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越南海争端始于1975年,近年来随着全球及亚太格局改变,中越南海争端愈演愈烈。出于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日本积极插手中越南海争端,对局势发展起到了不容小视作用。本文从日本介入手段、介入意图以及造成影响三个方面,分析冷战后中越南海博弈日本因素。

  • 标签: 南海争端 日本因素 1975年 亚太格局 冷战后
  • 简介:在中国媒体,以色列形象基本是正面、积极、有活力,主题多是以色列经济、历史、文化、科技、宗教、以合作等,展示出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浓厚、宗教魅力迷人、民族性格坚韧、科技创新能力强以色列;在美国媒体,以色列形象基本是负面、消极、挣扎,主题多是以色列内部政治斗争、社会分裂、民族歧视、巴以冲突、对外关系恶化等,展示出一个政治极化、社会分裂、民族割裂、国际处境孤立以色列。中美媒体报道倾向既与本国民意、政策相关,亦有与民意、政策脱节之处,往往是盲人摸象,甚至以观点筛选事实。

  • 标签: 巴以问题 中国外交 美国外交 以色列
  • 简介: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起着十分重要作用,但其弊端往往被忽视。具体地说,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和政府决策可能导致腐败、巨大不平等、政府效率低下和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等。为规范利益集团活动和抑制其弊端,美国政府制定了有关法律,但收效甚微。从本质上看,利益集团弊端体现了美国政治制度弊端,它是不可克服

  • 标签: 美国政治 利益集团 弊端 管制
  • 简介:冷战结束后,美国为达到其全球霸权、确保21世纪仍为“美国世纪”战略目标,正围绕着以下六对矛盾对其全球战略予以调整:孤立主义与全球主义、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地缘政治与经济安全、军事实力与外交手段、欧日盟国与新兴市场、一家独霸与多极格局。实践证明,美国独霸天下企图既力不从心,又不得人心。

  • 标签: 中的六大 全球战略调整 六大矛盾
  • 简介:作为主管外交职能部门,美国国务院是美国“塑造亚太”主要实施和协调者。在所谓“塑造亚太”方面,美国国务院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负责公共外交公共事务局、负责网络外交e外交办公室、提倡宗教自由国际宗教自由办公室、以推广美式“普世价值”为己任民主、人权和劳工事务局等。后两个部门每年都要分别发布《年度国际宗教自由报告》和《年度国别人权报告》,对包括亚太国家在内各国宗教自由、人权等状况加以评判,以配合美国对亚太塑造。美国亚太塑造策略实质是以宗教和人权为借口,推销其民主价值观,以在亚太地区建立更多亲关政权。对此,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塑造亚太 国际宗教自由报告 国别人权报告
  • 简介: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现代化作用国际关系学院国政系张焱宇冷战后,与世界性经济衰退形成鲜明对照是,东亚“新月地带”①经济一直保持自70年代以来高速发展势头,年平均增长率仍达6—8%。这些国家和地区同属儒家文化辐射圈事实,不能不令学者们重新审视统治西...

  • 标签: 儒家文化 新加坡 现代化建设 儒家价值观 李光耀 公积金制度
  • 简介:跨文化商务交际是跨文化交际学范畴一个新研究领域。在跨文化商务交际,因语用失误导致交际不适、交际中断和交际冲突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商务谈判效果。从跨文化交际和交际—语用角度探讨中俄商务活动语用失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解,增进合作。

  • 标签: 跨文化交际 商务谈判 语用失误 俄罗斯 中国
  • 简介:"航行自由"本是国际海洋法一项基本准则,然而近年来"航行自由"却成为美国精心包装下用以渲染南海地区"中国威胁"并借机在周边海域实施军事寻衅政治话语,沦为美国借以防范中国海上力量崛起、实现海洋霸权护持舆论工具。美国对南海"航行自由"恶意炒作,不仅对中国国际形象及南海地区安全造成损害,由此凸显中美关于南海"航行自由"论争也成为影响双边关系发展重要症结。在美国幕后台前都推动南海局势升温过程,中国在现实困境倒逼下逐步形成了对"航行自由"话语较系统认知理解,对从西方传来"航行自由"话语经历了由谨慎怀疑到逐渐接纳态度转变,在话语使用上也从被动反应开始向主动应对姿态变化,体现出中国政府在话语表达上走向自信与成熟。中美关于南海"航行自由"论争表面上是话语比拼,其背后是海权和利益角逐,中国应保持和加强与美国在各个层次上战略对话以管控双方分歧,就"航行自由"话语拓展共识和寻求合作。中国或可考虑通过对"航行自由"话语内涵再建构推动南海地区海上安全合作机制构建并体现大国胸怀。

  • 标签: 南海 航行自由 中国外交 话语分析
  • 简介:近来国际社会剧变所引起动乱,使西方全神贯注于一些紧迫问题,而很少注意澳大利亚与东南亚日益加强合作。然而,针对一个在经济、人口和城市化方面发生激变情况下仍能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地区澳大利亚外交、贸易和防卫政策演变,是值得注意。澳大利亚这个唯一单一国家大陆是一个濒临印度洋、太平洋和南洋“欧洲人”国家。澳大利亚处在正进行着工业革命东南亚地区附近,它是一个盛产矿物、纤维和粮食稳定且活跃中等大国。由于远离北大西洋联盟中心,澳大利亚地理位置确实很难同它种族、历史与情感偏见协调一致。作为一个原先殖民地,澳大利亚同英国亲密关系掩盖了它独立需要。

  • 标签: 澳大利亚 东南亚 印度尼西亚 皇家海军 东盟国家 军事演习
  • 简介:中印文化交流深度及广度自隋唐时期达高峰之后,盛况难以再现。近代以来,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也打开了国人眼界,中印文化交流也在中国知识分子对民族命运思考与探索得以再续。本文试图以近代以来①中国对印度关注、认知、研究以及在这种交流互鉴过程中所形成中国文化向印度传播历史现象等为考察对象,回顾这期间中国因素所主导推动中印文化交流历程,在陈述历史同时,分析总结近代以来中印文化交流中国因素特点——特别是其推动中国文化向印度传播特点,以为构建中印人文交流机制提供借鉴。

  • 标签: 中印文化交流 中国因素 文化交流机制
  • 简介:<正>印度农民自古以来就是农村市场贸易牺牲者。早在半个世纪以前,自发销售合作社形式在印度局部地区已经出现,但农村市场仍一直为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所控制,是他们敲榨勒索工具。印度政府为了改变农村市场结构,1954年采纳全印农村信贷调查委员会建议,有组织建立了一些农产品销售合作社,根据中央立法,1956年筹建了全国合作发展和仓库董事会,1959年尼赫鲁在一次讲话中号召:“我们目标是要在印度每一个村庄建立一个乡评议

  • 标签: 合作社 农产品市场 销售市场 销售系统 印度农村 农产品销售
  • 简介:近年来,国内华侨史学界对如何编写华侨史及进行华侨问题研究、它们研究方向、目的和作用等曾进行一些探讨,也引起一些争论。这对于促进华侨史学术界繁荣、提高研究质量,使它在整个社会科学学术领域中占有一定地位,更好地为祖国四化建设服务都很有好处。下面就笔者接触到几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就教于大家。(一)华侨史研究指导思想华侨史研究应该不应该有一个指导思想,它应包含那些内容,这是值得探讨首要问题。

  • 标签: 华侨史 华侨问题 指导思想 侨务工作 清朝政府 外部世界
  • 简介:随着国际形势发展和变化,联合国维和行动正在发生重大改变,一是将"联合国维和行动"改称为"联合国和平行动",行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了"维持和平"、"预防冲突"和"建设和平"等诸多环节;二是重视发挥地区组织在维和行动作用;三是坚持性别平等,增加妇女参与维和力度。这与联合国改革大方向是一脉相承。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从1990年起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主动作为,表现出大国担当,受到广泛国际赞誉。

  • 标签: 大变革 联合国 维和行动 联合国改革
  • 简介:中俄边境贸易在经历了全面发展新阶段之后突然跌入低谷,进入了一个困难重重过渡时期。边境贸易怎样才能走出低谷,重现昔日辉煌,关键在于在过渡时期能否相应调整对策,在边境贸易主要环节上有所突破和创新。结算方式就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重要环节。

  • 标签: 中俄边境贸易 可行性分析 俄罗斯 外贸企业 自由外汇 易货贸易
  • 简介:1992年3、4月间,北京外国语学院缅语师生一行9人,从北京来到祖国西南边陲名城——瑞丽实习缅甸语。我们还顺访了畹町、盈江两市县,三次赴缅,参观考查了木姐、南坎和九谷(捧赛)三镇区。历时近一个半月中,接触缅各阶层人员约400人次(包括缅地方行政官员、军人、教师、大学生、商人、采购员、司机、导游、店员、逃兵及华侨等),举办各种座谈会、报告会等约10次。参加了傣族和德昂族盛大节日——泼水节和傣族人“赶摆”,

  • 标签: 中缅边境 北京外国语学院 赶摆 九谷 行政官员 瑞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