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改良式静脉穿刺方法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100例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式静脉穿刺的方法,对照组仅按常规的静脉穿刺方法。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在疼痛情况、穿刺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个体疼痛感低于对照组,而在穿刺成功率方面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式静脉穿刺方法可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临床路径 静脉穿刺 成功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穿刺法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效果,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的成功率。方法将1000名输液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负压静脉穿刺法和传统静脉穿刺法,然后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负压穿刺法比传统穿刺法成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负压穿刺法能显著的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成功率。

  • 标签: 负压穿刺法 头皮静脉输液 成功率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因素对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日—2011年6月10日我院儿童中心收治的婴幼儿248例,按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操作程序穿刺,观察组操作前做好患儿及家长的沟通并取得他们的配合,护士自身心理成熟,保证穿刺前护士心理良好,将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和家长对护士满意度作比较。结果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和家长对护士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护士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重要条件。

  • 标签: 小儿 静脉穿刺 心理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预防深静脉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期间给予深静脉置管治疗,为预防并发症产生,对照组(2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0例)行综合性护理干预。通过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来对比护理方式的差异性。结果行深静脉置管后对照组出现8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7%;而观察组仅出现2例,总发生率为10%。二者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χ2=4.32)。结论在深静脉置管时、置管后坚持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感染、导管堵塞、空气栓塞、导管脱落等并发症产生,消除安全隐患,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综合性护理是一种效果卓著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采纳并推广。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颈内静脉穿刺术中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共136例行颈内静脉穿刺术操作中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内静脉穿刺术临床操作中出现局部出血和血肿、误穿动脉、局部红肿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在临床工作中行颈内静脉穿刺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从多方面、多环节分析原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颈内静脉穿刺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不同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94例内瘘形成术后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小角度进针穿刺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大角度进针穿刺法,对比两种穿刺方法的成功率、患者发生血肿几率以及穿刺时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9.29%,血肿发生率为0.35%,8.6%患者为I级疼痛;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0.69%,血肿发生率为1.42%,19.95%为I级疼痛,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I级疼痛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号穿刺针采用大角度快速进针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血肿几率,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满足血液透析对血流量要求。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穿刺技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急诊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探讨。方法结合我院急诊室20名工作两年以上护理人员留置针操作测试,探讨如何提高急诊病人静脉留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难度较大的心内科老年患者手背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的方法,从而提高静脉利用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将240例长期输液、血管弹性差、住院输液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应用顺行(向心)静脉与逆行(离心)静脉穿刺法进行比较,观察局部穿刺部位血管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静脉逆向穿刺在因针头部位肿胀或滑脱而重新穿刺的几率明显小于静脉顺行穿刺法,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论静脉逆行穿刺十分适用于长期输液的老年患者,且易于固定,不影响液体滴速,增加了远端血管的利用率,缓解了穿刺困难的矛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输液 输液方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指压穿刺法在婴幼儿四肢静脉穿刺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方法将婴幼儿四肢静脉穿刺2180例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将原静脉注射班单日轮转改为1周负责制,在静脉穿刺的基础上加指压穿刺血管的方法,对照组由轮班护士沿用常规的穿刺方法。结果观察组婴幼儿四肢静脉穿刺1084例次,成功1069例次,成功率98.62%,对照组婴幼儿四肢静脉穿刺1096例次,成功801例次,成功率为73.08%,差异有显著性(P<O.OO5)。结论新的静脉穿刺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服务质量及服务态度满意度。

  • 标签: 责任制 指压穿刺法 婴幼儿 四肢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进针法在为静脉条件差的老年患者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36例老年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穿刺次数均为136次。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方法,实验组采用输液管折叠,施以负压进针的方法行留置针穿刺置管。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刺回血时间及回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穿刺后置管效果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静脉条件差的老年患者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时,将输液管折叠,施以负压进针方法,将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置管的效果。

  • 标签: 负压进针法 老年患者 留置针 穿刺置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冬天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前护患双方做好准备措施,使其血管充盈,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根据留置针穿刺不同部位,采取相应方法使血管充盈。结果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论冬天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虽有一定难度,但是操作前采取让血管充盈的方法,就能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 标签: 冬季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 穿刺前准备 血管充盈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学习新技术,统一静脉输液的标准与流程,从而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水平。方法从病区中以自愿的原则选取六名护士参加活动,通过经验交流与讨论的方式,分析穿刺失败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干预措施。结果QCC活动后,护士的穿刺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可有效地规范静脉穿刺标准,提高护士穿刺水平。

  • 标签: 静脉穿刺 标准 成功率
  • 简介:摘要外周浅静脉穿刺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如何提高外周浅静脉穿刺成功率,多年来一直是护理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内容,并做了大量的尝试和改进。现将近年来部分有关如何提高外周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和技术改进作一综述。

  • 标签: 浅静脉 穿刺 成功率 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门诊输液室影响静脉穿刺成败的内界与自身因素。方法对门诊儿童输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练就过硬的操作技术,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结果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结论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静脉穿刺成功的催化剂。

  • 标签: 心理素质 因素 情绪 穿刺质量 干扰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刺方法对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49例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不同对假性动静脉瘤形成的影响。结果43例使用正常,4例闭塞,2例缺失。5例有假性动脉瘤形成与反穿及定点穿刺有明显相关,其中反穿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最高。结论绳梯穿刺法可有效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发生,临床优先选择绳梯穿刺法。

  • 标签: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穿刺技术 假性动脉瘤 离心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