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影响。方法将我院急救中心门诊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结果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前焦虑、抑郁无明显差异,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21.85±4.78、SDS评分为26.51±5.19;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25.74±5.45、SDS评分为27.79±6.3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不良心理状态影响,对患者健康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急性脑梗死 焦虑抑郁 状态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本病的致残率也较高,因此为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我科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的8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其中的4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方法将8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并采取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包括选择适宜的时机、预防肌肉的萎缩锻炼及预防关节变形、采用Bobath法对肌肉功能进行康复训练、自理生活能力训练、心理护理等,1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后将两组的肌力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1),锻炼后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可自主进食、更衣,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来说,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可以预防偏瘫患者致残或可以帮助其保持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功能锻炼 脑梗死 偏瘫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的改善。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治疗脑梗死的患者110例,并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55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5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中医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可使得患者神经功能得到较好改善,促使患者得到有效康复,临床价值加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 脑梗死 康复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脑梗死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8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对照组(阿司匹林)各4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12%>80.46%)相对更高(P<0.05),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13.06±2.15)分<(16.84±3.17)分和并发症发生率(2.44%<9.76%)相对更低(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于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有着显著的作用效果。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到2011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ml,采用静脉滴注,2次/d,持续治疗15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SS评分为(9.33±0.15)明显低于照组(16.13±0.25);BI评分为(47.30±0.15)明显高于对照组(40.16±0.2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奥扎格雷钠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奥扎格雷钠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利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分子。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3月—2017年12月间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待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综合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神经功能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采用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可在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针灸康复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对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脑梗死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55)与常规治疗组(n=55),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hs-CRP、IL-10及TNF-α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1.82%,常规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50.91%(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hs-CRP、IL-10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其炎症因子,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 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国内已发表的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相符合的文献采取Meta-分析。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已发表的关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通过Revman5软件包对文献进行分析,通过比数比(OR)作为效应指标,判断其敏感性。结果高血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关系密切。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CT诊断意义。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为期,共选择患者37例,分别在患者急性发病的6h内和24h到48h两个时间段开展CT扫描检查,观察患者的CT诊断结果。结果CT检查下患者脑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片状、斑块状低密度阴影区域,脑组织基底结构范围模糊,脑动脉内密度增加。其中在首次诊断时确诊者共5例、疑似者共11例、建议复查者共12例、无异常者共9例;复查诊断时确诊者共20例、疑似者共15例、未见异常者共2例。结论利用CT扫描可有效对患者脑组织病变情况进行观察,并结合复诊的方式提升临床诊断正确率。

  • 标签: 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 CT检查 应用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只使用阿司匹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CS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对治疗后3天,7天,15天均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广泛提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联合治疗 脑梗死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人性化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化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两组患者各有40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效果显著。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脑梗死 康复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标准的患者40例,发病4.5小时以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溶栓情况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40例静脉溶栓患者,总有效率95.0%。溶栓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5小时以内,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较为有效、安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 标签: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患者恢复期抑郁心理与性别、发病年龄、梗塞部位、额叶血供受累情况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抑郁量表进行评定,运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分析脑梗患者恢复期抑郁心理与与性别、发病年龄、梗塞部位、额叶血供受累情况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患者恢复期抑郁心理患病率为64.0%(32/50),不同年龄段、梗死部位、额叶血供受累情况3个因素与脑梗患者恢复期抑郁心理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小于60岁、病变累及左侧大脑半球,血管累及额叶血供与脑梗患者恢复期抑郁心理存在密切联系。

  • 标签: 脑梗死 恢复期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恢复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5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情况、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语言功能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治疗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恢复等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采用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功能早期恢复,确保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脑梗死 心理状态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疗效分析以观察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手段基础上进行注射法舒地尔注射液,在以神经功能损伤、血液流变为指标的监控下,根据数据统计加以分析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结果对两组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康复水平,但是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法舒地尔注射液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有积极地治疗意义,本品能有效的改善和修复患者神经功能损伤。

  • 标签: 法舒地尔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研究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面积越大、梗死程度越严重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是脑梗死患者良好的检测指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梗死面积大小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性。

  • 标签: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14例脑梗死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先后为分组原则(57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比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第一救治时间、待手术时间、48h病死率、急救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4个月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可缩短入院抢救时间,降低病死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可降低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变治疗结局。因此,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改良急诊护理流程 脑梗死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治疗组39例与对照组35例,2组均给与脑梗死常规治疗。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谷维素;治疗组予氢溴酸西酞普兰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2组治疗前后分别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溴酸西酞普兰对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脑梗死 氢溴酸西酞普兰 卒中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当中应用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实际效果。方法研究样本为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50名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肢体功能训练,对比其护理结果,分析具体的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测试结果与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偏瘫肢体功能训练有助于患者恢复、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范围推广。

  • 标签: 脑梗死患者 早期 肢体功能训练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IHSS)、巴氏指数(Barthelindex,BI)评分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SCL-90)进行评估,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NIHSS、BI和SCL-90评分无明显差异,经过护理干预后2周,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SCL-90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BI指数明显升高((P<0.05);干预组的NIHSS评分和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可以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改善脑梗死患者独立生活和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PDCA护理 脑梗死 NIHSS评分 BI评分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