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对85例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因为扫描时患者不能正确屏气影响图像效果,1例由于血管穿刺失败,药物外漏而终止注药,1例由于轻微对比剂过敏反应而终止造影。其余均获得满意的检查结果。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重视护理化干预,解除患者紧张的心理,稳定患者的情绪,对保证操作成功、提高扫描质量非常重要。

  • 标签: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 X线 造影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64螺旋CT对胃癌诊断及血管造影在肿瘤血供显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为胃癌35例患者的64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胃癌的CT征象及CT血管造影对胃癌供血的显示,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CT诊断胃癌中显示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大小与术后大体测量数值差异显著(P〈0.05);显示胃壁溃疡与术后大体观察的差别较大;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的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大小、胃壁溃疡、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与中分化腺癌的差异显著(P〈0.05)。血管造影胃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患者共计35例,显示率均达100%;胃左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分别显示34例、35例,显示率分别为97.14%、100%;胃短动脉、胃后动脉、胃右动脉及胃网膜左动脉分别显示20例、23例、34例、33例,显示率分别为57.14%、65.71%、97.14%、94.29%。结论64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及肿瘤血供显示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胃癌 64层螺旋CT 肿瘤血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学影像检查人员完成两组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工作,其中研究组给予心脏前置滤线器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体部前置滤线器模式。结果研究组诊断正确率为84.17%,对照组诊断正确率为89.21%,两组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CTDIovl、E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可获得相关疾病较高诊断正确率,有利于降低人体接受射线剂量保障检查过程安全性。

  • 标签: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低剂量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64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4年1月于我院CT室进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150例患者,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容积再现(VR)技术显示肺动脉,记录下检出栓塞动脉支数,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进行研究的这150例患者中,有96例被诊断为肺动脉栓塞。其中左、右肺动脉干栓塞有19支,叶肺动脉栓塞136支,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189支,偏心型175支,闭塞型96支,中央型41支,附壁环形型32支。在检测对段和亚段动脉诊断的时候,MRP重组技术要显著地优于其他的后处理方法。结论64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价值,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高,能够有效且直观的显示出肺动脉栓塞的位置、栓塞范围及栓塞动脉管腔通畅性等图像,是临床工作中用于诊断肺动脉栓塞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64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螺旋CT对小肠扭转及结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结果。结果11例小肠扭转患者中,呈“U”形征4例,呈“鸟喙”征6例,呈“漩涡”征8例,呈“靶环”征4例;其余5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均呈“鸟喙”征,其中,呈“S”征1例,呈“U”形征1例。结论128螺旋CT对小肠扭转及结肠扭转的诊断价值高。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小肠扭转 结肠扭转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胸痛应用64螺旋CT三联检查的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共100例急性胸痛患者。选用64螺旋CT三联进行检查,对患者的主动脉、肺动脉以及冠状动脉进行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和曲面重建等。结果100例患者中主动脉夹层者22例,急性肺动脉栓塞25例,冠状动脉狭窄36例,回旋支狭窄5例,气胸3例,房间隔缺损5例,缩窄性心包炎4例。结论急性胸痛应用64螺旋CT三联检查进行诊断可以直观的显示出病灶的位置以及发展程度,以及受累器官受损程度,满足临床医师需求,是临床中诊断急性胸痛的重要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64层螺旋 急性胸痛 CT三联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64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实施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的63例进行64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死亡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3%,患者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依次为13.33%、86.67%。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64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64 层螺旋CT 护理干预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肺栓塞患者行螺旋CT扫描诊断。结果肺动脉内示低密度充盈缺损,分布于肺动脉主干型5例,左肺动脉型2例,右肺动脉型6例,肺叶动脉型15例,段动脉型14例,亚段动脉型1例。按充盈缺损形态分为中央型7例,附壁型31例,闭塞型5例。三种后处理技术综合运用,可以明确肺栓塞诊断,其中MPR价值最高。结论16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楚的显示肺栓塞的解剖位置及形态,可作为诊断肺栓塞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和确诊依据。

  • 标签: 肺栓塞 16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 简介: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肺栓塞的检出率不断增高,CT肺动脉成像(computedtomographypulmonaryangiog-raphy,CTPA)已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的重要检查方式之一,由于其无创、快速的特点,不少学者认为其可以取代传统的肺动脉造影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1]。

  • 标签: 64层螺旋CT 肺动脉栓塞 PULMONARY 成像 对比剂 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0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采用64螺旋CT检查,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手术证实共有动脉瘤58个,其中64螺旋CT发现动脉瘤56个,漏诊2个。结论64螺旋CT对颅内动脉瘤不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特异性,还能直观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解剖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64层螺旋CT 颅内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 对16螺旋CT以及MRI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95例小肝癌患者,为所有患者采用16螺旋CT以及MRI增强扫描进行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16螺旋CT检查灵敏度为95.45%,特异度为66.67%,准确率为92.78%;MRI增强扫描灵敏度为94.31%,特异度为55.56%,准确率为90.72%。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6螺旋CT以及MRI增强扫描在准确率上并无显著差异,可结合实际情况,作为彼此的互补检查方式,用于小肝癌的诊断。

  • 标签: 16层螺旋CT MRI增强扫描 小肝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16螺旋CT以及MRI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95例小肝癌患者,为所有患者采用16螺旋CT以及MRI增强扫描进行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16螺旋CT检查灵敏度为95.45%,特异度为66.67%,准确率为92.78%;MRI增强扫描灵敏度为94.31%,特异度为55.56%,准确率为90.72%。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6螺旋CT以及MRI增强扫描在准确率上并无显著差异,可结合实际情况,作为彼此的互补检查方式,用于小肝癌的诊断。

  • 标签: 16层螺旋CT MRI增强扫描 小肝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64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工作从2020年7月开始,并在2022年7月完成案例数据采集工作,共收录我院62例肺动脉栓塞病例,并选择62例健康志愿者。对所有患者予以常规CT平扫以及64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最后收集并分析患者的检测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对不同位置栓塞检测准确率等数据。结果  64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在准确度数据高于常规CT平扫(P

  • 标签: 64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肺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童血管环并气道异常诊断的过程中使用16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儿童血管环并气道异常患者采用16螺旋CT进行扫描,观察其结果并对患者进行判断,按照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诊断的准确率以及价值;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9月到2016年1月间收治。结果60例儿童血管环并气道异常患者经过16螺旋CT扫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其诊断准确率为96.67%,误诊率为3.33%,漏诊率为0。结论16螺旋CT在儿童血管环并气道异常诊断价值分析发现,其通过扫描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病情资料,因此可以准确引导对于患者进行治疗,帮助患者改善其预后。

  • 标签: 16层螺旋CT 儿童血管环并气道异常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尿路造影(CTU)应用于肾盂旁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怀疑为肾盂旁囊肿且接受B超及CTU检查的患者42例,对其进行16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以及四期CTU增强扫描,并与B超检查进行比较,评价CTU的诊断价值。结果42例患者中,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盂旁囊肿,3例肾盂双侧输尿管重复畸形;CTU对于肾盂旁囊肿的检出率以及确诊率均为100%,显著高于B超检查(P<0.05)。结论CTU对于肾盂旁囊肿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B超检查,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肾盂旁囊肿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尿路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利用64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和64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比两种冠状动脉造影方法对不同程度狭窄状况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64螺旋CT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64螺旋CT能明显提高诊断效果,且其对轻度患者诊断效果明显提高,可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推广运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64层螺旋CT 诊断 不同程度
  • 简介:目的探讨Moyamoya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Moyamoya病病人,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4~62岁,平均年龄42.60岁。发病高峰中30~40年龄段为12例,40~50年龄段10例。做16螺旋CTA,扫描参数为:250kV,250mA,螺距15,扫描厚1mm。同时6例又行DSA检查,将其CTA结果与DSA图像进行比较。结果30例中病变累及颈内动脉者共27例,占总例数的90.0%,受累段均为颈内动脉末段。病变累及双侧者26例(占总例数86.7%)。30例CTA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远端、大脑前中动脉近端及迂曲扩张的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等代偿动脉,狭窄血管显示率100%;清晰显示脑底异常血管网者28例,异常血管网显示率93.3%。30例中有6例同时行DSA检查,两者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TA可以清楚显示Moyamoya病脑血管改变特点,包括颅内血管狭窄及脑底异常血管网,可以考虑作为Moyamoya病诊断的重要影像学筛查方法之一。

  • 标签: MOYAMOYA病 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