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型诊断中,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医证型,分为筋脉瘀滞组,湿注骨节组,痰瘀交阻组,每组各60例患者,选择同时期的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常规组,分别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扫描,对比两组受检人员的检验结果。结果 筋脉瘀滞组,湿注骨节组,痰瘀交阻组患者患膝温度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可见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型诊断中,红外成像技术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对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帮助,值得推广。

  • 标签: 红外热成像技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证型
  • 简介:【摘要】:化学药品直接关系着各项疾病的治疗,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如何保证其药品质量始终是当前关注的重点问题。现阶段,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逐渐成熟,被广泛应用在化学药品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技术优势,促使化学药品生产质量提升,基于此,本文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概念入手,深入开展分析,探索其技术应用实践内容,旨在为当前的化学药品生产通过良好的参考。

  • 标签: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化学药品 生产质量
  • 简介:摘要盐酸右美托咪定是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作为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时的镇静药物。临床应用中,为提升临床用药安全,发挥用药效果,需根据盐酸右美托咪定的理化特性、药效学调整药物应用,才可确保用药安全。本文综述盐酸右美托咪定的理化特性、药效学及临床应用问题。

  • 标签: 理化特性 临床 盐酸右美托咪定 药效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阿奇霉素治疗治疗 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 药理特性。方法:随机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我院收住入院治疗的 1 小儿呼吸道感染 患儿 146 例,分为研究组 I 和研究组 Ⅱ ,每组 73 例 。研究组 I 给予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 研究组 Ⅱ 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 。一周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结果:研究组 I治疗总有效率差于研究组Ⅱ , P 值< 0. 05, 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 I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Ⅱ, P 值< 0. 05, 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与 阿奇霉素 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均有较好的效果, 但阿奇霉素 用于 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更好 ,不良反应更少,值得借鉴应用 。

  • 标签: 阿奇霉素 小儿呼吸道感染 药理特性
  • 简介: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扩增,并能在特定条件下分化为神经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在细胞替代治疗及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脐带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脂肪、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来源广泛、采集方便、无伦理法律限制、扩增迅速、免疫原性低、支持造血、多向分化等,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原性 多向分化潜能 应用前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奇霉素在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对其药理特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90例在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阿奇霉素治疗)和对照组(红霉素治疗)各45人。统计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8%)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5.6%)较高(P<0.05)。结论阿奇霉素在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方面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使治疗效果有效提高。

  • 标签: 小儿呼吸道感染 阿奇霉素 药理特性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通过原代培养人子宫内膜细胞,进而建立正常子宫内膜的体外模型,同时观察不同月经周期内膜细胞的培养特性。方法选择因子宫肌瘤而行子宫全切术的12例患者,取子宫内膜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进行鉴定。结果12例患者中10例培养成功,在不同月经周期取材的内膜标本其培养细胞生长的数量、质量、成活率及形态上无明显差异;免疫细胞化学法结果显示,间质细胞CK19染色阴性,Vimentin染色阳性,阳性率90%,阳性细胞胞质呈棕黄色;腺上皮细胞CK19染色阳性,Vimentin染色阴性,阳性率85%,阳性细胞胞质染成棕黄色。结论本实验成功对子宫内膜细胞进行了体外的分离培养及鉴定,为研究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代谢以及性激素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实验模型,同时认为内膜细胞的各种培养特性不存在明显的月经周期性改变。

  • 标签: 人子宫内膜细胞 月经周期 体外培养 免疫细胞化学法
  • 简介:[摘要]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人体非常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直肠癌在各类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高居第3位[1],是主要的癌症相关死亡原因。CircRNA在分子海绵的形成、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蛋白质的翻译这几个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CircRNAs可以作为微小RNA(miRNA)的分子海绵,这是circRNA发挥生物学功能最经典的途径[14]。

  • 标签: []circRNA 结直肠癌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学特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以回顾性分析的形式进行,随机筛取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共100份,分析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产生的不良反应等。结果:患者中头孢哌酮的使用率最高,达23.00%,而后依次为头孢地嗪(20.00%)、头孢呋辛(17.00%)、头孢曲松钠(13.00%)等;100名患者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药后,共出现不良反应20例,总发生率20.00%;其中,皮肤及皮肤附件不良反应6例(30.00%),消化系统不良反应5例(25.00%),神经系统不良反应3例(15.00%),全身反应6例(30.00%)。结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学特性较为复杂,临床应结合药物的药学特征,合理选择用药,以保证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药学特性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红外线灯治疗联合中医药费薰洗治疗对肛肠科混合痔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2年5月份,研究的截止时间为2023年的5月份,时间为一年,参与研究患者的数量为100例,分组采取随机平衡法,组别:甲组与乙组,每组设定患者的数量为50例,甲组中药薰洗;乙组中药薰洗联合红外线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疼痛、水肿、出血以及肉芽生长情况和愈合时间。结果:乙组患者的各项情况优于甲组,P<0.05。结论:针对于肛肠科混合痔术后患者提供红外线灯治疗联合中药薰洗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创口愈合,值得推广。

  • 标签: 红外线灯 中药薰洗治疗 肛肠科混合痔 术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干细胞因子动员后骨髓干细胞归巢于梗死的心肌组织中的特性.方法选择90只雄性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三个小组.将其制成心肌梗死模型,对其中一组大鼠不采用任何干预措施,作为对比组;对一组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激素联合皮下注射干细胞因子的方法进行处理,作为激素研究组;对最后一组大鼠则仅采用皮下注射干细胞因子方法进行诱导,作为无激素研究组.分别记录诱导前后各组大鼠CD34阳性细胞的表达率和数量变化.结果与对比组相比,两组研究组大鼠CD34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提高,但激素研究组大鼠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激素研究组.同时,激素研究组大鼠在心肌梗死区和边缘区内CD34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无激素研究组.结论在干细胞因子动员下,骨髓干细胞能够像梗死的心肌进行迁移,但利用激素可以抑制干细胞的归巢.关键词心肌梗死;干细胞因子;骨髓细胞;归巢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93-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羊肚菌是世界上最为名贵的真菌之一,它在食用与药用保健等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因其具有色香味俱全的特点,同时具有较强的保健功能是食疗的佳品,羊肚菌在市场上的价格居高不下,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随着羊肚菌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的逐渐被发掘,市场的需求量加大,野生羊肚菌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加深对人工培育羊肚菌的技术的推广增加产量,加深对羊肚菌营养价值的认知和理解势在必行。

  • 标签: 羊肚菌 营养价值 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征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体外培养方法,研究其表面特征性标志(表面分子)。方法:用含10%小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液,把细胞的接种浓度分成A组小于1×10^4g/ml与B组大于5×10^6g/ml两组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表而分子表达情况。结果:A组细胞生长缓慢,但形态、增殖能力及表面特征性标志与B组相同。MSCs同时表达CDW90、CD44、CD29及CD1a。结论:该方法可作为体外培养MSCs的一种方法,经济实用。MSCs不仅表达CDw90、CD44、CD29而且表达CD1a。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性标志 实验研究 体外表达 流式细胞仪检测 体外培养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青藤碱(SIN)对肾移植大鼠Th1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SIN在器官移植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F344→Wistar建立同种异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实验动物模型36只,术后按施加的处理因素不同将其分为3组,每组12只:(1)NS组,术后仅予生理盐水,每天3mL/kg;(2)SIN组:术后第1天起每天应用SIN30mg/kg;(3)CsA组:术后第1天起每天应用CsA2.5mg/kg。3组给药方法均为腹腔注射。另建立Wistar→Wistar同基因肾移植模型12只,作为对照组,术后每天予以生理盐水3mL/kg腹腔注射。从每组中随机抽取6例,观察受体鼠的存活时间,每日尿量及泌尿的持续时间。另6例于术后第7天处死,取下腔静脉血检测血肌肝(Cr)及尿素氮(BUN)水平;应用ELISA法检测静脉血TNF-β、IFN-γ,IL-2表达水平;完整留取移植肾行病理切片,观察病理改变。结果对照组受体鼠长期存活,均>180d,NS组受体鼠在术后10d内死亡。平均存活8.00±2.10d,SIN组受体鼠平均存活10.67±1.21d,SIN组与NS组相比,存在显著性(P<0.05)。其他组与NS组相比较,尿量增加。泌尿持续时间延长。肾功能指标(Cr、BUN的水平):对照组水平最低,NS组Cr、BUN均明显高于SIN、CsA组,差异有显著性。静脉血、TNF-β、IFN-γ,IL-2的表达水平,在对照组中不能检出或很低。NS组的水平最高,与SIN组、CsA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SIN通过影响Th1细胞主要生物学特性,使TNF-β、IFN-γ,IL-2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其对同种异体肾移植大鼠急性排斥反应起免疫抑制作用的新机制。

  • 标签: 青藤碱 肾移植 大鼠 Th1细胞生物学 SIN 器官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红外线照射在产后会阴侧切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产后会阴部的护理。方法将240例自然分娩、并进行了会阴侧切术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产后治疗(呋喃西林擦洗伤口及会阴部、抗生素使用等)及护理(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红外线照射会阴侧切口,照射时间20~30min&#183;次-1,2次&#183;d-1,连续照射3~4d。对2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切口充血、红肿及切口触痛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甲级愈合率为90.0%,乙级愈合率为8.3%,丙级愈合率为1.7%;研究组甲级愈合率为95.8%,乙级愈合率为4.2%。研究组的切口愈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有切口处充血或水肿2例(1.67%)、有明显触痛感3例(2.5%),研究组未发生会阴切口处充血及红肿现象,有明显触痛感1例(0.8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红外线照射治疗产后会阴侧切口可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感染率。

  • 标签: 红外线照射 会阴侧切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红外线、手法按摩对改善剖宫产术后疤痕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自选取自2014年8月15日至2015年8月15日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术后疤痕患者300例,自愿选择治疗方式,分为盆底仪联合组150例(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红外线+手法按摩)和手法按摩组150例(采用单纯手法按摩),治疗完成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身体活动度评分、性生活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盆底仪联合组在疼痛评分、硬结评分、瘙痒评分、身体活动度以及性生活质评分显著高于手法按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仪联合组在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精神状态、睡眠质量以及认知功能方面显著优于手法按摩组,即生活质量优于手法按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仪+红外线+手法按摩疗法治疗剖宫产术后疤痕的疗效较好,能够显著改善疤痕疼痛、瘙痒、硬结状况,改善患者身体活动度、性生活质量以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盆底康复治疗仪 红外线 手法按摩 剖宫产术后疤痕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探究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疗法的临床效果,评估对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及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 抽检样本入组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纳选对象均为本院采取血液透析治疗者,共计60例,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应用优质护理,观察组以优质护理为基础应用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内瘘成熟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手术前,对照组、观察组内瘘成熟度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内瘘成熟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成熟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