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五、儒家仁爱观念的真实内容在简要讨论了儒家和基督教仁爱观的形式之后,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它们各自的真实内容。本节先论儒家。"亲亲为仁",儒家的仁叫做"人伦之爱"。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离娄下)意思是说,人与禽兽之别只在于人有人伦并能察于人伦,仁义不是为行而行的,它不过是人对人伦的

  • 标签: 基督教 仁爱观 儒家 人伦文化 宗法人伦 现代化
  • 简介:在宗教组织的现代化路径上,践行社会公共服务和举办社会教育事业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立足于此,本文以香港啬色园的社会服务和社会教育事业为例,并相较于香港基督教组织和佛教组织在这两方面的社会成效,简要探讨了道教组织的现代化问题。笔者认为,立足公民社会和更好促进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的现代化,在逐渐革新自己作为宗教的相关要素的同时实现自己面对新时代和面对未来的华丽转身,已是道教在现代社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实现这一关键的重要举措,则是首先在组织现代化的层面上大兴社会公益服务事业和社会教育事业。没有这两方面的相互补益,则组织现代化的实现不可想象;而没有组织的现代化,就意味着没有与现代社会相沟通和交流的通道和平台。

  • 标签: 社会服务 宗教组织 道教 啬色园
  • 简介:本文从教育学、心理学和神学上对中国神学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反省与应对,探求中国神学教育的处境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以推动当代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教会健全成长,提高教牧人员的素质,办好教会。

  • 标签: 中国神学教育 处境化 规范化 现状 反省与应对
  • 简介:关于上帝存在的问题一直是神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且众说纷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奥古斯丁到安瑟伦,从阿奎那到康德,这个问题引起了古今无数神学家和哲学家的关注。本文拟介绍当代著名宗教社会学者彼得·贝格尔的《天使的传言》一书中所论述到的关于上帝存在的"新五路证明"的问题。作者首先简单介绍贝格尔的这本书及其价值,其次分析古今哲学与神学思想史上颇有代表性的上帝存在的证明,最后通过阐释贝格尔的具有"现象学和心理学色彩"的"新五路证明",从而彰显其哲学和神学理论价值。

  • 标签: 贝格尔 天使的传言 上帝存在 证明
  • 简介:5月24日至25日,由北京大学、南京毗卢寺、佛教在线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近现代佛教学术研讨会暨毗卢寺开放十周年纪念、《溯流徂源——毗卢寺与中国近现代佛教》首发式在南京毗卢寺隆重举行。

  • 标签: 中国近现代 学术研讨会 毗卢寺 佛教 南京 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