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目的是明确生物学宽度在牙冠延长术后能否及如何重建问题。以3只成年猴为实验对象,对其上下颌右侧或左侧中、侧切牙实施牙冠延长术,以未手术对侧牙为对照。术后12周,切除组织块进行组织学分析。组织测量结果显示,生物学宽度在牙冠延长术后得以重建;结合上皮多迁移至根面平整区根方;骨嵴顶上方结缔组织纤维束距离由牙槽嵴顶发生骨吸收而产生。

  • 标签: 灵长类动物 牙冠延长术 生物学宽度 形成
  • 简介:本文介绍标准型生物调节器构造、作用原理与适应症,使用时机与方法,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 标签: 矫治器.功能 上颌骨 错
  • 简介:以钽为基础金属生物材料是一种新型骨植入物材料,但目前这种材料在种植牙中应用并不常见。近年来,钽因耐腐蚀性强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等特性被引入了种植牙中并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本文将对钽及多孔钽生物学特性,以及钽基金属生物材料(多孔钽、钽合金和钽涂层)种植牙生物学特性和现阶段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多孔钽 涂层 种植牙
  • 简介: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牙菌斑生物膜是龋病发生所依赖微环境,是龋病始动因子。变形链球菌是目前公认主要致龋菌,寻找有效对抗变链菌生物方法成为目前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在物理、化学及生物三个层面对变形链球菌生物清除方法加以综述,旨在为龋病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手段。

  • 标签: 变形链球菌 生物膜 生物膜防治
  • 简介:舌下腺神经内分泌癌极为罕见,目前国内外均未见报道,作者报告1例左舌下腺神经内分泌癌病例,并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癌 舌下腺
  • 简介:目的:探讨翼腭管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原发性上颌神经价值.方法:回顾近5年78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观察5年,术后3个月有74.4%患者疼痛全部和部分消失,6个月有70.5%,1年有67.9%,2年有57.7%,5年时只有51.3%.结论:患者在治疗后疼痛完全或部分消失比例随时间推移而降低.此治疗方法虽不能彻底根治,但方法简单,创伤小,患者容易接受,对缓解症状减轻痛苦,不失为行之有效方法.

  • 标签: 翼腭管 无水乙醇 注射治疗 上颌神经痛 病例报告 三叉神经痛
  • 简介:目的:研究氯化锂(LiCl)内源性激活小鼠触须垫区毛囊神经嵴细胞(neurecrestcells,NCCs)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NCCs增殖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浓度LiCl作用不同时间后对NCCs细胞周期影响;筛选出LiCl刺激NCCs最佳浓度和时间,利用细胞免疫荧光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β-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l、CylinEl表达情况。结果:20mmol/LLiCl作用24h,NCCs表现出最强细胞增殖活性。LiCl刺激NCCs后,β—catenin在细胞内含量升高同时在核内积聚,CyclinDl和CylinEl表达量升高。结论:LiCl能够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周期蛋白表达,从而促进NCCs增殖。

  • 标签: 氯化锂 WNT Β-CATENIN 神经嵴细胞 细胞周期
  • 简介:目的:观察咬合创伤后,三叉神经节中前速激肽原A(PPTA)mRNA表达变化.方法:制备大鼠咬合创伤模型,采用分子杂交方法,观察咬合创伤后7、15、30天时,三叉神经节中PPTAmRNA表达变化.结果:持续性咬合创伤后PPTAmRNA表达高于对照侧.咬合创伤7天,PPTAmRNA表达增高趋势明显高于15天和30天组.15天和30天两组间PPTAmRNA表达增高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咬合创伤后,三叉神经节PPTAmRNA表达增加,初级感觉神经元合成SP前体增加.

  • 标签: 咬合创伤 三叉神经节 前速激肽原A mRNA 分子杂交法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Raplb与斑马鱼颅面部发育关系。方法:利用模式动物斑马鱼,取由神经发育而来颅面部组织做实时定量RT-PCR,观察不同时期RaplbmRNA表达情况。再通过Raplb整体原位杂交观察其在斑马鱼发育过程中时间和空间表达情况,并与神经嵴特异性标志基因Crestin原位杂交表达情况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比。结果: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Raplb在神经嵴形成、迁移、分化过程中在颅面部均有表达。原位杂交结果显示,Raplb与Crestin在斑马鱼中表达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重叠。结论:Raplb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发育参与颅面部发育

  • 标签: 神经嵴 斑马鱼 Rap1b
  • 简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6%,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超过50万例。对其发病机制,近年来有一些新发现,人乳头瘤病毒是除烟酒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头颈癌致病因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传导与鳞癌发生和转移亦有密切联系。Ⅰ、Ⅱ期头颈癌患者,通过单纯手术或放疗,均可取得较好效果。以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为主化疗药物,与调强放疗及不同分割方式联合同期化放疗方案.是Ⅲ、Ⅳ期晚期口咽癌、下咽癌及喉癌重要治疗手段。作用于EGFR靶点西妥昔单抗,无论是单药或与放疗联合,均显示了很好应用前景,在临床上逐步被广泛接受,提示靶向联合治疗可作为肿瘤手术后新辅助治疗方法。Ⅲ、Ⅳ期局部晚期头颈癌患者多中心临床试验尚在进行中,其联合治疗方案有待统一。

  • 标签: 头颈鳞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人乳头瘤病毒 化疗 放疗 同期化放疗
  • 简介:牙齿先天缺失,影响患者咀嚼功能、颌面部发育及美观,进一步发展会导致牙列缺损、牙列缺失、错牙合畸形等口腔常见疾病。研究先天缺牙病因机制,不仅有助于了解牙齿生长发育这个口腔科学基础问题,也有助于从源头上减少口腔常见病发生发展。牙齿发育过程是牙源性上皮与颅神经嵴来源牙源性间充质之间相互诱导、交互作用复杂过程,许多基因、转录因子和信号传导分子参与了牙齿发育网络调控,其中任何一个基因微小变化都有可能造成先天缺牙发生。目前已经有超过80个基因突变会导致先天缺牙发生,涉及BMP、FGF、EDA/EDAR/NF-κb、P53、PAX9、SHH和WNT等多个信号通路。本文将以先天缺牙发育相关信号通路为基础,对目前先天缺牙遗传学病因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先天缺牙 致病基因 信号通路
  • 简介:本研究目的是估算冠延长手术中需暴露牙齿结构量。在口腔前牙美学区,冠延长术可能会导致生物学宽度问题和继发美学问题。本文展示了以生物学基础为前提,行牙周美学冠延长术步骤和方法。本研究采用一系列新测量标准(测量尺),依据已知合理牙齿比例关系,测量牙齿理想临床冠高度,和邻面牙间乳头处适宜骀龈位置。牙冠生物学高度定义是切缘到牙槽嵴顶距离,其后从功能角度确定牙冠高度,最终目的是确立和形成适宜牙齿结构,利于修复边缘放置,建立健康牙龈复合体和达到令人满意美学效果。

  • 标签: 美学冠延长
  • 简介:牙髓干细胞是最早体外成功分离培养牙源性干细胞,具有较强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能力,是组织工程牙再生、骨再生研究中极具潜能种子细胞。牙髓干细胞生物学性能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进而影响其在组织工程中应用,因此选择一个适合牙髓干细胞培养微环境是非常重要。本文基于现有文献,从细胞因子、条件培养液、支架材料、物理因素等对牙髓干细胞生物学性能影响展开综述。

  • 标签: 牙髓干细胞 微环境 增殖 分化
  • 简介: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stemcell,PDLSC)是在干细胞理论和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基础上提出。PDLSCs具有分化形成牙槽骨、牙骨质和牙周膜潜能,在牙周生理、病理和牙周病再生治疗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对PDLSCs生物研究是解读这一系列事件钥匙。本文就PDLSCs生物学作用、来源、组织学定位、分离和鉴定等方面研究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牙周膜干细胞 生物学 进展
  • 简介:近日,《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生物学》一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该书共约90万字,大16开,全彩、精装,每册定价180元。该书是近年来国内出版最全面系统介绍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生物学研究及进展专著。该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陈万涛教授担任主编,由来自全国12所著名医学院校专家教授担任编委,专家来自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放疗科等多个学科。编者都是在口腔颌面一头颈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第一线工作国内、外知名专家,具有丰富临床、科研及教学经历,正是众多身处第一线专家精心编写,保证了本书高质量。此外,口腔医学专业泰斗邱蔚六院士和王存玉院士为本书作序。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口腔颌面外科 全面系统介绍 医学院校 上海交通大学 头颈肿瘤
  • 简介:本文描述了一位接受垂直牙槽嵴增高术治疗患者,其牙槽嵴增高术在下牙槽神经移位术前施行。术前CT检查显示患者左下颌磨牙区下牙槽神经管上方仅有2~3mm厚骨质。从颏区获得自体骨移植物与钛网一起应用于该区垂直牙槽嵴增高术。骨移植后CT检查显示垂直牙槽嵴增高了5mm。骨移植术后下牙槽神经上方骨厚度为7~8mm。为了便于下牙槽神经移位,要施行骨切除术以得到一个侧窗。该窗位于沿下颌外侧且低于牙槽嵴顶4mm部位。然后将2个圆柱状、有羟磷灰石涂层种植体植入。形成侧窗时除去自体骨被制成颗粒状后置于种植体周围。由于事先已经施行了垂直牙槽嵴增高术。所以在下牙槽神经移位后,种植体冠部没有暴露。这表明:下牙槽神经管上方仅有最低骨厚度存在情况下,仍可以考虑在下牙槽神经移位术前施行垂直牙槽嵴增高术。然而,这还需要长期临床调查来加以证实。

  • 标签: 牙槽嵴增高术 下牙槽神经 术前CT检查 自体骨移植物 种植体植入 下颌磨牙区
  • 简介: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与明胶海绵(GelatinSponge,GS)复合体(NGF/GS)对兔胫骨洞形骨缺损愈合中作用。方法:18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胫骨分别制备2个5×3mm2深达髓腔骨缺损,间隔10mm。其中实验组骨缺损区植入NGF/GS复合体(含NGF10μg),对照组植入GS,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2周、4周和8周各处死动物6只并获取标本,行标本大体、放射学及组织学观察,并进行骨计量学分析新生骨面积百分比。结果:术后各组均未出现免疫反应。术后2、4周,各组新生骨密度低于正常骨,实验组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新生骨形成较快,骨缺损区密度较高,新生骨面积百分比明显增加。新生骨面积百分比:实验组2、4周(33.728±6.377)%、(55.854±6.842)%;对照组2、4周(22.139±4.346)%、(46.047±3.998)%;空白组2、4周(19.809±3.105)%、(39.250±6.151)%。术后8周,各组骨缺损基本愈合,骨密度接近。结论:神经生长因子与明胶海绵复合体能够促进兔胫骨洞形骨缺损愈合,从而缩短骨损伤愈合时间。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明胶海绵 骨缺损 骨愈合
  • 简介:目的观察正畸对牙周膜机械感受器影响,探讨正畸牙移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左上第一磨牙(ULM1)为对照,右上第一磨牙(URM1)施加0.49N近中向拉力,分别在加力3、21天时,以及去除加力后7、14、21、28天时处死大鼠;取含磨牙及其周围牙槽骨组织块,常规固定、脱钙、PGP9.5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压力侧牙周膜机械感受器形态改变,并测量形态肿胀、模糊机械感受器面积百分比。结果加力后大部分牙周机械感受器均出现膨大和模糊外形,在加力21天时形态肿胀、模糊机械感受器比加力3天时明显增多(P〈0.05)。去除加力后,这种类型机械感受器逐渐减少,但21天后尚未恢复到加力前水平(P〈0.05),均未见炎性细胞。结论正畸加力中牙周膜神经出现类似损伤性改变应激反应。这种神经改变在去除正畸力后需要较长时间修复。

  • 标签: 牙周鲁菲尼神经 PGP9.5蛋白 正畸力
  • 简介:目的:探讨作为骨修复材料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止血机制。方法:体外测试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比表面积、孔隙率、吸水率和膨胀度;将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置人血液浸泡后.通过血流变实验和血小板聚集实验,检测血液粘度变化和血小板聚集情况,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对血小板黏附情况及血小板形态影响。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比表面积为210m2/g,孔隙率90%,吸水率34%,膨胀度5.6%;置入血液后,在中、高切变率下导致血液粘度增高(P〈O.05),并对血小板有一定聚集和黏附作用。结论: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良好止血特性,是一种极具潜力骨修复材料。

  • 标签: 无机活性元素 支架材料 止血
  • 简介:目的初步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对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方法在MC3T3-E1细胞中,运用Westernblot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实验观察lncRNA32865与DMP1变化趋势。构建含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DMP1启动子载体,并与lncRNA过表达质粒、si-lncRNA32865分别共转染后,观察DMP1启动子活性以及lncRNA32865对其影响。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Westernblot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在MC3T3-E1细胞中过表达lncRNA32865时,DMP1基因表达量(0.236±0.022)较对照组降低(t=59.816,P〈0.001),抑制lncRNA32865时,DMP1基因表达量(1.994±0.133)较对照组升高(t=-12.989,P=0.006)。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表明DMP1启动子有活性(t=-77.360,P〈0.001)。与转染DMP1启动子处理组(6.018±0.105)比较,DMP1启动子质粒与lncRNA32865过表达质粒共转染组荧光强度(3.877±0.120)显著降低(t=50.713,P〈0.001),而DMP1启动子质粒与si-lncRNA32865共转染组荧光强度(17.296±0.674)显著增加(t=-26.612,P=0.001)。结论初步证明lncRNA32865与DMP1表达趋势相反,lncRNA32865通过与DMP1基因启动子区相互作用,以此调控DMP1基因表达。

  • 标签: 基因表达调控 RNA 未翻译 长链 牙本质基质蛋白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