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灯盏花素组(简称治疗组)45例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组(简称对照组)45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7.8%,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4项指标在冶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灯盏花素 治疗 急性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复方丹参注射液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对脑梗死患者采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研究时间:2023年7月1日-2024年2月20日,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研究方法:均分两组护理,即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中医特色护理),统计相关研究数据,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统计两组研究数据,临床治疗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39(97.50%)VS 33(82.50%)];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生活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研究组均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性显现(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采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可全面提升护理质量,进而增强临床疗效,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应用效果理想,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中医特色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为脑卒中的一种,该病发生后致死率较高,同时也存在很高的致残率,在缺血性卒中中约占20%,该病容易出现较多的变异性,侧枝循环相对较少,临床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晕、或者病人在头部与面部出现麻木的情况,也有病人呈现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或者肢体共济失调,言语困难、吞咽困难等。患者的脑干结构与血管之间的相互支配情况并非与神经关系对应,这就导致病人出现脑梗死时有多种临床症状,单一症状出现的病人极少。而如何评判病人是否为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则需要根据病人的病史,包括各种体格的检查,包括神经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方可进行确诊。一般情况下怀疑病人为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病人均需要通过影像学进行检查,包括MRI或者头部CT均可对病人的疾病情况进行有效的确诊。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根据病人的缺血程度以及缺血持续的时间分为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有研究认为TIA是导致病人出现脑梗死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究其原因是病人的血管狭窄导致了血流动力改变。而伴有TIA的颈动脉狭窄的病人,极易引发病人出现脑梗死。后循环缺血性的发生很有可能是致命的,病人的病死率相对较高,医学上对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关注度不高,更多的关注的是前循环,经常会出现后循环缺血的病人诊断不准确。

  • 标签: 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88例分成两组,分别予以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及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后两组对比,实验组NIHSS评分更低,Barthel指数评分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这种疾病的复发率、病死率比较高。此疾病的出现多因病患脑动脉急性闭塞有关。患者在发病之后,医生必须尽早对其开展溶栓治疗,掌握时间窗,全面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时间窗 治疗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治疗,重点分析治疗方案和要点,帮助患者改善病情程度。方法:针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疾病就诊时间为2021年10月到2022年4月的患者,可以通过1:1的方式进行平均数分组,对照组为常规急诊急救治疗,观察组为急诊动脉内溶栓治疗,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Barthel以及NIHSS量表的对比中,观察组数据高于对照,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急诊动脉内溶栓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康复更有利,可改善关键指标,保障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急救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治疗,重点分析治疗方案和要点,帮助患者改善病情程度。方法:针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疾病就诊时间为2021年10月到2022年4月的患者,可以通过1:1的方式进行平均数分组,对照组为常规急诊急救治疗,观察组为急诊动脉内溶栓治疗,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Barthel以及NIHSS量表的对比中,观察组数据高于对照,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急诊动脉内溶栓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康复更有利,可改善关键指标,保障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急救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验证脑梗死介入取栓治疗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入样本均挑选于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区间我院收治脑梗死患者,涉及人数80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作为分组考量,以前4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后4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针对性临床护理,并记录两组患者不同干预后相关数据指标,后引用统计学工具完成对比分析,观察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数据与对照组相较均呈现较高优势性,组间P值达到﹤0.05数值,表明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介入取栓患者实施针对性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明显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有利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质量提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其经济支出,可行性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介入取栓 临床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医疗阶段的强化性护理措施应用价值。方法:于2021年12月到2023年1月期间共计收入接受医疗干预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将7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分析强化性护理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病情干预阶段的强化性护理措施开展进一步,优化了患者对病理表现的认知(P<0.05);落实强化性护理干预措施后,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行为,患者的饮食行为、作息行为、情绪控制效果以及遵医嘱行为均有效提升(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中,相关调研结果表明了强化性护理措施能进一步促进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提升,并进一步改善了患者在医疗干预阶段的依存行为,使得相关医疗措施的开展有序落实,优化病情干预效果。

  • 标签: 强化性护理 老年高血压 脑梗死 疾病认知 健康行为 改善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对老年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160m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血压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NDS评分为(24.01±7.61)分,BI评分为(38.14±6.42)分,对照组NDS评分为(24.08±7.93)分,BI评分为(38.45±8.02)分,两组治疗前NDS及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NDS评分为(13.81±3.91)分,BI评分为(59.11±7.12)分,对照组NDS评分为(15.50±4.32)分,BI评分为(50.92±6.48)分,两组治疗后NDS及BI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NDS及B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平均收缩压(SBP)为(165.0±6.8)mmHg,平均舒张压(DBP)为(101.0±5.9)mmHg,对照组患者SBP(167.0±7.6)mmHg,DBP(102.0±6.6)mmHg;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138.0±7.6)mmHg,DBP(78.0±6.7)mmHg,对照组患者SBP(135.0±8.1)mmHg,DBP(80.0±7.2)mmHg,各组治疗前后SBP和D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奥扎格雷钠,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奥扎格雷钠 丹红注射液 老年脑梗死 高血压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比较 瑞舒伐他汀钙与阿托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8 年 2 月 - 2019 年 10月我 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患者 92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6 例。研究组采用 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采用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 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3.4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3.9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 LDL-C 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 TG 、 TC 以及 HDL-C 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与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疗效相当,而瑞舒伐他汀钙在改善 LDL-C 指标方面优于阿托伐他汀钙,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的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 瑞舒伐他汀钙 阿托伐他汀钙 疗效观察
  • 简介:他汀类药物作为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用药,可以显著改善心肌梗死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但对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患者他汀类药物早期停用或者减量应用的情况很常见。治疗6个月后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60%,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依从性下降或停药患者的比例逐渐增加。他汀类药物依从性下降的原因与患者对药物安全性担心、医师与患者沟通不充分、患者合并用药种类过多及患者的经济基础和文化教育等多种因素相关。他汀类药物依从性会显著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依从性下降会增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应提高临床医师对他汀类药物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教育,合理选择治疗药物,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 用药依从性 心肌梗死 大脑梗死 预后
  • 简介: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长期致残的首位病因,其死亡率排在心肌梗死和癌症之后,位居第三位的疾病。人们希望有一种方法能够将阻塞的血栓溶解掉,使血管再通,从根本上挽救缺血的脑组织。我科于2006年9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微导丝机械性碎栓联合液体冲击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出现明显的肢体偏瘫或失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39~71岁,中位年龄56岁。偏瘫8例,失语3例,患侧肢体肌力0~Ⅲ级。梗死症状出现3h内4例、3~6h7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全部病例行头部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急诊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显示异常高信号、灌注成像(PWI)为低灌注状态,PWI与DWI不匹配,PWI检查显示脑组织血流灌注明显减低区域的面积大于DWI上异常高信号区域的范围(PWI>DWI),有半暗带(ischemicpenumbra,IP)存在。PWI上的减低区基本等于DWI上的高信号区及发病时间大于6h的病例被排除。1.2造影技术使用Philips公司In...

  • 标签: 脑梗死 溶栓 机械碎栓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脑梗死的患者选取40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神经内科常规康复治疗给予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其治疗后的疾病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功能评分等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血栓脑梗死的患者在早期实施综合康复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上下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临床价值比较广泛。

  • 标签: 急性脑血栓脑梗死 早期综合康复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我院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选用依达拉奉治疗,依据随机均分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所取得住院所需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数值低于对照组数值,所取得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数值高于对照组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塞通软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为血塞通软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塞通软胶囊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Barthel指数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为81.4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软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和神经功能的损伤,提高了治愈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塞通软胶囊 西药 脑梗死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探究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采用不同护理的效果。方法:在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均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治疗药物均为阿替普酶,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综合护理。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另外,还需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ADL评分提升程度大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优于对照组患者(65.00%),以上数据均经过统计分析,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的基础上,添加综合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个优良的护理方案。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