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以及跟幽门螺杆菌阳性(Hp)的相关性进行了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1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患者的分组,其中UC组(溃疡性结肠炎)55例,CD组(克罗恩病)55例。此外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给予UC组跟CD组两组患者益生菌进行治疗,在用药当日以及用药三月后就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此外在用药前后对三组Hp阳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通过益生菌治疗三月后,UC组跟CD组两组患者的CRP、ESR、Hb以及Ab评分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此外在通过益生菌进行治疗后,UC组跟CD组两组患者的Hp阳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就不同类型的炎症性肠病患者,通过益生菌能够对患者的炎症指标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幽门螺杆菌的阳性跟益生菌治疗效果还呈现出了负相关的联系。

  • 标签: 益生菌 炎症性肠病 幽门螺杆菌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感染科病区结核患者痰标本采集不合格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降低感染科病区结核患者痰标本采集不合格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感染科病区结核患者痰标本采集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结核患者痰标本采集不合格达到9.13%,较活动前明显降低。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科病区结核患者痰标本采集不合格

  • 标签: 品管圈 痰标本 采集 不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MR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并且对其诊断的准确进行比较。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助CT和MR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检查。结果50例患者的发病位置CT、MR检查都可以将其清晰的显示。而且CT诊断的确诊明显的低于MR的诊断准确。结论对于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诊断采用MR进行检查,其准确明显的比CT的诊断准确高,而且其影像学表现以及发病位置具有一定的特点,临床上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影像学工具,这样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CT MR 中枢神经细胞瘤 影像学特征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预防措施执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使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实现持续质量改进,对比开展品管圈干预前后,VAP预防措施执行的改善情况。结果品管圈干预后,VAP预防措施执行提高。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真正找出问题要因,针对要因拟定对策,实施有效干预,提高了VAP预防措施的执行

  • 标签: 品管圈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执行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对宫颈癌前期病变及宫颈癌患者病变发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宫颈癌前期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分析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分析组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病变发病以及护理依从性进行评分,分析整体护理对宫颈癌前期病变患者的术后干预影响。结果分析组患者的病变发病和以及护理依从性在统计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讨论价值(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有效抑制宫颈癌前期病变及宫颈癌患者病变发病,对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整体护理 宫颈癌前期病变 宫颈癌患者 病变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钾不高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低钾血症的发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6月的60例血钾不高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含钾浓度为2.0mmol/L的透析液透析,观察透析后发生低钾血症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透析后4月低钾血症为53.3%(32/60),透析后5月低钾血症为45.0%(27/60),透析后6月低钾血症为65.0%(39/60);透析后60例患者发生8例并发症,主要为1例心律失常,1例疲乏、1例恶心、1例呕吐、1例厌食、1例腹胀、2例四肢无力等,并发症发生为13.3%。结论血钾不高的透析患者进行含钾浓度2.0mmol/l的透析液透析后发生低钾血症发生较高,并出现多种并发症,需要积极干预。

  • 标签: 血钾不高 血液透析 低钾血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的不合格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活动主题,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2017年12月—2018年4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交接班的不合格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的不合格率由改善前的43.5%降为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2,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不合格的发生,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保证了病人安全,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交接班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治疗依从对脓毒血症休克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100例脓毒血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实验组(集束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状况。结果经过研究可以发现,脓毒血症患者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实验组患者MAP、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乳酸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8d生存为8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2%,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治疗依从性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状况并降低患者的病死,在脓毒血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治疗 脓毒血症休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随访路径对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自我效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视为研究样本,从中随机抽出病例数150例,对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15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75例一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随访,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护理随访路径,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效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P值<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随访路径能够提高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患者自我效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建议推广。

  • 标签: 护理随访路径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 自我效能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骨皮瓣与髂骨皮瓣治疗对骨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感染和治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缺损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6),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腓骨皮瓣联合髂骨皮瓣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腓骨皮瓣和髂骨皮瓣可以有效修复皮肤软组织损伤,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 标签: 腓骨皮瓣 髂骨皮瓣 骨缺损 临床疗效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降低耳鼻喉科口服药用药差错发生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抽取我科2016年5—8月口服药患者280例为改善前组,2016年9月—12月口服药患者250例为改善后组,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用药差错发生例次及发生的情况。结果经过PDCA循环管理干预,用药差错发生率由对照组的2.5%降为实验组的0。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有效降低了耳鼻喉科用药差错发生

  • 标签: PDCA 用药差错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家庭医生式服务,观察其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治疗的118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及管理,观察组59例,采取家庭医生式服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控制(89.83%VS59.32%)、治疗依从性(93.22%VS66.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家庭医生式服务能够提高血压控制及依从性,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家庭医生式服务 高血压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予以吲哚布芬治疗以降低其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200例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根据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100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另100例患者给予吲哚布芬药物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栓发生情况。结果给药前两组患者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2周后,观察组与给药前相比FIB水平下降,APTT增加(P<0.05),而对照组用药前后各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给药后各指标对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观察组内瘘1年通畅96.0%(96/100)明显优于对照组89.0%(89/1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内瘘闭塞者均经B超检查,行局部溶栓或取栓术治疗。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吲哚布芬治疗,可有效降低其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栓发生,效果显著,同时具有一定的预防血栓形成作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吲哚布芬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重症胰腺炎患者24h出入量记录正确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中医科10名护士组成“太极圈”,确立“提高重症胰腺炎患者24h出入量记录正确”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手法进行现况调查、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各项对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重症胰腺炎患者24h出入量记录正确率由活动前33%提高到84.6%。结论品管圈对提高重症胰腺炎患者24h出入量记录正确是切实可行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 标签: 品管圈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 24h出入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留置输尿管内支架出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的观察。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00例泌尿外科术后输尿管支架置入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建立出院回访登记表,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及置管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全面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留置输尿管内支架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输尿管内支架 出院患者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逆推法对提高护士临床能力、完善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组实施逆推法,根据医嘱或者常规护理操作逆推该患者相关护理诊断,由护理诊断完善所有相关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统计2017年1月至12月四季度泌尿外科3个病区42名护士的临床能力考核成绩;对照组为逆推法应用前2016年1月至12月四个季度42名护士的临床能力考核成绩,对比两组的临床能力考核成绩及护士临床能力考核中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得分情况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能力考核成绩均分分别为93分和75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优良成绩人员比例分别为81%、52%,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组护士临床能力考核中护理诊断准确为91%,相对于对照组的56%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应用逆推法可以提高提高临床能力考核成绩,提高护士临床能力考核中护理诊断的准确,为护士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思路指引,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 标签: 逆推法 护士 临床能力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胆囊手术治疗的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将采用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59例,将采用开腹胆囊手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5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术中及术后指标和术后肠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粘连发生3.39%,低于对照组的22.03%(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术后肠粘连发生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肠粘连 开腹胆囊手术 腹腔镜胆囊手术 术中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市中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患病情况。方法在中山市13所中学对43258名年龄为12~18岁在校中学生用二检法进行脊柱侧凸普查,对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山市中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为3%,初中生与高中生发病无明显差异,女性发病较男性高。中学生脊柱健康情况需密切关注,尽可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 患病率 普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育盼左旋肉碱牛磺酸固体饮料复合营养素对女性受孕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门诊治疗不孕症的女性患者7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育盼左旋肉碱牛磺酸固体饮料复合营养素,观察两组患者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排卵、受孕及足月分娩。结果试验组排卵、受孕与足月分娩分别为42.86%、17.14%、17.14%,对照组分别为20.00%、2.86%、2.86%,试验组排卵、受孕与足月分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育盼左旋肉碱牛磺酸固体饮料复合营养素可显著改善女性排卵功能障碍症状,有效提高受孕,对治疗女性不孕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育盼 左旋肉碱 微量元素 不孕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航天科工某院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的发病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本地区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航天科工某院职工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合并皮肤病的患者,通过调查表的形式,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程、是否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有无糖尿病家族史、是否吸烟、饮酒,检测血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功、肾功、血脂、眼底等,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航天科工某院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的发病为29.26%,居前3位的皮肤病分别是皮肤感染(35.29%)、皮肤瘙痒症(21.98%)、湿疹(14.24%);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组的平均年龄、病程高于无皮肤病组;阳性家族史、甜食、居住环境差、冠心病、高血压、血脂及HbA1c、BMI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显著高于无皮肤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性别、吸烟、饮酒、过度洗浴、FPG、肝功、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χ2检验有意义的变量纳入非条件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以糖尿病合并皮肤病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R、冠心病及HbA1c水平高进入回归模型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航天科工某院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的发病低,并发皮肤病居首位的是感染性疾病,冠心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bA1c异常为糖尿病并发皮肤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皮肤病 患病率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