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高血压是一种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该类病症患者的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也日益复杂化、多元化。如何在众多是降压药中合理选择适合患者自身情况的产品,保证治疗效果的有效性,同时最大限度避免患者身体素质因为用药而出现其他负面影响,成为广大医疗工作者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以下本文简要介绍了老年高血压的特征,并就不同类型降压药物的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说明,希能够为相关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

  • 标签: 降压药物 作用机制 老年高血压患者 用药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分水岭梗死与不同部位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对其进行头颅磁共振弥散成像和血管分布模板的影像检查。分析不同类型脑分水岭梗死中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病变情况。结果皮质上型、皮质前型分水岭中颈内动脉病变率较高,皮质下型分水岭、分水岭合并穿支梗死中大脑中动脉病变率较高。结论不同类型脑分水岭梗死与不同部位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根据脑分水岭梗死的类型判别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

  • 标签: 脑分水岭梗死 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 简介:目的:观察血清囊虫IgG抗体在脑囊尾蚴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266例脑囊尾蚴病患者作血清囊虫IgG抗体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66例脑囊尾蚴病患者阳性689例,阳性率54.42%。685例急性期患者中阳性436例,阳性率63.65%;476例慢性期患者中阳性173例,阳性率36.34%;两组间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84.0,P〈0.01)。520例急性期单发病灶患者阳性295例,阳性率56.73%,165例多发病灶患者阳性141例,阳性率85.45%,急性期单发灶与多发灶囊虫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9,P〈0.01)。385例慢性期单发病灶患者阳性126例,阳性率32.73%,91例多发病灶患者阳性47例,阳性率51.65%,慢性期单发灶与多发灶囊虫抗体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性显著意义(χ^2=11.46,P〈0.01)。混和期(急性期和慢性期病灶同时存在者)98例,阳性73例,阳性率74.49%;弥漫性(满天星病灶)患者7例,均为阳性。结论急性期脑囊尾蚴病抗体阳性率高于慢性期。急性期多发病灶者脑囊尾蚴病抗体阳性率高于急性期单发病灶者,慢性期多发病灶者脑囊尾蚴病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单发病灶者。

  • 标签: 脑囊尾蚴病 囊虫IgG抗体 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討阿奇霉素治疗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慢性宫颈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2017年1月—2018年12月),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根据病变类型分组,分为单纯型糜烂组32例、乳头型糜烂组41例、颗粒型糜烂组47例,再根据病变严重程度分组,分为轻度糜烂组25例、中度糜烂组51例、重度糜烂组44例。比较不同类型、不同程度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结果①单纯型糜烂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87%)较乳头型糜烂组(78.05%)、颗粒型糜烂组(78.72%)更高(P<0.05),其阴道排液时间(9.27±1.96)d、阴道流血时间(10.06±2.13)d均较乳头型糜烂组、颗粒型糜烂组缩短(P<0.05)。②轻度糜烂组、中度糜烂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92.16%,均较重度糜烂组更高(P<0.05),其各症状缓解时间均较重度糜烂组缩短(P<0.05)。③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用于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慢性宫颈炎治疗中,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

  • 标签: 慢性宫颈炎 宫颈糜烂 阿奇霉素 病变程度 病变类型 妇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司匹林与立普妥联合口服治疗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9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进行研究。依据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将本次实验所选患者划分为不同的组别,甲组50例患者为软斑,乙组22例患者为硬斑,丙组18例患者为混合型斑,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对三组患者实施阿司匹林与立普妥联合口服治疗。记录甲组、乙组及丙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斑块变化情况,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本次实验所选90例患者中,治疗前软斑患者、硬斑患者、混合型斑患者人数分别为50人、22人及18人,在治疗半年后,所选患者中软斑患者、硬斑患者、混合型斑患者人数分别为31人、25人及34人,软斑人数显著下降,硬斑及混合型斑人数明显增加,在治疗一年后,软斑患者、硬斑患者、混合型斑患者人数分别为6人、51人及27人,斑块完全消失的患者共计6人,硬斑患者人数持续增加,软斑患者人数持续减少,混合型斑患者相比治疗半年时明显减少;甲组、乙组及丙组患者斑块面积进行比较分析,甲组患者治疗半年、治疗一年时斑块面积与乙组患者、丙组患者相比,均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异,(p<0.05);且丙组患者与乙组患者治疗半年、治疗一年时斑块面积相关数据比较分析,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立普妥联合口服在治疗颈动脉软斑块及混合型斑块方面有着较为优异的表现,在硬斑块治疗中效果不理想。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立普妥 阿司匹林
  • 简介: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法测定100例Af患者(Af组)血清hs—CRP、IL-6水平,与非Af患者(对照组)20例比较;并对Af按持续时间不同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f组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持续性、永久性Af组hs—CRP、IL-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持续性、永久性Af组hs—CRP、IL-6水平均高于阵发性Af组。结论血清hs—CRP、IL-6水平增高反映的炎症状态可能促进房颤发生和发展。

  • 标签: 心房颤动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基因A1675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不同类型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套式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技术检测AT2RA1675G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和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间该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1.脑梗死组G等位基因频率0.292明显低于对照组0.518,P<0.05。2.将脑梗死按OCSP分型分组,各组间比较G等位基因频率,P>0.05。各型脑梗死组G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后,G等位基因降低脑梗死的发生概率,OR值为0.38,P<0.05。结论AT2R基因A1675G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各型脑梗死发病均有保护作用,但对不同类型脑梗死的保护作用无差别。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临床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肝功能指标、血清瘦素与脂联素水平,探讨它们在高脂血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204人,不同临床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336例,后者又分为高胆固醇血症组(高Tc组,80例)、高甘油三酯血症组(高TG组,105例)、混合型高脂血症组(混合组,85例)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组(低HDL组,66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和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混合组TP和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4组高脂血症患者AL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其中又以混合组ALT水平升高的幅度最大(P〈0.05);高脂血症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可见高TC组总胆红素(TBIL)水平要明显高于高TG组(P〈0.05),高Tc组和低HDL组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要明显高于高TG组及混合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HDL组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高脂血症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可见高TG组瘦素水平低于低HDL组(P〈0.05);高TC组脂联素水平低于低HDL组(P〈0.05)。结论血脂升高可诱发肝功能损害,血清瘦素、脂联素有望成为判定高脂血症患者的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 标签: 高脂血症 转氨酶类 瘦素 脂联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普外科治疗不同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时所展现的临床疗效与实施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均来自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普外科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共计150例,按照所有患者入院的先后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针对普外科治疗不同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症状改善时间,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和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的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普外科 不同类型 急性阑尾炎 临床指标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正>从血吸虫病的感染途径来说,该病可认为是水源性传染病。因此,疫区每年的降雨量及与此相关的气温和地面水情,无疑是血吸虫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由于血吸虫急性感染(下简称急感)是目前血吸虫病流行学的一项重要

  • 标签: 血吸虫感染 不同类型 湖沼地区 丘陵地区 初步分析 安徽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时段且不同类型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布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进行的2500份各类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回顾性分析其两个时间段中不同种类的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结果各类标本第二阶段检验阳性率明显低于第一阶段(P<0.05)。结论为提高临床疾病治疗成功率,必须要保证微生物标本检验质量,对其不同时间段且不同类型的标本检验阳性率分布状况进行详细分析。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 检验 阳性率 分布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9例(29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8例(26眼),予以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手术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5-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明显降低,达到正常范围(P<0.05),术后视力明显提高(P<0.05),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的术后并发症较慢性组增高。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样有效。

  • 标签: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阴道分泌物标本六联检验(Six tests of vaginal secretions,STVS)对不同类型阴道炎及白带清洁度检查效果。方法  从2021年3月-2022年3月阴道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均行常规镜检和STVS,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病理诊断:滴虫性阴道炎37例、霉菌性阴道炎23例、老年性阴道炎8例、细菌性阴道炎32例。STVS组诊断病变类型总符合率高于常规镜检(P<0.05);病理诊断:Ⅲ度62例、Ⅳ度38例;STVS组白带清洁度总符合率高于常规镜检(P<0.05)。结论  STVS用于阴道炎诊断中,能显著提高诊断疾病类型、白带清洁度的准确率,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阴道分泌物标本六联检验 阴道炎 白带清洁度 诊断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类型水样中的总镉含量。方法对样品采用微波消解前处理,在灰化温度1000℃,原子化温度1850℃条件下测定。结果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3.0μg/L,r=0.9997方法检出限为0.023μg/L;精密度为1.2%~7.5%;样品加标回收率为105%~109%。结论所建立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能够准确测定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中总镉的含量,方法具有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可获得满意结果。

  • 标签: 微波消解 水样 石墨炉&mdash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总镉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对老年性骨关节炎半月板不同类型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为半月板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老龄半月板损伤患者220例,依据患者的临床病症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缝合或切除进行关节镜手术,通过对比应用缝合及切除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等结果来评价关节镜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此外,通过对患者临床不同关节撕裂类型术后优良率的对比以及术后随访进一步评估影响关节镜手术临床疗效潜在因素。结果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后,缝合与切除手术方式的术后lysholm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纵行撕裂术后优良率最佳,达到91.1%,变异型撕裂术后优良率最差,为73.2%,不同撕裂类型的术后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种治疗方式患者的IL-1、IL-2、TNF-α等炎性因子浓度均有所下降,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及切除两种治疗方式对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及炎性因子表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下缝合或者切除方式对老年性骨关节炎半月板损伤患者治疗效果大致相同,半月板损伤的术后优良率与损伤类型相关。

  • 标签: 关节镜 半月板 老龄患者 撕裂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类型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不同阶段患者的BCR/ABL (P210) 定量水平,以评估其疗效和临床表现。方法:本研究纳入了74名CML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18)。观察组接受国产伊马替尼治疗,对照组接受格列卫治疗。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CML阶段、治疗类型、治疗持续时间等一般资料均进行详细记录。BCR/ABL (P210) 定量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12月进行检测。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观察组的平均年龄为49.5岁(范围:26-92岁),男性占57.1%,女性占42.9%。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37.4岁(范围:11-85岁),男性占72.2%,女性占。27.8%。随机入组。CML阶段分布方面,观察组及对照组均为慢性期。治疗类型方面,观察组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格列卫治疗。治疗持续时间方面,观察组治疗持续时间平均为12个月,而对照组治疗持续时间平均为12个月。

  • 标签: 伊马替尼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定量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类别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peoplelivingwithHIV/AIDS,PLWHA)歧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设计,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宁夏、重庆7个省(市)的18个城市采用两阶段分层抽样,抽取4类流动人口即建筑工人、工矿企业工人、外来务工人员、长途卡车司机共15622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总歧视率为63.2%,不同类别流动人口对PLWHA的歧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不同PLWHA的歧视存在差异(P〈0.01),家庭中的PLWHA被接受程度最高;对PLWHA歧视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艾滋病知识的影响。结论流动人口对PLWHA的歧视仍普遍存在,其存在及PLWHA受歧视的差异提示仍需加大力度和深度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反歧视的宣传,提高艾滋病知识认知水平,加强正确意识的引导及关爱,进而降低或消除对PLWHA的歧视。

  • 标签: 流动人口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偏见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类型留置针行静脉采血时对样本溶血发生率的影响,为采血方式的优化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接受口服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的385例患者,通过奇偶数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93例,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采血;对照组192例,采用直型静脉留置针采血。观察并比较2组采集血样的溶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采血1次性成功率(97.93%)和患者舒适度(79.7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2.19%和70.83%,P〈0.05)。但在溶血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所采集样本的溶血总发生率(8.29%)和轻度溶血发生率(6.7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60%和2.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Y型留置针操作成功率较高,患者体验较为舒适,但其溶血发生率方面略高于直型留置针,临床上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类型的留置针采血。

  • 标签: 糖耐量试验 胰岛素释放试验 静脉留置针 采血 溶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胺碘酮治疗急诊患者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整理收集90例急诊救治的各种不同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45例按照规定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对照组45例按照规定给予西地兰静脉注射,用药1d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比分析,检测心率、血压等各项指标,观察各组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对比分析胺碘酮对治疗急诊患者各种不同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过静脉注射胺碘酮和西地兰针后临床症状都有所改善,但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6.67%),且试验组所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恶心、心律失常、下腹痛)的总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各种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急诊患者各种不同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时,应用胺碘酮的有效性较好,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放心使用。

  • 标签: 胺碘酮 急诊患者 快速性心律失常 安全性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