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胰腺既是个外分泌器官,又是个内分泌器官,主要分泌多种消化酶和胰岛素,其中消化酶通过胰管汇集到肠道,帮助食物消化,胰岛素进入血循环促进血糖被身体利用。手术造成患者胰液分泌减少,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导致营养物质消化不良和继发性糖尿病。通过饮食调理、营养支持措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术后患者 营养物质 饮食调理 胰腺癌 胰岛素分泌不足 内分泌器官
  • 简介: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60例拟实施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肺叶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全身麻醉下肺叶切除术,两组患者术毕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间和组别间存在交互效应(P﹤0.01)。术后24、48h,研究组患者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患者(P﹤0.01)。术前,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研究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实施肺叶切除术不仅有利于术后镇痛效果提升,而且还能够减少舒芬太尼用量,减轻手术引起炎性反应程度。

  • 标签: 椎旁神经阻滞 肺癌 肺叶切除术 静脉自控镇痛
  • 简介:目的:探究术中动脉灌注化疗(intraoperationarteryinfusionchemotherapy,IAIC)联合腹腔灌注化疗胃癌患者预后影响。方法:筛选2006年3月-2007年9月就诊于我科91例年龄≤75岁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44例)。实验组术中经瘤体主要供血动脉及腹腔共给予5-氟尿嘧啶1000mg及丝裂霉素10mg,对照组给予体积生理盐水后单纯行常规手术切除,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FAP方案(5-氟尿嘧啶600mg/m2d1、丝裂霉素30mg/m2d1、顺铂20mg/m2d1-5)化疗,总疗程4-6次。结果:实验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9.36%、76.09%、58.70%。3年局部复发率、腹腔转移率、肝脏转移率分别为26.09%、15.22%、21.74%。对照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0.91%、60.47%、32.56%。3年局部复发率、腹腔转移率、肝脏转移率分别为46.51%、25.58%、18.60%。中位生存时间实验组为36个月,而对照组为27个月。两组间3年腹腔转移率差异较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动脉灌注联合腹腔灌注5-氟尿嘧啶及丝裂霉素,可有效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同时降低局部复发率。并腹腔转移率降低可能有意义。

  • 标签: 动脉灌注化疗(IAIC) 腹腔灌注化疗 胃癌 5-氟尿嘧啶 丝裂霉素
  • 简介:背景和目的肝切除术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CLMs)根本手段。近年报道患者选择性实行肝切除术,5年生存率高达58%。然而,在当前有效化疗控制下,结肠癌肝转移手术切缘状态与患者生存之间关系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确定肝转移癌切除手术切缘状态经过术前化疗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OS)影响。方法该研究共纳入经过术前化疗后接受肝切除术患者378例,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情况,确定阳性切缘在不同病理及CT影像证实化疗反应下OS影响。结果378例患者中,52例(14%)为R1切除(无瘤切缘<1mm)。R0切除(切缘≥1mm)及R1切除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5%及26%(P=0.01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1切除(P=0.03)及化疗病理缓解不显著(P=0.002)均为不良预后独立因素。对比阴性与阳性切缘,患者在影像学化疗缓解较佳情况下(5年OS率:62%vs.11%,P=0.007),阴性切缘生存获益较化疗缓解优异患者更显著(3年OS率:92%vs.88%,P=0.917)。同样,在获得较少病理缓解患者中(5年OS率:46%vs.0%;P=0.002)较获得明显病理缓解患者获益更显著(5年OS率:63%vs.67%,P=0.587)。结论在当今化疗效果显著进步情况下,阴性切缘仍为患生存重要决定性因素并应视为手术治疗首要目标。此外,切缘阳性预后影响在化疗缓解较佳患者人群中最为明显。

  • 标签: 肝转移 手术切缘 结肠癌 切缘阳性 阴性切缘 术前化疗
  • 简介:目的研究意象放松疗法乳腺癌化疗期患者情绪影响.方法将80例乳腺癌辅助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每日1意象放松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于化疗前和化疗全疗程结束后接受心理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测量,并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2、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后SAS、SDS量表中总分值显著下降,血清IL-2、IL-6浓度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意象放松疗法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化疗阶段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化疗期因抑郁情绪所导致细胞免疫异常.

  • 标签: 意象放松疗法 乳腺癌 化疗 焦虑 抑郁 血清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在结肠癌术后胃瘫患者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结肠癌术后胃瘫患者,按照是否接受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分为E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组及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组,患者拔除胃管后能正常进食半流为治疗有效,探讨EN+PN组胃瘫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结肠癌术后胃瘫发生率为3.4%。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是否术后镇痛、造瘘及急诊手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均痊愈。两组患者胃液量均无1例需外科手术干预。EN+PN组与TPN组相比,显著减少结肠癌术后胃瘫恢复时间(P<0.05)[(12.8±3.8)dvs.(17.5±4.2)d]。结论EN+PN可以较快恢复患者自主胃排空能力,效果显著。

  • 标签: 术后胃瘫 结肠癌 肠内营养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并发静脉血栓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709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回顾性分析,发生静脉血栓病例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709例PICC置管患者中12例血栓形成,发生率约1.7%。经溶栓治疗及强化护理,血管再通,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ICC置管技术及术后维护、健康教育在预防静脉血栓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PICC 并发症 血栓形成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研究结肠癌组织中MTA1表达水平及在细胞核、细胞质内定位情况,分析其与结肠癌预后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结肠癌组织芯片(30例肠癌组织、10例转移组织、8例正常组织)中检测MTA1与Sox2蛋白表达水平及定位情况,统计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相关性;并初步探讨Sox2与MTA1表达相关性。结果①肠癌组织及转移组织中MTA1细胞质染色强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而肠癌组织与转移组织间MTA1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②MTA1在细胞质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3),生存时间〈5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细胞质内MTA1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生存时间≥5年患者组织(P=0.007);③Sox2在肠癌组织细胞核及细胞质内表达均与MTA1细胞质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MTA1细胞质过表达提示结肠癌预后不良,这可能与Sox2过表达相关。

  • 标签: 结肠癌 MTA1 SOX2 肿瘤干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老年肺癌化疗患者183例,分析化疗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性、肺部感染与未感染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82例,发生率为44.81%;共分离培养病原菌93株,革兰阴性菌59株、革兰阳性菌30株、真菌4株,革兰阴性菌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7株、肺炎克雷伯菌13株;革兰阳性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株.主要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2.59%和85.18%;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4.61%和76.92%.主要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G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0.91%和81.8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G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和80.00%.肺部感染组CD3^+、CD4^+和CD4^+/CD8^+低于未感染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类耐药率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且肺部感染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下降。

  • 标签: 肺癌 化疗 肺部感染 病原菌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炎性乳腺癌(IBC)患者分子分型特点及预后影响.方法收集28例女性IB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免疫组化指标ER、PR、HER2、Ki-67阳性表达率,比较不同分子分型患者预后.结果28例IBC患者中,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所占比例分别为21.4%、17.9%、32.1%、28.6%,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0%、66.7%、44.4%、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BC预后较差,尤其三阴性和HER2过表达型,分子靶向药物应用有更广阔前景.

  • 标签: 炎性乳腺癌 分子分型 免疫组化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固定专科肿瘤外科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有无影响,了解不同专科组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差异现状。方法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广州市8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是否长期固定与肿瘤外科手术专科配合分为固定专科组和非固定专科组。结果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总体平均得分为(161.49±3.70)。固定专科组护士核心能力得分平均为(182.00±31.95),非固定专科组为(163.23±35.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专科组护士核心能力7个维度得分均高于非固定手术专科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胸外科、骨外科、脑外科专科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最高。结论固定专科有利于肿瘤外科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提高,不同专科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水平存在差异。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核心能力 手术专科
  • 简介: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康复进程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1月至2017年3月,河南博爱县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85例早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1~5d视觉模拟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长、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较对照组,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5d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有利于促进恢复。

  • 标签: 非小细胞肺 胸腔镜 小切口肺叶切除术 疼痛测定 视觉模拟评分 康复进程
  • 简介: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化疗同时联合养正消积胶囊对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8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在化疗同时给予口服养正消积胶囊,对照组40例单纯进行化疗,观察两组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化疗完成率、焦虑抑郁、KPS评分及CD4/CD8水平。结果:治疗组消化道反应率为20.0%,对照组消化道反应率为37.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减少率为12.5%,对照组白细胞减少率为25.0%,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化疗完成率为95.0%,对照组化疗完成率为75.0%,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焦虑/抑郁率为12.5%,对照组为25.0%,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KPS评分≥60分比例为87.5%,对照组为70.0%,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术后化疗联合中药治疗,可减轻患者化疗毒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

  • 标签: 养正消积胶囊 胃癌 生存质量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乳腺癌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其所采取治疗模式影响。方法根据患者所处年龄阶段(60-69岁和≥70岁)将178例接受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分为A组(103例)和B组(75例)。分析两组患者所采取治疗方式、疗效及不良反应等差异。结果A组进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在60~69岁、雌性激素受体阴性及淋巴结转移阳性术后采取辅助化疗影响因素(P〈0.05);A组有效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年龄在60-69岁乳腺癌患者术后宜采取辅助化疗,≥70岁乳腺癌患者采取内分泌辅助治疗。

  • 标签: 老年患者 乳腺癌 辅助治疗 内分泌治疗
  • 简介:严重营养不良导致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升高诸多临床试验所确认事实[1,2].即使营养状况良好患者,经手术创伤打击,有些患者不能如期进食,如术后营养支持延误,也会出现不良后果.

  • 标签: 临床结局 免疫调理 影响证据
  • 简介: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疗效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在本院就诊103例食管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治疗前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检查,测量肿瘤平均、最低ADC值和最高ADC值;并于治疗前和治疗中第2、4、6周及第8周行MR检查,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将患者进行疗效分组,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分析治疗前ADC值预测疗效诊断效能。结果:103例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难症状于2周后逐渐缓解,治疗8周后得到明显改善,癌灶较治疗前明显缩小;DWI图显示在治疗8周后患者瘤体在逐渐缩小,病灶信号逐渐降低,与同步放化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有效组与无效组病灶厚度、病灶长径、化疗后平均ADC、最低ADC、最高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显示肿瘤治疗前平均ADC值预测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灵敏、特异、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是80.0%、69.7%、2.64、0.29;最低ADC值预测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灵敏、特异、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是75.7%、78.8%、3.57、0.31;最高ADC值ROC曲线下面积0.759,临界点取2.20×10^-3mm^2/s,其预测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灵敏、特异、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是94.3%、48.5%、1.83、0.12。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能够较好预测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治疗效果,有望为食管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DWI ADC ROC 食管癌 同步放化疗
  • 简介:目的评估食管癌患者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行开胸食管切除术食管癌患者60例,于术前随机分成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组和术前常规准备组,观察分析两组术后咳嗽排痰情况。结果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组术后主动咳嗽排痰24例(80%),常规准备组主动咳嗽排痰15例(50%),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组术后咳嗽排痰情况明显优于常规准备组(P〈0.05)。结论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术后积极主动咳嗽排痰,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住院费用。

  • 标签: 食管癌术前准备 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 咳嗽排痰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乌司他丁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预防作用。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乌司他丁组在术前3天至术后3天,每天给予乌司他丁20万U,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ICU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指标。结果:乌司他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肺部并发症最有意义(P〈0.05),且ICU留置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应用乌斯他丁,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而且缩短ICU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乌司他丁 食管癌 术后并发症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在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患者功能恢复中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行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SCI患者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23-61岁,平均(38.56±10.77)岁;随访3-24个月,平均(18.44±10.06)个月,损伤程度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spinalinjuryassociation,ASIA)评分分级。所有患者均纵行切开硬膜显露脊髓,探查确定脊髓浅表软化区或瘢痕区,纵切,清创,髓内减压。配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采用ASIA评分、Barthel指数及功能独立性测量(functionalindependencemeasurement,FIM)评定患者功能状况。结果经过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后,SCI患者ASIA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Barthel指数术后评分(45.00±29.72)分较术前(30.31±24.25)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M术后评分(79.69±16.42)分较术前(61.13±14.21)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CI患者经过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后,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 标签: 脊髓损伤 外科手术 减压术 外科 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榄香烯乳注射液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取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患者临床分期均为Ⅱ期、Ⅲ期,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FAM方案;观察组采用FAM方案配合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CD4^+、CD8^+及CD4^+/CD8^+、NK细胞计数、SIL-2R以及肝功能指标,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CD8^+比治疗前降低,NK细胞活性也较治疗前升高,而SIL-2R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ALT、AST及TBIL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榄香烯乳注射液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力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 标签: 榄香烯乳 原发性肝癌 免疫功能 转移