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将随机抽取的122例自2017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PICC的肿瘤患者分成两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试验组集束化护理。结果:试验组深静脉血栓等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肿瘤 PICC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本个案为探讨1例宫颈癌术后大量出汗患者采用颈内静脉非常规缝线固定的护理。针对该患者,颈内静脉后采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敷料,并依靠重力让导管呈倒“U”形向颈前及近心端摆放。患者住院期间完成化疗,顺利拔出院。因此,通过选择合适敷料及固定方法,可有效预防颈内静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宫颈癌术后 颈内静脉置管 水胶体敷料 导管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预防肿瘤患者 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肿瘤 PICC术患者共 70例,数字表随机分 2组每组 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早期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护理前后患者不良情绪。结果:观察组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患者不良情绪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早期护理预防肿瘤患者 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和减轻患者不良情绪。

  • 标签: 早期护理 预防 肿瘤患者 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线超声引导在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穿刺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无线超声组各60例。传统组的定位及穿刺等均采用解剖标志进行,无线超声组的定位及穿刺等均在无线超声引导下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困难数、平均穿刺时间、平均穿刺次数、一次穿刺成功率、二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困难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线超声组平均穿刺时间、平均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线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二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线超声引导的颈内静脉更方便,更容易,更安全,更快速。对于具有困难(肥胖、颈内静脉史、体位无法配合、血管畸形、水肿)的患者更为安全有效。

  • 标签: 肾透析 穿刺术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预防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进而减少静脉血栓形成及堵。方法:本研究选取我科100例PIC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预防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改善静脉血流速度,减少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在PICC静脉血栓预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PICC置管 静脉血栓 预防干预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控制性低中心压技术在解剖性肝脏切除术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观察对象选自2016年01月~2019年03月于本院接受肝切除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低中心压技术行解剖性肝切除术,对照组应用传统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切肝时间等)、术后肝功能指标及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通过对比分析,采用低中心压组在解剖性肝叶切除术术中手术出血量、输血量、切肝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肝、肾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控制性低中心压技术可明显减少肝叶切除术中的出血量、输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低中心静脉压技术 解剖性肝切除术 术中出血量 肝肾功能 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 体会 优质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植入式中心输液港中的应用价值 。 方法: 遵循护理差异分组方式,择 我院 2019.2-2019.9 内的 120 例 乳腺癌患者(实施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分为对照 ( 60 例, 常规护理 ) 和观察组 ( 60 例, 优质护理) ,观察置入 中心输液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 发生率明显较 对照组低( 21.6% 、 41.6% ) p < 0.05 。 结论:对接受 植入式中心输液港的 乳腺癌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干预,建议以常规护理为基准,而后联合开展 优质护理;在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价值显著。

  • 标签: 优质护理 乳腺癌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在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8年 1月 -2019年 7月来我院就诊的 74例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37例。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94.59%与对照组 81.08%相比较高 (p<0.05)。 结论:护理干预应用在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中,有效地提高了 护理优良率 ,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肾病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血栓 纤维鞘形成
  • 简介:摘要大部肝切除术(MH)是治疗肝脏良恶性疾病的常用手段。控制性低中心压(CLCVP)是减少MH术中累计出血量和输血需求的重要措施。本文对MH时CLCVP的应用标准进行了探讨,并对实现CLCVP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具体包括:液体量控制、药物应用、体位调整、降低潮气量、暂停呼吸通气、完全性和部分性肝下下腔静脉阻断。

  • 标签: 肝切除术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心导管(CVC)输液联合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输液的艾滋病患者129例次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住院的艾滋病患者129例次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普通输液留置针输液与常规的心理护理,观察组给予CVC输液联合共情护理的疗法。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输液流畅率、血管损害率、护士穿刺伤率与职业暴露率分别为91.47%(118/129)、10.85%(14/129)、0、0,对照组分别为82.94%(107/129)、20.93%(27/129)、6.20%(8/129)、6.20%(8/1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188~8.224,P<0.05或0.01)。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47.87 ± 5.43)、(45.02 ± 5.6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15 ± 6.97)、(49.11 ± 6.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320、4.268,P<0.01)。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为92.24%(119/1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2%(108/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419,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CD4+ T淋巴细胞计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载量分别为(378.25 ± 49.04)个/μl、(2.86 ± 0.53)igIU/ml,对照组分别为(342.17 ± 43.47)个/μl、(3.13 ± 0.66)igIU/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559、2.853,P<0.01)。结论CVC输液联合共情护理可以明显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与输液流畅率,降低血管损害率、相关感染率、护士穿刺伤率与职业暴露率,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艾滋病 共情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 依从性 焦虑抑郁
  • 简介:【 摘要 】目的 : 分析 外周穿刺置入中心导管( PICC )针对性护理在肿瘤患者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研究时间段: 2018 年 01 月至 2019 年 08 月,择取我院收治的 60 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其中,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 PICC 针对性护理,以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为指标。 结果: 在 PICC 针对性护理的运用下,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明显较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更高, P < 0.05 。 结论: 对肿瘤患者实行 PICC 针对性护理,全面改进了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治疗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 置管 针对性护理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经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胸壁港)及经上臂静脉植入输液港(上臂港)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市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乳腺科的342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比较置入不同中心通路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更多自费(10.2%)或新农合(16.2%)患者选择PICC作为化疗通路,且PICC患者带时间[66(44,113)d]较胸壁港[130(68.5,325.5)d]和上臂港[184(65,323)d]更短(P<0.001)。更多靶向治疗患者选择上臂港(49.5%)或胸壁港(48.4%)作为治疗通路(P=0.002)。PICC患者的生理机能[75(65,80)分]、生理职能[0(0,0)分]、社会功能[44.4(33.3,66.7)分]、情感职能[0(0,66.7)分]以及生理健康[216(192,241)分]、心理健康[211.7(190.4,256.9)分]得分较胸壁港[分别为85(75,90)分、25(0,100)分、77.8(55.6,100)分、100(0,100)分、256(191,314)分、306.9(211.9,359.8)分]和上臂港[分别为80(75,90)分、50(0,100)分、88.9(55.6,100)分、100(0,100)分、277(199,356)分、319.8(235.8,360.9)分]更差(P均<0.05),PICC患者一般健康状况得分[57(50,72)分]低于上臂港[72(50,85)分,P<0.05]。结论使用PICC化疗的患者生活质量低于使用输液港化疗的患者,而不同部位置入输液港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不大。输液港是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优选通路。

  • 标签: 乳腺癌 药物疗法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优质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植入式中心输液港在护理质量上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之间收治的实施了植入式中心输液港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抽取120例来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再将这120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来分为两组,平均分每一组患者都是60例。对其中一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措施来进行干预,设为常规组。另外一组患者使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设定为对照组。然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对护理总满意度等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过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常规组患者的为53.33%,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为71.67%,常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常规组患者的总满意度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更低,上述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让乳腺癌患者能够有效的提高其对护理的总满意度,并且有效降低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护理质量评价的影响较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乳腺癌患者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导管维护标准流程对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择取80例经外周置入中心导管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导管维护,研究组(40例)实施标准流程维护,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从所需时间来看,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

  • 标签: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维护 标准流程 导管相关性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智控手卫生监测系统对医护、工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以及中心导管血流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智控手卫生监测系统投入使用后医护、工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统计2017年和2018年每季度手消毒液的患者日用量、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手部微生物污染情况、医院感染率以及中心导管感染率并进行比较。结果2018年医护、工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整体上升,2017年与2018年手消毒液患者人均日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4.99,P<0.05);2018年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手部微生物污染合格率为91.5%(43/47),高于2017年的51.1%(2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2,P<0.05);2018年医院感染率及中心导管血流相关性感染率分别为1.57%(30/1 907)、0.5%(6/1 158),均低于2017年的3.11%(57/1 843)、1.6%(17/1 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551、5.959,P<0.05)。结论智控手卫生监测系统能够提高临床医护、工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减少医护人员手部微生物污染,降低中心导管血流相关性感染率的发生。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医务人员 洗手 中心静脉导管血流相关性感染 物联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控制性低中心压用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价值。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Child-Pugh分级A级,NYHA心功能分级Ⅰ或Ⅱ级,预计手术时间3~5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控制性低中心压-ERAS组(CE组)和常规ERAS组(E组)。CE组使用限制补液、调整体位、使用血管扩张药等方法维持中心压小于5 cmH2O,E组维持中心压5~12 cmH2O。分别于术前、术后1和4 d时抽取动脉血样测定肝肾功能指标;记录切肝前后输液量、总输液量、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结果与E组比较,CE组切肝前输液量、总输液量、出血量、输血量减少,切肝后输液量增多,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出院时间缩短,住院总费用减少(P<0.05),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低中心压用于ERAS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中心静脉压 腹腔镜检查 肝癌切除术 快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 分析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联合中心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 效果 。方法 选择 我院 2016 年 1月~ 2019 年 8 月收治 的 结核性胸膜积液患者 80 例 作为 本次的 研究对象,随机 将其 分为 相同例数的 两组 :联合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 40 例。研究 组 患者 行中心导管引流联合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对照组 患者 行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比较两组患者的 临床疗效以及 积液消失时间、引流持续时间、引流总量、住院时间。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92.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 积液消失时间、引流持续时间、引流总量、住院时间 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中心导管引流联合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 的效果满意 ,可在临床 上大力 推广应用。

  • 标签: [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 尿激酶 结核性胸腔积液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动脉序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ED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急性混合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穿刺左侧肱动脉于患侧髂动脉溶栓,2~3 d后复查造影并穿刺患侧腘静脉行球囊扩张(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手动抽栓(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观察血栓清除情况、患侧下肢周径变化情况及溶栓并发症等。结果26例患者经动脉溶栓后24例(92.31%)腘静脉及膝下段深静脉血栓大部分溶解;之后行PTA+PMT+CDT操作1次者17例(65.39%),操作2次者7例(26.92%),操作3次后置入髂静脉支架者2例(7.69%)。血栓清除率Ⅲ级者22例(84.62%),Ⅱ级者2例(7.69%),I级者2例(7.69%)。治疗前膝上周径与健侧差值为(5.02±2.29)cm,治疗后差值为(0.74±0.18)cm,两者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7.601,P<0.001)。26例溶栓治疗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髂动脉溶栓序贯腘静脉PTA+PMT+CDT对于急性混合型LEDVT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溶栓 动脉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阻力指数(RRI)联合中心压(CVP)对脓毒性休克诱导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以期寻找诊断脓毒性休克诱导AKI更好的指标。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择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连续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成人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感染部位、第一个24 h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后24 h内在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后行床旁超声测定RRI,并记录测量时去甲肾上腺素(NE)用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每小时尿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存活情况。观察终点事件为死亡、出院或入ICU 28 d,以首先出现的终点事件为观察终止时间。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制定的AK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及非AKI组,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预后情况及可能导致AKI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性休克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对脓毒性休克AKI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选107例患者,其中AKI组59例,非AKI组48例。两组RRI、CVP、NE用量≥0.5 μg·kg-1·min-1的比例、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及血肌酐(S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VP、RRI、Lac、PCT为脓毒性休克发生AKI的危险因素〔CVP:优势比(OR)=1.20,95%可信区间(95%CI)为1.03~1.40,P=0.022;RRI:OR=3.02,95%CI为2.64~3.48,P=0.006;Lac:OR=2.43,95%CI为1.32~4.50,P=0.005;PCT:OR=1.20,95%CI为1.05~1.38,P=0.009〕。ROC曲线分析显示,CVP≥9.5 mmHg(1 mmHg=0.133 kPa)、RRI≥0.695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AK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6和0.662;RRI联合CVP的预测价值大于单一指标,但诊断价值不高,其AUC为0.712,95%CI为0.615~0.809,敏感度为59%,特异度为75%。结论高RRI和CVP为脓毒性休克诱导AKI的危险因素,RRI联合CVP预测脓毒性休克诱导AKI发生的价值不高,需要对多普勒超声测得RRI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才可为AKI的早期预防及干预提供线索。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肾阻力指数 中心静脉压 急性肾损伤 多普勒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PICC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间收治的在治疗的神经内科PICC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名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法进行护理,对于研究组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综合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和主要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远高于研究组,研究组患者的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神经内科PICC患者,采用综合干预护理可以显著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静脉血流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神经内科PICC置管患者 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