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联合局部放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54例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两个临床小组,对研究组的患者采用联合局部放疗,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放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三个月后的疼痛缓解情况、新发现骨转移时间、生存质量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结束时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三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8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新发骨转移病灶时间(16.2±3.7)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的(7.6±2.3)个月,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总改善率8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联合局部放疗治疗肺癌骨转移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延长止痛效果维持时间、推迟新发骨转移病灶出现时间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于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唑来膦酸 放疗 肺癌 骨转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的临床疗效与副反应。方法将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8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导致疼痛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40例静脉滴注4mg的;对照组40例静脉滴注90mg的帕米二钠,两组均每4周重复给药1次。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996),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KPS分值平均提高11.3分与10.6分,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5.0%和72.5%。两组的KPS分值提高幅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962),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疼痛缓解后复发时间平均为14.7d,对照组平均为13.8d,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843),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发热、寒战、恶心、呕吐、一过性骨痛加重等反应。结论对骨转移所致疼痛具有明显的止痛效果,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

  • 标签: 恶性肿瘤 唑来膦酸 帕米膦酸二钠 骨转移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腺癌症并发骨转移采用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肺腺癌骨转移用联合放疗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患者入院后,使用“多西他赛注射(75mg/m2)”进行二线化疗,在化疗结束后给予滴注抑制骨转移,后转入放疗科进行放疗,治疗结束后病情较平稳。结论与放疗联合使用,可以达到较好的抑制骨转移的效果。两者联合使用抑制骨转移先后顺序的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肺腺癌 骨转移 唑来膦酸 放疗
  • 简介:目的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静滴发生急性期发热的情况和潜在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7年5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02例。根据用药后3d内是否发生发热(耳温>38℃)分为发热(+)组和发热(-)组;比较两组间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骨密度、血常规、肝肾功能和骨代谢指标的组间差异,对存在组间差异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发热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10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中有28例(27.45%)发生发热。治疗前,发热(+)组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骨钙素均高于发热(-)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热(+)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低于发热(-)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双酸盐的使用可以降低发热的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OR值为0.985,95%CI为(0.972,0.999),高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是发热发生的抑制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超氧化物歧化酶-发热曲线下面积为0.64,既往双酸盐使用-发热曲线下面积为0.702,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及双酸盐使用对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静滴急性期发热反应有一定价值。结论27.45%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在静滴后发生急性期发热反应(耳温>38℃),高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既往双酸盐使用可减少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热发生的风险。

  • 标签: 骨质疏松 绝经后 唑来膦酸 超氧化物歧化酶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放疗结合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伴癌性疼痛的止痛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42例骨转移患者,注射4mg静滴,同时行直线加速器放疗,共30GY/10次,2周完成。放疗2周后再次给予注射4mg静滴,一周后评价疗效。结果42例骨转移伴癌性疼痛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15例,轻微缓解(MR)8例,未缓解5例,临床获益率为88.1%,中位获效时间为4.5天。全组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轻,主要为肌肉关节酸痛﹑发热等,经对症处理后均能很快缓解,未发现明显的血液学毒性及肝肾功能损伤。结论放疗联合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伴癌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方便,患者依从性高。

  • 标签: 局部放疗 止痛治疗 唑来膦酸 骨转移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癌灶骨转移采用放疗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的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70例癌灶骨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时所采用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放疗治疗,研究组40例在其基础上行治疗,对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研究组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等疼痛发生情况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两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灶骨转移采用放疗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癌灶骨转移 放疗 唑来膦酸 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028-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2年1月)内,入组案例对象(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50例,经随机数字分组后,分别对案例对象应用治疗(观察组,n=25)与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n=25),对比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密度、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指标测定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阶段,观察组中患者便秘、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8.00%(2/25)与对照组患者12.00%(3/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唑来膦酸 绝经后女性 骨质疏松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7月~2023年1月接诊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72例为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联合使用。对比治疗结局。结果:1)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2.22%,有统计学差异(P<0.05)。2)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ADL评分更高(P<0.05),患者骨折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配合针对性护理工作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唑来膦酸 活动能力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7月~2023年1月接诊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72例为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联合使用。对比治疗结局。结果:1)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2.22%,有统计学差异(P<0.05)。2)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ADL评分更高(P<0.05),患者骨折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配合针对性护理工作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唑来膦酸 活动能力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为产后出血的产妇运用马来麦角新碱注射联合垂体后叶注射对于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少出血量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9月 ~2020年 4月收治的 90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 n=45,采用马来麦角新碱注射联合垂体后叶注射)和对照组( n=45,采用垂体后叶注射)。观察两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同时间段内的出血量和止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且不同时间段内出血量和止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为产后出血产妇运用马来麦角新碱注射联合垂体后叶注射进行治疗较之单一性的使用药物,其止血效果更佳,使得止血量和止血时间均有所缓解,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保障了产妇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 垂体后叶注射液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参麦注射合用消心痛注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参麦注射合用消心痛注射治疗组(A组)30例和丹参注射合用硝酸甘油作对照组(B组)29例。治疗前后观察心电图变化及心绞痛的疗效。结果A组治疗心绞痛疗效的总有效率96.66%,明显优于B组72.41%(P<O.05),心电图的改善率A组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麦注射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与消心痛注射合用可增强疗效。

  • 标签: 心绞痛 参麦注射液 消心痛
  • 简介:目的:了解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泮托拉注射的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的信息系统,对2014年1—5月我院住院患者使用泮托拉注射的200份电子医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泮托拉注射的临床使用基本合理,使用科室以消化内科为主,其次为血液科,其他科室相对较少;以预防性用药为主,为102例,占51.00%。但部分病例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用药不合理率为29.50%(59/200)。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泮托拉注射的用药指征,合理选择用法、用量及疗程,避免不合理用药。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加强合理用药意识,药师应加强处方审核,共同优化药学服务。

  • 标签: 泮托拉唑钠注射液 医嘱点评 回顾性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考察盐酸氨甲苯注射与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5℃和37℃下8h内,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甲苯(4.8mg/L)与莫西沙星(9.6mg/L)配伍后的含量,并测定pH值,观察外观、性状变化。结果两药配伍后8h内外观、pH值无明显变化。但在4h时氨甲苯的含量明显下降。结论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与氨甲苯注射在2h内可以配伍使用。

  • 标签: 氨甲苯酸 莫西沙星 配伍 稳定性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简介:患者,女,26岁,因痛经前来就诊.在治疗第3个月经周期时,在三阴交(双)、关元穴注射黄芪注射合复方当归注射(按1:1混合,2ml/穴;黄芪注射,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309041;复方当归注射,江西桔都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40206)后3h,全身瘙痒,以脸部、颈部及四肢为重,出现散在红色丘疹,无恶心、呕吐、胸闷等症状.

  • 标签: 穴位注射 黄芪注射液 复方当归注射液 药疹 病例报告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注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引发的发热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辅以预防发热口服药物的护理、补等各项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用药后发热患者为14例,发生率为93.3%,对照组经过一系列护理干预后,未出现发热患者,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好。结论对使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患者发热,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

  • 标签: 原发性骨质疏松 唑来膦酸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应用磷酸注射100ml5mg治疗骨质疏松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采用充分水化、预防性服用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注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6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0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肌肉痛、头痛、关节痛、恶心食欲下降及流感样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与李玉琴等研究结果相比明显降低结论在治疗前后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和预防工作,如充分的水化、预防性服用一些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和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唑来磷酸钠 骨质疏松 不良反应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181-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阿法骨化醇和钙剂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以我院120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使用联合阿法骨化醇和钙剂治疗,对照组使用钙剂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1.35±0.2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96±0.36)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股骨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的改善效果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阿法骨化醇和钙剂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显著。

  • 标签: 唑来膦酸 阿法骨化醇 钙剂 骨质疏松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防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 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 60例患者分为假手术组( A组),安慰剂组( B组)和治疗组( C组)各 20例。 A组为对照组, B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治疗, C组采用进行治疗。手术 5周后进行检查。结果:三组股骨头的高度和宽度的比值结果为: A组> C组> B组,比较有差异性, P< 0.05,有统计学意义。 A组和 C组的股骨头体积,内骨量和骨矿盐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都比 B组大,且比较有差异,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经过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 C组股骨头内死骨,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及血管新生数量均明显低于 B组。结论:使用对股骨头坏死有较好的预防治疗作用,能够有效的抑制破骨细胞的新生,保持骨量和股骨头形态,具有较好的预防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效果。

  • 标签: 唑来膦酸 股骨头坏死塌陷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伽马刀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16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OPEN式体部伽马刀治疗。其中56例联合注射治疗。联合治疗组即伽马刀同时给予静脉输注注射。结果通过对两组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伽玛刀联合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伽马刀治疗骨转移癌效果确切,近期疗效好,联合注射后可有减轻疼痛、增强疗效作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骨转移 伽马刀 唑来膦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