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是简资修教授作为匿名评审专家,在评审张永健《再访物权法定与自由之争议》一文(本期所刊)时撰写的评审意见。作为评审专家,简资修认为该文结构完整,引注充分且为相当主流之见,因而极力推荐刊登。同时他也建议同时刊登他的评审意见,以利于学术争鸣。本刊尊重简资修教授的意见,在此将其意见作为相对独立的文章刊登。

  • 标签: 物权法定 内部化 评审专家 评审意见 学术争鸣 相对独立
  • 简介:司法判决的有效在哈贝马斯那里被区分为事实有效和规范有效两个维度,我们将事实有效和规范有效这两个西学术语转化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有、无”概念.法官司法判决所依据的法律(有)必须是符合正义(无)的规范要求,法律(有)必须接受正义(无)的调整和统摄.如果二者并无严重冲突,法官当然可以直接适用法律(有);如果二者有严重冲突,法官就要弃法律(有)不用,直接适用正义(无)所体现出的原则要求,立法者要在正义(无)的价值指导下修改原来的法律(有)使之与正义(无)相符合.

  • 标签: 司法判决 “有” “无” 有效性
  • 简介:肖像、姓名、声音等人格要素的商业化利用,使传统民法理论关于人格权为具有专属性的非财产权的认识面临挑战,产生了对人格上财产利益进行保护以及承认其可继承的需要.美国和德国在各自法院的司法实践中分别形成了公开权与隐私权分离的“二元”模式和人格权包含财产成分与精神成分的“一元”模式,我国更宜采纳“一元”模式.在“一元”模式下,人格上财产利益是人格要素财产化的结果而具有承认其可继承的必要.

  • 标签: 人格权 人格上财产利益 人格上财产利益的可继承性
  • 简介:本文从建设后现代法学视域探讨正义问题,认为正义作为公认价值概念和理想目标是客观存在的,但正义在每一社会历史阶段的实现都是具体的,因此,应当从过程和关系视域来分析和评价各种正义论观点,既吸收其合理思想内核,也揭示和抛弃其错误观点。从过程哲学价值论视角看,正义是法的一种价值表现。我们必须联系与具体案件、具体法律问题相关联的法律事实,并结合其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与其他社会事实和过程的联系来具体地分析正义。否则就会陷入"误置具体性之谬误"。在裁判疑难案件时,正义的要求除了必须考虑所有既定法律和案例以外,更主要要考虑判决做出后可能产生的实际效果及对未来社会进程可能产生的影响,最终要以是否能达到预期的良好社会秩序和推动社会进步衡量个案的裁判是否正义。

  • 标签: 建设性后现代法学 正义 过程性 关系性 社会效果
  • 简介:在美国“重返亚太”、中美战略竞争升级的背景下,澳大利亚战略家休·怀特(HughWhite)提出了与中国“分享权力”的建议。他指出,“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正在引起世界战略力量和政治力量分配的改变”,“美国最好的选择是分享权力,把中国当作平等的一方来对待”。

  • 标签: 澳大利亚 复杂性 认知 中国经济 政治力量 战略竞争
  • 简介:修订后的刑诉法对捕后羁押必要审查的规定,有利于防止超期羁押和不必要的关押,对保障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现有法条对捕后羁押必要审查的规定不够细化。文章结合工作实际,从工作程序、审查处理结果、监督程序等方面对捕后羁押必要审查制度提出建议,以使这一制度更具可行

  • 标签: 捕后羁押 权利保障 审查制度
  • 简介:刚刚闭幕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民族工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认识,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纲领文献,必将对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标签: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纲领性文献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新时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国务院
  • 简介:认识和实践法官裁量权以及理解和践行能动司法遭遇多重困境,客观上需要从法官办理案件行为及其过程的本质属性出发,认识法官在司法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动。能动的革命反映论、法律规则的知识与非自足性理论以及诉讼认识的历史与诉讼过程的动态性理论,是认识和发展法官能动的理论依据。法官能动在本质上是作为“主体”的法官对作为“客体”的案件,应当具有的有差别的能动行为及认识活动过程。相对于法官裁量权和能动司法而言,法官能动在根本上属于认知范畴,其内容更为丰富,产生和发展以及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都具有特殊

  • 标签: 法官能动性 人的主体性 诠释
  • 简介:13-14世纪的元朝是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不仅统治地域辽远,涵盖诸多文明,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多种族、多文明的共同体,而且在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法制体系中,称得上是最具特色的一个。其法的思想观念、法律机构的设置、法律规范的制定、法典的编纂及法律文书的表达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二元特征。

  • 标签: 元朝 法律文化 二元性
  • 简介:本文在分析中印能源共赢发展及其互动机制建设的必然与可能基础上,对这一机制的发展现状进行考察和评价,提出中印两国立足合作前景,着手国际多层面协调机制、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前瞻技术合作机制、市场联合竞价机制、能源安全通道共建机制等五个方面,推进形成和优化保障双方能源合作有效、长期、共赢发展的中印能源共赢发展互动机制。

  • 标签: 中国 印度 能源 合作机制 共赢性发展
  • 简介:按照一般地域管辖原则,行政诉讼案件一审应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然而,这种审判方式存在着一些无法摆脱的弊端,如司法地方化、行政干预等问题。我国部分法院从行政诉讼异地管辖着手,试图以此为突破口实现行政审判组织的良性运行,促进司法公正。考察行政审判组织的运行困境,通过研究其运行现状,以及部分法院对于行政诉讼异地管辖的探索,对行政诉讼异地管辖制度进行利弊分析,并提出我国行政诉讼异地管辖与行政审判组织运行改革的制度改良举措。

  • 标签: 行政诉讼 行政审判组织 异地管辖
  • 简介:政治失信是党政领导机关或握有较大权力的官员面对社会和公众发布的具有号召、引领、动员宏观目标没有兑现而不了了之的行为.这种失信是一种高位次的失信,其负能量波及面更大,危害更甚,持续时间更久,失去的是政治信誉,是民心,是有限的执政资源.在今后的诚信体系建设中,决不能让政治失信行为继续招摇过市,而必须严格追究事主的失信责任.

  • 标签: 政治性失信 诚信政府 政客作风 治理
  • 简介:国内学者在对表见证明制度价值作出分析后,极力倡导引入该制度的重要。考察表见证明和事实推定制度的法律构成要件、制度设计的本质、价值和功能、二者的攻击防御方法和产生的法律效果并无本质区别。实践中事实推定所产生的问题并非表见证明制度空白所致,而是因为法官心证不公开、事实推定的错案风险较高以及审判权本位主义的结构特征等制度保障不健全所致,因此我国暂时无需引入表见证明制度,以防概念上的混淆以及给司法实践带来更大困惑。

  • 标签: 表见证明 事实推定 反证
  • 简介:统一战线是一致和多样矛盾运动在政治领域里的反映,统一战线学则是在政治领域里研究一致和多样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政治领域里探索、掌握、运用一致和多样矛盾运动规律,指导建立、巩固、发展统一战线进而实现自身历史任务的一门实践很强的科学。因此,统一战线的本质属性是一致和多样的矛盾关系,这是统一战线学的逻辑起点,也是统一战线学科建设的基石。

  • 标签: 统一战线学 学科建设 一致性 多样性 矛盾关系
  • 简介:1883年,法国作家左拉出版了小说《妇女乐园》,这是一本关于现代巴黎的小说,也是一本关于百货商场——"资本主义的大胆新形式"——如何诱惑妇女的书。在书中,左拉有些为难,不知道该批评谁好:是商场,还是妇女?商场被布置得宛如消费天堂,处处引诱妇女,而妇女却没有头脑,甘之若饴。这种怀疑与忧惧,自19世纪以来未有稍歇,大众与消费、女性与商品、川流的人群与宏大的商场之间彼此成就,又彼此亵渎,在景观迷狂之中充满着震惊体验,那前所未有的现代,的愉悦之中,似乎总是充满隐隐的不安与危险。为什么百货公司是“妇女乐园”?为什么消费主义是城市的动力?

  • 标签: 性别视角 现代性理论 都市文化 左拉 川流 性别观念
  • 简介:<正>(一)合并仲裁的必要一、问题的提出在当前信息时代技术革新的大背景下,国际商事交易逐步呈扩大化趋势,由此伴生的是交易模式的变革,即商事往来已突破传统的双方单合同交易,多方当事人交易渐成经贸活动中的主流。而多方当事人交易在具体运作中不可避免会衍生出多方主体在事实上或法律上的争议,此类纠纷尤其突出体现在国际贸易、海事海商、建设工程等领域。实务中的多方当事人多合同纠纷大体可归纳为两类:一类可称为链式/连锁型争议(chaindis-

  • 标签: 仲裁规则 商事交易 合并审理 仲裁庭 仲裁员 仲裁案件
  • 简介: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核心问题是不作为与作为的等置,即对存在结构上不同的两种行为样态适用同一个构成要件进行评价。正是基于等置,才承认特定的不作为可以成立通常以作为形式实施的犯罪。所以,只有解决了将二者等置评价这一基础问题,才给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成立和对不作为者的定罪科刑提供正当。等置如何贯彻在不纯正不作为犯中,即等置在不纯正不作为犯中的体系地位如何?梳理若干重要的关于等置体系地位的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具体地分析成立不纯正不作为犯所要求的等置的内容。

  • 标签: 不纯正不作为犯 等置性 作为义务 客观归责
  • 简介:“国家自主”作为“回归国家”学派关于国家问题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研究现代国家建构与政治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视角。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国家拥有自主的程度及其影响不同。在灾害场域,国家通过清晰化与简单化的政治动员,优先对受灾群体进行政策供给、资源救济与分类治理,并通过对资源分配与救灾过程的强力监控,确保社会整体利益的均衡,以稳定政治秩序,体现出明显的自主特征。但是,国家维稳理念的异化、地方政策执行的变通及政权的“经营”也在挑战着国家自主。对中国来讲,重构国家自主应以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为根本,以地方政权建设为基础,还原政府的法治特性并重塑其服务品格。

  • 标签: 灾害治理 国家自主性 治理现代化 政权建设
  • 简介:国企改革不能盲目追求民营化,关键要厘清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我国国有企业分公益国有企业和竞争国有企业,对于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分类监管。竞争国有企业存在政企不分、垄断等很多问题,对其进行市场化改革是渐进改革的权宜之计。国企改革要通过法律程序逐步推进,以实现改革目标。

  • 标签: 国企改革 国企分类 竞争性国企 制度设计
  • 简介:中闺共产党强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国企在经济上是坚定的支持我们党的。国企与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同呼吸、共命运,是国家发展的火车头,是共同富裕的基础,是我们强大国防力量最重要的物质源泉,是我们国家的命门。搞好国企是全党的大事。所以,面对日趋复杂尖锐的形势,在支持国企通过改革做大做强的重大问题上,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要积极作为,勇于创新。同时,要保持政治敏感,头脑清醒,不能为国内外负面舆论绑架。基于此,本文针对现实、政策和思想认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多角度提出关于当前国企改革的十项政策建议。

  • 标签: 共产党 社会主义方向 共同富裕 国企改革 混合所有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