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Williams生活技能训练对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父母应对方式的效果。方法2017年3—12月,便利选取于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病房住院就诊的73例SLE患儿的父母73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n=37)和对照组(n=36)。患儿住院期间,对照组给予患儿父母SLE一般知识 、用药知识、日常照护及注意事项等健康教育,随时解答患儿父母提出的问题。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Williams生活技能训练(WLST),共4次;患儿出院后每周通过微信或电话进行随访。在干预前、出院前、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价两组应对方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父母的积极应对分量表得分、消极应对分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个时点,干预组的积极应对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分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Williams生活技能训练能够增强SLE患儿父母的积极应对,减弱其消极应对,有效改善其应对方式。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儿童 父母 Williams生活技能训练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照顾者思维导图干预模式对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在武汉市第七医院接受治疗的骨折患者109例和其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54例和试验组55例。常规组患者照顾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照顾者给予思维导图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照顾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照顾者干预3个月后对相关知识的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试验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试验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思维导图干预模式应用于骨折患者照顾者中,可提高骨折患者照顾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从而提升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能力。

  • 标签: 照顾者 思维导图干预模式 骨折 髋关节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认知行为干预用于肺癌化疗患者照顾者中对照顾者负担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浙江大学舟山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化疗的肺癌患者主要照顾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观察组75例。对照组采取健康宣教,观察组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照顾者照顾负担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个人负担评分(24.86±1.02)分、责任负担担评(7.02±1.12)分、照顾者负担量表评分(ZBI)总分(38.98±2.03)分,对照组分别为(28.99±1.98)分、(8.87±1.86)分、(45.22±3.47)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98、5.329、6.103,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4.23±2.54)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7.04±3.26)分,对照组分别为(52.98±4.93)分、(58.97±4.96)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98、7.810,均P<0.05)。观察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精神健康、生活质量评分总分分别为(42.97±3.21)分、(24.12±2.23)分、(45.76±2.76)分、(51.54±2.88)分、(171.67±9.76)分,对照组分别为(32.54±1.65)分、(12.51±1.13)分、(32.31±1.46)分、(40.24±1.25)分、(134.65±4.08)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29、12.818、13.027、12.387、14.028,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应用在肺癌化疗患者主要照顾者中能够减轻负性情绪,提升照顾者生活质量,减轻照顾负担。

  • 标签: 肺肿瘤 药物疗法,联合 家庭托儿及病人照管 认知疗法 行为 患病代价 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某省部分三甲医院护理人员职业生活质量与抑郁倾向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省部分三甲医院242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护士职业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护理人员职业生活质量现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测定护理人员的抑郁状态,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护理人员职业生活质量总分为(156.86±26.60)分,其中家庭工作平衡(24.60±4.73)分、工作环境(77.30±14.78)分、工作量(36.34±6.11)分、社会环境(18.62±4.21)分;护理人员抑郁倾向总分为(43.76±9.50)分,抑郁倾向发生率为64.46%(156/242),中、重度抑郁倾向发生率分别为23.55%(57/242)、10.74%(26/242);职业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与抑郁倾向总分均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职业生活质量总分高是护理人员抑郁倾向的保护因素(P<0.001)。结论护理人员职业生活质量与抑郁倾向相关,且职业生活质量高者不易产生抑郁倾向。

  • 标签: 护理人员 生活质量 抑郁倾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干预。评价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与肿瘤坏死因子α(TFN-α)。记录普适性生活质量量表36项(SF-36)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6、IL-8、TFN-α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可使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同时大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协同护理 炎症因子 白细胞介素 溃疡性结肠炎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经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胸壁港)及经上臂静脉植入输液港(上臂港)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市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乳腺科的342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比较置入不同中心静脉通路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更多自费(10.2%)或新农合(16.2%)患者选择PICC作为化疗通路,且PICC患者带管时间[66(44,113)d]较胸壁港[130(68.5,325.5)d]和上臂港[184(65,323)d]更短(P<0.001)。更多靶向治疗患者选择上臂港(49.5%)或胸壁港(48.4%)作为治疗通路(P=0.002)。PICC患者的生理机能[75(65,80)分]、生理职能[0(0,0)分]、社会功能[44.4(33.3,66.7)分]、情感职能[0(0,66.7)分]以及生理健康[216(192,241)分]、心理健康[211.7(190.4,256.9)分]得分较胸壁港[分别为85(75,90)分、25(0,100)分、77.8(55.6,100)分、100(0,100)分、256(191,314)分、306.9(211.9,359.8)分]和上臂港[分别为80(75,90)分、50(0,100)分、88.9(55.6,100)分、100(0,100)分、277(199,356)分、319.8(235.8,360.9)分]更差(P均<0.05),PICC患者一般健康状况得分[57(50,72)分]低于上臂港[72(50,85)分,P<0.05]。结论使用PICC化疗的患者生活质量低于使用输液港化疗的患者,而不同部位置入输液港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不大。输液港是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优选通路。

  • 标签: 乳腺癌 药物疗法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配偶护理干预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心理状态、身体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行肾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25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配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身体应激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且其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与干预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常规组血压及心率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肾移植手术患者采用配偶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同时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过度身体应激,对促进其恢复具有良好效果。

  • 标签: 配偶护理 肾移植术 心理状态 身体应激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3日至2018年12月7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中晚期肝癌患者168例,按照乱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延续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95.23%)优于对照组(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对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以及预后,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干预 中晚期肝癌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康复群组管理改善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和生活技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康复群组管理。两组干预时间为5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周后、2周后、3周后、4周后、5周后,采用社会功能量表和生活技能量表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技能予以评定。结果观察组自干预1周后、对照组自干预2周后的社会功能和生活技能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干预1周后、2周后、3周后、4周后和5周后的社会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康复群组管理,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生活技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群组管理 社会功能 生活技能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法制订护工分级服务标准内容,为护工的服务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8年6月实施ADL量表制定护工不同分级服务标准。以实施开始时间分组,将2017年6月—2018年5月作为实施前组,2018年6月—2019年5月作为实施后组。采用自制电子满意度调查问卷,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患者家属、护士长、护士对护工工作质量满意度、护工对工作满意度和护工的流失率。结果实施后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护工工作的总满意度评分中位数从21分下降至14分,护工人员流失率由59.6%下降至2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ADL评定护工分级服务标准,能提高护工工作的质量与满意度,降低流失率,值得在护工护理管理中推广。

  • 标签: 护工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 服务标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疾病认知护理对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入住该院进行治疗的青光眼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疾病认知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不同时间段遵医行为、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DS、SAS等情绪状态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研究组患者各项尊医行为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经回访调查发现,两组患者各项尊医行为比例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患者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社会、躯体、角色、认知等指标的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总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光眼患者实施疾病认知护理,可使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得到有效改善,促进患者遵医行为的自觉性,提升治疗的依从性,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存在重要意义。

  • 标签: 疾病认知护理 青光眼患者 生活质量 焦虑抑郁情绪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血液透析并发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并就其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行血液透析并发冠心病患者PCI术患者90例,采用调查表对患者疾病资料和人口学资料进行调查,采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SF-36)调查生活质量,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影响血液透析并发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和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选取的90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发生率为28.89%。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冠心病类型及术后吸烟为影响血液透析并发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均会影响血液透析并发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确主要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促进预后康复。

  • 标签: 血液透析 冠心病 PCI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感、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于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与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技能评分、内心活动评分)、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12 h、1 d、3 d、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量表(GQOLI-74)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技能、内心活动评分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但对照组下降幅度小于观察组,两组的组间(F=13.826,P<0.05)、不同时点(F=10.537,P<0.05)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F=20.863,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维度GQOLI-74评分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增强患者术后自我效能、缓解疼痛,有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干预 骨科手术 自我效能感 疼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赋权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与生活质量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随机抽样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并采用赋权量表(PPES)和健康调查简表(MOS)进行研究调查,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健康赋权认知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健康赋权认知总分为(40.18±5.73)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中信息维度评分最高,决策维度得分最低;生活质量总分为(97.78±11.02)分,处于中低水平,其中精神健康维度得分最高,情感职能维度得分最低;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健康赋权认知与其生活质量总分及其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赋权认知处于低水平状态,而生活质量水平也较低,两者具有正相关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健康赋权认知的同时,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 标签: 冠心病 健康赋权认知 生活质量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动管理联合吞糊试验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浙江衢化医院康复科和衢州市第三医院康复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护理干预)和观察组(给予行动管理联合吞糊试验护理干预),每组49例。记录干预前后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进食行为、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6,P=0.675),干预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有所改善(χ2=20.350、5.518,P<0.001,P=0.033),其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04%比14.29%,χ2=14.150,P<0.001)。干预前两组自主进食时间及实际进食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88、0.179,P=0.851、0.858),干预后两组自主进食时间及实际进食比例均有所改善(t=-21.072、-2.787、-25.823、-3.865,均P<0.001或P=0.006),其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t=-7.742、2.278,P<0.001,P=0.025)。干预前两组心理功能、身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17、-0.904、0.714、-0.113,P=0.475、0.368、0.477、0.910),干预后两组心理功能、身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均有所改善(t=-23.352、-12.203、-22.630、-14.022、-2.770、-4.122、-12.203、-4.257,均P<0.001、0.07),其中观察组心理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11.465、7.802、128.136、7.505,均P<0.001)。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2.04%比14.29%,χ2=4.900,P=0.027)。结论行动管理联合吞糊试验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患者进食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吞咽障碍 脑卒中 护理 进食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患者接受环孢素A(CsA)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并分析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初次治疗、仅使用CsA的NSAA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2年后分别填写SF-36量表,与正常中国人模型(常模)比较;并调查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付费方式、依从性、治疗前一般健康状况及治疗2年后的疗效,分析其与生活质量改善的关系。结果共52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其中男性27例(51.9%),女性25例(48.1%),中位年龄48(21~85)岁。CsA治疗2年,完全治疗反应(CR)15例(28.8%),部分治疗反应(PR)25例(48.1%),无治疗反应(NR)12例(23.1%),治疗总有效率(CR+PR)76.9%。患者治疗前SF-36量表躯体和心理健康得分差于常模(P值均<0.05)。治疗后,躯体方面及总体生活质量虽仍然低于常模(P值均<0.05),但心理健康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精力(VT)、精神健康(MH)得分高于常模[VT:(58.8±20.1)分对(52.3±20.9)分,P=0.023;MH:(65.9±17.6)分对(59.7±22.9)分,P=0.014]。不同社会背景与生活质量改善均无显著相关性。起病时体能状况评分(ECOG评分)较低者生活质量改善更大。CsA治疗有效者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NSAA患者生活质量低于常人,CsA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心理健康情况。不同社会背景的患者均可从治疗中获益,而起病较重者获益更大。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环孢素A SF-36量表 生活质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我效能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该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效能干预。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D总分、焦虑及抑郁分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自我效能干预,改善其心功能及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自我效能干预 慢性心力衰竭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比较原位回肠新膀胱(IONB)与回肠膀胱术(IC)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从2005年1月至2018年4月,采用国际公认生命质量量表对IONB与IC患者进行术后生命质量比较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2篇对照研究,共1207例患者,涉及5种量表:特异性量表(FACT-BL、EORTC QLQ-C30、EORTC QLQ-BLM30、BCI),通用性量表(SF-36)。Meta分析结果显示:IONB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优于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27,95%CI:0.13~0.41,P=0.0002)。进一步比较膀胱癌特异性量表维度评分,FACT-BL量表:IONB躯体功能(P=0.0007)及功能状况(P=0.04)方面优于IC,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状况以及膀胱癌特异性模块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ORTC QLQ-BLM30量表:IONB与IC在未来期望,身体形象,腹胀三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CI量表:在泌尿功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IC优于IONB,二者在泌尿烦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癌症特异性量表维度评分,EORTC QLQ-C30量表:认知功能方面IONB优于IC(P=0.03),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四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用性量表SF-36:生理功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IONB优于IC,但一般健康状况、躯体角色、情感角色、肌体疼痛、心理健康、精力状态、社会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ONB并不优于IC。结论根据非随机对照证据,膀胱癌根治性全切行IONB较IC术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有一定优势。

  • 标签: 膀胱切除术 尿流改道术 生活质量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预防性服务和生活方式调整相结合的综合干预对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效果。方法2015年通过典型抽样方法选取浙江省桐乡市的河山镇、龙翔街道、梧桐街道和凤鸣街道等4个乡镇(街道),以整群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其分配至干预组(河山镇和龙翔街道)和对照组(梧桐街道和凤鸣街道),在各乡镇(街道)50~74岁人群中招募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10%的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其中干预组1 823例,对照组1 883例。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年的临床预防性服务和生活方式调整相结合的综合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慢病管理。干预完成后进行终末问卷调查并收集健康体检资料,以死亡、冠心病急性事件和脑卒中发病情况为主要结局,以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和行为、临床预防性服务利用情况、体格变化、血脂指标和10年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为次要结局,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年龄分别为(68.76±3.75)和(67.90±4.56)岁。经过1年干预,干预组的死亡率、冠心病急性事件发生率和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1.65%(30例)、0.27%(5例)和2.69%(49例),与对照组[分别为1.33%(25例)、0.32%(6例)和2.07%(39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自我评估家庭收入水平和服用降压药情况等因素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体重指数和舒张压分别下降0.33 kg/m2和1.49 mmHg(1 mmHg=0.133 kPa);阿司匹林知晓率、他汀类知晓率、每天吃蔬菜比例、盐、油摄入量知晓率分别升高26.22%、29.56%、4.76%、10.80%、15.17%(P<0.05)。结论经过1年的综合干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主要结局指标尚未有变化,次要结局指标体重指数、舒张压有所下降,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所提高。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生活方式 综合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卒中后情感淡漠发生率的动态变化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满足研究标准的106例急性小卒中(NIHSS≤3分)患者为研究组,10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淡漠评估量表(apathy evaluation scale,clinician version,AES-C)评估卒中后淡漠程度,分为小卒中后淡漠(minor post-stroke apathy mPSA)组与非卒中后淡漠(non post-stroke apathy NPSA)组,于发病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进行随访,进行AES-C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改良Rankin Scale量表(mRS)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分析小卒中后淡漠的发生率及其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比较mPSA组与NPSA组相关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中淡漠的发生率(35.1%)明显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SA组MRS评分在卒中后1个月[(1.06±0.86)分]、3个月[(1.18±0.97)分]、6个月[(1.09±0.85)分]、9个月[(1.11±0.71)分]、12个月[(1.11±0.72)分],与NPSA组1个月[(1.00±0.89)分],3个月[(0.95±0.83)分]、6个月[(0.97±0.87)分]、9个月[(1.00±0.80)分]、12个月[(1.03±0.79)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SA组MBI评分在卒中后1个月[(92.42±5.75)分]、3个月[(91.32±5.81)分]、6个月[(91.71±5.14)分]、9个月[(91.67±4.78)分]、12个月[(91.14±5.01)分],与NPSA组1个月[(91.97±5.79)分]、3个月[(92.42±5.64)分]、6个月[(92.29±5.67)分]、9个月[(92.07±5.46)分]、12个月[(92.12±5.35)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SA组SS-QOL评分在卒中后1个月[(135.09±26.88)分]、3个月[(132.71±24.91)分]、6个月[(134.31±26.63)分]、9个月[(135.89±24.86)分]、12个月[(138.77±27.83)分],低于NPSA组1个月[(183.79±24.80)分]、3个月[(183.77±24.18)分]、6个月[(181.80±26.62)分]、9个月[(179.86±28.92)分]、12个月[(179.98±29.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随访时间点mPSA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卒中后情感淡漠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在发病后12个月仍保持较高水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小卒中 小卒中后淡漠 发生率 动态变化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