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下颌角肥大患者中对于磨骨术整形方法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磨骨术整形的44例下颌角肥大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一般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整形效果分析,采用口腔内入口对其进行磨骨术治疗,分析患者的下颌角肥大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的手术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接受下颌角肥大整形手术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采取该手术可以取得预期的整形效果。

  • 标签: 下颌角肥大 磨骨术 整形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血管内科跌倒管理中运用追踪方法学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选择本院心血管内科6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在跌倒管理中实施追踪方法学,统计分析追踪方法学的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后患者跌倒高风险率与实施前相比明显较低;实施后患者健康教育、病房安全、护理人员水平评分与实施前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跌倒管理中运用追踪方法学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跌倒管理 追踪方法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治疗脑血栓形成恢复期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法方法入选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的脑血栓形成恢复期的患者68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中西药结合的方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70.6%,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的方式治疗脑血栓形成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血栓 恢复期 最佳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垫管理的科学方法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进行品圈知识培训1,选定活动主题,通过现状分析,查找主要原因,落实整改措施并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体位垫使用不良缺陷从211例降到实施后60例,目标达标率为146%,护理质量,安全意识增强。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手术体位垫的管理,减少体位垫使用不当造成的不良率,提高临床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室 手术体位垫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两种肠道准备的优缺点,指导临床工作。方法2013年5月-2015年1月经结肠镜检查病理确诊的直肠癌患者51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口服恒康正清(A组)与口服番泻叶(B组)两种方法进行术前肠道准备。结果A组患者手术中观察肠道清洁度满意好,并且肠道准备过程中,患者呕吐、腹痛、腹胀、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术后肠道恢复情况明显比B组快、好。结论使用恒康正清进行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是一个比较满意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直肠癌 肠道准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急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将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死亡率、心脏穿透性伤发生率、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急诊手术在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中效果显著。

  • 标签: 重症胸部创伤 创伤性休克 急诊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患者,并抽签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观察组实施股骨近端解剖锁钉钢板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相关手术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优良率的对比(89.10%VS83.87%),(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少,(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固定方法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一定治疗效果,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相比,股骨近端解剖锁钉钢板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内固定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100例,均对其施以桡动脉采血、肘静脉采血以及末梢采血,然后行血常规检验,对比采血结果。结果静脉血检测WBC、RBC、Hb、Hct、MCV、MCH、MCHC、PLT分别为(5.4±1.5)109/L、(3.8±0.7)1012/L、(13.0±11.1)g/L、(0.40±0.04)i/L、(82.5±7.0)fl、(26.7±8.1)pg、(312.5±25.0)g/L、(224.5±58.1)109/L;动脉血检测分别为(5.6±1.6)109/L、(3.7±0.7)1012/L、(12.7±10.2)g/L、(0.41±0.03)i/L、(83.1±6.7)fl、(26.8±8.0)pg、(313.0±26.7)g/L、(225.1±55.7)109/L;末梢血检测分别为(6.3±3.9)109/L、(3.6±0.9)1012/L、(101.5±15.4)g/L、(0.45±0.05)i/L、(92.8±5.8)fl、(27.1±4.7)pg、(304.8±27.8)g/L、(211.0±87.4)109/L;末梢血与静脉血和动脉血相比,WBC、RBC、Hb、MCV均明显较高,而MCHC和PLT则明显较低(P<0.05);静脉血检测WBC、RBC、Hb、Hct、MCV、MCH、MCHC、PLT的参数均值分别为22.0、5.6、4.5、6.2、2.3、4.3、3.3、17.6,动脉血分别为21.5、5.5、4.6、6.3、2.4、4.4、3.4、18.0,末梢血27.8、9.4、10.9、11.1、4.7、9.9、6.5、25.8;相较于动脉血和静脉血,手指末梢血的各项均值重复监测结果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不同采血方法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其中静脉血采血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优于动脉血和末梢血,建议将其作为血常规检验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动脉血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胸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35例行心胸外科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80例治疗组和55例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结果经过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将围术期综合护理应用于心胸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胸外科 老年患者 围手术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中药煎药机和传统煎药方法在效果上的不同之处。方法选择党参、灵芝、陈皮、山楂四味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六味地黄汤为对比对象,对比不同煎药方法下单味中药的得膏率和复方中药的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药成本。结果在单味中药的的得膏率上,中药煎药机组要明显高于传统煎药组;在复方中药的加水量、煎煮时间、煎药成本等评价指标上,中药煎药机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煎药机能够有效提高单味中药的得膏率,减少复方中药加水量、煎煮时间,降低中药的煎煮成本;使用中药煎药机煎药是一种便捷高效、成本合理的工作方法,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中药煎药机 传统煎药方法 得膏率 成本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方法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三组,每组28例。1组患者使用臭氧治疗。2组使用妇康栓治疗,3组使用甲砂唑栓+己烯雌酚治疗,10d后,观察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结果三组患者的有效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和2.3组相比,1组患者治疗期间内不良反应较少,P<0.05.结论对于老年阴道炎患者,使用臭氧治疗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经济性强,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妇康栓 已烯雌酚 老年性阴道炎 甲硝唑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输血方法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方面的效果差异,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240例需接受输血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20例,采用常规输血方式;研究组120例,应用少白细胞技术进行输血。对比两组患者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2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后,仅发生1例过敏反应及2例发热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血方法,一共发生5例过敏反应、1例心衰、3例消化道反应及5例发热反应,发生率为11.67%;(P<0.05)。结论与常规输血方法相比较,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可有效过滤血液中白细胞含量,避免抗原抗体反应发生,从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 输血不良反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腹腔镜下手术前两种不同的脐孔清洁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96例需要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碘伏消毒四步法进行清洁消毒,对照组采用碘伏消毒二步法进行清洁消毒,对两种清洁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清洁消毒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小,差异显著(P<0.05)。结论用润肤油清洁消毒四步法的清洁消毒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小,能保证创口的无菌性,减少感染的机率。

  • 标签: 腹腔镜 清洁方法 无菌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总结其预防措施。方法分析2012年-2014年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并分析相关预防措施,2015年-2016年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应用相应的血液报废预防措施。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抗-HIV阳性、SYP阳性、ALT高、脂肪血、过期、破损、凝块、不足量、溶血是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相比较于2012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的血液报废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发生,主要与仪器设备、人为因素有关。

  • 标签: 血站 成分制备 血液报废 原因 预防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查痰液结核杆菌时,应用抗酸染色法与酸性改良罗氏培养法,在临床应用上的差异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门诊、住院的122例患者痰液标本,分别通过抗酸染色法及酸性改良罗氏培养法进行结核杆菌的检验,对比两种检验方法的有效率及检测所需时间等指标。结果抗酸染色法检出18例阳性,阳性率为(14.75%);酸性改良罗氏培养法检出15例阳性,阳性率为(12.30%)。虽然抗酸染色法的阳性率高于酸性改良罗氏培养法,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酸染色法检验用时为(3.26±1.51)天,显著低于酸性改良罗氏培养法的用时(28.76±3.52)天,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检验痰液中的结核杆菌时,应用抗酸染色法与酸性改良罗氏培养法在阳性率检出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抗酸染色法的检验用时显著短于酸性改良罗氏培养法,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抗酸染色法 酸性改良罗氏培养法 痰液 结核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与评价。方法采取随机对照表的方法,将7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雌三醇软膏,且随着治疗的不断进行,用药次数逐渐递减。对比并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疾病复发率分别为94.3%与5.7%,对照组则分别为77.1%与28.6%,组间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通过向其联合应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与雌三醇软膏,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且疾病复发率低,相比于单纯应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老年性阴道炎 不同治疗方法 临床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中西医结合方法应用在输尿管结石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输尿管结石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西医方法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2.09%,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应用在输尿管结石患者中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于提高碎石块清除率、降低石街发生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用等方面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中西医结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股骨近端髓内钉周围再骨折的分型方式与治疗方法解析。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就诊,以股骨近端髓内钉周围再骨折为诊断的124例患者,解析其骨折的分型并解析其对应治疗的有效方式。结果入组者平均术中出血量(572.6±23.9)mL;手术平均时间为(131±24.7)min。经1年时间随访,仅D型16例股骨基本功能良好恢复,其余108例患者骨折均良好愈合;本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感染、骨不连、内固定物断裂等不良预后现象。结论对于股骨近端髓内钉周围再骨折患者,采取先分型再对症治疗的方法,可提高预后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效果理想值得临床研究与推广。

  • 标签: 股骨近端 髓内钉 周围再骨折 分型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医学生日益增多,银川市妇幼保健院是银川市卫生局直属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专科医院,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规模最大的妇幼保健机构。目的分享手术室护理个人教学方案,探讨新型教学方法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签订合同的新进人员成立一个培训小组,小组成员5~6名,以存在问题为切入点,围绕手术护理教学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结果针对发现的问题,通过加强教育、规范手术基础操作重新制定基础操作打分制,护士的手术配合效率及风险防范意识均明显提高。结论不定期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能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学双方的满意度、降低手术室护理学生手术配合的失误,从而确保手术安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教学 带教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