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EB病毒(EBV)在人淋巴细胞/SCID嵌合体小鼠(hu-PBL/SCID)体内诱发肿瘤的病理形态,检测诱发瘤的免疫标志和人特异性Alu序列,确定EBV诱发肿瘤的性质、类型和来源。方法从无偿义务献血员取外周静脉血分离淋巴细胞(PBL)并将人PBL移植到SCID小鼠体内,再经腹腔注射EBV悬液进行实验感染。观察4月后处死动物进行病理解剖,取小鼠体内肿瘤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以及免疫组化染色、原位分子杂交。结果在34只存活的hu-PBL/SCID嵌合体小鼠中,有24只小鼠诱发出肿瘤。诱发瘤常见于小鼠腹腔后壁和纵隔,呈结节状实体瘤。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圆形,体积较大,弥漫排列,为大裂一无裂混合细胞,伴有浆样淋巴细胞和免疫母细胞样形态。电子显微镜观察瘤细胞核为圆形或不规则状,核内可见成群或散在的EB病毒颗粒。诱发瘤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为人类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LCA)阳性,B细胞标记CD20(L26)阳性,T细胞标记CD3(PSI)和CD45RO(UCHL-1)全为阴性。以人Alu序列为探针标记地高辛进行原位分子杂交,肿瘤细胞核显阳性信号。结论在人淋巴细胞/SCID嵌合体小鼠建立了EBV诱发性肿瘤模型,病理分类是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大裂-无裂混合细胞型),肿瘤起源于移植的人B淋巴细胞。

  • 标签: 肿瘤 诱发 EBV 小鼠 观察 SCID
  • 简介: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56例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按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并选取22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频谱多普勒技术分别测定三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波、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波,并计算e/a比值.然后进入DTI条件,测定三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波、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波,并计算E/A比值.结果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而逐渐减低;与频谱多普勒检测三尖瓣口充盈参数法相比,DTI法在ASD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对右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检出率更高,而在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两者无差别.结论DTI在早期检测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方面较频谱多普勒具有优越性,其不但能早期预测病情变化,且可以帮助判断病情变化程度.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肺性高血压 右心室功能 房间隔缺损 重度肺动脉高压 右心室舒张功能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定量分析脑组织中神经递质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L-DA)、5-羟色胺(5-HT)、5-羟色胺酸(5-HTP)、5-羟基吲哚乙酸(5-HIAA)5种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由色谱图显示5种成分完全分离.小鼠脑组织中的L-NE为70.05±6.28、LDA110.33±10.56、5-HT50.12±6.85、5-HTP690.44±60.21、5-HIAA960.98±80.72ng*g-1.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为临床监测及科研提供参考.

  • 标签: RP-HPLC-荧光法 含量测定 小鼠 脑组织 神经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
  • 简介:1998~2003年,笔者单位在修复面颊部严重组织缺损方面,应用颞肌筋膜瓣与自体全厚皮片移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资料:本组患者8例,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18~35岁。严重烧伤5例,车祸致伤3例。应用解剖:颞肌位于颞窝中,其外覆盖颞浅筋膜、颞中筋膜、颞深筋膜,该肌肉前部纤维呈垂直位,后部纤维呈水平位,通过颧弓深面,止于下颌骨喙突。由颌内动脉发出颞深动脉,在翼内肌与翼外肌之间发出两支,在颞肌与颅骨之间上行,前支供应颞肌中份,后支供应颞肌后份,而颞肌前份由颞肌的颞支供血。手术方法:(1)根据面颊部软组织缺损情况,在颞区手术设计中需注意剥离的大致范围,并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标定颞浅动脉及颞深动脉的走行。(2)自颞顶部至耳轮脚,纵行切开头皮及耳前皮肤,切口长约10cm,颞顶部行横行切开,长约6cm,沿头皮颞浅筋膜层仔细剥离,勿损伤毛囊,且注意保护颞浅筋膜内的动脉,分别向两侧掀起头皮瓣,扩大剥离范围,视具体需要,远端可到达头顶部超过颞肌边缘,形成颞浅筋膜、帽状腱膜及骨膜等复合组织,颞肌与筋膜联合组织宜从骨面剥离,...

  • 标签: 严重组织 修复面颊 全厚皮
  • 简介:目的探讨低温保存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骨缺损的能力以及低温保存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将人源性生物衍生骨材料复合成骨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在4℃和-196℃的温度环境中保存3个月和6个月,同时以未行低温保存的组织工程骨和生物衍生骨材料作为对照,分别修复实验兔桡骨的长段骨缺损,于术后2、4、6、12周时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并于6、12周行X线检查.结果4℃和-196℃的温度保存组和未行低温保存的组织工程骨组在动物体内相同时间点影像学和形态学观察无明显区别,低温保存3个月与6个月组在动物体内相同时间点影像学和形态学无明显区别;组织工程骨各组与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组比较,前者在骨缺损处产生更多的胶原与新骨,其修复骨缺损是通过多点方式成骨,成骨迅速,骨愈合更快;而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组从两端'爬行替代'方式成骨;所有各组无明显排斥反应.结论本研究采用的低温(4℃和-196℃)保存方法均能有效保存组织工程骨,从影像学和形态学研究证实该保存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 标签: 温保存 组织工程骨 骨缺损 形态学 影像学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体积和无症状性前列腺组织炎症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影响。方法对因血清PSA增高(〉4.00ng/ml)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但结果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患者进行分组,穿刺组织中无炎症存在,则为BPH组;穿刺组织中有炎症存在,则再分为急性炎症组和慢性炎症组;共126例患者入选,其中BPH组47例,急性炎症组45例,慢性炎症组34例。经直肠B超测量所有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分析前列腺体积及炎症的类型对血清PSA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的血清PSA分别为(5.76±3.21)、(8.67±2.92)、(5.54±3.01)ng/ml,急性炎症组血清PSA较BPH组和慢性炎症组明显增高(P〈0.01)。三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分别为(41.2±14.6)、(31.1±11.3)、(39.6±9.8)ml。前列腺体积可明显影响血清PSA(P〈0.01),且血清PSA与前列腺体积呈正相关(r=0.613,P〈0.01)。结论前列腺体积的增大和前列腺穿刺活检组织中的急性炎症均可使血清PSA明显升高,评估前列腺穿刺活检(重复活检)指征时应予重视。

  • 标签: 穿刺活检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简介:目前保乳手术已在早期乳腺癌中得到广泛应用。日本大内宪明教授创立应用侧方组织瓣(lateraltissueflap,LTF)充填乳房缺损实施一期乳房成形,本文针对该术式的方法、适应证选择和临床应用等作一介绍;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改良根治性 外科皮瓣
  • 简介: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生长抑素(SS)的表达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细胞周期素(cyclins)、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s)表达的相关性,了解SS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具体调控机制,从而进一步完善大肠癌的发病机制,为激素依赖性大肠癌的内分泌联合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79例大肠癌(结肠癌、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中的SP法检测SS、cyclinD1、cyclinE、cyclinA、cyclinB1、cdc2、CDK2、CDK4的表达情况。结果CyclinE、CDK2在大肠癌组织SS高表达组的表达低于低表达组(P〈0.05)。CyclinD1、cyclinA、cyclinB1、cdc2、CDK4在大肠癌组织SS高、中、低表达组三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肠癌组织中,SS表达的水平越高,cyclinE、CDK2的阳性表达率越低,因此,SS对大肠癌细胞周期的调控可能是:SS抑制大肠癌细胞cyclinE、CDK2基因的表达,使cyclinE-CDK2复合物的水平降低,进而抑制细胞从G1期到S期的转化,使进入S期的细胞数减少,以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

  • 标签: 大肠癌 生长抑素 细胞周期素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
  • 简介:目的寻求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足部组织游离移植再造拇、手指及关节功能的新方法,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足部跖底与跖背动脉系统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设计并应用逆行游离、吻合跖底动脉的足部组织游离移植术治疗76例拇、手指及手部关节缺损患者,其中第二足趾移植58例,第二足趾复合组织移植4例,近侧趾间关节移植8例,Mu甲瓣移植6例。分析总结其疗效。结果第一跖底动脉解剖恒定,到第二足趾的分支粗于第一跖背动脉。75例患者全部成活,移植部位外观良好,功能明显改进,总成活率为98.7%。另1例行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术患者因顽固性动脉痉挛而改用锁骨下皮管包埋。结论应用逆行游离跖底动脉为蒂的足部组织游离移植术可以克服其它方法存在的血管解剖变异较大、操作复杂、费时等不足,提高了手术效率和成功率。

  • 标签: 跖底动脉 跖背动脉 足趾移植 手功能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X线、CT等影像学技术在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大段负重骨骨缺损远近期实验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中国青山羊15只,制备单侧胫骨2cm的骨膜与骨缺损,缺损内植入组织工程骨[CHAP珊瑚羟基磷灰石+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cells,BMSCs)],术后ECT、X线、CT等影像学手段检查,评价骨缺损修复情况及各种手段的应用价值.其中在早期术后2、4、8周行ECT检查,4、8、12周行X线检查.远期在术后2、3、6个月行CT检查,术后6、12、18个月行X线.结果术后影像学手段检测表明,组织工程骨组可以修复2cm的骨缺损,ECT显示在术后2个月内骨再生和再血管化进展顺利,X线和CT显示术后组织工程骨成骨呈渐进性和偏心性,12个月以后组织工程骨与山羊胫骨牢固愈合,并开始塑形.结论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修复山羊大段骨缺损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影像学技术提供了理想的直观依据.

  • 标签: 骨组织工程 山羊 成骨 影像学
  • 简介:本研究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em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α,PPARα)的激动剂对单核细胞株THP-1中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表达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fenofibrate)预处理单核细胞THP-1一定时间,然后分别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由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单核细胞TF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非诺贝特减少了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F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0.01)。结论:非诺贝特抑制了THP-1中LPS诱导的TF表达,此机制可能参与了PPARα激动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标签: 组织因子 PPARΑ激动剂 非诺贝特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 探讨在肿瘤组织切片上确定二倍体参考细胞核的选择依据;方法 五只健康兔的七种正常组织,每种组织包埋在同一包埋块内切片,Feulgen染色,TIGER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和分析计算其中五种组织细胞核的以完整细胞个体体积为单位的DNA含量;结果 脊神经节细胞核和小脑浦肯野氏细胞核都未能染上颜色,其余五种正常组织着色呈紫红色,其细胞核的DNA含量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55~136%);结论 在进行肿瘤细胞核的DNA倍体和DNA恶性度等指标的分析时,最好选择与肿瘤组织同一个体和和同源的正常组织细胞核作为二倍体参考细胞,采用同样的样品制备和同步的染色方法,才可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

  • 标签: 二倍体细胞核 DNA含量参考值 图像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胰结缔组织纤维的细微和超微构筑及其意义.方法:采用NaOH消蚀和超声波(USW)清洗技术,制备只保留结缔组织纤维成分的人胰组织样品,进行扫描电镜(SEM)观察和分析.结果:经NaOH消蚀和USW清洗处理的胰组织,其细胞和基质成分全被消蚀掉,只留有结缔组织纤维,仍保持原有构筑特征.胰腺小叶、小叶间结缔组织和胰岛的轮廓清晰可见.穿行于小叶间结缔组织内的胰腺导管、动脉和静脉血管、淋巴管以及神经纤维束,易被辨认和区别.结缔组织纤维织成的束或网,均由胶原蛋白聚合而成的纳米(10-100mm)纤维,或称胶原细纤维所组成.结论:活体上充满组织液的胰结缔组织纤维网,构成了该器官的组织支架和通道,为胰内、外分泌细胞的支持与保护、营养与代谢、分泌与通讯、再生与修复等,提供了适宜的微环境.

  • 标签: 胰结缔组织纤维 USW 扫描电镜 超声波清洗 人体 NAOH消蚀法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大鼠大腿骨骼肌及肝组织平均ATP含量的降解情况来寻求一种新的推断死后间隔时间(PMI)的方法。方法利用生物发光法检测低温下(5~10℃)大鼠死后0~24h内不同时间点大腿骨骼肌及肝组织中平均ATP含量。结果两种组织内平均ATP含量在死后均迅速下降,而肝组织比大腿骨骼肌组织内平均ATP含量下降更快,其下降速度分别于死后5、7h以后趋于平缓并逐步接近于零。两组织平均ATP含量变化与PMI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根据以上两组织ATP含量的降解对于死后一定时间内PMI推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含量变化 肝组织 骨骼肌 PMI 平均 死后
  • 简介:自Bertelli和Masquelet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应用于临床实践以来,已逐渐得到临床应用。我们自1998年12月至1999年12月间,利用前臂外侧皮神经的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2岁。1例因左手虎口疤痕挛缩,松解开大后有软组织缺损,6例均为机器压伤致手背部软组织缺损伴伸指肌腱外露。1例为手背部皮肤癌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软组织缺损范围3cm×5cm~8cm×12cm。

  • 标签: 前臂外侧皮神经 岛状皮瓣 手部软组织缺损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研究抑癌基因KLF-6和AP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2例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KLF-6和APC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KLF-6与APC的mRNA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37、5%和34,3%,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96.9%和93.8%(P〈0.05)。KLF-6与APC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28.1%和25.0%,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81.3%和84.4%(P〈0.05)。KLF-6与AP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并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抑癌基因KLF-6和APC的低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有关,且两者存在相关性。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基因 肿瘤抑制 基因 KLF-6 基因 APC
  • 简介:腰椎板切除术后,特别是全椎板切除术后,因瘢痕组织粘连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使症状复发,严重影响脊柱手术的远期效果。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人们极为关注的课题之一[1]。自1984年5月~1996年6月,笔者采用以全椎板切除术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间盘突出症,随访52例,平均随访时间8.4年,优良率为92.3%,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52例中,男37例,女15例;年龄24~70岁,平均44.5岁;病程6个月~23年,平均3年4个月;有明显外伤史16例。全部病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术前均经临床检查及X线摄平片、

  • 标签: 腰椎扳切除术后 瘢痕组织 中药分期施治
  • 简介:胃癌患者术前口服雌激素受体阻断剂三苯氧胺(tamoxifen,TAM),通过检测用药前后雌激素受体(ER)、磷酸化酶(PR)及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探索TAM对胃癌组织中雌激素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影响.

  • 标签: 三苯氧胺 胃癌 雌激素 细胞凋亡 凋亡调控基因 基因表达
  • 简介:背景:因为假体的股骨柄比股骨有更强的刚度,所以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更容易产生应力遮挡导致骨溶解。这种关注促进了与正常股骨有相近结构刚度的复合股骨柄植入物的发展。这种假体柄由钴铬合金为轴心,外面包裹聚芳醚酮聚合物和钛网,有利于骨向内生长。此项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使用这种假体柄的中期临床、放射学和组织学结果。方法:28例患者(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龄51.3岁。使用Epoch柄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平均随访时间6.2年。术前、术后、术后每2年一次分别用Harris髋关节评分以及放射影像学进行研究。此外,术后2年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扫描评估骨再吸收。尸检获得2块股骨,分别于术后13个月和48个月分析其骨内长入和骨表面长入情况。结果:术前平均Harris髋关节评分为56分,末次随访时提高到97分。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扫描证实2年后平均骨密度在Gruen7区减少最多者为27.5%。放射学证实无假体移位,只有1髋有骨溶解。所有假体柄均有稳定的骨组织固定。组织学评估,术后13个月和48个月尸体股骨标本表明沿整个假体柄平均骨向内长入(标准差)分别为49.63%±13.04%,73.57%±8.48%;平均骨表面长入分别为54.18%±7.68%,80.92%±6.06%。结论:使用Epoch髋关节假体柄后中期随访显示了其良好的临床功能、骨融合的放射学证据、骨向内长入和表面长入的组织学发现。尽管植入物的近期和中期效果良好,但还是有必要通过长期随访评估植入物的远期功能。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详细的可信水平分级参见作者须知。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功能 假体柄 组织学 复合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