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损伤患者血液透析优质护理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血液透析的急性损伤患者资料,根据资料完成程度选取 94例患者进行调研。并对94例血液透析的急性损伤患者的身体健康、精神健康以及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进行统计,同时将上述9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施行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施行优质护理。结果:总计94例患者纳入研究统计,按照均分原则分组,对照组例数为47例,观察组例数也为47例,对照组血液透析的急性损伤患者身体健康情况以及精神健康情况均低于观察组,p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血液透析 优质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经皮穿刺活检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5月在本院行穿刺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组30例行术前、术中、术后的全程护理干预。比较2组焦虑程度、术中配合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干预组患者在穿刺术前术后的焦虑值均低于对照组,术中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全程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术中的配合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肾穿刺术 护理
  • 简介:B超引导下经皮肾脏穿刺组织活检术是诊断实质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要求患者术后卧床24h。多数患者由于长时间平卧而出现腰背酸痛、排尿困难、失眠等症状。据文献报道,穿刺术后患者只需卧床并制动穿刺处6h,即可在家属的协助下进行床上活动,并术后常规使用止血药,以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本研究针对穿刺术后患者的床上活动时间进行探讨,

  • 标签: 肾穿刺活检 床上活动时间 术后患者 肾实质性疾病 经皮肾脏穿刺 术后卧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周围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有周围炎分为观察组(合并周围炎)和对照组(未合并周围炎),各50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发热、恶心、呕吐、咳嗽、腰痛、区叩击痛、血尿及嗜睡等)发生例数及实验室指标(肌酐、白蛋白、尿素氮、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尿白细胞计数、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等)异常患者例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腰痛和区叩击痛症状患者例数均较对照组多(P<0.05或P<0.01);2组咳嗽、血尿、嗜睡症状患者例数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肌酐、白蛋白、尿素氮、C反应蛋白、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异常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患者血红蛋白、血白细胞计数异常例数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周围炎患者与为合并周围炎患者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指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可针对此类临床特点及时关注患者病情进展与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 标签: 糖尿病 合并肾周围炎患者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方法结合4例肾移植术后移植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资料,分析临床护理要点。结果4例均行移植彩色多普勒检查,其中3例行肾动脉造影确诊。本组患者2例行移植及动脉瘤切除术,1例采用带膜支架髂外动脉置入治疗,1例未作特殊处理定期随访观察。配合术前术后精心护理,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严格控制血压、加强病情观察,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基础护理及预防感染对肾移植术后移植假性动脉瘤的良好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移植肾 假性动脉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ICU中急性损伤(AKI)患者中接受早期诊断与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与接受标准治疗的对照组之间的肾功能指标、生命体征、并发症发生率和AKI评分的差异,以评估早期诊断与护理干预对AKI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了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的32名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早期诊断与护理干预以及标准治疗。收集了肌酐水平、尿量、血压、心率、并发症发生率和AKI评分等观察指标,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肌酐水平为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49)。观察组的尿量为高于对照组的(P=0.044)。肺部感染发生率和AKI评分,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观察指标,包括血压、心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ICU中,急性损伤患者接受早期诊断与护理干预可能与更低的肌酐水平和更高的尿量相关,暗示了对肾功能的积极影响。然而,其他观察指标的差异不明显,可能需要更大样本和进一步研究来验证其影响。这些结果强调了早期诊断和护理干预在AKI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机会和生存率。

  • 标签: ICU 急性肾损伤 早期诊断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优质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措施,并明确出优质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作用,对于提升患者满意度,提升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优质护理 肾输尿管结石 围手术期 应用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 1例小儿母细胞瘤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病例为 2016年 8月 16日收治我院的母细胞瘤患儿,按照常规外科手术实施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该患儿未发生术后感染;患儿家属给予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 通过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母细胞瘤患儿家属给予满意度较高,有助于医患关系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肾母细胞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心脏手术后急性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血液净化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20年7月~2022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78例心脏手术后急性损伤患者。采用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9例。参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早期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的心肾功能。结果:实验组心肾功能中MAP、HR、CVP、BUN及SCr水平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早期血液净化 心脏手术 术后急性肾损伤 心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留置造瘘管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留置造瘘管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留置造瘘管患者运用优质护理,可以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性。

  • 标签: 肾造瘘管 优质护理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分析并总结26例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儿的护理措施。方法:对确诊为HFRS的26例年龄小于16岁的患儿采取包括一般护理、分期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在内的综合性、个体化护理措施。结果:在本组确诊为HFRS患儿中,经过精心护理和细心治疗,仅有5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消化道症状,3例出现少尿,1例出现低血压,无消化道出血及严重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对于小儿HFRS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必须强化观察意识、分期护理意识、教育意识和交流意识,使患儿身心和谐,早日康复。

  • 标签: 小儿 肾综合征出血热 护理
  • 简介: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治疗既要合理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又需要补充铁剂[1]。全国肾脏基金会/性贫血的诊断原则(NKF-K/DOQI2000)及贫血临床实践指南(EBPG2004)均推荐静脉补充铁剂[2]。近年来静脉铁剂广泛用于临床,

  • 标签: 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贫血 铁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低流量持续血液净化在急性损伤治疗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主要从近两年于我院收治的急性损伤患者90例病例中进行选取,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5例,分别予以低流量持续血液净化、高流量持续血液透析净化,将肾功能变化、血管活性物质使用情况作为两组研究对象的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UN与SCr指标均比治疗前要低,并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可见此对比结果存有一定差异(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物质使用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急性损伤患者过程中,低流量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很好地控制肾功能变化,而且还可以将血管活性物质使用剂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标签: 低流量 持续血液净化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患者沈某某,女,主诉为“肾移植术后大量蛋白尿4月余”,诊断为移植局灶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异体肾移植状态、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患者于2014年3月发现双下肢水肿,休息后无缓解 查尿蛋白3+,血白蛋白21.7g/L,肝酶轻度升高,血肌酐正常,胆固醇11.36mmo1/L,甘油三酯1.9mmol/L,于东部战区总医院行穿刺提示“足细胞病、 FSGS”半年前在东部战区总医院行肾移植手术。治疗期间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对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和观察,确定对患者护理中要注意的问题。

  • 标签: 移植肾后 复发FSGS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肋骨骨折合并胸腔挫伤患者实施术后护理的体会及经验。方法:通过双盲分组法的分组方式将本院骨科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肋骨骨折合并胸腔挫伤患者分成A组及B组,两组各100例,分别为两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干预及加用个性化术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骨折患者的护理有效性。结果:两组肋骨骨折合并胸腔挫伤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肋骨骨折合并胸腔挫伤患者开展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为显著,护士应结合患者手术后实际情况、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落实对应的预防性护理对策,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肋骨骨折 胸腔肾挫伤 术后护理 体会与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母细胞瘤复发和转移后再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00名经历母细胞瘤复发和转移后接受再手术治疗的患者。评估指标包括术后生存率、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再手术治疗后,一年生存率为80%,三年生存率为60%。术后复发率为30%,主要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和出血,分别发生在15%和10%的患者中。结论:对于母细胞瘤复发和转移患者,再手术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但复发风险仍存在。术后并发症较为常见,需进行严格的术后管理和监测。

  • 标签: 肾母细胞瘤,复发,转移,再手术治疗,生存率
  • 简介:目的:探讨穿刺活检术后采取单纯仰卧位与使用沙袋局部压迫对穿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66例穿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术后采取单纯仰卧位。对照组术后使用沙袋局部压迫。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腰背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肉眼血尿、周血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腰背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穿刺术后采取单纯仰卧位较局部沙袋压迫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尿潴留的发生,且不增加穿刺术后出血发生率。

  • 标签: 肾穿刺 仰卧位 沙袋压迫
  • 作者: 杜成丽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 四川 雅安625000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1-05-13
  • 出处:《护理前沿》 2021年第6期
  • 机构:摘 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肾内病区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肾内科最近几年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实施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P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胰联合移植(SPK)治疗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其术后高钾血症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本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官捐献行SPK治疗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高血钾发生情况及治疗处理措施。结果共有6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了SPK治疗,供胰、供冷缺血时间均控制在8h内。除1例患者因出现急性左心衰致心搏骤停死亡外,5例存活患者术后空腹血糖与血肌酐水平均正常,糖尿病并发症得以缓解或改善。1例原发性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移植胰腺术区渗血、1例消化道出血、3例移植胰腺血管内微小血栓形成、2例周积液感染、2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输尿管膀胱吻合口漏,均经对症处理后治愈;2例术后出现高钾血症,最高分别达到6.49mmol/L和6.67mmol/L,经静脉滴注10%葡萄糖胰岛素液转移血钾、急诊血液透析、口服氟氢可的松等治疗后分别于术后1和2个月时血钾水平恢复正常;无围术期外科技术性出血、肠漏、动静脉大血栓、坏死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SPK是治疗糖尿病肾功能衰竭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佳方法,其术后高血钾并发症经对症处理(静脉滴注10%葡萄糖胰岛素液转移血钾)、急诊血液透析、口服氟氢可的松等措施能有效治疗。

  • 标签: 胰肾联合移植 术后 高钾血症并发症 治疗处理
  • 简介:随着我国脏器移植的快速发展,腹腔器官快速联合切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但肝组织对缺血缺氧较敏感,长时间的热缺血或保存不当将导致肝细胞水肿死亡。良好的供体质量依赖于完善的切取技术、有效的灌注降温和保存技术以及护士的有效配合。2001年12月-2005年10月,我院应用原位灌洗快速联合切取腹腔脏器108例供体,在护理配合方面取得了宝贵经验,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肝肾联合切取 护理配合 腹腔器官 灌洗 原位 切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