大提高该药物配置工作效率,减少了药物浪费,可保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 标签: 改良药物配制方法 注射用多西他赛 药物完全溶解 泡沫 残余量
  • 简介:目的观察致康胶囊治疗危重病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重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2组均给予病因、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组给予致康胶囊治疗,每次4粒(0.3g/粒),3次/d。对照组给予西眯替丁片0.4g,3次/d,连用14d。观察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好转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致康胶囊治疗组显效49.1%,有效43.4%,无效7.5%,总有效率92.5%;西眯替丁对照组显效13.7%,有效47.1%,无效39.2%,总有效率6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致康胶囊治疗危重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肖化性溃疡出血 致康胶囊 西咪替丁 药物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合并丁螺环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33例)和单用组(34例),分别给予西酞普兰(34.7±5.2)mg/d+丁螺环酮(35.7±5.6)mg/d、单用西酞普兰(35.1±4.9)mg治疗,疗程均为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合用组HAMD,CGI评分下降较单用组更明显,起效更快,不良反应相仿且均较轻微。结论西酞普兰合并丁螺环酮是目前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难治性抑郁症 丁螺环酮 西酞普兰
  • 简介:目的探讨斯奇康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31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5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西替利嗪治疗,治疗组应用斯奇康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9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5,P=0.021〈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7%,低于对照组的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3,P=0.027〈0.05)。结论慢性荨麻疹采用斯奇康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安全有效,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斯奇康 西替利嗪 慢性荨麻疹
  • 简介:植物中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yrrolizidinealkaloids,PAs)是引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英国和我国等许多国家都有与舍PAs植物或草药相关的肝小静脉闭塞病或肝损害的报道。全球约有6000余种植物舍PAs,主要为4个科某些属的植物,即(1)菊科的千里光属、橐吾属、泽兰属、菊三七属和蜂斗菜属;(2)紫草科的所有属;(3)豆科的猪屎豆属;(4)兰科的羊耳蒜属。我国有38种中草药舍PAs,常用的有12种:千里光、狗舌草、菊三七、款冬、佩兰、泽兰、山紫菀、紫草、天芥菜、野百合、猪屎豆、羊耳蒜。PAs本身的毒性极低,但其代谢物有肝毒性。PAs致肝毒性的摄入量,成人通常为每日数毫克至数百毫克,但WHO认为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每日最低摄入量为0.015mg/kg,即相当于70kg体重成人每天1mg。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顽固性腹水、黄疸、肝大。肝小静脉闭塞病尚无特效疗法,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近年有报道用糖皮质激素或肝素治疗,但疗效和安全性尚待研究。作者认为,我国应加强舍PAs植物致中毒的教育和监测。

  • 标签: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 肝小静脉闭塞病 植物 草药
  • 简介: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569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按照治疗方式分组,分对照组(284例,丹参注射液治疗)、试验组(285例,长春西汀治疗),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5.79%)显著较对照组(89.44%)高,P<0.05;试验组治疗前1周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但P>0.05,治疗后4周两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试验组较低,P<0.05。结论针对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长春西汀治疗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借鉴。

  • 标签: 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 丹参注射液 长春西汀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丙戊酸钠浓度的影响效果。方法:本研究作者选择的10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样本选择完毕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由50例患者组成,观察组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不同范围的例数、平均血药浓度;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剂量调整浓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药浓度<50μg/ml概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100μg/ml的概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血药浓度<50μg/ml、50-100μg/ml、>100μg/ml中平均血药浓度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剂量调整浓度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住院患者,能够使患者的丙戊酸钠血压浓度以及剂量调整浓度降低,且降低效果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应用剂量无关。

  • 标签: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丙戊酸钠 血药浓度 影响效果
  • 简介:近年来,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品种日益增多,不合理用药情况普遍存在,容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ADRs),影响药物疗效,造成药物资源的浪费。因此,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做好处方审核,促进合理用药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673经静脉给药不合理处方的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处方分析 合理用药 给药 静脉内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0年1月份的口服降糖药处方,对处方数、处方量和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并计算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结果:使用频次较多的降糖药分别是双胍类(54.87%)、磺酰脲类(34.47%)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34.47%);格华止和拜唐苹是处方量最多的药物品种;20种口服降糖药中,有16种药物的DUI值接近1;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占总处方数的45.98%,最常见为磺酰脲类+双胍类和磺酰脲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结论:我院门诊使用降糖药物基本合理。

  • 标签: 口服降糖药 限定日剂量 药物利用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月乐治疗围绝经期阴道异常出血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21.08-2023.08)收治的围绝经期阴道异常出血患者中选取98例展开分析,对其随机分为对比与观察二组,各自含49例患者。对比组:应用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月乐治疗。评析、处理二组的月经失调率、经量减少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月经失调率低于对比组,且经量减少率更高(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对比组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将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月乐用于围绝经期阴道异常出血患者治疗中,可改善患者月经失调情况,提高经量减少率,值得借鉴。

  • 标签: 子宫内膜电切术 曼月乐 围绝经期阴道异常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以西罗莫司为主的联合免疫治疗方案(SCTR)对肝癌肝移植受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和效应性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应用SCTR干预的肝癌肝移植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CD3、CD8+的表达,并对其与Treg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CTR干预下,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12个月内,FoxP3+Treg的比例从术前峰值降低到术后1个月谷值,随后逐渐升高,3个月时在正常值水平(P〉0.05),术后12—18个月水平逐步维持在较低水平,与正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2和18个月FoxP3+Treg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呈反向趋势。FoxP3+Treg与CD3和CD8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6.37、-7.12,P〈0.001)。肝癌肝移植术后白介素-10、B型转化生长因子和甲胎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其变化与Treg呈正相关。结论SCTR可降低肝癌肝移植术后FoxP3+Treg、IL-10、TGF-β的表达,并不增加排斥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 标签: 西罗莫司 联合免疫治疗 肝肿瘤 肝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强迫症患者分别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和氯米帕明进行治疗,对比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2例强迫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实验组26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氯米帕明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8周后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按照每半年随访一次的频率随访2年,对比2组患者的SDSS评分、就业率、强迫思想检出率。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实验组患者的强迫思想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就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强迫症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能够有效保证近、远期疗效,且安全性相对较高,临床上该药物为优选药物。

  • 标签: 强迫症 艾司西酞普兰 氯米帕明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