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Pfeiffer从革兰阴性菌(GNB)中发现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对热稳定的内毒素(LPS)以来。人们对内毒素的化学本质、生物学活性方面的认识不断深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GNB的感染发生率及其特征均较以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近年的研究发现。LPS是GNB的致病因子.为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极强刺激性的多肽物质.在GNB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发现,LPS可激活体内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等各种细胞因子.诱导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及白细胞介素(IL-1),影响脑、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特别是引起作为血液循环动力源的心功能和循环紊乱。由于LPS在GNB感染所引起的心功能受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LPS损伤心肌的机制及其作用特点.对指导临床上选择有效防治GNB感染所致的心脏受损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内毒素损伤心肌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个扼要的介绍。

  • 标签: 内毒素损伤 心肌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感染发生率 生物学活性 心功能受损
  • 简介:目的:研究赤芍及其活性部位对内毒素的拮抗作用。方法:制备含不同活性组分的赤芍提取物,应用在体外对内毒素中和的定性定量试验、对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的影响以及对内毒素致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等试验,观察抗内毒素作用。结果:赤芍水煎剂及从赤芍水煎液中分离的赤芍总苷于体外、体内均表现明显的抗内毒素作用,能明显降低内毒素静脉攻击所致小鼠死亡率。结论:赤芍有抗内毒素作用,赤芍总苷为赤芍主要的抗内毒素有效部位,赤芍的挥发性部分及多糖部分未见有明显作用。

  • 标签: 赤芍 赤芍总苷 抗内毒素
  • 简介:目的研究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对照二部附录ⅪⅩF试验方法,采用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鲎试剂,通过干扰实验来确定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的有效稀释浓度.结果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稀释成1.25mg/ml供试品液后,用0.125EU/ml的鲎试剂,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结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可以通过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来控制其细菌内毒素含量.

  • 标签: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 细菌内毒素检查 鲎试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内毒素定量测定和微生物培养结果比较在临床上的应用与分析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对146例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血液内毒素水平和细菌培养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细菌培养阳性组血浆内毒素含量(2.28~483.44EU/ml)明显高于细菌培养细菌阴性组(0~159.33E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9,P<0.05)。其中细菌培养阴性患者中,体温显著升高组(>38.5℃)内毒素含量(1.54~159.33EU/ml)明显高于体温未升高组(0~2.29E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3,P<0.05)。结论检测血液内毒素水平是诊断和监测细菌性(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疾病感染的一个重要参数,与细菌培养的结果比较,检测内毒素含量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及诊治,为给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对病情进行动态监测,并能有效监控病情发展,对给药后的疗效及预后判断具有极大意义。

  • 标签: 内毒素 内毒素血症 细菌培养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内毒素如果进入到人体的血液当中,会对人体的机体产生很多方面的致病作用,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找到内毒素准确可行的检测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治疗。随着医疗的不断进展,内毒素的检测方法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且在临床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探讨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和临床进展,以此来为医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 标签: 内毒素 检测方法 临床进展
  • 简介:目的建立动态浊度法测定参芪扶正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将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1→16稀释后可消除对鲎试剂的干扰作用,回收率均接近100%。结论应用动态浊度法测定参芪扶正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是可行的。

  • 标签: 动态浊度法 参芪扶正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 干扰试验
  • 简介:摘要梗阻性黄疸是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基本病变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胆道梗阻。梗阻性黄疸时肝脏分泌的胆汁(胆汁酸、胆固醇、胆色素、卵磷脂及多种无机盐等)不能有效的进入肠道,发挥其应有的生理作用,从而引起胃肠道、血液、免疫系统及其他一些重要脏器的病理生理改变。其中内毒素可能起主导作用,如何从根本上降低内毒素水平,减少内毒素的吸收及降低内毒素的生物学活性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

  • 标签: 内毒素 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和评价血液透析中心加强透析液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按照透析液的相关规范要求,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制定管理计划,措施落实到人,强化工作细节,加强督查,详细记录透析液监测结果,对异常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持续改进。比较管理前后透析液内毒素细菌菌落数水平及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的高低。结果加强透析液细节管理后,透析液内毒素含量较管理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液细菌菌落数和C反应蛋白也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加强透析液细节管理,可以明显降低内毒素细菌菌落数及C反应蛋白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 标签: 透析液 内毒素 细菌菌落数 细节管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 要】目的:细菌霉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重要组成,当细菌死亡或者自然溶解之后便会释放出内毒素,这种毒素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进入人体并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毒素大量进入血液便会引起热源反应,给人们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这里主要通过建立定量检测茵栀黄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方法:结合《中国药典》附录中的茵栀黄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并分析了其有关干扰因素。结果:采用动态浊度定量检测茵栀黄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时候,几乎不受外在因素的干扰,内毒素回收率高达80%以上。结论:使用动态浊度定量检测进行茵栀黄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效果十分好,有着良好的临床价值且值得推广,这种方法代替了传统免热源检查方法,又避免了限量法内毒素检测干扰。

  • 标签: 茵栀黄注射液 动态浊度定量检测 细胞内毒素 检测
  • 简介:摘要:喘可治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注射剂,具有抗炎、平喘、祛痰等作用。然而,药品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和分析了采用动态显色法检测喘可治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具体从概述喘可治注射液入手,说明了细菌内毒素及其危害,进而分析了动态显色法检测细菌内毒素含量的原理及优势,最后,本文从样品处理、实验操作与流程规范、质量保证,以及不确定度评估等几方面,探讨了动态显色法如何检测喘可治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以供参考。

  • 标签: 喘可治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 动态显色法
  • 简介:目的:确定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鲎试验检查法的可行性。方法:供试品干扰试验后,采用凝胶鲎试验对样品中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测。结果:三批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稀释至2倍时对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无干扰作用,所测样品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均小于0.5EU·ml^-1。结论:所建立方法检查长链脂肪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可行。

  • 标签: 长链脂肪乳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 鲎试验 干扰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试验确定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细菌内毒素的限值。方法参考国内外相关产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通过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和供试品干扰试验确定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细菌内毒素限值。结果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内毒素限值L≤0.07EU/mg、L≤0.06EU/mg、L≤0.05EU/mg、L≤0.04EU/mg时相应MVC均不干扰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L≤0.03EU/mg时,相应MVC干扰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结论根据以上试验结果,确定本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L≤0.05EU/mg。

  • 标签: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 鲎试剂 细菌内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氢氧化铝佐剂细菌内毒素的重组C因子检测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载录的重组C因子法,通过灵敏度试验、标准曲线可靠性验证、稀释法排除干扰、重复试验,建立氢氧化铝佐剂的内毒素定量检测方法。结果通过灵敏度试验,筛选出合适的96孔反应微板。标准曲线可靠性验证试验检测3批试剂,决定系数均大于0.980。干扰试验中通过稀释法排除氢氧化铝对检测的干扰。对Alhydrogel® 2%、国药中生生物技术研究院生产的氢氧化铝佐剂进行3次重复试验,未检测到内毒素。检测这两个生产厂家的氢氧化铝佐剂共13批,回收率均在50%~200%范围内,结果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重组C因子法检测氢氧化铝佐剂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可靠性、重复性及抗干扰能力,可应用于氢氧化铝佐剂的细菌内毒素检测。

  • 标签: 重组C因子法 内毒素类 氢氧化铝佐剂 干扰试验
  • 简介:升降组、白虎组、布络芬组家兔的血清IL-8和TNF-α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0.01),布络芬组、白虎组及升降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模型组均有下降,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布络芬组、白虎组、升降组

  • 标签: 内毒素发热 升降散 发热实验
  • 简介:摘要内毒素耐受是机体对抗过度炎症反应时产生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指机体接受小剂量内毒素刺激后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适应性调节反应,是机体或细胞对后续刺激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现象。在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中不仅可防止内毒素再次刺激后出现过度的炎症反应,还能减轻葡萄膜炎的症状。因此,如能阐明内毒素耐受减轻葡萄膜炎症状的机制及关键性调控因子,将有可能为以内毒素耐受为基础的葡萄膜炎的治疗找到新的靶点。

  • 标签: 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 内毒素耐受 耐受机制 研究现状
  • 简介:明确肝硬化患者血清IL.6水平与腹水发生、内毒素血症及肠道中大肠杆菌量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37例无感染征象的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1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分别以ELISA法、鲎试验及细菌培养法检测患者及对照者血清IL.6水平、血浆内毒素浓度及肠道太肠杆菌量。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IL-6水平、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肝硬化伴腹水患者血清IL.6水平、粪太肠杆菌量均显著高于无腹水者,并发现血清IL-6水平与太肠杆菌量阃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肝硬化伴腹水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升高,肠道中革兰阴性大肠杆菌的过度生长以及由此引起的细菌移位可能是导致此细胞因子高反应的重要因素,提示肝硬化患者血清IL-6水平可作为一个细菌移位的指标。

  • 标签: 肝硬化患者 血清IL-6 腹水 内毒素血症 肠杆菌 细菌移位
  • 简介:海带抗辐射:海带素有“海中蔬菜”之称,它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蛋白质等,且含有大量的碘,被誉为“碘的仓库”,海带的提取物海带多糖能抑制免疫细胞凋亡,从而对辐射引起的免疫功能的损伤起保护作用。

  • 标签: 毒素 食物 天然 免疫功能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内毒素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怀疑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420例患者分别进行血浆内毒素和相应部位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浆内毒素阳性312例,细菌培养阳性296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毒素阳性B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91.89%,大于阳性A组。结论血浆内毒素监测可以作为临床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诊断指标,为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指导价值,且随着内毒素水平的增高,细菌培养阳性率也增高。

  • 标签: 内毒素 培养 临床应用
  • 简介:枯否细胞在LPS引致肝损害中具有双重作用[1,  1 内毒素(LPS)和GET,  3.2 肝脏枯否细胞功能失调 ①经肠粘膜吸收的LPS进入门脉血流

  • 标签: 内毒素血症 肝病肠源性 肠源性内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