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包括二元(索绪尔)传统到三元(皮尔斯)传统在内,有关货币经济价值重要符号学文献。接着,笔者考察了货币从在史前物物交换到当下电子货币演化进程。本文认为,货币符号在衍生出其他经济价值之前,伴随其任意性增加,会愈加有利于思考。对此,本文将着重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在时间维度上假设戈茨曼观点,即货币和金融对“人类想象和计算未来能力”至关重要。其次,在第二维度上笔者发现金钱与人类状况存在着深层同源性,它具有一种稀缺(或有限)时间性相关稀缺原则。根据海德格尔,第二维度也是人类任何可能感觉结构。

  • 标签: 符号学 经济价值 货币 思想 时间性
  • 简介:自语言学家哈里斯(ZelligHarris)于1952年在《语言》(Language)期刊上发布“DiscourseAnalysis”一文算起,话语分析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已有近60多年历史。然而自该学科诞生之日起,它与符号之间相互关系至今也未得到清楚说明。有学者认为,尽管二者在理论来源方法论上有相似之处,但符号更注重文本结构分析,因此无法处理具体语境中的话语实践诸问题。而笔者则认为,话语分析是符号一个重要分支,它对符号表意实践社会行为、意识形态之关系分析具有独特贡献,是当代符号发展一个重要展面。

  • 标签: 话语分析 符号学 社会符号学
  • 简介:尽管“符号”这个名称提出不过一百来年时间,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从未停止过对于符号理论思索。这种思索或者是关于符号本体,或者是关于符号指称,或者是关于符号如何被指称,这三个方面曾被莫里斯分别概括为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我认为,从理论意义上看,莫里斯概括是极其精当。符号作为一种专门学问,在一百年多点学术史中,尤其是在近几十年发展进程中,

  • 标签: 符号学研究 话语分析 专辑 莫里斯 语形学 语用学
  • 简介:《声无哀乐论》是中国美学史上一篇旷世奇文,但对文本解读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实上,《声无哀乐论》美学及哲学内涵远未揭露出冰山一角,其在中西美学史及哲学史上也远未得到它自身应得地位和尊重。本文将以皮尔斯现象和符号为参照,细绎《声无哀乐论》所揭示深刻第一性、第二性、第三性范畴内涵以及符号在美感中作用,从而解蔽《声无哀乐论》,彰显《声无哀乐论》特质,重估《声无哀乐论》在中西美学史及哲学史上价值和贡献。

  • 标签: 嵇康 皮尔斯 《声无哀乐论》 现象学 符号学 美学
  • 简介:中国语言由传统走向现代,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世纪初,章太炎出现代表了现代“语言诞生。世纪之交中国当代语言研究发展状况如何?下一步该走向何方?这是所有中国当代语言研究者所必须面对问题。许嘉璐先生新著《语言文字及其应用研究》一书,在回顾和总结了中国语言历史后,又全面描述了它现状,并为其未来发展指出了方向。

  • 标签: 语言学研究 语言文字学 中国语言学 许嘉璐 描述 章太炎
  • 简介:格林伯格(J.H.Greenberg)是当代语言类型开创者和代表人物,他在1966年撰写“语法某些共性:论有意义成分序次”(Someuniversalsofgrammarwithparticularreferencetotheorderofmeaningfulelements)一文已成为这一领域经典论文。语言类型和语言共性其实是同一件事情两个方面,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 标签: 语言类型学 眼光 代表人物 格林伯格 with 语言共性
  • 简介:本文以符号方法对《庄子》文本进行解读,从叙事技巧、构词灵活性、造句自由性、隐喻/换喻使用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揭示了《庄子》如何通过语言实现道、言、人合一。

  • 标签: 叙事 能指 隐喻 换喻
  • 简介:生物符号致力于研究自然中符号过程、意义、信息交流。生物符号作为范式转换,将生命过程看作是意义产生过程、信息过程,而不仅仅是机械过程。根据生物符号,生命过程在符号框架内可以被丰富地解释。生物符号产生于达尔文生物两个反常。这两个反常可能会导致生物当前主流范式走向危机。面对这个危机,生物符号提出了符号回应。生物符号利用皮尔斯符号通过重新定义生物事实、问题方法,重新概念化了生物。一些迹象表明,生物符号已经进入了常规科学阶段。然而,要想进一步发展,它必须面对内部、外部挑战。

  • 标签: 生物符号学 符号过程 新达尔文生物学 范式
  • 简介:时尚表意功能使它进入了符号研究视野。现代符号主要有两套理论体系,时尚符号研究也由此走向了两个不同研究方向。跟随索绪尔语言符号传统,结构主义时尚研究关注脱离现实事物意义体系,以整体性静态视角把握时尚意义构建。受益于皮尔斯符号符号互动理论则以动态视角分析时尚在个人社会互动中生成过程。前者具有整体把控能力但脱离了现实,后者贴合了现实却相对地忽略了具体时尚符号。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更全面地分析各种时尚事件。

  • 标签: 时尚 结构主义 符号互动 符号学 指号学
  • 简介:<正>现代修辞诞生如果从陈望道先生《修辞发凡》问世算起,至今已有六十多年了。六十多年来,对于什么是修辞问题,修辞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几乎象一块难以消化口香糖,被人们不停地咀嚼着,反复地品味着,这不能不发人深思。这里我也想再把它抖落一番。我想还是从认识存在关系说起。世界是客观存在,思维是对客观世界认识,而认识必须通过表达才能进行社会交流,产生社会效果。存在于思维中认识是潜性认识,以特定形式表达出来认识是显性认识。从客观存在到主观思维是一个由存在到认识过程,即由客观到主观过程。由主观思维到社会交流是又一个过程,是认识由潜在到显在过程,即由认识到表达过程。表达是主观对客观反映,但不是机械地简单复制反映,而是经过主观筛选、模拟、评判,染上主

  • 标签: 修辞学 再思考 言语表达 逻辑学 语言学 主观思维
  • 简介:本文旨在阐明笔者所认为伦理符号为何,以及"伦理符号研究方法应当如何。本文以约翰·菲利斯《自然律自然权利》为基础,认为对中心意义寻求是伦理符号行为,并讨论了这一行为在不同领域中,如摄影研究中面相。在两个方面,这一讨论都是富有成果:其一,它进一步地说明了对中心意义进行伦理符号研究哲学益处;第二,自然律现实认为基本善和共同善本身是值得孜孜以求,而对摄影和相机伦理符号研究为新自然律理论主张提供了经验性、三边论据。

  • 标签: 伦理符号学 自然律 中心意义 相机 共同善
  • 简介:从理论上讲,立足电影经验及其符号事实电影符号早就应该突破既有的研究范式。电影符号既不是某种符号学理论在电影领域演绎,也不必受制于专业化电影,而是一种分析符号实践、意义生产并进而探究人类如何经由艺术实现对媒介审美占有的人文学科。本文依据媒介发展艺术发展动态相关性,对电影影像拓展人类符号实践边界,作用于审视符号意义机制和电影艺术本质作出分析。这也是电影符号发展新研究范式,提出新理论命题起点。

  • 标签: 电影符号学 媒介 艺术 影像
  • 简介:2016年10月15日至16日,“2016古文字音韵研究工作坊”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古文字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成蹊大学(东京)等高校和科研单位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此次会议,共提交论文25篇。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郑伟教授代表承办方主持了开幕式,郑张尚芳、冯蒸、黄人二、潘悟云四位教授先后作了主题报告。

  • 标签: 音韵学研究 古文字学 工作坊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正>1987年到1988年,我们曾经打算编一部《应用语言导论》。我们设想,这个应用语言应该是应用语言学学,讲语言同各有关学科接触部共性和个性。我们谈应用语言是广义,大致有四个方面:一语言教学,二语言同自然科学,三语言同社会,包括语言修养,四语言计划。而且我们中国内容要比较多。我们到上海、哈尔滨、广州跟同行讨论,还在广州开

  • 标签: 神经语言学 跨学科 应用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语言应用研究 文学作品语言
  • 简介:作者:李玮书名:新闻符号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ISBN:9787561482148DOI:10.13760/b.cnki.sam.2015.01.01621世纪以来,全球跨学科融合趋势不断映射到各领域研究实践中。近年来,符号研究在本土升温自不例外,它既离不开新闻传播产制符号实际生态,也离不开各类符号流动并嵌入我们社会生活日常体认,新闻传播符号勾连已然成为令人瞩目的媒介文化景观。

  • 标签: 符号学研究 媒介文化 常体 新闻文本 学科融合 新闻传播教育
  • 简介:新近出版《符号诸领域》,标志着符号学理论应用新拓展,也彰显出描述性、分析性、建设性符号在今天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2008年,四川大学符号一传媒研究所创立,在著名符号学家赵毅衡教授主持下,西部符号学派逐渐在这片广阔沃土上兴盛起来。几年来,

  • 标签: 符号学理论 应用 主编 2008年 四川大学
  • 简介:物符号置身语境,是由文学作品数个符号系统共同构筑符号意义空间,这些意义空间相互缠绕,是一个意义拓扑空间,这个空间就是中国古典诗学中“意境”。置身意义空间中物符号,实现表意功能必须由接收者完成。接收者能力元语言决定了他处于意义空间中哪一个角落,处于不同意义角落中读者在同一文作品中会理解到不同意义,感受到不同意境,所以意境又是由读者构筑意义空间,作者和作品只提供一种可能。

  • 标签: 意境 物符号 拓扑空间 意义
  • 简介:在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1997年版学科目录中,“语言”不是一级学科,而只是“中国语言文学”这个一级学科下属二级学科。这种情况既不合学科分类学理和逻辑,也不能适应近年来语言(包括对外汉语教学)蓬勃发展现状,而且使语言今后发展受到种种限制。

  • 标签: 学科目录 语言学 地位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 二级学科 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