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ERβ基因甲基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0月至2010年4月上皮性卵巢癌标本64例,卵巢良性肿瘤标本20例,正常卵巢组织10例。采用甲基特异性PCR(MSP)技术对ERβ基因CpG岛甲基进行检测;同时采集每例患者术前血清进行雌激素(E2)检测。结果绝经后卵巢癌组E2水平为(82.34±3.87)pmol/L,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的(53.25±8.38)pmol/L和正常卵巢组的(31.65±4.43)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3组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β基因甲基在上皮性卵巢癌和盆腹腔转移灶的发生率分别为46.88%(30/64)和36.67%(1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Rβ基因甲基。ERβ基因甲基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分期、病理类型和组织分级有关,与淋巴转移无关。卵巢癌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的风险是正常卵巢的7.82倍(95%可信区间:1.129~22.496);晚期卵巢癌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风险是早期卵巢癌的15.68倍(95%可信区间:1.067~35.085)。结论ERβ基因甲基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高雌激素可能会诱发基因改变,检测甲基状态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有辅助作用。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 雌激素受体 甲基化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肝纤维指数(HFI)对肝癌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肝癌切除术的65例患者分为低指数组(HFI≤5.4)与高指数组(HFI〉5.4)。分析两组术后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前资料,两组性别、年龄、谷氨酰转肽酶、透明质酸、血小板、肝功能分级、HBV-DNA拷贝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术后资料,两组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肝纤维类型、术后血管侵犯情况、切缘情况、肝门静脉癌栓和HBVDNA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指数组并发症发生率20.0%,复发率23.3%,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0%、53.0%、53.0%;高指数组并发症发生率22.9%,复发率25.7%,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0%、29.0%、25.7%,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数目〉3、HFI〉5.4、肝、门静脉癌栓是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肝纤维指数对手术疗效及预后均有显著影响,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硬化 手术前期间 肝细胞 治疗结果 肝纤维化指数
  • 简介:目的研究胃结肠癌中不同组织形态区域的免疫组表达。方法对14例胃癌和16例结肠癌用免疫组染色检查其CEA、CA19.9、p53、c-erdB-2、Ki67和TopoⅡ的表达状况。结果胃结肠癌中的不同形态区域之间在CEA、CA19-9、p53和c-erdB-2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仅黏液腺癌区域中Ki67和TopoⅡ的表达高于管状腺癌的区域(P〈0.05)。结论Ki67、TopoⅡ在胃结肠癌组织的不同形态区域内的表达,表明了不同区域内肿瘤细胞的分化和增殖的不同,

  • 标签: 胃癌 结肠癌 形态学 免疫组化
  • 简介:尽管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已有较大的进展,但总体而言肺癌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个体治疗能选择最有效的治疗策略使疗效最大化,最大程度降低毒性。对生物因子能否指导治疗决策的预测是个体治疗的关键,最终将改善患者预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针对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分子检测,为每一个患者提供最有效的治疗。尽管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检测技术仍有很大的困难,但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克服这些障碍。

  • 标签: EGFR 生物标志 基因组学 蛋白组学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CA125、CA19—9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5月至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所有住院病例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的血清CA125和血清CA19-9浓度,并与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根据最终诊断将住院患者分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及消化系统良性疾病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血清CA125浓度水平及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P=0.000);恶性肿瘤组血清CA19—9浓度水平及阳性率亦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P=0.000)。单独使用血清CA125和血清CA19-9诊断消化系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相似;若以二者中任一阳性即判断阳性,则敏感性有较明显提高,而特异性明显下降;若以二者同时阳性作为诊断,则敏感性明显下降,特异性明显提高。结论单独使用血清CA125或血清CA19-9诊断消化系统恶性疾病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不高;联合使用血清CA125或血清CA19-9,则可明显提高其特异性。

  • 标签: CA125抗原 CA19-9抗原 消化系统 恶性疾病 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卵巢癌SK-OV-3细胞在2D和3D培养系统中的生长特性。方法将卵巢癌细胞株SK-OV-3分别采用2D和3D培养系统进行培养,观察细胞生长形态。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生长,Brdu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SK-OV-3细胞在2D培养系统中呈单层贴壁生长;在3D培养系统中形成多细胞球样体(muti-cellularspheroid,MCS),生长速度较2D培养系统慢。在2D培养系统中SK-OV-3细胞的S/G2-M期细胞比例为(53.7±5.8)%,明显高于在3D培养系统中S/G2-M期细胞比例[(40.9±2.0)%,P<0.05]。结论不同的培养方式对卵巢癌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大的影响。MCS三维培养系统能更好地模拟体内肿瘤细胞的生长状况,是卵巢癌研究的良好平台。

  • 标签: 卵巢癌 多细胞球样体 三维培养
  • 简介:第四届全国消化系统中晚期恶性肿瘤治疗学术交流年会于2008年10月23日至25日在上海广场长城假日酒店及新梅华大酒店隆重召开。大会由上海市闸北区市北医院、上海市闸北区中晚期肿瘤防治合作组织、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学会联合承办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 标签: 恶性肿瘤治疗 学术交流 消化系统 中晚期 年会 上海市闸北区
  • 简介:长链非编码RNALINC00152与人类多种肿瘤,尤其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度,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及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LINC00152有望成为一种新型肿瘤生物标志物或潜在治疗靶点,用于肿瘤的特异诊断、靶向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等。本文对近年来关于LINC00152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就LINC00152与胃癌、肝癌、结肠癌、胆囊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152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 简介:随着检查手段的丰富、新型抗癌药物的快速研发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发展,乳腺癌(breastcancer,BCa)的检出率和治愈率已显著提高,总死亡率正逐年下降。然而,Bca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异质性,即使临床分期或病理类型相同,采用同种治疗方案治疗时,

  • 标签: 乳腺肿瘤 分子分型 治疗 个体化
  • 简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是最常见的起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大部分PTC可以通过光镜诊断,但是有些肿瘤缺乏典型病理学表现,需要采用免疫组或遗传学等方法进行辅助诊断。目前由于分子遗传学诊断有限,免疫组自然就成为了组织学形态之外的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因此,寻找有效的生物标记物对于正确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将就PTC的诊断标记物进行汇总,对正确选择相关抗体协助病理诊断提供帮助。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我国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同时进展期胃癌占胃癌比例高达90%左右。现阶段,外科手术仍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目前唯一可能根治胃癌的方法。胃癌D2根治术作为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术式,已获得广泛的认可与普及,选择其中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进一步行扩大的淋巴结清扫可以提高疗效。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淋巴结清扫 D2根治术 临床 个体 癌发病率
  • 简介:目的:回顾性评价可视磁力导航系统在胫骨髓内钉远端锁钉过程中的作用,并与常规瞄准器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应用磁力导航技术进行髓内钉远端锁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应用可视磁力导航系统进行髓内钉远端锁钉操作的67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应用瞄准器进行锁钉操作的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研究组,男40例,女27例。左侧30例,右侧37例,平均年龄(37.4±3.8)岁。AO分型:A型33例,B型19例,C型15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左侧28例,右侧32例,平均年龄(39.2±4.1)岁。AO分型:A型29例,B型14例,C型17例。两组分别应用可视磁力导航系统和常规瞄准器对远端锁钉过程进行导航。记录并比较两组远端锁钉操作时间、锁钉次数、锁定过程透视次数,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锁钉操作时间为(6.1±1.4)min,透视次数为0次、锁钉次数为69次,骨折愈合时间为(15.3±2.1)周;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为(8.3±2.4)min,平均透视次数为(4.05±2.2)次,锁钉次数为71次,愈合时间为(15.9±2.8)周。两组间锁钉操作时间、透视次数、锁钉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磁力导航系统应用于髓内钉的远端锁钉过程,可以有效提高锁钉成功率、缩短锁钉操作时间,显著降低医患双方的放射线暴露,与常规的瞄准器方法相比更具优势,是髓内钉导航技术发展的新的方向。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磁力导航
  • 简介:含高危因素的乳腺癌术后须辅助、放疗已是不争的共识.但针对术后放疗的顺序安排何为最佳,一直未有定论.我科将1988年10月~1992年10月收治的116例含高危因素的乳腺癌术后病人,采用先后放、先放后放夹心三种治疗方式给予辅助治疗,并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高危因素 乳腺癌 术后化疗 治疗 术后放疗 肿瘤复发
  • 简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是一种多功能细胞,能分泌表面活性物质维持肺泡表面张力,增殖分化成肺泡Ⅰ型上皮细胞对损伤和疾病时的肺进行修复等,对维持肺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有重要意义,在肺纤维和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转分化及与肺纤维和肺肿瘤关系研究现状分别加以阐述。

  • 标签: Ⅱ型肺泡上皮细胞 肺纤维化 肺肿瘤
  • 简介:有一位老年肠癌患者,手术后病情稳定,血液化验各项指标均正常.出院后,其妻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经常让他在一星期内吃掉两只大蹄髈.3个月后,他突发"小中风",一查血黏度竟有数项异常.

  • 标签: 血液化验 癌症 活血化瘀 血黏度 出院后 治癌
  • 简介:目的检测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清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状态,探讨循环DNARUNX3基因甲基对早期诊断结肠癌及其预后分析的价值。方法采集8例健康志愿者、12例结肠良性病变和52例结肠癌患者的外周血清,以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状态,并分析其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8例健康志愿者中检出率为0,12例结肠良性病变患者中有2例(16.7%)为不完全甲基,52例结肠癌患者血清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29例,检出率为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结论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异常高频甲基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清中检出率较高,对结肠癌早期诊断与预后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结肠癌 RUNX3甲基化 循环DNA
  • 简介:目的:了解恶性冬眠瘤独特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收集2例恶性冬眠瘤和4例粘液性脂肪肉瘤的临床资料,所有标本光镜常规切片观察,免疫组染色检测CKp,SMA,RMA,MyOD1,S100,PCNA,p53。冬眠瘤和粘液性脂肪肉瘤各1例取新鲜组织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恶性冬眠瘤与粘液性脂肪肉瘤有显著的组织学、免疫组和超微结构的不同;例1与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组织学和免疫组改变相似,唯有超微结构不同。例2免疫组与有腺泡样结构的肉瘤不同。结论:恶性冬眠瘤的诊断主要靠超微结构的观察和免疫组染色。

  • 标签: 冬眠瘤 恶性 超微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学
  • 简介:胶质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当前对其治疗效果仍然不尽人意。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显微光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快速发展并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使得对胶质瘤的治疗逐渐从常规诊疗向个体诊疗转变。胶质瘤的个体手术治疗包括了术前、术中针对胶质瘤解剖部位、毗邻区功能特点、肿瘤性质的评估与诊断,以及针对上述诊断和信息所行的手术方案,进而实现不同个体的不同术式。术中于导航辅助下在肿瘤周边多位点取少量瘤周组织进行病理检测,对存在肿瘤细胞残留的部位进行标记和定位,作为术后个体放疗的重点放疗区。通过对手术标本中肿瘤细胞的染色体以及基因检测,了解与脑肿瘤化疗药相关基因的状态,进而据此制定个体的化疗方案。

  • 标签: 胶质瘤 个体化诊疗 手术 分子诊断
  • 简介:背景与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种恶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细胞瘤,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和放射疗法,2005年批准使用替莫唑胺,化学疗法的效果才得以确定。本文比较中国香港原发性GBM患者接受同期放治疗或单纯放疗的生存时间,探讨GBM肿瘤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的甲基状态在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期间35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并接受过同期放治疗或单纯放疗的中国香港GBM患者的资料,从石蜡包埋的GBM肿瘤组织中分离出基因组DNA,采用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MSP)检测基因MGMT甲基状态。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比较同期放治疗或单纯放疗和MGMT甲基或非甲基状态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35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0.4岁。35例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是4.7个月(3.1-6.2个月)和11.7个月(6.5-16.6个月),其中18例仅接受单纯放疗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是4.2个月(3.4-5.0个月)和5.8个月(2.0-9.6个月),17例接受同期放治疗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是6.0个月(2.0-10个月)和13.2个月(8.1-18.3个月),P值〉0.05。15例(43%)肿瘤组织中存在MGMT甲基,MGMT甲基和非甲基患者的中位OS分别是16.9个月(12.7-21.1个月)和10个月(5.8-14.1个月),P值〉0.05。结论:尽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单纯放疗比较,接受了同期放治疗的GBM患者显示出了更长的总体生存趋势,MGMT甲基可能是GBM的明显预后较好的因素。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分子标志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 替莫唑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