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辅助化疗除了可以缩小乳腺肿瘤病灶,进而减少外科手术切除范围外,部分患者还可通过新辅助化疗达到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灶的pCR。对于这部分降期和pCR的乳腺癌患者,经过新辅助化疗后,如何更加合理的选择外科手术方式是临床医师常常面对的难题。因此,笔者回顾性分析新辅助化疗相应的临床研究,就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手术方式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化学疗法,辅助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为样本,了解其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培训需求、供给意愿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并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为城市的中医药特色服务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5—7月,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中医医院Y为中心,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周边9家养老机构的134名养老护理员为研究对象,了解养老护理员的基本情况及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程度、培训需求程度及供给意愿,分析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研134名养老护理员,37.3%(50/134)不了解中医药特色服务,71.6%(96/134)需要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χ2检验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对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认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512~28.057,均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425、10.569、13.088,均P<0.05)。在培训需求上,随日节律调整起居(3.82 ± 0.67)分,食物的分类、特性、功效(3.38 ± 0.73)分,常用防治疾病的中药、中成药等(3.23 ± 0.84)分,情志与健康的关系(3.32 ± 0.65)分,运动保健法(3.47 ± 0.58)分,穴位按摩(3.50 ± 0.72)得分较高;而在供给意愿上,中医适宜技术中的拔罐(3.31 ± 0.79)分得分最高,其他项目得分较高的情况与培训需求相似。结论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认知程度有待提高,应加强重点项目如起居养生、饮食调护、穴位按摩、运动保健等在养老机构的培训和推广运用,加大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并提高其中医医养结合服务的参与率。

  • 标签: 养老护理员 中医药特色服务 培训需求 供给意愿
  • 简介:摘要目的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为样本,了解其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培训需求、供给意愿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并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为城市的中医药特色服务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5—7月,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中医医院Y为中心,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周边9家养老机构的134名养老护理员为研究对象,了解养老护理员的基本情况及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程度、培训需求程度及供给意愿,分析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研134名养老护理员,37.3%(50/134)不了解中医药特色服务,71.6%(96/134)需要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χ2检验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对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认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512~28.057,均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425、10.569、13.088,均P<0.05)。在培训需求上,随日节律调整起居(3.82 ± 0.67)分,食物的分类、特性、功效(3.38 ± 0.73)分,常用防治疾病的中药、中成药等(3.23 ± 0.84)分,情志与健康的关系(3.32 ± 0.65)分,运动保健法(3.47 ± 0.58)分,穴位按摩(3.50 ± 0.72)得分较高;而在供给意愿上,中医适宜技术中的拔罐(3.31 ± 0.79)分得分最高,其他项目得分较高的情况与培训需求相似。结论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认知程度有待提高,应加强重点项目如起居养生、饮食调护、穴位按摩、运动保健等在养老机构的培训和推广运用,加大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并提高其中医医养结合服务的参与率。

  • 标签: 养老护理员 中医药特色服务 培训需求 供给意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浙江省养老院中老年人群痴呆和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5—11月在浙江省12个地级市的4个社区养老院进行横断面调查,最终纳入908例老年人;采用标准人口直接法(2018年浙江省第6次人口普查)计算年龄和性别标准化的调整患病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痴呆与MCI的相关因素。结果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aD)和MCI的粗患病率分别为42.4%(385/908)、22.0%(200/908)、1.9%(17/908)和21.6%(196/908),经年龄、性别调整后,痴呆、AD、VaD和MCI患病率分别为40.6%、20.8%、1.6%和19.4%,明显高于普通社区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较低的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与痴呆和MCI的患病有关,其中痴呆的相关因素包括文盲、中等家庭收入;MCI包括年龄(80~84岁、85~89岁)、受教育水平。结论养老院中老年人群痴呆和MCI患病率较高,应给予关注,同时可通过改变如生活习惯等可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对老年痴呆和MCI患者进行综合防治。

  • 标签: 痴呆 认知障碍 患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遴选并提取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决策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检索中国指南网、国际指南图书馆、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美国指南网、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UpToDate、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护理文献累积索引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关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管理及决策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推荐实践、最佳临床实践信息册以及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5月1日。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证据13篇,包括指南6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6篇,共总结15条最佳证据,包括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选择性再次剖宫产人群、选择性再次剖宫产人群/子宫破裂影响因素、分娩方式管理、分娩决策工具4个方面。结论建议临床应用证据时,应根据所在医疗机构的资源、医务人员应用证据的促进和阻碍因素、临床医生的合理判断、产妇提供的临床数据、产妇及家属意愿等进行证据选择。且由于最佳证据随时间推移不断更新,应用者还需持续更新证据,最终以科学的方法解决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决策的问题,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剖宫产术 产妇 再次妊娠 决策 分娩方式 循证护理学
  • 简介:摘要目前常用的近视矫正方式有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以及屈光手术三种。框架眼镜安全廉价,可作为中低度近视且无屈光参差患者的首选,而高度近视或屈光参差近视患者配戴角膜接触镜(包括角膜塑形镜、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软性角膜接触镜等)更易获得良好的双眼视功能。在减少屈光参差对近视者双眼视功能损害方面,屈光手术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76-80)

  • 标签: 近视 双眼视功能 近视矫正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常见危重症,而脓毒症是AKI发生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脓毒症急性肾损伤(sepsis-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SA-AKI)患者往往起病急骤且预后不良,由于目前尚缺乏有力的诊断工具,导致临床上对SA-AKI的干预往往具有滞后性,因此对SA-AKI风险的认识和损伤严重程度的早期识别,以及适时开始支持性治疗,仍然是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目前已有数百种新型生物学标记物及诊断工具出现,用于AKI的早期识别及预后判断。本研究就SA-AKI相关生物学标记物及诊断分层工具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SA-AKI的认识。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脓毒症 儿童 生物学标记物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义乌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输血方式分为自体输血组与异体输血组,每组30例。自体输血组采用自体贮存式输血方案,异体输血组采用异体输血方案。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异体输血量和自体输血量、术前和术后3 d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和凝血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自体输血组术后出血量为(9 897.42±215.37)mL,少于异体输血组的(23 081.87±546.23)mL(t=122.990,P<0.05);自体输血组异体输血量(954.32±143.42)mL,少于异体输血组的(10 474.18±376.87)mL(t=129.310,P<0.05);自体输血组术后3 d血红蛋白(106.32±12.19)g/L、红细胞比容(0.39±0.19),均高于异体输血组[(86.18±3.25)g/L和(0.34±0.14)](t=8.744、11.633,均P<0.05);自体输血组术后3 d D-二聚体[(5.45±1.29)mg/L]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13.42±2.41)mg/L]均低于异体输血组[(8.56±1.47)mg/L和(21.30±3.64)mg/L](t=8.710、9.887,均P<0.05)。自体输血组并发症发生率[6.67%(2/30)]低于异体输血组[36.67%(11/30)](χ2=7.954,P<0.05)。结论自体输血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效果较好,且可降低输血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剖宫产术 前置胎盘 输血,自体 组织相容性 手术后出血 血红蛋白类 红细胞比容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乳腺癌术后应用持续中心负压吸引与一次性负压吸引球吸引两种方式的引流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台山市人民医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术中保留胸肌,均为女性。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7.95±3.75)岁,观察组患者年龄(45.21±4.19)岁。对照组患者术后接中心负压引流;观察组患者术后接一次性负压球进行持续中心负压引流,弹性绷带包扎24 h后拆除绷带。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出血、皮下积液、皮瓣血运不良)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2/40)比20.0%(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2);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时间[(6.05±0.49)d比(10.56±1.62)d]、换药次数[(6.95±0.83)次比(9.69±1.78)次]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采用一次性负压吸引球吸引配合弹性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可达到良好的引流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治愈时间,整体效果更优异,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术后 引流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腹膜透析(腹透)置管、经皮穿刺置管和常规手术置管3种手术方式在腹透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3日至2020年2月14日宁波市镇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终末期肾脏病行腹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分为腹腔镜下置管组(23例)、经皮穿刺置管组(29例)和常规手术置管组(35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腹腔出血、腹直肌出血、切口疼痛、渗漏、导管移位、腹膜炎)和远期并发症(导管移位、腹膜炎、疝气、胸腹瘘、腹透管阻塞)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常规手术置管组比较,腹腔镜下置管组和经皮穿刺置管组手术时间均明显缩短(min:32.5±12.3、28.9±11.8比61.3±15.4,均P<0.05),术后腹腔镜下置管组和经皮穿刺置管组住院时间均有缩短趋势(d:9.8±3.4、9.2±2.6比10.7±3.2),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置管组和经皮穿刺置管组近期并发症中腹腔出血、腹直肌出血、切口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置管组〔腹腔出血发生率:4.3%(1/23)、3.4%(1/29)比22.9%(8/35),腹直肌出血发生率:4.3%(1/23)、3.4%(1/29)比22.9%(8/35),切口疼痛发生率:8.7%(2/23)、10.3%(3/29)比42.9%(15/35),均P<0.01〕,而腹腔镜下置管组与经皮穿刺置管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下置管组导管移位发生率均较经皮穿刺置管组和常规手术置管组明显降低〔4.3%(1/23)比27.6%(8/29)、31.4%(11/35),均P<0.05〕。远期并发症中腹腔镜下置管组导管移位发生率较经皮穿刺置管组和常规手术置管组明显降低〔4.3%(1/23)比24.1%(7/29)、31.4%(11/35),均P<0.05〕,但常规手术置管组与经皮穿刺置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下置管组疝气发生率明显高于经皮穿刺置管组和常规手术置管组〔21.7%(5/23)比3.4%(1/29)、2.8%(1/35),均P<0.05〕,且均为脐疝;但常规手术置管组与经皮穿刺置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传统的常规手术置管方法,经皮穿刺置管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势,但仍无法降低导管移位的发生率;腹腔镜下腹透置管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导管移位率低等优势,却增加了脐疝发生的风险。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腔镜 腹膜透析置管 经皮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超声、放射性核素显像、CT三种影像学检查在儿童梅克尔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MD)术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普外胸外科住院疑似MD的139例患儿术前影像学资料,根据主要临床表现将病例分为便血组(69例)和非便血组(70例),分别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在两组病例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探寻疑似MD患儿的诊断路径。结果(1)139例中经手术及术后病理确诊MD 122例。术前行超声检查121例,确诊MD 56例;行放射性核素显像66例,阳性46例;行CT检查116例,确诊MD 21例。(2)便血组超声诊断MD灵敏度78.2%(43/55),特异度88.9%(8/9),准确率79.7%(51/64);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MD灵敏度81.4%(35/43),特异度50%(4/8),准确率76.5%(39/51);CT诊断MD灵敏度28.6%(14/49),特异度100%(8/8),准确率38.6%(22/57)。非便血组超声诊断MD灵敏度22.5%(11/49),特异度87.5%(7/8),准确率31.6%(18/57);放射性核素诊断MD灵敏度44.4%(4/9),特异度50%(3/6),准确率46.7%(7/15);CT诊断MD灵敏度12.1%(7/58),特异度100%(1/1),准确率13.6%(8/59)。(3)三种检查方法对便血组的诊断灵敏度均高于非便血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便血的患儿建议行超声及放射性核素显像联合应用以提高MD诊断率;若无便血,患儿仅以腹痛、呕吐等症状来就诊,建议行CT平扫或增强检查,有助于发现并发症及改善预后。

  • 标签: 儿童 梅克尔憩室 诊断 超声 放射性核素显像 CT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两种不同授精方式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生殖中心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采用IVF或ICSI治疗的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授精方式分为IVF组(299例)和ICSI组(2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受精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ICSI组和IVF组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CSI组原发性不孕患者比例较IVF组高[79.5%(186/234)比39.8%(119/299),P<0.001]。按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分层分析后,原发性不孕患者中,ICSI组2PN卵裂率[91.2%(1339/1468)]高于IVF组[87.8%(1646/1844),P=0.062],两组患者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CSI组临床妊娠率[39.8%(74/186)]及活产率[33.3%(62/186)]均略高于IVF组[37.8%(45/119),31.1%(37/11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继发性不孕患者中,两组间2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CSI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IVF组[20.8%(10/48)比49.4%(89/180),P<0.001],活产率也显著低于IVF组[18.8%(9/48)比40.0%(72/180),P=0.006]。logistics回归显示,校正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基础卵泡刺激素及获卵数等可能影响活产的指标后,原发性不孕患者中不同授精方式有相似的活产率(OR=1.178,95% CI=0.686~2.202),继发性不孕患者中ICSI组活产率显著低于IVF组(OR=0.408,95% CI=0.180~0.924)。结论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ICSI并不能显著改善受精情况、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尤其在继发性不孕患者中,IVF患者妊娠结局显著优于ICSI患者,此类患者行辅助生殖治疗时应首选常规IVF授精。

  • 标签: 受精,体外 单精子注射,细胞质内 不孕 妊娠率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常见危重症,而脓毒症是AKI发生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脓毒症急性肾损伤(sepsis-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SA-AKI)患者往往起病急骤且预后不良,由于目前尚缺乏有力的诊断工具,导致临床上对SA-AKI的干预往往具有滞后性,因此对SA-AKI风险的认识和损伤严重程度的早期识别,以及适时开始支持性治疗,仍然是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目前已有数百种新型生物学标记物及诊断工具出现,用于AKI的早期识别及预后判断。本研究就SA-AKI相关生物学标记物及诊断分层工具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SA-AKI的认识。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脓毒症 儿童 生物学标记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方式。方法将300例拟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6组,每组使用不同的镇痛方案。记录术后第2、4、8和12小时的VAS评分、术后血压、CRP、IL-6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率为66.22%。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各组患者的动态VAS评分逐渐降低,其中B组和C组在术后第2小时和第4小时低于A组(P<0.05)。D、E和F组在术后各时间点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小时和12小时B组比D组和C组比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与F组相比在术后第12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间CRP和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镇痛泵的患者术后头晕、恶心和延迟出院人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联合术后帕瑞昔布钠静脉滴注是一种较好的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方案。

  • 标签: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门诊外科手术 多模式镇痛 罗哌卡因 镇痛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睑板腺囊肿行改良手术的患儿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睑板腺囊肿患儿80例,随机分成传统组与改良组,各40例。传统组采用经病灶处睑板腺囊肿切刮手术,改良组在传统组基础上采取睑板腺囊肿刮除联合术中病灶及结膜下注射甲泼尼松龙,治疗过程中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复发率、治愈率,以及肿胀、感染情况。结果治疗及护理后,改良组患儿切口愈合时间短于传统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传统组无肿胀发生优于传统组,感染情况优于传统组复发率低于传统组,治愈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睑板腺囊肿改良手术方式同传统手术方式相比,伤口愈合更快、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与肿胀发生率均有降低,未出现明显的手术并发症。

  • 标签: 改良手术 睑板腺囊肿 儿童
  • 简介:摘要计算机网络管理是借助科学技术来对于网络上的庞杂的信息资源进行全流程的监控。如今计算机网络管理规模逐渐增大,异构性逐渐增高,复杂程度也在逐渐加深。在网络出现先进科技,以及网络发展的进程中,网络的管理工作也随之变得更加繁杂。因此,为了完全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价值,我们应该及时掌握能够适应现在网络发展现状的计算机管理技术。本文就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式展开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谱系教学方式在皮肤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选择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3级和2014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00名本科生,2016级硕士研究生124名和博士研究生5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皮肤病学谱系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学后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了解本科生和研究生(以下统称学生)在皮肤病学课堂学习和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传统教学方式和谱系教学方式下皮肤病学的教学效果,收集学生对于实施谱系教学方式的建议。结果62.0%(170/274)的学生认为皮肤病学的病种繁多而授课时所讲解的病种少,进入临床面对多变的皮疹时诊断困难。69.3%(190/274)的学生不了解皮肤病谱系现象。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学生认为通过谱系教学方式对皮肤病学知识点的记忆效率较高[(4.89±1.84)比(6.75±1.75),P<0.01]、对知识点的理解力较好[(5.19±1.99)比(6.96±1.76),P<0.01]、对临床诊疗的帮助较大[(5.21±1.99)比(6.89±1.88),P<0.01]。同时,76.3%(209/274)的学生认为谱系教学方式有助于记忆知识点,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掌握更多病种。结论采用谱系教学方式能够提高皮肤病学的教学效果。

  • 标签: 皮肤病学 疾病谱系 教学方式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减重代谢外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全世界减重代谢外科医师的不断验证与改进,减重手术现已被认定为治疗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的"金标准"。减重代谢外科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经典手术方式。同时,新的减重手术方式不断出现,其中基于袖状胃切除术的附加手术成为研究热点。减重代谢外科医师应在临床应用各种新减重手术方式的过程中,客观准确、实事求是,通过批判吸收不断前行。笔者探讨减重代谢外科新手术方式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 标签: 肥胖症 减重代谢外科 代谢性疾病 减重手术 学科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持续两周的培训课程中,不同反馈方式对腹腔镜模拟培训学习者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技能培训中心参加腹腔镜模拟培训的98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Group 1(32人):训练过程中只观看视频教程,不接受指导教师反馈;Group 2(33人):训练过程中可全程观看视频教程,训练过程中指导教师随时进行反馈(即时性反馈);Group 3(33人):训练过程中可全程观看视频教程,每个项目训练结束后接受指导教师总结性反馈。比较培训前、后各组考核操作时间和考核评分的差异,以及培训后各组之间考核操作时间和考核评分的差异。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三组培训后的考核评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考核操作时间均短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考核操作时间Group 3高于其他两组(P<0.05);考核评分,Group 3高于其他两组(P<0.05);但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训练周期结束后所花费的训练时长及重复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oup 3达到合格水平所花费的训练时长及重复次数小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模拟培训中,总结性反馈相较于其他两组能够很大程度上加快学习速度,提高训练效率。

  • 标签: 腹腔镜模拟培训 总结性反馈 反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